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法律保障生活》(课件44张PPT+学案+教学设计+课时训练+视频素材)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9.2《法律保障生活》(课件44张PPT+学案+教学设计+课时训练+视频素材)

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9.2《法律保障生活》教学设计
课题
9.2《法律保障生活》
单元
第四单元
学科
道德与法治
年级
七年级
学习目标
1、知道法律是一种特殊的行为规范;2、认识法律的含义;3、明确法律的特征;4、了解法律的作用;5、理解我国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6、增强法治意识和法律观念,养成遵纪守法的好习惯;7、学会尊重法律,遵守法律,初步树立法治意识和法律观念。
重点
法律的作用;法律的特征;
难点
法律的特征。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一生相伴,法律时刻在保护着我们。法律已经深深地嵌入我们的生活之中,渗透在社会生活方方面面。那么,法律是怎么产生的?有哪些特征?又有哪些作用呢?第九课
法律在我们身边第二节
法律保障生活
思考问题
导入本节内容,使学生易于进入本节内容
讲授新课
一、幻灯片出示课题、教学目标二、幻灯片出示自学导航,教师巡视指导:自学指导:要求同学们认真阅读课本P89-94
内容,结合导学案思考下列问题,并在课本上做标记,时间5分钟。1.生活中的行为规范有哪些?作用是什么?2.法律的含义是什么?3.法律的特征有哪些?4.法律的作用表现在哪些方面?三、师生合作探究(一)生活与法律息息相关探究一:教材P89运用你的经验
请用一个词或一句话,表达你对法律的感受,说说这种感受是由何而来的。点拨:公正:从对具体案例的比较中得到。探究二:材料探究生活中处处有规则。下面列举的是一些社会公共生活中的规则:
规则一:购物、买票等要排队依次进行;人与人之间要讲文明、有礼貌;在家里要孝敬父母,不向父母提过分要求。
规则二:中学生要穿戴整洁、朴素大方,不烫发,不染发,不化妆,不佩戴首饰男生不留长发,女生不穿高跟鞋。
规则三:学校、幼儿园、托儿所教职员工对未成年人实施体罚、变相体罚或者其它侮辱人格的行为,有其所在单位或者上级机关责令改正;情节严重的,依法给予处分
(1)上诉规则分别属于哪一类规则?在三类规则中,哪一类最具有权威性?(2)如果生活中没有这些规则将会出现哪些问题?为此,我们应该怎么做?(3)生活中的行为规范的作用是什么?点拨:(1)①规则一属于道德;规则二属于纪律、规章;规则三属于法律。②法律。(2)①社会将会混乱不堪,陷入彼此冲突之中;②我们要自觉遵守身边的规则,自觉学法、
懂法、守法、护法;重视道德修养,提高道德水平。(3)法律、道德等都是人们生活中的行为规范,它们共同约束人们的行为,调整社会关系,维护社会秩序。探究三:播放视频《没有规矩不成方圆,需要用制度来约束》生活中的行为规范的作用是什么?点拨:法律、道德等都是人们生活中的行为规范,它们共同约束人们的行为,调整社会关系,维护社会秩序。探究四:P90探究与分享
(1)出示图片,判断下列情景属于道德、法律还是校规校纪?(2)根据以上情境,从产生方式、实施手段、调整对象和范围方面,讨论法律与道德、校纪校规有什么不同。点拨:(1)
道德、校规校纪、法律(2)法律: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具有普遍约束力;道德:在社会生活中自然形成、社会舆论、信念、习俗、调整人们的思想和行为,普遍适用;校纪校规:学校或班级制定、批评、教育、在校学生。探究五:播放视频《表决通过!全面禁止非法野生动物交易!》思考:(1)视频说明了什么?(2)国家创制法律的基本形式有哪些?点拨:(1)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2)经过一定的法律程序制定或认可,是国家创制法律的两种形式。探究六:P91相关链接国家创制法律的形式(1)制定是指特定国家机关按照法定程序,制订法律、修改或废止现在法律的活动。(2)认可是指特定国家机关根据实际需要,以一定形式赋予在社会上已经存在的某些习惯、道德规范等以法律效力的活动。探究七:探究与分享你认为我国还需要在哪些方面加强立法?点拨:(1)公共安全、个人信息需要专门立法;(2)电子商务安全方面需要专门立法,需要专门惩治电信诈骗行为的法律;(3)应加强公民的网络信息保护;(4)校园暴力频发,需要专门惩治校园暴力的法律。探究八:播放视频《国家强制力》(1)视频中有哪些国家机关参与了打击违法犯罪?(2)视频说明了什么?(3)法律区别于道德等行为规范的最主要特征点拨:(1)先后出现了警察、法庭、监狱、军队四种国家机关(2)法律是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法律的实施以强大的国家力量作后盾(3)法律的实施以强大的国家力量作后盾,而道德主要依靠社会舆论、信念、习俗、纪律规章依靠教育和行政等力量保证实施。这是法律区别于道德等行为规范的最主要特征。探究九:P92相关链接
