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2020年中招历史与社会复习考前考点模拟导航练20世纪的世界战争(解析版)1.下列战役中,既是苏德战场的转折点,又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的是()A.中途岛海战B.太平洋战争C.诺曼底登陆D.斯大林格勒战役2.《安妮日记》中记载,从1940年开始,犹太人被禁止“拥有自行车,乘坐公共汽车,去电影院……”直到实行种族灭绝政策,被禁止“活下去”。该材料主要反映的是()A.日本法西斯的暴行B.意大利法西斯的暴行C.德国法西斯的暴行D.“协约国”的暴行3.一战是帝国主义战争结论的依据是()A.交战双方主要是帝国主义国家B.战争的深层原因是英德矛盾成为帝国主义的主要矛盾C.主要交战国的目的是重新瓜分世界D.后起资本主义国家要压倒老牌资本主义国家4.战地记者往往不惧危险,深入战场采访报导。以下报导不可能出现在1945年的是()A.苏联攻克柏林B.雅尔塔会议召开C.日本宣布投降D.慕尼黑阴谋5.联合国是当今世界最重要的国际组织。与其成立相关的会议是A.巴黎和会B.华盛顿会议C.日内瓦会议D.雅尔塔会议6.结盟是战争的序幕,战争是政治的继续。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帝国主义国家之间形成了两大军事集团——同盟国和协约国。属于同盟国的是()A.德国、俄国、意大利B.英国、法国、俄国C.德国、奥匈帝国、意大利D.英国、奥匈帝国、法国7.它是一座工业城市,又是重要的交通枢纽,更是一座英雄的城市,1942年夏天至1943年初,它抑制住德军一次次的猛攻,扭转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局势。这座城市是()A.华沙B.斯大林格勒C.诺曼底D.伦敦8.《太平洋英雄》是一款模拟空战游戏,这款游戏是从历史潮流事件“珍珠港”事件开始,让游戏者参与二战中太平洋战场的各大著名的战役。30个游戏任务都是根据美国海军在太平洋战场的真实事件而改编的,其中就包括中途岛、艾旺加玛、珊瑚岛,瓜达康纳尔岛等著名战役。你知道下列有关太平洋战场的表述中,不正确的一项是()A.2006年是珍珠港事件爆发65周年纪念B.珍珠港事件揭开“二战”中亚洲战场的序幕C.中途岛战役是太平洋战役的转折点D.珍珠港事件揭开“二战”中太平洋战场的序幕9.美国《政治周刊》评论说,美国总统奥巴马所提出的经济计划堪称“罗斯福新政”当代版。罗斯福新政的主要特点是A.首次冲击了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B.削弱国家资本主义垄断程度C.根除了美国经济危机D.政府对经济大规模干预10.1917年11月10日,上海《民国日报》在国内首先报道了俄国“起事”的消息。报道中“起事”的城市是()A.萨拉热窝B.巴黎C.莫斯科D.彼得格勒11.1922年签署的《九国公约》使美国最终实现了一项关于中国的政策是()A.经济侵略B.政治遏制C.冷战D.“门户开放”12.20世纪初,欧洲列强展开了激烈的军备竞赛。军备竞赛中出现的下列现象,与工业革命科技成果的应用直接相关的是()A.陆海军人数的增长B.两大军事集团的形成C.极端民族主义情绪被煽动D.新式武器不断发明13.感天动地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把全世界正义的力量团结在一起,在最黑暗的岁月里坚守和平的希望。下列事件,按发生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①《联合国家宣言》的签署②苏军攻克柏林③英美盟军在诺曼底登陆④雅尔塔会议的召开A.①②③④B.①③②④C.①③④②D.③④②①14.历史结论的提出,必须言之有理、论之有据。下列历史结论,不正确的是()A.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开辟了世界资产阶级革命的时代B.美英签署《巴黎和约》标志着英国承认美国独立C.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直接原因是萨拉热窝事件D.英国的宪章运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15.下图四条折线反映了苏、美、英、法四国1928-1936年工业生产指数变化示意图,其中,反映苏联工业指数的应该是A.①B.②C.③D.④16.人物传记具有真实性的借鉴性等特点。根据要求,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传记的真实性依赖于史料。甲:(刘邓)制定了攻击华北铁路沿线日军据点的计划,并且封锁和分割了日军占领的铁路线。这个攻击计划在(1940年)8月底开始实施,持续了三个多月。((英)伊文思《邓小平传》)乙:我军已胜利完成渡过淮河,进入大别山之跟进任务,敌人追击计划完全失败。今后的任务,是全心全意地义无反顾地创造巩固的大别山根据地,……全部控制中原。(《邓小平文选》)(1)上面史料再现了邓小平革命生涯的片段,甲描述了哪一事件?此前的1939年,欧洲爆发了什么战事,成为了二战的开始?此后的1941年,日本又挑起了什么战争,使得二战达到了最大规模?乙中的“胜利”主要指哪一战事?材料二传记的描述需有广阔的视野。