资源简介 浙教版八下4.1-4.2节土壤的成分与类型知识点与考点题目分析4.1土壤的成分知识梳理土壤生物:动物、植物、细菌、真菌等。土壤中的非生命物质:空气、水、无机盐和有机物(1)土壤中的水分:加热土壤,出现水珠。(2)测定土壤中空气的体积分数:两个相同的烧杯内分别放入体积相同的正方体铁块和土壤,慢慢向烧杯内注水,直到正好把它们浸没为止,注水量的差值即为土壤中空气的积。(3)土壤中的有机物:先称取一定量的土壤,然后用酒精灯加热(放石棉网上),现象:土壤颜色发生明显变化,燃烧过后,再称量土壤,发现质量变少。(4)土壤中的无机盐:过滤土壤浸出液,再在蒸发皿中加热蒸发,可见很细的结晶物注:①(1)图实验试管口略向下倾斜,防止水倒流使试管爆裂②有机物能燃烧,但不能溶于水;无机盐能溶于水,但不能燃烧土壤生物:动物、植物、细菌、真菌3、土壤的组成固体土壤非生物液体矿物质颗粒(无机盐):占固体体积的95%腐殖质(有机物)4、土壤的形成:主要包括地表岩石的风化和有机物积累两个部分。岩石的风化:指岩石在风流水、温度等物理因素和化学物质的。溶蚀作用和各种生物的作用下,不断碎裂的过程。总结:岩石在长期的风吹雨打、冷热交替和生物的作用下,逐渐风化变成石砾和砂粒等矿物质颗粒,最后经各种生物和气候的长期作用才形成了土壤。考点分类考点一.土壤成分的验证1.下面是用来检测土壤成分及比例的实验示意图,其中用于证明土壤中含有空气的是( A )A.B.C.D.2.在有关“土壤中含有有机物”的验证实验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D)A.土壤应充分干燥B.土壤应含有较丰富的有机物C.实验中的铁丝网孔径要小D.土壤干燥时应放在火上直接烧烤3.某同学与父母去天目山旅游,游览时对青山绿树底下的“红土”很好奇,他想“红土”与嘉兴的“黑土”相比,除颜色不一样外,其他性状还有什么不一样呢?于是他将采集的样品带回家,并做了如下实验。从图中的对照实验可以看出,他在探究两种土壤中的(B)A.有机物含量B.空气体积分数C.土壤生物数量D.无机盐含量4.如图所示,实验中土壤浸出液蒸发后的残留物是(C)A.小细沙B.蛋白质C.无机盐D.金属5.某同学在常温下用如图实验来证明泥土中有微生物。问:(1)实验开始时,试管A和试管B内泥土的唯一区别是。(2)48h后预计能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该实验能证明泥土中有微生物的理由是。【答案】(1)A试管中的泥土经过强热,B试管中的泥土未经过强热;(2)A试管中无变化,B试管中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3)若泥土中有微生物存在,微生物呼吸作用会产生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考点二土壤组成1.关于土壤的成分,下列认识正确的是( D )A.土壤中的动物有利于促进根的呼吸,所以土壤动物都是有益的B.在验证土壤中是否有水的实验时,为了把水都赶出来,加热温度越高越好C.腐殖质可以为绿色植物提供养分是因为植物可以直接吸收腐殖质D.校外观察某土壤样本中的生物结束后,应将土壤样本恢复原样【解析】有些土壤中的动物以植物的根为食,对植物不利;在验证土壤中是否有水时,加热温度不能太高,否则将使其中的有机物分解;腐殖质属于有机物一类,不能被植物吸收,但可作为土壤动物的食物,腐殖质多的土壤中无机盐也多,腐殖质是土壤肥力的重要标志。2.自然界中陆生植物的生长一般都离不开土壤,许多动植物和微生物也生活在土壤中。以下关于土壤资源的叙述正确的是( D )A.我国土壤资源十分丰富B.地球表面的陆地面积总体是适合农业生产的C.土壤资源是可再生资源,只要采取适当措施,被污染的土壤很容易被恢复D.地球上适宜农业生产的土地仅占地表总面积的3%左右【解析】地球表面的陆地面积中89%的土地由于各种原因不适合耕种,我国的土壤资源非常有限。土壤资源一旦被污染或因其他原因而受到破坏,恢复起来有较大的难度。本题可根据上述知识用排除法选出D选项。3.把长、宽、深分别是10cm、10cm、5cm的铁块和土壤分别放入2只相同的大烧杯中,然后向大烧杯中注水至刚好浸没土壤和铁块为止。