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中招历史与社会复习考前考点模拟导航练:当代中国与世界(解析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0年中招历史与社会复习考前考点模拟导航练:当代中国与世界(解析版)

资源简介

2020年中招历史与社会复习考前考点模拟导航练
当代中国与世界(解析版)
1.关于第四次工业革命,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我们当前正处在第四次工业革命的开端
B.第四次工业革命是在数字革命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C.第四次工业革命开始于20世纪80年代
D.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在第四次工业革命中开始崭露锋芒
2.“6月6日凌晨,英吉利海峡突然万炮齐鸣,盟军向德军发动猛烈攻击。”此场景描述的是
A.莫斯科战役
B.斯大林格勒战役
C.诺曼底登陆
D.柏林战役
3.两极格局结束后,世界政治格局的趋势是
A.美国的单极格局
B.以美、德、中、俄日为主导的五极格局
C.以一些国家和国家联盟为主导力量形成的多极化格局
D.发展中国家的地位日益减弱
4.有人评论当今国际局势说:“当今世界,巨人林立,日本是独脚巨人,俄罗斯是生病的巨人,欧洲是缺乏凝聚力的巨人,美国是萎缩的巨人,中国是潜在的巨人……”这一评论说明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基本特点是(???)
A.朝着多极化方向发展
B.多极化局面完全形成
C.美国独霸世界的格局
D.美、日、欧盟的三极格局
5.下面两幅图片是某同学在研究性学习中搜集的资料。以此判断他研究的课题是
A.经济区域集团化
B.政治格局多极化
C.世界经济全球化
D.世界文化多元化
6.下图是“二战后世界关税和贸易发展情况变化趋势图”。对其解读不正确的是(

A.完全实现了世界贸易自由化
B.经济全球化趋势在加强
C.世界贸易总额在持续增长
D.世界关税平均水平在不断下降
7.2016年10月21日,美国驱逐舰迪凯特号闯入我国南海西沙领海,中国海军派出军舰进行拦截、驱离。美国的挑衅行为,加剧了南海局势的紧张。这充分说明(

A.战争是当今世界的主流
B.当今世界不安宁的唯一原因是霸权主义
C.恐怖主义是当今世界和平的主要威胁
D.霸权主义是当今世界和平的主要威胁
8.“图示法”是我们学习历史的一种常用方法,下列四张图是不同时期世界形势示意图。
其中能够反映“两极格局”形成的是
A.
B.
C.
D.
9.绍兴发展借力于时代机遇。2018年绍兴举行首届发展大会,1000余位越商、乡贤和海内外知名人士,怀着家书的浓情邀约,汇聚故里,为拥抱大湾区、发展大绍兴出谋划策,形成了发展黄酒、珍珠历史经典产业等多个共识,并签约16个项目,引资687.7亿元。这一盛会(???

①发扬了基层民主的自治精神???
②见证了中华文化凝心聚力的力量
③彰显了合作共赢的发展理念???
④体现了因地制宜的区域发展原则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0.某同学学习十九大报告后绘制了我国发展的宏伟蓝图,见下图。其中表述有误的是
A.①是我国进入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
B.②是我国基本建成总体小康社会
C.③是我国基本实现现代化
D.④是我国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11.1948年5月,就在以色列国宣布建立的第二天,埃及、伊拉克等国组成的阿拉伯联军,宣布对以色列进行“圣战”,第一次中东战争由此爆发。从阿拉伯联军打着与以色列作战的旗号中可以看出,中东地区矛盾的复杂性之一体现在(  )
A.阿拉伯人和犹太人宗教信仰的不同
B.外国势力的插手
C.中东地区地理位置的重要性
D.双方力量对比的悬殊
12.卡斯特罗在评述经济全球化时曾说:“它的航程是如此不合理和荒唐,以致它不可能抵达安全的港口。”这里的“不合理和荒唐”主要是指经济全球化
A.容易加剧不公平国际竞争,加剧贫富分化
B.使发展中国家沦为发达国家的殖民地
C.不利于发展中国家吸引外资和先进技术
D.会造成新的国际冲突,引发世界大战
13.一部苹果手机,美国公司提供创意,德日韩企业提供核心零件,中国富士康把它组装起来。这说明
A.政治多极化
B.文明多元化
C.经济全球化
D.区域集团化
14.“美国同世界的关系就是锤子与钉子的关系,美国爱敲打谁就敲打谁。”这是美国前国务卿博尔顿的豪言。由此看出美国(
)
A.称霸世界的野心
B.意图发展高科技
C.与苏联矛盾突出
D.干预中东问题
15.科技使“天涯若比邻”。下列发挥此类作用的科技成果中,属于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有(???