图片展示
国家强制力国家强制力主要包括军队、警察、法庭、监狱等。它的运用必须以合法为前提。探究十:P92探究与分享(1)以上举措给我们什么启示?(2)怎样理解“法律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点拨:(1)法律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在法治社会里,公民在法律面一律平等,任何人都没有超越法律的特权。(2)①在法治社会里,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任何人都没有超越法律的特权。②每个公民都平等地受到法律的保护,平等地享有权利和履行义务;③任何人不论职务高低、功劳大小,只要触犯国家法律,都必须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探究十一:问题探究法律的特征(1)法律由国家制定或认可。(2)法律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具有强制性。(最主要的特征)(3)法律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二)法治的作用探究一:播放视频《善用法律
保护自己》视频告诉我们什么道理?点拨:法律规范着全体社会成员的行为,保护着我们的生活,为我们的成长和发展创造安全、健康、有序的社会环境。探究二:P93探究与分享
(1)有人认为,对上述行为可以说服教育,没必要进行法律处罚。你的看法是什么?(2)材料说明法律有什么作用?点拨:(1)错误。我国是法治国家,必须依法办事。仅靠说服教育不能从根本上纠正人们的行为。法律的规范作用让我们懂得不能触犯法律的底线。(2)法律规定我们应该享有的权利,应该履行的义务。法律让我们懂得在社会生活中可以做什么,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应该怎样做、不应该怎样做。法律也为我们评判、预测自己和他人的行为提供了准绳,指引、教育人向善。探究三:P93探究与分享(1)你认为小云的父亲应该怎么做?法律依据是什么?(2)法律保护我们的生活,还体现在哪些方面?你能举例说明吗?(3)材料体现法律有什么作用?
点拨:(1)小云的父亲不应让小云辍学售票,而应立即送小云返校读书。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2)还表现在法律通过解决纠纷和制裁违法犯罪、惩恶扬善、伸张正义,维护我们的合法权益。(3)在生活中,我们既受到法律的约束,又受到法律的保护。法律通过解决纠纷和制裁违法犯罪,惩恶扬善、伸张正义,维护我们的合法权益。随着我国法制建设的不断推进,法律将让我们的生活更美好。探究四:问题探究法律的作用有哪些?(1)法律规范着全体社会成员的行为,保护着我们的生活,为我们的成长和发展创造安全、健康、有序的社会环境。(2)法律规定我们享有的权利,应该履行的义务。法律也为我们评判、预测自己和他人的行为提供了准绳,指引、教育人向善。(3)法律通过解决纠纷和制裁违法犯罪,惩恶扬善、伸张正义,维护我们的合法权益。探究五:拓展空间有人认为:现代社会中的一切事情都可以通过法律来解决,法律是万能的。你的看法是什么?交流点拨:此观点错误。(1)法律不是万能的,法律是人类一定历史时期的产物,它只是社会规范的一种,它的作用只局限在自己的范围内,法律不能代替其他社会规范的作用,还需要道德、规章制度进行补充。(2)这个观点夸大了法律的作用,与现代法治精神背道而驰。
学生读出教学目标学生自学讨论交流,说出自己的认识讨论交流,说出自己的认识观看视频,感受问题讨论交流,说出自己的认识观看视频,感受问题讨论交流,说出自己的认识讨论交流,说出自己的认识观看视频,感受问题讨论交流,说出自己的认识讨论交流,说出自己的认识讨论交流,说出自己的认识观看视频,感受问题讨论交流,说出自己的认识讨论交流,说出自己的认识讨论交流,说出自己的认识讨论交流,说出自己的认识
教师巡视,随时回答学生的问题。运用图片直观引入法律与我们息息相关老师请学生回答问题后再作出点评或总结。创设情境,讨论后让小组代表展示。运用视频教学,使学生能更好理解课本内容老师请学生回答问题后再作出点评或总结。创设情境,讨论后让小组代表展示。运用视频教学,使学生能更好理解课本内容老师请学生回答问题后再作出点评或总结。创设情境,讨论后让小组代表展示。运用视频教学,使学生能更好理解课本内容老师请学生回答问题后再作出点评或总结。结合材料能更加详细的分析解决问题老师请学生回答问题后再作出点评或总结。运用视频教学,使学生能更好理解课本内容老师请学生回答问题后再作出点评或总结。创设情境,讨论后让小组代表展示。老师请学生回答问题后再作出点评或总结。老师请学生回答问题后再作出点评或总结。老师请学生回答问题后再作出点评或总结。
当堂达标
见课时训练