邓小平对中国历史发展影响最为深刻的岁月,是他的最后20年(1977—1997年)。这时他面对的复杂局面是:1.文化大革命走到尽头,……国民浪涌到了崩溃边缘。2.苏联在1991年轰然坍塌。3.“四小龙”悄然兴起。(摘编自袁伟时《觅路与清障》)邓小平对中国历史发展影响最为深刻的岁月,是他的最后20年(1977—1997年)。这时他面对的复杂局面是:1.文化大革命走到尽头,……国民浪涌到了崩溃边缘。2.苏联在1991年轰然坍塌。3.“四小龙”悄然兴起。(摘编自袁伟时《觅路与清障》)(2)上面史料中,“文化大革命”结束的标志是什么?“轰然坍塌”指什么历史事件?为挽救“国民经济”,邓小平在农业和20世纪90年代的经济领域各采取了什么重大改革举措?材料三传记的价值在于借鉴。广东省委主要负责人忐忑不安地汇报了逃港(逃往香港)的情况后,邓小平出奇地沉默了很长时间说:“这是我们的政策有问题。逃港,主要是生活不好,差距太大,生产生活搞好了,才可以解决逃港问题。”(林天宏《人民会用脚投票》)广东省委主要负责人忐忑不安地汇报了逃港(逃往香港)的情况后,邓小平出奇地沉默了很长时间说:“这是我们的政策有问题。逃港,主要是生活不好,差距太大,生产生活搞好了,才可以解决逃港问题。”(林天宏《人民会用脚投票》)(3)上面史料反映的历史细节,体现了邓小平哪些优秀品质?17.阅读下列材料:主张不加干预的政策其结果将加深危机而不是缓减危机。新政实施最重要的后果是度过了严重经济危机,使国民经济得到恢复。新政实施时,国际政治舞台上的主要危险是法西斯主义的威胁……由于新政排除了美国走上法西斯专政道路的可能性,美国最终站在反法西斯阵线一边,从而改变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格局。————黄安年《关于罗斯福新政的评价》请回答:(1)罗斯福实行新政的背景是什么?“新”在什么地方?整个新政的核心和基础是什么?(2)根据材料概括罗斯福新政的主要影响。18.材料一:二战历程回顾A此事件标志绥靖政策达到顶峰。B此事件标志着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全面爆发。C此事件直接导致美国对日宣战,太平洋战争爆发。D此次战役既是苏德战争的转折点,也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E此事件标志着欧洲第二战场的开辟,加速了德国法西斯的灭亡。F此次会议决定成立联合国,加速了二战胜利的进程。网]材料二:1942年1月,中、苏、美、英等26国在华盛顿……宣言的签署,标志着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正式形成……1945年2月,斯大林、罗斯福和丘吉尔举行战时第二次高级会议,这次会议实际上划分了战后世界的势力范围,战后出现了两级格局。——摘编自川教版《世界历史》九年级下册材料三:2015年5月9日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俄罗斯红场阅兵材料四:2015年9月3日是我国首个法定“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并举行了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纪念日阅兵式。(1)写出上述材料中所描述的六个历史事件的名称。(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宣言”的名称。概括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根本原因(3)根据材料三、四和所学知识,和俄罗斯和中国举行盛大阅兵仪式的现实意义。19.历史证明,僵化阻碍社会进步,创新促进社会进步。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制度创新]材料一社会主义究竟是什么样子,苏联搞了好多年,也没有完全搞清楚,可能列宁的思路比较好……但后来苏联的模式僵化了。——邓小平(1)材料一中“列宁的思路”指的是哪一政策的实施?“苏联模式”的形成和苏联哪一任领导人有关?材料二罗斯福1933年在就职总统演说中说“叹交换手段难逃贸易长流冰封;看工业企业尽成枯枝残叶;农场主的产品找不到市场;千万个家庭的多年积蓄毁于一旦。(2)演说中的感叹反映了美国当时正处于什么局面?为应对这种局面美国实行了什么政策?这一政策的中心措施是什么?该政策有什么典型特点?[科技创新]材料三高科技的迅速发展,尤其是交通和交往手段的发展……使人与人之间的时空距离不断缩短,整个地球缩成一张小小的网。(3)哪个国家首先造出了用蒸汽机作动力的轮船?谁在1885年用内燃机为动力试制汽车成功?[自我创新](4)现代高科技在推动人类发展的同时,也给社会带来了一些不利影响,我们在享受高科技带来的便利时,要积极防范其消极影响。请你结合现实生活的事例简要说明.20.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20世纪上半期,曾经发生了两次世界大战。大战的硝烟已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消逝,然而战争留下的创伤却依然存在。反思世界大战的历史,要珍爱和平,反对战争。