盛有铁块的烧杯中注入了3个满量筒和图甲所示的水,盛有土壤的烧杯中注入了3个满量筒和图乙所示的水,请回答:(1)用同样体积的铁块和土壤的目的是__对照__。(2)同样体积铁块和土壤,加入的水量不同的原因是__土壤中有空隙,一部分水进入了土壤的空隙中__。(3)计算得到土壤中空气体积分数大约为__20%__。(4)适宜植物生长的土壤中空气占土壤的体积分数大约为15%至35%,土壤空气对于植物的作用是__给根提供足够的氧气进行呼吸作用,有利于植物对水和无机盐的吸收__。4.2各种各样的土壤一、知识梳理1、影响土壤结构的因素有矿物质颗粒、腐殖质、水和空气等;其中最重要的影响因素是矿物质颗粒的多少和排列方式。2、土壤矿物质颗粒的分类:砂粒(最粗)、粉砂粒、黏粒(最细)。3、土壤颗粒性状:砂粒空隙大,通气、透水性能强,但保水性能差;黏粒空隙小,透气透水性能差,保水性能好。(1)土壤的渗水性(即透水性)与保水性成反比关系,渗水性与通气性成正比关系。(2)土壤的保水、保肥、通气、透水的能力主要与土壤中矿物质颗粒大小有关。土壤分类土壤质地土壤性状砂土类土壤砂粒多、黏粒少,土壤颗粒较细输送,不易粘结;通气、透水性最好;保水保肥性差;易干旱,有机物分解快,易流失黏土类土壤黏粒、粉砂多,土壤颗粒较细质地黏重,湿而黏,干而硬;保水、保肥性最好;通气透水性差;壤土类土壤砂粒、黏粒、粉砂大致等量,土壤质地较均匀黏性适中,既通气透水,又保保肥,最适于耕种考点分类考点一、土壤的结构与类型1.下列符合壤土类土壤性状的是(C)A.通气性能好,保水能力差B.通气性能差,保水能力好C.通气性能好,保水能力好D.通气性能差,保水能力差2.某同学将番茄幼苗移栽后,开始几天出现萎蔫现象,其主要原因是(B)A.该番茄幼苗对新的环境出现的不适应现象B.在移栽过程中损伤了幼根或根毛,使该幼苗吸收水分的能力降低了C.在移栽过程中损伤了根冠,使根丧失了保护功能D.移栽时太阳光的强度太大,把幼苗晒得萎蔫了3.下列土壤模型中,最适合植物生长的模型是(D)A.B.C.D..4.月球表面有月壤,月壤主要由月球岩石碎屑、粉末、角砾、撞击熔融玻璃物质组成,其中绝大部分颗粒在30微米到1毫米之间,摸上去和面粉一样细腻,但不适合植物生长.科学家设想:人类移民月球的时候,把月壤改造成类似地球上的土壤来栽培植物。改造过程中,不需要提供的是( D )空气B.水C.腐殖质D.矿物质考点二、土壤类型对植物生长的影响实验探究1.某同学取四份土壤,在①②③三个花盆中放入较肥沃的土壤,花盆④中放入细砂石和碎石块,把长势相近的同种植物分别移栽到盆中。然后将花盆①放在盛满水的水盆中,水面与土面相平。同时每天给花盆①②④中的土壤浇相同的水,花盆③中的土壤不浇水。请回答:(1)从实验条件上看,①②有什么不同?。②③有什么不同?。②④有什么不同?。(2)从实验结果上看,①②比较说明了;②③比较说明了;②④比较说明了。(3)请帮助该同学预测,哪一盆植物生长最好?并说明理由。。【答案】空气水无机盐植物的生长需要充足的空气说明了植物的生长需要适量的水分说明了植物的生长需要无机盐②生长得最好。因为②盆有适于植物生长的条件:充足的空气、适量的水分和植物生长所需的各种物质2.为了测定土壤中不同颗粒所占的比例,小明同学在校园中采集了土壤的样品。经测定,其土壤成分的比例如下:花盆编号土壤种类浇水量光照时间长短1壤土++++++2壤土+++3沙土++++++4(1)该土壤样品的类型为。(2)该地的土壤通气性能(填“较好”或“较差”),透水性能(填“较好”或“较差”),对植物生长(填“有利”或“不利”)。【答案】壤土类土壤较好较好有利3.某同学取四份土壤,在①②③三个花盆中放入较肥沃的土壤,花盆④中放入细砂石和碎石块,把长势相近的同种植物分别移栽到盆中。然后将花盆①放在盛满水的水盆中,水面与土面相平。同时每天给花盆①②④中的土壤浇相同的水,花盆③中的土壤不浇水。请回答:(1)从实验条件上看,①②有什么不同?②③有什么不同?②④有什么不同?(2)从实验结果上看,①②比较说明了___________;②③比较说明了_________;②④比较说明了___________。(3)请帮助该同学预测,哪一盆植物生长最好?并说明理由。【答案】4.某科学兴趣小组为了了解土壤性状与植物生长的关系,开展了以下实验活动:①取足量的砂粒、粉砂粒和黏粒,分别按一定比例配制成砂土类土壤、黏土类土壤和壤土类土壤。