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三节 印度(共2课时)第1课时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利用地图说明印度的地理位置和地形特征。2.明确印度是一个水旱灾害频繁的国家及其原因。3.结合图表资料说明印度的人口增长特点,理解人口与资源、环境及其经济发展的关系。?过程与方法1.初步学会运用地图说明一个国家地理位置的方法。2.让学生学会运用文字、数据、地图等资料,说明地理事物的特点或原因,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分析、归纳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进一步丰富学生学习地理的成功体验,激发对地理事物进行分析、探究的兴趣。2.从印度人口问题的严重性,进一步懂得人类必须自觉控制人口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树立正确的人口观。教学重难点?重点印度的水旱灾害、印度的人口特点及其对资源、环境和经济发展的影响。?难点分析印度水旱灾害频繁的原因;人口过度增长与资源、环境及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一师一优课 一课一名师 (设计者: )[新课导入] 再富丽堂皇的建筑如果没有故事,魅力便会减去一半,反之,如果有一个美妙的故事,尤其是爱情的故事,会让它魅力四射乃至不朽了。比泰姬陵本身更吸引人的就是一段也堪称“世界奇迹”的爱情:公元16世纪,一个叫泰姬的美丽女人嫁给了印度莫卧儿王朝的皇帝沙贾汗,先后为他生养了十四个子女,并且与战乱中的皇帝同悲同喜,还帮助他夺回王位,却不幸在36岁那年因难产而死。临终前,泰姬向皇帝道出三愿:一要皇帝善待子女;二要他不得续娶;三愿皇帝为她建造一座能和她的容貌匹配的最美丽的陵墓。皇帝悲痛无比,一一承诺。他除了每年征发二万多名印度民工,还招募来世界各地著名的设计师和工匠,历时22年,耗资千万,终于创造了世界奇观。泰姬陵是印度穆斯林艺术最完美的瑰宝,有极高的艺术价值,纯白色的泰姬陵壮丽无比,造型完美,被誉为世界七大奇迹之一,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通过以上的材料,我们了解到印度这个世界文明古国的古典建筑的魅力。除了这些,你对印度的了解还有哪些呢?下面让我们一起走进印度,来了解这个国家吧![教师展示多媒体] “印度是世界文明古国”图片和文字资料。[学生活动] 让一名学生朗读文字资料,同学们共同欣赏。探究一 世界第二人口大国[过渡承转] 通过对印度历史的了解,同学们一定想更深入地认识今天的印度,下面我们首先来了解印度的基本情况。[多媒体展示] “印度在世界中的位置”图和阅读材料“南亚大国——印度”。[提出问题] (1)说说印度的位置和邻国。(2)谈谈印度的人口数量的特点。[多媒体展示] 教材32页图7.36“印度人口的增长”图和图7.35“印度码头拥挤的人群”图。(1)谈谈印度人口政策以及与中国的异同。(2)完成P32活动题。探究二 热带季风气候[多媒体展示] “印度的地形”(1)北回归线穿过印度什么位置?大部分地处什么带?濒临哪些海洋?(2)找出喜马拉雅山、恒河平原、德干高原,说说印度地形分布特点。[学生活动] 读图完成以上问题,并找学生到前面指图说出这三个地形区的位置和分布特点。[教师小结] 印度的地形可以分为三大地形区:北部为喜马拉雅南侧山地,中部为恒河平原,南部为德干高原。[板书] 位置范围 地形[多媒体展示] 印度水旱灾害的图片。[教师提问] 印度经常发生什么灾害?为什么?[学生回答] 经常发生水旱灾害。[教师设疑] 印度水旱灾害频繁发生的原因是什么?这与印度的气候有关,下面我们来了解印度的气候特点。[板书] 气候[多媒体展示] “南亚每年的7月盛行风向”和“孟买多年平均各月气温和降水量”图。[提出问题] (1)印度以哪种气候类型为主?其气候特点是什么?(2)与东南亚相比,其降水更加集中在哪几个月?[学生读图、小组讨论回答] (1)以热带季风气候为主,全年高温,分雨季(6—9月)、旱季(10月~次年5月)。(2)降水集中在6—9月。[教师小结] 印度以热带季风气候为主,全年高温,分旱雨两季,雨季6~9月,特别是7月降水更集中,旱季10月~次年5月。[教师提问] 为什么印度的降水会有旱季和雨季的差别呢?[多媒体展示] 南亚1月风向图和南亚7月风向图。[读图思考] (1)印度雨季和旱季的盛行风向有何差别?(2)读西南风的几种变化情况:将A~F填入下表中:A.来得早 B.来得晚 C.退得早 D.退得晚 E.风力不足 F.风力强盛[学生小组讨论完成下面表格,代表发言] 表格1月份风向吹向降水季节6~9月西南风海洋→陆地雨季10月~次年5月东北风陆地→海洋旱季表格2水灾旱灾西南季风的变化A、D、FB、C、E[教师小结] 印度由于受季风(特别是西南季风)的影响,年降水量过于集中,有的年份多,有的年份少,降水极不稳定,致使水旱灾害频繁发生。[多媒体展示] 印度水灾、旱灾及其一些抗洪抗旱工程的图片。[讨论完成] (1)如果你是印度的水利部长,怎样才能最大限度地减少水旱灾害?(2)如果自己身处在连降大雨的印度,怎样做才能最好地保护自己?[学生读材料并思考图并思考] (1)归纳印度人口众多的优势。