(1)写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线、最残酷的战役和这场战争的性质?(2)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进一步扩大、达到最大规模的事件分别是什么?二战是一场什么性质的战争?材料二:面对法西斯的疯狂进攻,不同社会制度、不同意识形态、不同种族的国家团结起来,26个国家共同发表了《联合国家宣言》;为了彻底地打败德日法西斯,美、英、苏三国举行了雅尔塔会议。团结是盟军取得胜利的根本保证。(3)《联合国家宣言》的签署有何重要意义?宣言的签署国是如何在“军事上相互配合”的?请举一个典型的事例。(4)当今世界,人类共同面临的天灾不断(地震、海嘯、台风等),人祸不绝(毒品、疾病、核危机等),在应对这些天灾人祸的时候,从《联合国家宣言》的签署和反法西斯统一战线的建立中,我们可以得到什么启示?(5)你认为威胁当今世界安全的主要因素是什么?为了巩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果实,不让战争的悲剧重演,为了世界的安宁,请你就如何避免战争,维护世界和平提出一条合理化建议。21.(判断分析)史实结论A允许日本在中国通商口岸开设工厂便利了帝国主义对中国的商品输出B到1956年底,国家基本上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我国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基本制度C萨拉热窝事件发生后,德、奥匈决定挑起战争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D1991年,苏联解体,两极格局终结世界多极化政治格局正式形成(1)上表A—D四项中,史实与结论之间逻辑关系正确的一项是______。(2)理由分析(只分析你所选之项)22.2014年初,美国与俄罗斯博弈乌克兰。纵观近现代史,美国和俄罗斯一直是历史舞台的主角。回眸美俄历史发展年代尺。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寻道图强)十九世纪六十年代,美国与俄国分别以何种方式解决本国危机的????(2)(领袖风采)历史车轮滚滚向前,杰出人物在历史的链条中做出了杰出贡献,20世纪二三十年代,罗斯福与斯大林分别领导本国人民在经济领域取得了怎样的重大成就????(3)(强强结盟)20世纪40年代,为取得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美、苏两国共同加入了哪一国际组织?哪一事件正式宣告了美苏战时同盟的终结????(4)(集团对峙)从1947年开始美苏进入到冷战时期,冷战结束的标志是什么????(5)(大国对峙)克里米亚的战略地位对俄国十分重要,目前克里米亚入俄,美国总统奥巴马在白宫草坪就乌克兰局势发表声明,称美国将举起大棒,对俄罗斯实行制裁……当前,美俄两国斗法乌克兰,迫切需要中国表态。中国何去何从?请从中国一贯的外交立场出发,谈谈你对这一问题的看法。23.(题文)阅读下图:《1850──1990年美国经济实力在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中的比例变化曲线图》,回答问题。请回答:(1)19世纪60年代——20世纪初,美国在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中所占比重持续上升的主要原因有哪些?(2)1929年美国经济在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中所占比重下降,原因何在?美国政府采取了什么对策?该政策有何特点?(3)图示中美国经济在世界经济比重中达到顶点是在什么时期?这一时期美国经济迅速发展的原因是什么?(4)美国经济发展的历程对你有何启示?参考答案1.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二战的相关知识,斯大林格勒战役既是苏德战场的转折点,又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中途岛海战是太平洋战场的转折点,诺曼底登陆标志着欧洲第二战场的开辟,所以答案是D。考点:人教新课标九年级下册·第二次世界大战·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2.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本题主要考查德国法西斯的暴行,依据材料中“1940年”“犹太人”“种族灭绝政策”等信息可以直接判断出材料主要反映的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德国法西斯分子残酷伤害犹太人的暴行,据此分析可知C符合题意,ABD均与题意无关。所以答案选C考点:人教版新课标九年级历史下册?第二次世界大战?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3.C【解析】试题分析:此题考查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相关知识点。根据所学知识,第一次世界大战中,交战双方都是为了争夺殖民地和世界霸权,所以一战的性质是帝国主义的掠夺战争,选项中C符合题意,故选C。