认真做题,同桌互改
通过训练,提高学生对本节知识的理解和运用
课堂小结
通过本课的学习,我们懂得了法律有区别于道德等行为规范的特征: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法律在我们的生活中具有评判、指引等作用,并保护我们的合法权利,是我们的保护神。我们应学法、知法、懂法、守法,自觉用法律约束自己,积极用法律保护自己。
说出本节课自己学会什么
归纳知识
板书
法律保障生活一、
法律的特征二、
法律的作用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9.2《法律保障生活》学案
课型:新授
设计者:
日期:
授课人:__________________
政治教研组:
一、学案导学
(一)学习目标:
1、知道法律是一种特殊的行为规范;
2、认识法律的含义;
3、明确法律的特征;
4、了解法律的作用;
5、理解我国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
6、增强法治意识和法律观念,养成遵纪守法的好习惯;
7、学会尊重法律,遵守法律,初步树立法治意识和法律观念。
(二)学习重难点:
学习重点:法律的作用;法律的特征;
学习难点:法律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
二、先学后教----学生自主学习:
(一)阅读课本,补全知识:
1、法律、道德等都是人们生活中的___________,它们共同约束人们的行为,调整____________,维护__________。
2、法律是由国家_____________的。经过一定的__________制定或认可,是国家创制法律的两种形式。道德等其他行为规范不是由__________制定的。
3、法律由____________来保证实施的。法律的实施以强大的___________作后盾,而道德主要依靠____________、信念、习俗、教育和行政等力量保证实施。这是法律区别于道德等行为规范的最主要特征。
4、国家强制力主要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它的运用必须以_______为前提。
5、法律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____________。在法治社会里,公民在___________,任何人都没有超越法律的特权。每个公民都平等地受到法律的保护,平等地__________和__________;任何人不论职务高低、功劳大小,只要触犯国家法律,都必须承担相应的____________。
6、?法律规范着_______________的行为,保护着我们的生活,为我们的成长和发展创造安全、健康、有序的______________。
7、法律规定我们应该享有的________,应该履行的___________。
法律让我们懂得在社会生活中可以做什么,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应该怎么做、不应该怎样做。
法律也为我们_________、_________自己和他人的行为提供了准绳,指引、教育人向善。
8、在生活中,我们既受到法律的约束,又受到法律的保护。法律通过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惩恶扬善、伸张正义,维护我们的_____________。随着我国法制建设的不断推进,法律将让我们的生活更美好。
(二)阅读课本,找到下列问题并标注出来:
1.生活中的行为规范有哪些?作用是什么?
2.法律的含义是什么?
3.法律的特征有哪些?
4.法律的作用表现在哪些方面?
三、合作探究
1、2018年9月19日,“霸座姐”周某某乘坐G6078次列车强占他人座位且不听工作人员劝阻,被处罚款200元,180天内无法购买火车票。2018年11月,周某某被“信用中国”列入严重失信人名单,限制乘坐所有火车席别。
(1)生活中的行为规范有哪些?作用是什么?
结合材料,请分别从道德与法律两个角度简要评析周某某霸座的行为。
2、在我国,制定法律的权力属于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法律的制定过程包括法律案的提出、审议、表决和公布四个环节。法律案经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通过后,由国家主席签署主席令予以公布、实施。
(1)从法律的来源上看,法律有什么特征?
(2)法律与道德的来源一样吗?有什么不同?
3、P92探究与分享
以上举措给我们什么启示?
4、P93探究与分享
有人认为,对上述行为可以说服教育,没必要进行法律处罚。你的看法是什么?
5、P93探究与分享
(1)你认为小云的父亲应该怎么做?法律依据是什么?
(2)法律保护我们的生活,还体现在哪些方面?你能举例说明吗?
(3)材料说明了什么?
四、当堂达标
见课时练习
五、自学反思?查漏补缺?
