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通用技术苏科版《技术与设计 1 》第三章《设计过程、原则及评价》设计的一般过程第2课时教学设计[上学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高一通用技术苏科版《技术与设计 1 》第三章《设计过程、原则及评价》设计的一般过程第2课时教学设计[上学

资源简介

设计的一般过程---第二课时
  一、教学内容分析
  《设计的一般过程》选自苏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技术与设计 1 》第三章《设计过程、原则及评价》。教材内容以便携式小凳的设计案例分析为主线贯穿整个教学过程,旨在使学生从实际的问题情景中,获得具体而直观的认识,通过亲历设计过程,体验并掌握设计的一般过程(包括发现和明确问题;制定设计方案;制作模型或原型;测试、评估及优化;产品的使用和维护)。还要使学生知道设计过程可能产生多个方案,理解设计方案需要不断优化。本节是第三章三大内容(过程、原则、评价)中的一个重点,也是通用技术第一模块的重点基础内容,对以后的学习具有奠基作用。本节的教学重点是掌握设计应遵循的一般过程,宜侧重于“制定设计方案”的认知和经历设计的全过程。
教材列举的“便携式小凳”是一个非常经典的案例,对于学生理解设计的一般过程具有极佳的示范作用。但因案例中的设计剖析十分透彻,学生的再设计很难有新的突破,同时,考虑到我校的教学设备条件所限,拟将设计载体改为“简易谱架”的设计。
   二、教学对象分析
  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已经了解技术与设计及其关系的相关知识,对技术及设计有了初步的感性认识,但是对如何进行设计,如何规划设计还没有清楚的认识和体验,对设计过程充满陌生感和好奇心。通过本节的学习,将使学生在总体上把握设计的一般过程,并初步运用于设计实践中,为后续的系统学习打下基础。
  三、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掌握设计的一般过程。
  (2)知道设计过程中可能产生多个方案。
  (3)理解设计过程需要不断优化。
2、能力目标
能运用设计的一般过程进行设计活动。
3、情感目标
养成在设计活动中遵循科学合理的基本工作程序的严谨态度。
4、教学重点
掌握设计应遵循的一般过程。
5、教学难点
能自觉地将科学合理的设计过程运用在设计活动中。
四、教学策略
  1、借助多媒体室展示课件及设计实物(折棍、工艺画),以扩充课堂容量,获得直观效果和真实体验。
2、按课本内容顺序,以便携式小凳的设计过程的案例分析为主线,展开教学活动。在教学中把知识点的学习置于具体的情景当中,通过具体的案例的分析,使学生对设计过程从模糊认识升华至理性分析。本课虽然以便携式小凳的设计分析贯穿整个教学过程,但是,为了使学生有更多体验,拉近学生与设计的亲近感,使他们认识到设计人人可遇、人人可为,我提供了许多自己的设计作品作为辅助案例。尤其“折棍”的实物教学,具有典型性,通过展示、简介、演练、评价、交流及图解展示,获得直观生动的教学效果。
3、论述设计的一般过程后,进一步分析“工艺画制作过程”案例,与前面所学的“一般过程”对比,加深理解。因展示精美的各种工艺画,能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设计热情。
4、教学中注重鼓励学生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分析、交流、总结,在与他人的交流中丰富自己的思维方式,获得不同的体验和发展。注意引导学生认识设计的一般过程是一个动态的过程,知道设计过程可能产生多种方案,必须有优化方案的意识。
五、教学准备
1、准备各种不同种类的工艺画(植绒画、蛋壳画、纸贴画、纸浆画、线贴画等,选用初中学生“工艺画制作”课的作品)
2、折棍两根(老师自创的武术器具)。
3、制作课件
  六、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简易谱架”原型或模型的交流
教学准备:多媒体教室、展示台。
教学过程
(一)引入
师:同学们,这节课是检验你们学习效果、展示你们设计才华的一节课。下面请根据你们的设计体验,结合书本内容,谈谈设计一般包括哪些过程。
师:你们在简易谱架的实际设计中遵循了哪些步骤?省略了哪些步骤?增加或改变了哪些步骤?
学生:交流。
师:点评、归纳。
(二)交流
各组设计作品交流内容:
1、各组展示“置桌谱架”原型或模型及示意图,并作自我评价。
2、设计过程的介绍与自我评价(展示设计图);
3、对作品的自我评价;
4、教师引导学生互评。
5、教师点评、归纳。
(三)演示
1、老师展示、介绍自己的作品。
2、请同学们观察老师作品实物。
3、对老师的设计进行评价,并提出优化意见。
(四)课堂练习:
1、P56第2题
2、通过本节的学习,你有何收获和感想。
(五)老师小结
七、教学反思
  为避免“设计的一般过程”教学凭书说书的平淡现象,我在课前做了充分的准备。在教学设计中补充了许多自己的设计案例,将课本的教学内容与辅助案例有机地结合起来。尤其“折棍”案例的分析具有典型性,通过实物的简介、演示、评价、交流,获得直观的教学效果,使学生认识设计人人可遇、人人可行。“工艺画的制作过程”案例分析,既是对“设计的一般过程”知识的巩固,又是对设计作业的启发。实事证明课堂教学效果是好的:课堂气氛活跃,师生互动频繁,学生能积极参与观察、思考、分析、评价、交流,从中获得认识和体会。
原教学设计中将“工艺画的制作过程”作为教学引入的案例,但其用时较长(约10分钟),移至“设计的一般过程”教学完成以后,作为辅助案例更合理。本节内容第一节课的教学内容太满,许多课堂讨论只能蜻蜓点水。因此宜舍去部分内容,例如课本P51页的“马上行动”,在本教案“方案筛选”的教学设计中已有类似问题,可以舍去;又如课本P49页的填表,可以移到课后完成。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