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飞天”凌空》课件+素材(2课时,22+25张PPT+音频素材)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3《“飞天”凌空》课件+素材(2课时,22+25张PPT+音频素材)

资源简介

(共25张PPT)
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
3
“飞天”凌空
第2课时
CONTENTS
教学目录
学习目标
01
学情回顾
02
精读课文
03
课堂小结
04
跟踪检测
05
积累拓展
06
课后作业
07
1.学习本文为增强特写的文学性而运用的修辞方法和写作手法。(重点)
2.学习文章对吕伟“高、险、难、美”动作的描写。(难点)
3.感受中国运动员的精湛技艺和为国争光的拼搏精神。
学习目标
概括这则新闻特写的主要内容。
记叙中国跳水姑娘用1.7秒夺取桂冠的动作过程,作者把吕伟的高难动作分解成一连串的特写镜头。
学情回顾
回顾练习
品味第二部分
特写。“舒”“举”“蹬”“飞”等一系列动词,形象而具体地描绘了吕伟起跳后腾空的瞬间,动作轻盈、优美。
赏析下面的句子。
分析讨论
精读课文
1.轻舒双臂,向上举起,只见吕伟轻轻一蹬,就向空中飞去。
这一句运用了夸张、比喻的修辞手法,“托”字夸张地写出吕伟起跳后身体犹如停滞在空气中一般的姿态,用“飞天”比喻吕伟起跳后优美的身姿,生动地描绘出她优美轻盈的姿态与动作,突出了她高超的技术,言语中饱含赞美之情。
2.一瞬间,她那修长美妙的身体犹如被空气托住了,衬着蓝天白云,酷似敦煌壁画中凌空翔舞的“飞天”。
分析讨论
精读课文
运用夸张的手法,用特写镜头展现吕伟跳水时的精彩表现,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表现了吕伟跳水技术之精湛;以“旋风”“流星”的比喻,夸张地写出了吕伟动作的迅捷与娴熟,满怀赞美之情。
3.紧接着,是向前翻腾一周半,同时伴随着旋风般的空中转体三周,动作疾如流星,又潇洒自如。
分析讨论
精读课文
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
“慷慨”一词巧妙地将时间人格化,颇有情味地写出了吕伟完成动作所用时间之短,写出了其动作的娴熟。
“前伸的手指”“绷直的足尖”,又是一个特写镜头,描写她的从容不迫,展现了她身体姿态的优美。
4.
1.7秒的时间对她似乎特别慷慨,让她从容不迫地展示身体优美的线条,从前伸的手指,一直延续到绷直的足尖。
分析讨论
精读课文
一个比喻“像轻盈的、笔直的箭”,一个动词“插”,一个拟声词“哧”,形象地写出了吕伟入水时潇洒的身姿,突出水花之小,表现了她压水花技术的精湛。
5.还没等观众从眼花缭乱中反应过来,她已经展开身体,像轻盈的、笔直的箭,“哧”地插进碧波之中。
分析讨论
精读课文
运用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几串”“气泡”写吕伟入水时水花之小;
“拥抱”“悄然不惊”运用拟人的手法,将气泡、水花人格化,写出了吕伟入水姿态的轻盈,从侧面表现了她技术的高超;将吕伟比作“仙女”,既表现了她动作的优雅,又表达了作者对她的赞美之情。
6.几串白色的气泡拥抱了这位自天而降的仙女,四面水花则悄然不惊。
分析讨论
精读课文
品味第三部分
(1)如此年轻(十六岁)就获得了金牌,这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
(2)因为年轻,未来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这位年方十六的中国姑娘,赢得了金牌”这句话有什么内涵?
注意:理解句子的含义,应从两方面入手:一是基本义,即该句的字面义;二是引申义,即该句的言外之意、深层含义。
分析讨论
精读课文
通过侧面描写,将特写推向高潮,衬托出吕伟跳水动作的完美,表达了作者对我国体育健儿奋力拼搏、为国争光的崇高精神的赞美之情。
文中写外国记者的赞叹,现场观众震耳欲聋的掌声、欢呼声,以及一个印度观众“了不起,你们中国的人才太多了!
”的称赞,有什么作用?
分析讨论
精读课文
这篇新闻特写,善于捕捉瞬间,落笔集中,突出一点,在1.7秒的时间里,记者层次鲜明地描绘了一幅美丽的“飞天”画卷。文势有起有伏,动静相宜,侧面烘托,将体育健儿奋力拼搏,为祖国争光的主题突显出来,不仅是一篇非常优秀的人物特写,更是一篇不可多得的美文,值得我们细细品鉴。
课文主旨
课堂小结
“飞天”凌空
准备——沉静自若、风度优雅
起跳——舒、举、蹬、飞,凌、空、翔、舞
入水——展开身体、轻盈笔直
腾空——向前翻腾、空中转体
眼花缭乱
惊叹不已
奋勇拼搏
为国争光
屏息敛气
运动员
观众
(正面描写)
(侧面烘托)
板书设计
课堂小结
1.在第2-4段,作者对吕伟站在10米高台跳水的“一刹那”的画面进行了分解。请概括这几个“定格”的画面,并分析这样细致描写的作用。
记者对吕伟的自选动作“5136”进行了细致分解,用了几个“定格”的画面,对“起跳”“腾空”“入水”三个步骤逐一刻画,犹如慢镜头回放。放慢“镜头”,细致描绘,用文字描绘画面,从多方面调动读者的视觉、听觉以及想象力,似观看影视特写镜头,清晰而逼真,让人产生一种亲临其境,亲观其景的效果;同时,这样细致的描绘也突出了吕伟自选动作“高、险、难、美”的特征,让读者了解了中国运动员的强大实力、精湛的技艺和高水平的发挥。
跟踪检测
2.本文的写作手法丰富多彩,你能说说表现在哪里吗?
示例一:以动衬静。特写开头,记者采用了以动衬静的手法:先是“静”中的吕伟“站在10米高台的前沿,沉静自若,风度优雅”;再是“动感”环境的烘托,头顶飘浮的白云、掠过身旁的飞鸟、八千名一齐翘首而望、屏声敛息的观众。寥寥数笔,像一曲动静融合的交响曲,像一幅精彩绝伦的场景画,将吕伟跳水前的神态、风度和赛场氛围、全神贯注的观众勾画得活灵活现,充分展现了吕伟的沉着冷静、坚定自信和观众的高度关注,为吕伟即将开始的高难度自选动作作了一个巧妙的铺垫。