②将上述三种土壤分装在三只同样大小的花盆内,分别栽培一株大小相近、生长旺盛的同一种植物,相同时间间隔浇等量的水。将花盆放在窗台上,使其照到阳光,但不被雨水淋到,每天观察植物的情况并作观察记录。回答下列问题:(1)实验中为什么要分别栽培三株大小相近的同一种植物?目的是。(2)实验中设置“生长旺盛,并能照到阳光”的条件的目的是,其好处在于。(3)实验结果是种植在土壤中的植物生长情况最好,这是因为该土壤。(4)你认为该实验可以得出的结论是。【答案】浙教版八下4.1-4.2节土壤的成分与类型知识点与考点题目分析4.1土壤的成分知识梳理土壤生物:动物、植物、细菌、真菌等。土壤中的非生命物质:(1)土壤中的水分:加热土壤,出现水珠。(2)测定土壤中的体积分数:两个相同的烧杯内分别放入体积相同的正方体铁块和土壤,慢慢向烧杯内注水,直到正好把它们浸没为止,注水量的差值即为土壤中空气的积。(3)土壤中的:先称取一定量的土壤,然后用酒精灯加热(放石棉网上),现象:土壤颜色发生明显变化,燃烧过后,再称量土壤,发现质量变少。(4)土壤中的:过滤土壤浸出液,再在蒸发皿中加热蒸发,可见很细的注:①(1)图实验试管口,防止水倒流使试管爆裂②有机物能燃烧,但不能溶于水;无机盐能溶于水,但不能燃烧土壤生物:动物、植物、细菌、真菌3、土壤的组成固体土壤非生物液体矿物质颗粒(无机盐):占固体体积的95%腐殖质(有机物)4、土壤的形成:主要包括地表岩石的风化和有机物积累两个部分。岩石的风化:指岩石在风流水、温度等物理因素和化学物质的。溶蚀作用和各种生物的作用下,不断碎裂的过程。总结:岩石在长期的下,逐渐风化变成石砾和砂粒等,最后经各种生物和气候的长期作用才形成了土壤。考点分类考点一.土壤成分的验证1.下面是用来检测土壤成分及比例的实验示意图,其中用于证明土壤中含有空气的是( )A.B.C.D.2.在有关“土壤中含有有机物”的验证实验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土壤应充分干燥B.土壤应含有较丰富的有机物C.实验中的铁丝网孔径要小D.土壤干燥时应放在火上直接烧烤3.某同学与父母去天目山旅游,游览时对青山绿树底下的“红土”很好奇,他想“红土”与嘉兴的“黑土”相比,除颜色不一样外,其他性状还有什么不一样呢?于是他将采集的样品带回家,并做了如下实验。从图中的对照实验可以看出,他在探究两种土壤中的()A.有机物含量B.空气体积分数C.土壤生物数量D.无机盐含量4.如图所示,实验中土壤浸出液蒸发后的残留物是()A.小细沙B.蛋白质C.无机盐D.金属5.某同学在常温下用如图实验来证明泥土中有微生物。问:(1)实验开始时,试管A和试管B内泥土的唯一区别是。(2)48h后预计能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该实验能证明泥土中有微生物的理由是。考点二土壤组成1.关于土壤的成分,下列认识正确的是( )A.土壤中的动物有利于促进根的呼吸,所以土壤动物都是有益的B.在验证土壤中是否有水的实验时,为了把水都赶出来,加热温度越高越好C.腐殖质可以为绿色植物提供养分是因为植物可以直接吸收腐殖质D.校外观察某土壤样本中的生物结束后,应将土壤样本恢复原样2.自然界中陆生植物的生长一般都离不开土壤,许多动植物和微生物也生活在土壤中。以下关于土壤资源的叙述正确的是( )A.我国土壤资源十分丰富B.地球表面的陆地面积总体是适合农业生产的C.土壤资源是可再生资源,只要采取适当措施,被污染的土壤很容易被恢复D.地球上适宜农业生产的土地仅占地表总面积的3%左右3.把长、宽、深分别是10cm、10cm、5cm的铁块和土壤分别放入2只相同的大烧杯中,然后向大烧杯中注水至刚好浸没土壤和铁块为止。盛有铁块的烧杯中注入了3个满量筒和图甲所示的水,盛有土壤的烧杯中注入了3个满量筒和图乙所示的水,请回答:(1)用同样体积的铁块和土壤的目的是____。(2)同样体积铁块和土壤,加入的水量不同的原因是____。(3)计算得到土壤中空气体积分数大约为____。(4)适宜植物生长的土壤中空气占土壤的体积分数大约为15%至35%,土壤空气对于植物的作用是____。