A.蒸汽机车的发明
B.内燃机的广泛应用
C.电报和电话的发明
D.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
16.理清脉络,关注生活,探求新知。根据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纵观世界历史,世界的融合离不开重大历史事件的推动。美国一位经济学家指出:“全球化不是一种条件或一种现象,而是一种持续了很长时间的进程。……四五百年前这一进程就开始了。”
材料二
科技革命的重要发明
材料三
(下图)
(1)哪一历史事件揭开了材料一中“这一进程”的序幕?
(2)据材料二,每一次科学技术的重大突破,都会促进经济社会深刻变革和人类社会巨大进步。请结合图1的科技革命成果,并联系所学知识,谈谈它对促进经济社会深刻变革和人类社会巨大进步的表现。
(3)请从材料二中选出属于第二次科技革命发明的科技成果,并谈谈它对提高人类社会生活质量发挥的重要作用。
(4)初2016届1班要举行第三科科技革命成果展,请从材料二中选出属于第三次科技革命发明的科技成果,并填入空格处
(请填图的序号)。
(5)材料三反映出当今世界经济发展出现了什么趋势?形成这一趋势的主要推动力是什么?为顺应这一趋势,2001年中国政府采取了哪两项重大举措?
17.(两战及战后国际格局的演变)根据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战胜的协约国集团通过两次国际会议及其签订的一系列条约,暂时确立了帝国主义统治世界的“新秩序”。
材料二:从全世界范围来看,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之前,还是19世纪国际政治的延续,新时期可以从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结束开始。受二战的影响,传统的欧洲体系的崩溃已成为不可改变的事实……
材料三:当今世界,除美国之外,欧盟、日本、俄罗斯、中国等多种政治力量不断
发展壮大,他们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
请回答:
(1)材料一的“新秩序”指的是什么?你如何认识这一“新秩序”?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2)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是什么?材料二所描述的“传统的欧洲体系”崩溃后世界形成了怎样的世界格局?
(3)材料三反映了世界格局呈现出怎样的发展趋势?
18.大国关系的演变对世界局势的走向有着重要影响。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杜鲁门的“对苏强硬”政策分裂了罗斯福建立的联盟。......斯大林也绝不想与西方和平共处。
——威廉?J?本内特《美国通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美苏关系的变化及其对世界局势的影响。
材料二:建国后中美关系发展轨迹
(2)请将年代尺上的历史事件补充完整,并依据材料二概括中美关系发展的轨迹。
材料三:亨利?基辛格曾注意到:“21世纪的国际体系......将至少包括六个主要的强大力量——美国、欧洲、中国、日本、俄国,也许还有印度”......使得它们在世界事务中具有影响力。
——萨缪尔?亨廷顿《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
(3)依据材料三,概括当今世界格局的特征。从时代主题角度,谈谈应如何正确处理大国关系。
19.
史实
结论
A
元朝设宣政院
西藏正式成为中国的版图
B
辛亥革命
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
C
第一次工业革命后率先完成的国家对外争夺市场
世界开始出现西方先进,东方落后的局面
D
苏联解体,欧盟的出现
世界呈现多极化的政治格局
(1)上述A-D四项中,史实与结论之间的逻辑关系错误的一项是(