示例二:侧面描写。第5段通过外国记者的动作、观众的反应从侧面表现了吕伟跳水技术的精湛。
跟踪检测
3.你最喜欢的中国运动员是谁呢,请简要陈述理由。
示例:我最喜欢的中国运动员是跳水运动员郭晶晶。
我国的跳水运动总是处于世界顶尖的位置,涌现出伏明霞、郭晶晶、吴敏霞、田亮、陈艾森等一批优秀的世界级选手。其中,我最喜欢的就是女选手郭晶晶。
1996年,郭晶晶首次参加奥运会。2004年,郭晶晶在雅典奥运会获得女子单人3米板与女子双人3米板两枚金牌,这让她成为中国跳水的领军人物。
郭晶晶参加了第29届北京奥运会,获得女子单人三米板冠军,并与吴敏霞搭档获得女子双人3米板冠军,被誉为“跳水女皇”。
郭晶晶的技术特点是起跳有力、动作协调性好、动作难度大。然而,郭晶晶的跳水生涯却充满坎坷。坚守了11年,直到2004年雅典,郭晶晶才最终修成正果。郭晶晶是历经坎坷走向成熟的成功女性。
跟踪检测
怎样写好现场短新闻?
用“五官”采写是写作现场短新闻的基础,作者深入到现场后,不能像个木偶,必须充分发挥“五官”的作用去观察现场。
眼:要像一部摄像机。要把事件主要人物的肖像,行动,细节乃至现场的景物拍摄下来。
耳:要像一部录音机。要把主要人物的话原汁原味地录下来,其他人物有意义的话录下来。
鼻:要成为“新闻鼻”。要嗅一嗅现场空气的气味是否正常,尽可能感受是什么气味。
积累拓展
口:要成为“新闻嘴”。要张开嘴伸出舌头舔一舔,看是什么味道。
身:要勤莫懒。要注意感受现场的冷暖,对有关东西要掂一掂,感受轻重,对有关路程,迈开腿去量一量,看看有多远。
五官感受的东西越多,写出来的稿子就越生动,否则就是一杯白开水。
积累拓展
中国跳水队是中国体育王牌中的王牌,自1984年参加洛杉矶奥运会以来,跳水队已为中国体育代表团累计贡献了40枚奥运金牌,在各项奥运项目中高居榜首,曾涌现出高敏、伏明霞、吴敏霞、熊倪、郭晶晶、田亮等领军人物。
中国跳水队1986年第一次参加世界游泳锦标赛,截至2019年第18届世界游泳锦标赛,中国跳水队已累计夺得金牌94枚,“梦之队”的称号当之无愧。
中国跳水队
积累拓展
中国跳水队精彩瞬间
积累拓展
中国运动员辉煌背后的艰辛
积累拓展
1.本文是如何突出运动员的形象和文章的中心的?
文章开头描写“白云”“飞鸟”,以宁静美丽的环境背景衬托运动员的沉着冷静、从容镇定。中间部分,以“准备一起跳一腾空一入水”的顺序,直接定格运动员的动作,对运动员的动作进行了细致的描摹,突出了运动员高超的技术水平。结尾部分,通过描写观众的反应,如外国记者的赞叹,现场观众震耳欲聋的掌声、欢呼声以及一位印度观众的惊讶和称赞(
“了不起,你们中国的人才太多了!”),将整个特写推向高潮,侧面衬托了运动员的精彩表现,突出其为国争光的拼搏精神,表达了作者的自豪与骄傲之情。本文主要运用了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手法,全面展示了运动员高超的跳水技术,表现了运动员奋力拼搏、为国争光的崇高精神,突出了文章的中心。
课后作业
2.《“飞天”凌空》描绘了吕伟跳水的过程,这一过程也是放大美、再现美、展示美的过程。文章运用动中有静、动静互衬的写法,既将转瞬即逝的跳水动作放慢,以定格描写展现美,又让读者感受到吕伟跳水动作的敏捷与娴熟。请你也试试运用动静相衬的手法写一段文字。
示例:冬日的夜晚,唯有恬静与安谧。雪花簌簌地落着,风安静地睡去,村庄被夜色围拢而来,婴孩一般安卧在远山近水阔大的臂弯里。屋舍之内,炉火正旺,壶水呼呼地散发着热气,木格窗棂的玻璃上,热气凝结而成的水珠簌簌流泻下来,洇湿在墙壁上,像梦呓的印痕,烙着时光的印记。
课后作业
3.观看以下视频,以“若我中国少年强,何惧梦远不难圆”立意,写一篇300字的观后感。
https://www.bilibili.com/video/av20642745/
课后作业(共22张PPT)
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
3
“飞天”凌空
第1课时
CONTENTS
教学目录
学习目标
01
新知导入
02
助学资料
03
预习思考
04
初读课文
05
精读课文
06
跟踪检测
07
1.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
2.了解特写这种新闻题材的特点,体会新闻性与文学性的有机结合。(重点)
3.学习本文为增强特写的文学性而运用的修辞方法和写作手法。(难点)
学习目标
她是20世纪80年代中国跳水队优秀运动员。1982年、1986年连续获得亚运会女子跳台冠军,1987年世界杯跳水赛女子团体冠军成员。在第九届亚运会上,她用“5136”自选动作,仅1.7秒的时间赢得了金牌。她用精湛的技艺征服了自己,也征服了世界!她是谁?今天就让我们带着这个问题,一起走进《“飞天”凌空》,去了解她,去感受她的魅力。
新知导入
《“飞天”
凌空》是一篇新闻特写,发表于1982年11月25日《光明日报》,由夏浩然,樊云芳采写。仅540多字的特写。记者别具匠心地选用了百余个动词,堪称精当运用动词的新闻经典范文。今天再来读它,依然觉得比赛像刚发生在昨天一样,现场动态感十足,是那样的真切感人,不仅让我们了解了新闻,而且还具有美学价值,因此该文被评为了全国好新闻一等奖。
创作背景
助学资料
亚运会
亚洲运动会的简称。主要由亚洲地区举行,是亚洲规模最大的综合性运动会,每四年举办一届,与奥林匹克运动会相间举行。参与国主要分布在东亚,东南亚,南亚,西亚,中亚,包括中国,日本,韩国,文莱,马来西亚,菲律宾,印度,斯里兰卡等国。第9届亚运会于1982年在印度的新德里举行。此次亚运会,中国队共夺得61枚金牌、51枚银牌和41枚铜牌,在奖牌榜上超过了历届亚运会第一名——日本队,首次居于第1位。
知识链接
助学资料