附合作探究参考答案:
1、(1)①法律、道德、纪律等都是人们生活中的行为规范;②作用:它们共同约束人们的行为,调整社会关系,维护社会秩序
(法律与道德的相同点)。
(2)①道德角度:霸座行为违反了诚信、友善等道德规范,是一种不文明的表现,应受到谴责。②法律角度:霸座也是一种违法行为。霸占别人的座位,不尊重他人的合法权益,扰乱了社会治安,应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2、(1)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
(2)法律由国家制定或认可。道德规范、风俗习惯是人们长期共同生活而约定俗成、自发形成的,道德等其他行为规范不是由国家制定的。
3、(1)法律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
(2)在法治社会里,公民在法律面一律平等,任何人都没有超越法律的特权。
4、错误。我觉得应该进行法律处罚。材料中的行为违反了法律的规定,就应受到法律处罚。法律规范着全体社会成员的行为,保护着我们的生活,只有人人都遵守法律,才能创造安全、健康、有序的社会环境。
5、(1)
小云的父亲不应让小云辍学售票,而应立即送小云返校读书。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
(2)
还表现在法律通过解决纠纷和制裁违法犯罪、惩恶扬善、伸张正义,维护我们的合法权益。具体事例略。
(3)在生活中,我们既受到法律的
约束,又受到法律的保护。法律通过解决纠纷和制裁违法犯罪,惩恶扬善、伸张正义,维护我们的合法权益。随着我国法制建设的不断推进,法律将让我们的生活更美好。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共44张PPT)
第二节
法律保障生活
第九课
法律在我们身边
道德与法治
部编版
七年级下
新知导入
法律已经深深地嵌入我们的生活之中,渗透在社会生活方方面面。一生相伴,法律时刻在保护着我们。那么,法律是怎么产生的?有哪些特征?又有哪些作用呢?
第九课
法律在我们身边
第二节
法律保障生活
新知讲解
教学目标
1、知道法律是一种特殊的行为规范;
2、认识法律的含义;
3、明确法律的特征;
4、了解法律的作用;
5、理解我国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
6、增强法治意识和法律观念,养成遵纪守法的好习惯;
7、学会尊重法律,遵守法律,初步树立法治意识和法律观念。
教学重点:法律的特征、作用;
教学难点:法律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
1、生活中的行为规范有哪些?
2、作用是什么?
3、法律的含义是什么?
4、法律的特征有哪些?
5、法律的作用表现在哪些方面?
请同学们认真阅读课本P89—94内容,思考下列问题,并在课本上做标记。
时间:5分钟
自学指导
一、法律的特征
请用一个词或一句话,表达你对法律的感受,说说这种感受是由何而来的。
公正:从对具体案例的比较中得到。
运用你的经验
规则一:购物、买票等要排队依次进行;人与人之间要讲文明、有礼貌;在家里要孝敬父母,不向父母提过分要求。
规则二:中学生要穿戴整洁、朴素大方,不烫发,不染发,不化妆,不佩戴首饰男生不留长发,女生不穿高跟鞋。
规则三:学校、幼儿园、托儿所教职员工对未成年人实施体罚、变相体罚或者其它侮辱人格的行为,有其所在单位或者上级机关责令改正;情节严重的,依法给予处分。
(1)上诉规则分别属于哪一类规则?在三类规则中,哪一类最具有权威性?
生活中处处有规则
材料探究
①规则一属于道德;规则二属于纪律、规章;规则三属于法律。
②法律。
①社会将会混乱不堪,陷入彼此冲突之中;
②我们要自觉遵守身边的规则,自觉学法、
懂法、守法、护法;重视道德修养,提高道德水平。
(2)如果生活中没有这些规则将会出现哪些问题?为此,我们应该怎么做?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需要用制度来约束
生活中的行为规范的作用
法律、道德等都是人们生活中的行为规范,它们共同约束人们的行为,调整社会关系,维护社会秩序。
我国道路交通安全法规定:未取得机动车驾驶证、机动车驾驶证被吊销或者机动车驾驶证被暂扣期间驾驶机动车的,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处二百元以上二千元以下罚款;可以并处十五日以下拘留。
判断下列情景属于道德、法律还是校规校纪?
探究与分享
根据以上情境,从产生方式、实施手段、调整对象和范围方面,讨论法律与道德、校纪校规有什么不同。
法律
道德
校纪校规
产生方式
实施手段
调整对象和范围
学校
社会约定俗成
监督、检查
全体师生
舆论信念自觉
全体社会成员
国家制定或认可
国家强制力
全体社会成员
法律与道德、校规校纪有什么不同
法律是一种特殊的行为规范
表决通过!全面禁止非法野生动物交易!
(2)国家创制法律的基本形式有哪些?
(1)视频说明了什么?