考点:人教版九年级上·垄断资本主义时代的世界·第一次世界大战4.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本题可以用排除法来做,慕尼黑阴谋是指二战之前,英、法两国为避免战争爆发,签订《慕尼黑协定》,牺牲捷克斯洛伐克的苏台德区的一项绥靖政策。1938年9月,英、法、德、意四国首脑张伯伦、达拉第、希特勒、墨索里尼在慕尼黑举行会议,在没有捷克斯洛伐克代表参加的情况下,签订了把捷克斯洛伐克的苏台德区割给德国的“慕尼黑协定”,作为交换德国向苏联进攻的条件。历史上把这种牺牲弱小国家利益、企图引开祸水的做法称为“慕尼黑阴谋”。所以答案选D考点:人教版新课标九年级历史下册?第二次世界大战?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5.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雅尔塔会议的相关知识的准确理解与识记。依据已学知识可知,1945年2月,美英苏三国首脑在苏联的雅尔塔召开会议,在会议上决定成立联合国,彻底消灭德国的法西斯主义,苏联承诺在德国投降后三个月内对日作战,ABC不符合题意,故选D。考点:人教新课标九年级下册·第二次世界大战·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6.A【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本题考查一战的相关知识,三国同盟是德、意、奥匈,属于基础知识。所以答案选A考点:人教版新课标九年级历史上册?垄断资本主义时代的世界?第一次世界大战。7.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考查的是斯大林格勒战役的影响。1942年夏天至1943年初,斯大林格勒战役抑制住德军一次次的猛攻,扭转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局势。这场战役不仅是苏德战场的转折点,也是整个二战的转折点。所以答案选B考点:人教版新课标九年级历史下册?第二次世界大战?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8.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本题考查的是日本偷袭珍珠港。1941年12月7日,日本偷袭太平洋美国军事基地珍珠港,第二次世界大战太平洋战争爆发。所以,《太平洋英雄》这款游戏的第一个任务应该是日军偷袭珍珠港。所以答案选B考点:人教版新课标九年级历史下册?第二次世界大战?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9.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本题考查的是罗斯福新政。罗斯福新政的主要特点是政府对经济生活大规模干预。所以答案选D考点:人教版新课标九年级历史上册?无产阶级的斗争与资产阶级统治的加强?美国南北战争。10.D【解析】试题分析:此题考查俄国相关的知识点。阅读题文所给提示信息:1917年11月10日报道了俄国“起事”的消息。因为1917年11月7日列宁亲自领导了彼得格勒武装起义。只有选项D符合题意,故选D。考点:人教版九年级下·苏联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俄国十月革命11.D【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22年2月,与会九国签署了《九国公约》.主要内容有:尊重中国主权和独立及领土和行政的完整;保证各国在华机会均等,对外门户开放。公约打击了日本独占中国的计划,从而为列强共同掠夺中国提供了条件。为美国在中国的扩张提供了方便,暂时调整了战胜国在远东和太平洋地区的关系,D符合题意。ABC项不是《九国公约》的内容,不符合题意,故选择D。12.D【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20世纪初欧洲列强的扩军备战直接推动了新式武器的出现,如坦克、飞机等,D选项符合题意,ABC选项排除。13.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①《联合国家宣言》的签署是1941年的元旦;②苏军攻克柏林是1945年的5月,③英美盟军在诺曼底登陆是1944年;④雅尔塔会议的召开是1941年2月,所以是①③④②。所以答案选C考点:人教版新课标九年级历史下册?第二次世界大战?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联盟。14.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国际工人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诞生的相关内容。《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从此,国际工人运动有了科学理论作指导,进入了一个新时期。四个选项中,A、B、C的结论正确,D结论错误,本题答案为D项。