4.2各种各样的土壤一、知识梳理1、影响土壤结构的因素有等;其中最重要的影响因素是。2、土壤矿物质颗粒的分类:砂粒(最粗)、粉砂粒、黏粒(最细)。3、土壤颗粒性状:砂粒空隙,通气、透水性能,但保水性能;黏粒空隙,透气透水性能,保水性能。(1)土壤的渗水性(即透水性)与保水性成反比关系,渗水性与通气性成关系。(2)土壤的保水、保肥、通气、透水的能力主要与大小有关。土壤分类土壤质地土壤性状砂土类土壤砂粒、黏粒,土壤颗粒较细输送,不易粘结;通气、透水性最;保水保肥性;易干旱,有机物分解快,易流失黏土类土壤黏粒、粉砂,土壤颗粒较细质地黏重,湿而黏,干而硬;保水、保肥性;通气透水性;壤土类土壤砂粒、黏粒、粉砂大致等量,土壤质地较黏性适中,既通气透水,又保保肥,最适于耕种考点分类考点一、土壤的结构与类型1.下列符合壤土类土壤性状的是()A.通气性能好,保水能力差B.通气性能差,保水能力好C.通气性能好,保水能力好D.通气性能差,保水能力差2.某同学将番茄幼苗移栽后,开始几天出现萎蔫现象,其主要原因是()A.该番茄幼苗对新的环境出现的不适应现象B.在移栽过程中损伤了幼根或根毛,使该幼苗吸收水分的能力降低了C.在移栽过程中损伤了根冠,使根丧失了保护功能D.移栽时太阳光的强度太大,把幼苗晒得萎蔫了3.下列土壤模型中,最适合植物生长的模型是()A.B.C.D..4.月球表面有月壤,月壤主要由月球岩石碎屑、粉末、角砾、撞击熔融玻璃物质组成,其中绝大部分颗粒在30微米到1毫米之间,摸上去和面粉一样细腻,但不适合植物生长.科学家设想:人类移民月球的时候,把月壤改造成类似地球上的土壤来栽培植物。改造过程中,不需要提供的是( )空气B.水C.腐殖质D.矿物质考点二、土壤类型对植物生长的影响实验探究1.某同学取四份土壤,在①②③三个花盆中放入较肥沃的土壤,花盆④中放入细砂石和碎石块,把长势相近的同种植物分别移栽到盆中。然后将花盆①放在盛满水的水盆中,水面与土面相平。同时每天给花盆①②④中的土壤浇相同的水,花盆③中的土壤不浇水。请回答:(1)从实验条件上看,①②有什么不同?。②③有什么不同?。②④有什么不同?。(2)从实验结果上看,①②比较说明了;②③比较说明了;②④比较说明了。(3)请帮助该同学预测,哪一盆植物生长最好?并说明理由。。2.为了测定土壤中不同颗粒所占的比例,小明同学在校园中采集了土壤的样品。经测定,其土壤成分的比例如下:花盆编号土壤种类浇水量光照时间长短1壤土++++++2壤土+++3沙土++++++4(1)该土壤样品的类型为。(2)该地的土壤通气性能(填“较好”或“较差”),透水性能(填“较好”或“较差”),对植物生长(填“有利”或“不利”)。3.某同学取四份土壤,在①②③三个花盆中放入较肥沃的土壤,花盆④中放入细砂石和碎石块,把长势相近的同种植物分别移栽到盆中。然后将花盆①放在盛满水的水盆中,水面与土面相平。同时每天给花盆①②④中的土壤浇相同的水,花盆③中的土壤不浇水。请回答:(1)从实验条件上看,①②有什么不同?②③有什么不同?②④有什么不同?(2)从实验结果上看,①②比较说明了___________;②③比较说明了_________;②④比较说明了___________。(3)请帮助该同学预测,哪一盆植物生长最好?并说明理由。4.某科学兴趣小组为了了解土壤性状与植物生长的关系,开展了以下实验活动:①取足量的砂粒、粉砂粒和黏粒,分别按一定比例配制成砂土类土壤、黏土类土壤和壤土类土壤。②将上述三种土壤分装在三只同样大小的花盆内,分别栽培一株大小相近、生长旺盛的同一种植物,相同时间间隔浇等量的水。将花盆放在窗台上,使其照到阳光,但不被雨水淋到,每天观察植物的情况并作观察记录。回答下列问题:(1)实验中为什么要分别栽培三株大小相近的同一种植物?目的是。(2)实验中设置“生长旺盛,并能照到阳光”的条件的目的是,其好处在于。(3)实验结果是种植在土壤中的植物生长情况最好,这是因为该土壤。(4)你认为该实验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浙教版八下4.1-4.2节土壤的成分与类型 知识点与考点题目分析学生版.docx 浙教版八下4.1-4.2节土壤的成分与类型 知识点与考点题目分析教师版.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