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
经过一定的法律程序制定或认可,是国家创制法律的两种形式。
国家创制法律的形式
制定
认可
是指特定国家机关按照法定程序,制订法律、修改或废止现在法律的活动。
是指特定国家机关根据实际需要,以一定形式赋予在社会上已经存在的某些习惯、道德规范等以法律效力的活动。
提案——审议——表决与通过——公布
法律与其它规则的区别
道德和纪律不由国家制定
相关链接
科学完备的法律体系是实行法治的前提。社会生活发展无止境,法律发展也无止境建设法治中国,立法任务仍很艰巨。
你认为我国还需要在哪些方面加强立法?
(1)公共安全、个人信息需要专门立法;
(2)电子商务安全方面需要专门立法,需要专门惩治电信诈骗行为的法律;
(3)应加强公民的网络信息保护;
(4)校园暴力频发,需要专门惩治校园暴力的法律。
探究与分享
国家强制力
(1)视频中有哪些国家机关参与了打击违法犯罪?
先后出现了警察、法庭、监狱、军队四种国家机关
(2)视频说明了什么?
法律是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法律的实施以强大的国家力量作后盾
法律的实施以强大的国家力量作后盾,而道德主要依靠社会舆论、信念、习俗、纪律规章依靠教育和行政等力量保证实施。这是法律区别于道德等行为规范的最主要特征。
法律区别于道德等行为规范的最主要特征
国家强制力
国家强制力主要包括军队、警察、法庭、监狱等。它的运用必须以合法为前提。
相关链接
以上举措给我们什么启示?
党的十八以来,我国加大反腐力度,“老虎”“苍蝇”一起打。近年来,我国开展天网行动,抓捕外逃贪官。
(1)法律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
(2)在法治社会里,公民在法律面一律平等,任何人都没有超越法律的特权。
探究与分享
怎样理解“法律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
(1)在法治社会里,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任何人都没有超越法律的特权。
(2)每个公民都平等地受到法律的保护,平等地享有权利和履行义务;
(3)任何人不论职务高低、功劳大小,只要触犯国家法律,都必须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法律的特征
(1)法律由国家制定或认可。
(2)法律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具有强制性。(最主要的特征)
(3)法律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
二、法律的作用
善用法律
保护自己
法律规范着全体社会成员的行为,保护着我们的生活,为我们的成长和发展创造安全、健康、有序的社会环境。
视频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法律的作用一
★我国旅游法规定,旅游者应当遵守旅游文明行为规范。对于刻划、涂污或者以其他方式故意损坏国家保护的文物、名胜古迹的行为,根据治安管理处罚法可处警告或者二百元以下罚款;情节较重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并处二百元以上五百元以下罚款。
★在我国,行人违章是造成交通事故的一个重要因素。我国各地根据道路交通安全法的规定,对行人闯红灯行为处五元至五十元不等的罚款。
错误。我觉得应该进行法律处罚。材料中的行为违反了法律的规定,就应受到法律处罚。法律规范着全体社会成员的行为,保护着我们的生活,只有人人都遵守法律,才能创造安全、健康、有序的社会环境。
探究与分享
有人认为,对上述行为可以说服教育,没必要进行法律处罚。你的看法是什么?
(1)法律规定我们应该享有的权利,应该履行的义务。
(2)法律让我们懂得在社会生活中可以做什么,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应该怎样做、不应该怎样做。
(3)法律也为我们评判、预测自己和他人的行为提供了准绳,指引、教育人向善。
法律的作用二
七年级学生小云的父亲买了一辆中巴,从事客运。为节省开支,小云父亲一直想让小云辍学帮他售票,但小云始终不同意。在父亲的执意要求下,小云被迫辍学。学校得知此事后,会同社区、镇政府工作人员,多次做小云父亲的思想工作……
还表现在法律通过解决纠纷和制裁违法犯罪、惩恶扬善、伸张正义,维护我们的合法权益。
探究与分享
(2)法律保护我们的生活,还体现在哪些方面?你能举例说明吗?
小云的父亲不应让小云辍学售票,而应立即送小云返校读书。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
(1)你认为小云的父亲应该怎么做?法律依据是什么?
(1)在生活中,我们既受到法律的约束,又受到法律的保护。
(2)法律通过解决纠纷和制裁违法犯罪,惩恶扬善、伸张正义,维护我们的合法权益。
(3)随着我国法制建设的不断推进,法律将让我们的生活更美好。
法律的作用三
法律的作用有哪些?