(劳动力资源丰富、价格低廉、消费市场广阔)(2)说说印度众多人口对资源和经济发展的压力。(学生讨论结合我国人口特点回答)众多的人口对资源和经济发展产生了很大的压力,如:人均耕地少、人均粮食产量低、生存压力大。[教师总结] 水旱灾害给印度人民生活带来了很大的影响,频发的水旱灾害使印度的粮食生产很不稳定,他们是怎样克服这一自然问题,解决人口第二大国的吃饭问题呢?下节课我们继续探究。[欣赏] 播放一段有关印度风情的图片资料,给学生以回顾,并为下节课学习埋下伏笔。[课堂小结] 通过学习,我们了解了印度的位置邻国,以及印度在地形、气候、人口等方面的特点。知道印度众多的人口给环境、资源等带来的沉重压力。同时印度还是一个水旱灾害频繁发生的国家。第2课时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了解印度的“绿色革命”给印度带来的新契机。2.利用地图说明印度主要粮食作物的分布与地形、气候的关系。3.运用地图说明印度的主要工业部门及地区分布,分析工业中心与原料产地的关系。?过程与方法1.学会运用辩证的观点分析归纳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与自然环境之间的关系。2.从印度的基本国情与工业部门的变化中,了解工业发展的过程及原因。?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在学习中形成正确的环境观和人口观,树立人地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观念。2.通过学习印度因地制宜发展经济,激励我们努力学习,积极发展高科技产业。教学重难点?重点主要农作物及农作物的分布与自然条件的关系,主要工业部门及其分布地区。?难点通过读图,学会分析农作物分布与地形、气候的关系,工业中心的分布与原料产地之间的关系。一师一优课 一课一名师 (设计者: )[新课导入] 古印度拥有辉煌灿烂的文化和广袤的国土,名胜古迹和名山胜水甚多,玩赏不尽。当代,这里的农业生产和工业发展有什么特点呢?今天,我们再探文明古国——印度![展示图片] 绿油油的稻田、金灿灿的麦穗、大型的收割机、美丽的田园风光把同学们带进如诗如画的大自然。(激发学生热爱地球的情感)[设问] 印度是世界上第二个人口超过10亿的国家,人民能解决温饱吗?探究一 粮食生产[学生活动] 阅读课本34页文字,思考问题:(1)印度政府为什么十分重视粮食生产?(2)印度在20世纪60年代之前,粮食生产不能自给的原因是什么?(3)印度在20世纪60年代之后,粮食迅速增长的突破口在哪里?[教师总结] 印度有众多的人口,所以要重视粮食生产;由于水旱灾害频繁,生产技术落后,在20世纪60年代之前,粮食生产不能自给;20世纪60年代之后,印度实行了“绿色革命”,解决了长期以来的粮食短缺问题。[展示课件] 图7.42,观察印度的主要粮食作物是什么?[教师] 水稻和小麦是印度主要的粮食作物,二者产量均居世界前列。[设问] 水稻和小麦各分布在什么地区?印度是否利于发展农业生产?(提示:从气温和降水考虑)[学生讨论并回答] 略。[教师总结] 印度地处低纬,热量条件好,降水量丰富,地势起伏平缓,耕地面积广大,利于发展农业生产。[板书图表] 比较水稻、小麦分布图,地形图和降水量分布图:农作物分布地区地形降水水稻东北部,半岛沿海地区平原多小麦德干高原西北部,恒河上游高原、山地较少[教师总结] 从图表上我们看出,发展农业应以地方自然条件为基础。今天,印度粮食不仅能自给,而且还有余粮出口。探究二 迅速发展的服务外包产生[过渡] 印度人民用他们的聪明才智解决了吃饭问题,那么,工业状况如何呢?[学生活动] 阅读教材35页“迅速发展的服务外包产业”。[教师讲述] 在英国殖民主义者统治期间,印度主要发展纺织工业和采矿业。1947年印度摆脱了英国殖民主义统治,努力发展本国工业,印度积极引进外资和先进技术,重视培养科技人才,努力发展本国工业。在基础工业和高科技领域取得一定成就。现在,印度不仅钢铁工业、机械制造业、化学工业和棉麻纺织工业具有一定的规模,而且在原子能、航天、计算机软件等高科技领域也取得了一定的成就。[展示课件] 图7.44、图7.45、图7.46。[学生活动] 完成P36活动题,分析印度软件外包产业空间分布的变化。[教师总结] (1)科技发达,技术先进,人才济济。(2)指出20世纪90年代,21世纪印度新出现的软件外包产业中心。[生看图回答学生活动]略(3)谈谈印度软件外包产业空间分布的变化特点。[生答师总结]20世纪80年代,集中在软件产业中心,90年代向软件产业中心周围中小城镇扩张;21世纪扩展至西南沿海中小城镇。[教师总结] 是高科技人才给印度的高科技领域带来勃勃生机。目前,印度已拥有大学200多所、高等院校6000多所。这给我们提供了很多很多启示,中国和印度都是世界著名的文明古国,今天,我们如巨人般屹立在世界东方。“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同学们,让我们牢记真理,努力学习,为伟大祖国辉煌的明天奉献自己的青春和智慧![课堂小结] 印度是一个很特别的国家,到了这里你会发现不止越过了地理上的境界,也经过了时光隧道,就像进入了过去,但又停留在现在。愿同学们都有机会踏上这块神奇的土地,去瞻仰泰姬陵,到鹿野苑参观释迦牟尼初传法轮之地,到喜马拉雅山脉旅游,考验体力和意志!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