20世纪80年代中国跳水队优秀运动员。1982年、1986年连续获得亚运会女子10米跳台冠军,1987年世界杯跳水赛女子团体冠军成员。
人物介绍
助学资料
新闻特写
(1)新闻特写定义:特写的本意是指摄影中“放大了的近景”。在新闻学上,特写是以描写为主要表现方式的一种新闻体裁,它往往抓住现实生活中人物或事件的某一最能反映其特点或本质的片段或细节,作形象化的再现与放大。它常常抓住事物有特征的一面进行描述,比消息更细腻、更生动、更形象。由于新闻特写的画面感特别强,因此常给读者身临其境的感受。
(2)主要表达方式:描写。
文体知识
助学资料
(3)选材:截取“局部”,描写“局部”,并放大细节。
(4)新闻特写的特点:生动而集中地再现场景与人物;渲染与烘托气氛,形成视觉——神经——情感——感应过程;放大细节。
(5)新闻特写的分类:
人物特写和场景特写。
人物特写:以人物为报道对象,截取人物活动的一个片段、一个侧面加以描绘,从而生动地反映人物的性格特征或精神面貌。
场景特写:以新闻事件中的场景为描写对象,通过对一个或几个典型性场景的描绘来反映整个事件。
文体知识
助学资料
掠过(