(1)法律规范着全体社会成员的行为,保护着我们的生活,为我们的成长和发展创造安全、健康、有序的社会环境。
(2)法律规定我们享有的权利,应该履行的义务。法律也为我们评判、预测自己和他人的行为提供了准绳,指引、教育人向善。
(3)法律通过解决纠纷和制裁违法犯罪,惩恶扬善、伸张正义,维护我们的合法权益。
有人认为:现代社会中的一切事情都可以通过法律来解决,法律是万能的。
你的看法是什么?
此观点错误。
(1)法律不是万能的,法律是人类一定历史时期的产物,它只是社会规范的一种,它的作用只局限在自己的范围内,法律不能代替其他社会规范的作用,还需要道德、规章制度进行补充。
(2)这个观点夸大了法律的作用,与现代法治精神背道而驰。
拓展空间
课堂总结
通过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课堂练习
1、就“返津男子从隔离点翻墙逃离”一事,天津市公安局通报:该男子已被查获,并被防疫部门继续执行隔离措施。公安机关将在该男子隔离期满后,对其依法行政拘留。这一案例警示我们(  )
①全体社会成员必须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行使权利、履行义务
②危害社会的行为都要受到行政处罚
③培育法治精神,培养正确的权利义务观念
④增强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意识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C
2、为打赢农村疫情防控阻击战,全国各地有许多村委会干部一边挨家挨户宣传《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当前防控工作有关法律知识问答》等法律法规,一边充分发挥村规民约的作用,将疫情防控的相关规定要求融入村规民约,为疫情防控强化制度保障。这表明(  )
A.社会生活离不开法律等社会规则的维系
B.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行为规则
C.基层群众自治是取得抗疫胜利的根本保证
D.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的本质
A
3、2019年11月14日,最高人民法院发布的《关于依法妥善审理高空抛物、坠物案件的意见》指出:对于故意高空抛物的,以危害公共安全罪、直至故意杀人罪论处;故意高空抛物只要足以危害公共安全,哪怕尚未造成严重后果,依然要被追究刑责。“高空抛物入刑”是继“醉驾入刑”、“抢夺方向盘入刑”后,我国《刑法》在司法实践中的进一步完善。上述规定(  )
①说明法律与公民生活息息相关
②体现了我国依法保障公民合法权益
③彰显了我国对高空抛物“零容忍”态度
④能够确保人民群众的生命和财产安全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A
4、2020年3月北京边检配合公安查处一批拒不执行疫情防控规定的违法人员,对4名涉嫌违反北京市疫情防控政策规定的外国人作了不准入境处理。这主要说明(  )
①严重的社会危害性是犯罪的法律标志
②法律是一切组织和个人的根本活动准则
③法律必须依靠国家强制力来保证实施
④法律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
⑤这些违法人员的行为具有刑罚当罚性、应受刑罚处罚的民事违法行为
A.①②⑤
B.①③④
C.②④⑤
D.③④
D
拓展提高
材料一:2020年2月3日,南国早报客户端记者从北海市公安局获悉,为全力做好当地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联防联控工作,当地警方发布关于依法严厉打击疫情防控期间违法犯罪行为通告,对出入公共场所拒戴口罩且不听从劝告的,一律行政拘留。
材料二:中新网南宁2020年2月10日电,广西10日召开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法治保障新闻发布会透露,截至2月9日12时,广西公安机关共查处涉疫情违法犯罪案件438起、打击处理701人,其中刑事拘留28人。
材料三:2020年2月7日上午,河北省石家庄市深泽县14岁少年王某某,在取快递过程中途经真武路北袁庄段疫情防控卡口,与值守人员产生冲突。2月8日,这个少年大闹疫情防控卡口的视频在网上流传。视频显示:该少年不服从疫情防控工作人员管理,破坏防控设施,还自称“我爸是县委的!打我啊。”视频一出,立刻引发网友热议。
(1)结合上面的材料分析说明我国法律的特征。
(2)结合材料,从尊法守法的角度,写两条评论进行留言交流。
(1)①材料一中“不听从劝告的,一律行政拘留”,说明我国法律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的约束力;②材料二中的“公安机关严厉查处、打击涉疫情违法犯罪行为”,说明了我国法律是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
(2)①法律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在法治国家里,任何人都没有超越法律的特权;②我们要增强法律意识,学会依法办事,遵守各种法律法规;③我们要养成学法尊法守法用法的习惯;④我们要依法履行公民的义务,法律要求做的必须去做,法律禁止做的坚决不做等等。
板书设计
法律保障法律
一、法律的特征
二、法律的作用
作业布置
材料一:2019年2月22日,山东省济南市中级人民法院公开宣判安徽省人民政府原副省长周春雨受贿、隐瞒境外存款、滥用职权、内幕交易案,对被告人周春雨决定执行有期徒刑二十年,并处罚金人民币三亿六千一百万元。
材料二:“醉驾入刑”实施以来,全国公安机关共查处饮酒后驾驶机动车违法行为200多万件,但全国因酒驾醉驾导致的交通事故总起数、死亡人数均较法律实施前5年大幅下降,“开车不饮酒,饮酒不开车”也逐渐成为社会去识。
(1)材料一体现了法律的哪些特征?