考点: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无产阶级的斗争与资产阶级统治的加强·国际工人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诞生15.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苏联在斯大林上台之后,实行了两个五年计划,工业生产迅速发展,是直线上升的。所以答案选D考点:人教版新课标九年级历史下册?苏联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16.(1)百团大战;(1分)德国突袭波兰;(1分)太平洋战争;(1分)战略反攻(千里跃进大别山);(1分)(2)粉碎江青反革命集团(粉碎四人帮反革命集团);(1分)苏联解体;(1分)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1分)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1分)(3)以人民为本;自我反思。(或实事求是)(2分,其他言之成理的表述,均可得分)【解析】试题分析:此题为材料型简答题。考查学生解读图图表的能力。此题分设3个问来进行考查。(1)此题通过材料考查邓小平及二战相关的知识点。题文信息提示:《邓小平传》,《邓小平文选》。结合所学历史知识分析:题干中“这个攻击计划在(1940年)8月底开始实施,持续了三个多月。”描述的是百团大战;1939年,德国突袭波兰;1941年日本又挑起了太平洋战争;题干“胜利完成渡过淮河,进入大别山之跟进任务,”是刘邓大军指千里跃进大别山。根据要求即可回答:百团大战;德国突袭波兰;太平洋战争;战略反攻(千里跃进大别山)(2)此题通过材料考查邓小平相关的知识点。题文信息提示并结合所学历史知识分析:“文化大革命”结束的标志是1976年10月粉碎江青反革命集团(粉碎四人帮反革命集团);苏联在1991年解体;邓小平在农业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在20世纪90年代的经济领域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根据要求即可回答:粉碎江青反革命集团(粉碎四人帮反革命集团);苏联解体;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3)此题通过材料考查邓小平的优秀品质。题文信息提示并结合所学历史知识分析:邓小平始终坚持实事求是的理论品质;不断开拓创新的政治勇气。实事求是,是邓小平同志一生最重要的思想特点,也永远是中国共产党人应该遵循的思想方法。根据要求即可回答:以人民为本;自我反思。(或实事求是)考点:人教版八年级上·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血肉筑长城;考点:人教版八年级下·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改革开放;考点:人教版九年级下·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与演变·苏联的改革与解体17.(1)背景:经济危机冲击了美国的资本主义制度;(2分,言之有理也可得分)“新”:国家干预经济;核心和基础:《全国工业复兴法》。(2)主要影响:使美国度过了严重经济危机,国民经济得到恢复;排除了美国走上法西斯专政道路的可能性;美国最终站在反法西斯阵线一边,改变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格局。(答出其中两点即得2分,言之有理也可得分)【解析】试题分析:(1)本题考查的是罗斯福新政的知识,通过“新政实施最重要的后果是度过了严重经济危机”,我们可判断出罗斯福新政实施的背景是:面对1929——1933年的经济大危机,美国实施了罗斯福新政,罗斯福新政新在: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新政的核心是颁布了《国家工业复兴法》。(2)本题考查的是罗斯福新政的影响,通过“新政实施最重要的后果是度过了严重经济危机,使国民经济得到恢复。由于新政排除了美国走上法西斯专政道路的可能性”等,我们可总结出罗斯福新政的影响是:美国通过实施罗斯福新政,通过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不仅使美国度过了严重经济危机,国民经济得到恢复;排除了美国走上法西斯专政道路的可能性;美国最终站在反法西斯阵线一边,改变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格局。考点:人教新课标九年级下册·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下的世界·经济大危机18.(1)A《慕尼黑协定》的签署B德国闪击波兰,英法对德宣战C日本偷袭珍珠港D斯大林格勒会战E诺曼底登陆F雅尔塔会议(2)《联合国家宣言》世界反法西斯联盟的成立和全世界人民的抗争(3言之有理即给分【解析】试题分析:此题为材料题,考查学生解读材料的能力、识记能力和理解分析问题的能力。通过四则材料分设三个问题来考察。(1)此题考查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相关知识点。