敛息(

敦煌(

一刹那(

慷慨(

凌空(

由衷(

悄然不惊(

·
·
·
·
·
·
·
·
l`è
li3n
hu2ng
chà
k1ng
l@ng
zh5ng
qi3o
学习字词
预习思考

)从容不迫

)迫击炮


)翘首

)翘尾巴


p3i
qi2o
qiào

)屏声

)屏障

b#ng
p@ng

)绷直

)绷着脸

b9ng
běng
学习字词
预习思考
翘首:抬起头来。
屏息:暂时抑止呼吸。
酷似:好像。
慷慨:大方,不吝惜。
轻盈:形容女子动作、姿态轻柔优美。
由衷:指衷心的,出自内心的,不是假装的。
如梦初醒:像刚从梦中醒来,比喻过去一直糊涂,在别人或事实的启发下,刚刚明白过来。
震耳欲聋:形容声音很大,耳朵都快震聋了。
理解词义
预习思考

读课

思考1:这则新闻特写报道了一件什么事?着重抓住什么场面来刻画的?
思考2:本文按照什么顺序来记叙的?能不能列出课文的结构提纲。
思考问题
预习思考
认真阅读课文及相关参考资料,捕捉课文中的关键段落、句子、词语。记录疑难问题,将自主学习没有解决的问题记录下来,用于学习探究时解决。
1.读课文,谈谈你的感想。
2.标记出有疑问的地方,在旁边批注问题。
整体感知
初读课文
第二部分(2-4):
第三部分(5-8):
特写起跳前的场景,交代了事件发生的地点和人物。
具体描述跳水运动员吕伟“起跳一腾空一入水”的过程。
交代比赛结果。侧面描写观众的反应,赞美了运动员高超的技术水平。
第一部分(1):
划分层次
初读课文
初读课文,回答下列问题。
标题《“飞天”凌空》有什么妙处?
《“飞天”凌空》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把优美的跳水动作比喻成“飞天”,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跳水姑娘的跳水动作如仙女般优美绝伦。
自主探究
初读课文
这则新闻特写报道了一件什么事?按照什么顺序来记叙的?
这则新闻特写报道的是跳水姑娘吕伟在新德里亚运会上赢得金牌的事。
本文是按照时间顺序来记叙的。
自主探究
初读课文
特写的选材是截取“局部”,描写“局部”,并放大细节。这篇特写选取的特写局部是什么?
本文选取了吕伟站在10米高台跳水的“一刹那”这个“点”作为“局部”和侧面进行了放大,进行了细致的描写。
自主探究
初读课文
品味第一部分
从写作技巧的角度,赏析下面的句子。
以动衬静,以白云“飘浮”和飞鸟“掠过”衬托吕伟的“沉静自若,风度优雅”,突出吕伟起跳前镇定从容的神情与优雅迷人的气质。
分析讨论
精读课文
1.她站在十米高台的前沿,沉静自若,风度优雅,白云似在她的头顶飘浮,飞鸟掠过她的身旁。
2.这是达卡多拉游泳场的八千名观众一齐翘首而望、屏息敛声的一刹那。
侧面描写,交代了比赛场地和观众人数。
“翘首而望”“屏息敛声”写观众的反应,突出了紧张激烈的比赛气氛,为下文起跳做铺垫。
分析讨论
精读课文
1.
作者把吕伟的动作分为哪几个步骤进行特写?
分为起跳、腾空、入水三个步骤。
跟踪检测
2.通过对吕伟站在10米高台跳水的一刹那的局部的描写反映了什么?试着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吕伟站在10米高台跳水的一刹那的局部的细致描写,展现了中国运动员积年累月的训练成果,高超惊人的技艺,为祖国夺得金牌的过程,突出了爱国的主题。
跟踪检测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