(2)材料二从“大幅下降”到“社会共识”体现了法律的哪些作用?
(1)法律依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法律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或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
(2)“大幅下降”,说明:在生活中,我们既受到法律的约束,又受到法律的保护;法律通过解决纠纷和制裁违法犯罪,惩恶扬善、伸张正义,维护我们的合法权益。“开车不饮酒,饮酒不开车”逐渐成为社会共识,说明:法律规范着全体社会成员的行为,保护着我们的生活,为我们的成长和发展创造安全、健康、有序的社会环境;法律规定我们应该享有的权利,应该履行的义务,也为我们评判、预测自己和他人的行为提供了准绳,指引、教育人向善。
谢谢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有大把高质量资料?一线教师?一线教研员?
欢迎加入21世纪教育网教师合作团队!!月薪过万不是梦!!
详情请看:
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9.2《法律保障生活》课时训练
一、单项选择题:
1.2019年10月26日,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四次会议表决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密码法》,自2020年1月1日起施行。这表明法律(

A.是为生活制定规矩的
B.由国家强制力来保证实施的
C.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
D.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
2.法律与道德、纪律等规则相比较,具有三个最为显著的特征,即(

①法律由国家制定或认可
②法律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具有强制性
③法律是社会成员最高的行为准则④法律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3.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外商投资法》,这部法律自2020年1月1日起施行。这主要说明了(
)
A.法治社会里,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
B.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
C.法律对全体社会成员都具有普遍约束力
D.法律的尊严需要依靠公民自觉来维护
4.2020年2月26日,广东省公安厅发布通告,明确将七类涉及野生动物的违法犯罪行为作为公安机关的打击重点,涉及非法收购、运输、出售野生动物及其制品和为此提供交易服务的行为,以及食用野生动物等行为。构成犯罪的,依法从严追究刑事责任;构成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按照《治安管理处罚法》有关规定从严处罚。这一措施体现了法律的最主要特征是(

A.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
B.法律是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
C.法律规定我们应该享有的权利,应该履行的义务
D.法律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
5.截至2019年11月29日,各地公安机关侦破食品安全犯罪案件8758起,打掉“黑窝点”“黑作坊”“黑工厂”5257个,抓获犯罪嫌疑人1.6万名。公安机关的行动(

①严厉打击了违法犯罪
②杜绝了食品安全犯罪
③维护了市场经济秩序
④不利于经济健康发展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6.《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第四十七条第一款规定:“机动车行经人行横道时,应当减速行驶;遇到行人正在通过人行横道应当停车让行。”这一“车让人”的新法规出台后,中国式过马路现象明显减少,在马路上发生的交通事故也有下降趋势。这一新规体现了法律(

A.规范作用
B.保护作用
C.既有规范作用,也有保护作用
D.只有规范作用,没有保护作用
7.现代社会生活中,没有法律是难以想象的,生活离不开法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国家的治理离不开法律
②法律只服务于人们的当前生活
③学法尊法守法用法是我们应尽的责任
④公民的生活离不开法律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8.记者从甘肃陇南白龙江林区森林公安局两水分局获悉,该局于
2

18
日决定对疫情防控期间聚
众打麻将,拒不执行紧急状态下的决定、命令的
9
人处以相应的行政处罚。上述材料体现出法律的特征是(

①法律由国家制定或认可
②法律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
③法律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
④违法行为必然会受到法律的制裁
A.①②
B.②③
C.①②③
D.②③④
9.根据社会发展需要,我国刑事诉讼法自诞生以来经历三次修正,第三次修正分别经过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次会议一审、第五次会议二审、第六次会议三审并表决通过。上述材料反映出(

①人大常委会是法律监督机关,行使国家立法权
②经一定程序认可是我国创制法律的最主要形式
③法律作为特殊的行为规范,其修改程序十分严格
④法律必须反映社会发展规律,才能推动社会进步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0.2020年2月24日,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六次会议通过关于全面禁止非法野生动物交易、革除滥食野生动物陋习的决定。该决定为打赢疫情阻击战,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安全提供有力的立法保障。这一决定体现我国法律的特征是(