要求写出上述材料中所描述的六个历史事件的名称,侧重基础知识考查,根据所学知识,答案为:A《慕尼黑协定》的签署B德国闪击波兰,英法对德宣战C日本偷袭珍珠港D斯大林格勒会战E诺曼底登陆F雅尔塔会议。(2)此题考查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相关知识点。第一小问要求答出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宣言”的名称,阅读材料提示信息:“1942年1月,中、苏、美、英等26国在华盛顿……宣言的签署,标志着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正式形成……”根据所学知识,此宣言为《联合国家宣言》,第二小问要求概括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根本原因,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应为世界反法西斯联盟的成立和全世界人民的抗争,故答案为《联合国家宣言》;世界反法西斯联盟的成立和全世界人民的抗争。(3)此题考查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相关知识点。要求写出根据材料三、四和所学知识,和俄罗斯和中国举行盛大阅兵仪式的现实意义,可从警惕战争重演,维护世界和平的角度来作答,言之有理即可,参考答案:向世界展示国家武装力量,展示建设成就和军队的良好状态,震慑敌对势力;团结与激励国民;警惕战争重演,维护世界和平;向世界宣示维持战后世界秩序的坚定决心。考点:人教版九年级下·第二次世界大战·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人教版九年级下·第二次世界大战·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19.(1)新经济政策斯大林(2)经济危机罗斯福新政调整工业政府干预经济(3)美国卡尔本茨(4)汽车尾气污染环境;学生沉溺于网络等等(言之有理即可)【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国家发展中的创新史实。(1)此问考查列宁和斯大林对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根据课本所学,1921年列宁实施新经济政策,允许多种经济并存,大力发展商品经济,促进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1936年,斯大林领导颁布了新宪法,宣布苏联是“工农社会主义国家”。标志着苏联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的形成,这一体制也被称为“斯大林模式”。(2)此问考查罗斯福新政的相关史实。分析材料,演说词中体现的是美国1933年遇到的严重经济困难。结合所学知识,美国在1933年遇到严重经济困难是因为1929——1933年经济大危机的打击。罗斯福为了应对经济危机,一上任就实行新政。罗斯福新政的中心措施是根据《国家工业复兴法》,对工业进行调整。新政的特点是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开创了资本主义国家政府大规模干预经济的先河。(3)本题考查的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相关内容。根据题干要求,“蒸汽作动力的轮船”结合课本所学可知指的是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成果。第一次工业革命中,美国人富尔顿以蒸汽机为动力在1807年制造出世界上第一艘蒸汽轮船。汽车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果,德国人卡尔·本茨以内燃机为动力,在1885年试制汽车成功。(4)此问考查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三次科技革命给人类带了巨大的经济效益,推动社会发展的同时也带了汽车尾气污染环境问题,资源问题,交通住房问题等。以及第三次科技革命中网络的出现带来的各种负面效应。针对这些问题,我们学生应该做到就是从自我做起,保护资源和环境,节约能源,发展低碳经济,做到文明上网。考点:人教版新课标九年级历史上册·步入近代·“蒸汽时代”的到来;人教版新课标九年级历史上册·垄断资本主义时代的世界·人类迈入“电气时代”;人教版新课标九年级历史下册·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下的世界·经济大危机;人教版新课标九年级历史下册·现代科学技术和文化·第三次科技革命。20.(1)①萨拉热窝事件;(1分)②凡尔登战役;(1分)③是帝国主义的非正义战争(1分)(2)①德国闪击波兰,英法对德宣战;(1分)②德国突袭苏联,苏德战争爆发;(1分)③日本偷袭珍珠港,太平洋战争爆发;(1分)④是世界反法西斯(正义)战争。(1分)(3)①《联合国家宣言》的签署,标志着国际反法西斯同盟的正式形成(或标志着世界反法西斯统一战线的建立);(1分)②诺曼底登陆等(攻克柏林战役)(1分)(4)在面对天灾人祸时,全人类应该加强国际合作,团结一致,共同应对。