A.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
B.法律是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
C.法律是一种特殊的行为规范
D.法律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
11.重庆市民李先生居住小区附近的建筑工地连续几个月施工到凌晨,严重影响周围居民的休息。李先生与工地负责人沟通无效后,打电话到环保局投诉。经核实后,环保局依法对该工地进行了处罚,并责令其停工整改。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①侵权现象层出不穷,只能通过强制性手段才能控制
②李先生维权意识强,知道诉讼是维权的唯一有效途径③法治标定了自由的边界,自由的实现不能触碰法律的红线
④法律通过解决纠纷和制裁违法行为,维护公民的合法权益。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2.疫情期间,陕西省西安市西咸新区百姓人大药房以每包40元的价格销售一次性医用口罩。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价格法》第十四条第一款第三项”捏造、散布涨价信息,哄抬价格,推动商品价格过高上涨”的规定,没收该药店违法所得3880元,处罚款19400元。此事件说明(

①规则来自秩序
②法律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
③法律由国家制定或认可
④法律通过制裁违法犯罪,保护公民的合法权益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3.2019年3月26日,中宣部原副部长鲁炜受贿案一审宣判,鲁炜以受贿罪被判有期徒刑14年并处罚金300万。这表明(

①法律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
②我国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
③我党从严治党,厉行法治
④任何人只要触犯法律,都必须受到刑罚处罚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4.2019年5月31日,昆明开出首张行人闯红灯罚单,这标志着昆明整治行人交通违法迈出重要一步。昆明交警通过高清人脸识别设备进行抓拍,对违法行人实行罚款、纳入征信系统、公开曝光等处罚。材料说明(

①法律是由国家制定和认可的
②法律具有强制性特征
③科技有利于推进法治的运行
④任何组织和个人都应遵守法律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15.因刻意隐瞒病情、乱吐口水致两名医护人员感染,海南的新冠肺炎患者张某智出院即被警方带走做进一步调查和处置。对此理解正确的有(

①法律维护人们的合法权益
②人们的生活需要法律维护
③法律依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
④法律制裁违法犯罪行为。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二、非选择题:
16、材料一:2019年2月22日,山东省济南市中级人民法院公开宣判安徽省人民政府原副省长周春雨受贿、隐瞒境外存款、滥用职权、内幕交易案,对被告人周春雨决定执行有期徒刑二十年,并处罚金人民币三亿六千一百万元。
材料二:“醉驾入刑”实施以来,全国公安机关共查处饮酒后驾驶机动车违法行为200多万件,但全国因酒驾醉驾导致的交通事故总起数、死亡人数均较法律实施前5年大幅下降,“开车不饮酒,饮酒不开车”也逐渐成为社会去识。
(1)材料一体现了法律的哪些特征?
(2)材料二从“大幅下降”到“社会共识”体现了法律的哪些作用?
17、某中学开展了以“法律伴我成长”为主题的征文活动。下面是从一些同学的征文中截取的片段,请你阅读并回答问题。
法律对任何人来说都是一种保护,但对于我们未成年人来说更是一种特殊的保护。我们未成年人就像一棵棵嫩绿的小草,不给我们浇水,我们就会枯萎。
(1)法律具有怎样的特征?
“国有国法,家有家规。”法律在每一个人的心中都是神圣的,如同孙悟空的火眼金睛能分辨来者是妖魔还是鬼怪。在法律的殿堂上,伤害别人的人会得到相应的惩罚。
(2)“国有国法,家有家规。”法律的作用是什么?
参考答案
1、D
2、C
3、B
4、B
5、B
6、C
7、D
8、B
9、D
10、A
11、D
12、C
13、A
14、B
15、D
16、(1)法律依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法律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或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
(2)“大幅下降”,说明:在生活中,我们既受到法律的约束,又受到法律的保护;法律通过解决纠纷和制裁违法犯罪,惩恶扬善、伸张正义,维护我们的合法权益。“开车不饮酒,饮酒不开车”逐渐成为社会共识,说明:法律规范着全体社会成员的行为,保护着我们的生活,为我们的成长和发展创造安全、健康、有序的社会环境;法律规定我们应该享有的权利,应该履行的义务,也为我们评判、预测自己和他人的行为提供了准绳,指引、教育人向善。
17、(1)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法律是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法律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
(2)法律规范着全体社会成员的行为,保护着我们的生活,为我们的成长和发展创造安全、健康、有序的社会环境。法律为我们评判、预测自己和他人的行为提供了准绳,指引、教育人向善。法律通过解决纠纷和制裁违法犯罪,惩恶扬善、伸张正义,维护我们的合法权益。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