(言之有理即可)(1分)(5)霸权主义和恐怖主义;(1分)我们要珍惜生命,热爱和平,反对战争。(言之有理即可)(2分)【解析】试题分析:(1)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所学历史史实的准确识记。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914年6月的萨拉热窝事件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线,引发了长达四年的帝国主义战争——第一次世界大战。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最残酷的战役是1916年的凡尔登战役,这次战役,法、德双方共伤亡七十多万人,被称为“凡尔登绞肉机”,其性质是帝国主义的非正义战争。(2)本题主要考查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相关知识内容。依据已学知识可知,1939年9月1日,德国军队对波兰发动了突然进攻,英法对德宣战,二战全面爆发;1941年6月22日,德国向苏联发动了进攻,发生了莫斯科保卫战,这是德国开战以来的第一次重大失败,标志着二战的规模扩大;1941年12月7日,日本机群偷袭美国在太平洋上最大的军事基地珍珠港,重创了美国太平洋舰队,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珍珠港事件”。珍珠港事件的爆发,标志着太平洋战争的爆发。之后,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规模空前扩大。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性质是一场世界人民的反法西斯战争。(3)本题主要考查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相关知识内容。依据已学知识可知,《联合国家宣言》签署于1942年1月1日,会议规定各国保证将用自己的全部人力和物力,联合起来,彻底打垮法西斯国家,《联合国家宣言》的签署标志着国际反法西斯联盟的建立;《联合国家宣言》的签署国在“军事上相互配合”的典型事迹有诺曼底登陆、苏联对日宣战,出兵中国东北和朝鲜、攻克柏林战役,等等。(4)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联系所学知识可知,《联合国家宣言》把不同社会制度、不同意识形态、不同种族、不同语言、不同宗教信仰的国家集合到了反法西斯的大旗之下,从而极大地鼓舞了各国人民的斗志,大大增强了反法西斯的力量,为最终打败法西斯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这启示我们在面对天灾人祸时,全人类应该加强国际合作,团结一致,共同应对。(5)本题考查维护世界和平的重要性。20世纪八九十年代,东西方冷战结束,国际形势趋于缓和,和平与发展成为世界的发展趋势。但威胁当今世界和平的因素还存在,比如地区冲突、民族矛盾、宗教纷争不断,成为威胁世界安全的因素。而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利用并介入这些矛盾纷争,将其转化为国际冲突,直接威胁世界和平。我们要充分认识到和平来之不易,世界大战的悲剧不能重演;社会制度与意识形态不同的国家在平等的基础上能够联合起来,共同应对人类生存与发展面临的挑战;所有国家都应当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和平共处;人类的命运休戚相关,只有加强国际合作,才能求生得共同发展。考点:人教新课标九年级历史上册·垄断资本主义时代的世界·第一次世界大战;人教新课标九年级历史下册·第二次世界大战·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21.(1)B(2)生产资料由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解析】试题分析:(1)此题考查三大改造的相关知识点。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956年底,我国基本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这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基本建立起来,我国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因此B正确。(2)此题考查三大改造的相关知识点。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956年底,我国基本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生产资料由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这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基本建立起来,我国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考点:人教版八年级下·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三大改造22.(1)南北战争;农奴制改革。(2)通过新政摆脱了经济大危机;通过了两个五年计划的建设,实现了国家工业化(或工业产值居欧洲第一世界第二)。(3)国际反法西斯联盟;杜鲁门发表国情咨文讲话(或杜鲁门主义出台)。(4)苏联解体(5)尊重克里米亚选择;不干涉他国内政;反对霸权主义等。【解析】【详解】(1)解题时注意“十九世纪六十年代”,在十九世纪六十年代俄国进行了1861年的农奴制改革,促进了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美国发生了南北战争,最终维护了国家统一.。(2)解题时紧扣“20世纪二三十年代”,在经济大危机下美国罗斯福通过新政摆脱了经济大危机,苏联在斯大林的率领下通过了两个五年计划的建设,实行了国家工业化。(3)由材料“20世纪40年代,为取得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我们知道,1942年初,中,美,英,苏等26国在华盛顿举行会议,签署了《联合国家宣言》,标志着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正式形成.二战胜利后,因为美国为了称霸世界,美苏关系逐渐疏远,杜鲁门主义的发表标志着战时同盟关系的终结。(4)1991年,苏联解体,标志着冷战结束,美苏对立的两极格局不复存在。(5)对于美俄两国斗法乌克兰,中国一贯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应该尊重乌克兰主权,不干涉他国内政,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等。23.(1)美国内战废除了黑人奴隶制度,为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开辟了道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每点2分,共4分)(2)1929──1933年经济危机的严重打击(2分)罗斯福新政(2分)国家干预经济(2分)(3)20世纪五六十年代(2分)战时的资本积累,政府有效的财政政策,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推动(3分)(4)国家统一,社会稳定是经济发展的基础;国家应根据实际情况调整经济政策;国家要加强对经济的宏观调控等。(其它答案言之成理亦可给分,共3分)【解析】试题分析:(1)本题综合考查的是美国的历史。结合题目中所给出的时间段“19世纪60年代——20世纪初”,可知这一时间段内美国发生的重要历史事件有美国南北战争和第二次工业革命。在南北战争中,美国的国家统一得到了维护,废除了黑人奴隶制度,扫除了资本主义发展道路上的又一障碍,为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开辟了道路。同时,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美国和德国走在其他国家的前列,科技的发展推动经济的发展。(2)本题考查的是罗斯福新政的相关知识点。根据所学知识,1929-1933年美国发生经济大危机,也称经济大萧条,经济严重受挫。为了应对危机,罗斯福就任美国总统后开始实施“罗斯福新政”,这一新政的最主要特点是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采取了整顿银行,颁布《国家工业复兴法》,调整农业以及兴建公共工程等具体措施。(3)根据图示,美国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经历了经济的飞速发展时期,美国经济在世界经济比重中达到顶点。综合分析经济发展的原因,一方面有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大发“战争财”,军工业获得了大发展,战时的资本积累为战后发展做了准备。同时政策方面,美国政府实行了有效的财政政策。此外,第三次科技革命的进行,科技对生产力的发展有巨大的推动作用;等等。(4)纵观美国经济发展的历程,我们可以从中得到许多历史启示。首先,南北战争维护了美国的国家统一,这是经济发展的基础和前提,国家分裂,经济建设无从谈起;接着,从经济大危机和罗斯福新政中我们可以获得启示:要根据国情,适时适当调整国家经济政策。此外,从罗斯福新政的特点“国家干预经济”出发,还可以得到启示,市场有它的局限性,国家对于经济不能放任不管,而应加强对经济的宏观调控,促进经济的稳步发展;等等。考点:人教版新课标九年级下册·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下的世界·经济大危机和罗斯福新政;人教版新课标九年级下册·战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发展变化·美国经济的发展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