(2)理由分析(只分析你所选之项)
20.有人用“巨人林立”来概括当今世界局势,说美国是霸气仍存的巨人,日本是独脚的巨人,俄罗斯是大病初愈的巨人,欧洲是凝聚力正在加强的巨人,中国是迅速崛起的巨人。这是对当今世界哪一发展趋势的形象解读?(

A.世界经济全球化
B.世界政治民主化
C.世界格局多极化
D.世界文化多元化
21.从主打煤炭化工的“黑色经济”,到新兴产业井喷的“绿色崛起”;从“一城煤灰半城土”到“一城青山半城湖”,一个崭新的徐州呈现在世人面前。
材料一:2018年10月31日,2018“世界城市日”中国主场活动在徐州举行,江苏省重点打造的徐州都市圈的核心城市——徐州获得“联合国人居奖”。国务院发布的《长江三角洲地区区域规划》中明确的徐州定位是建设以工程机械为主的装备制造业基地、能源工业基地、现代农业基地和商贸物流中心、旅游中心。
(1)请结合所学知识和以上江苏省的相关地图,分析国务院对徐州城市定位的合理性。(选择两个定位分析即可)
(2)徐州贾汪区的发展是徐州这座城焕发新生的一个缩影,贾汪区潘安湖神农码头原来是采煤塌陷区,经生态修复蝶变成湖阔景美的国家湿地公园,这体现了我国怎样的发展理念?
材料二:徐州某纪念馆的一根刻满了地名的扁担特别醒目(如下图)。支前农民唐和恩使用过的扁担上,刻着他在解放战争时期支援前线所经过的地方,包括山东临沂、江苏徐州、安徽双堆集。
(3)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判断农民唐和恩支援过哪一战役?这一战役的胜利对中国革命有何影响?从中我们能感受到人民群众在人民解放战争中发挥着怎样的作用?
22.阅读下面大事年表,回答问题。
1964年,世界上第一台电子计算机在美国诞生。1947年,杜鲁门主义出台。1949年,新中国成立。1955年,华沙条约组织建立。1958年,“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开始。1964年,中国第一颗原子弹试爆成功。1967年,欧共体成立。1971年,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1991年,中国加入亚太经济合作组织(APEC)。1993年,欧盟成立。1995年,世界贸易组织(WTO)成立。1999年,以美国为首的北约对南斯拉夫联盟发动大规模空袭。2001年,中国正式成为世界贸易组织(WTO)的一员。
(1)20世纪以来,世界政治格局经历了三次大的演变。请指出大事年表中哪一件事件标志着二战后两级格局的最终形成。
(2)联合是二战后西欧国家经济迅速恢复和发展的关键。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欧盟的成立与发展对世界政治格局有什么影响?
(3)“世界贸易组织成立”反映了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什么趋势?这一趋势和大事年表中第一件大事所反映的科技革命之间有着怎样的内在联系?
(4)制作年代尺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之一。根据上面大事年表制作出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年代尺示意图,并指出它反映了当今时代发展的总体特点是什么。
2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实际上,严格的全球意义上的世界历史直到哥伦布、达·迦马和麦哲伦进行远航探索才开始。在这以前,只有各民族相对平行的历史,而没有一部统一的人类历史。
材料二
一位当代西方史学家说:“西欧国家希望通过建立一个经济共同体,来振兴经济并降低未来战争的可能性。”1952年,法国、联邦德国、意大利、荷兰、比利时和卢森堡六国组成“欧洲煤钢联营”。1958年,六国又组成了“欧洲经济共同体”和“欧洲原子能联营”。1967年,这三个组织合并,统称为“欧洲共同体”,1986年其成员国扩大到12个。1993年,欧洲共同体发展为欧洲联盟。1995年欧盟成员国增加到15个,2004年进一步增至25个。2007年它已经拥有27个成员国。
材料三
如下图
材料四
当今人类社会面临着种种挑战:人口膨胀使我们生存的空间愈显狭小;环境恶化削弱着我们的生存质量;资源的破坏性开采危及可持续发展;毒品、传染病、恐怖主义吞噬着每一个靠近它的人……
(1)材料一中的“哥伦布、达·迦马和麦哲伦进行远航探索”指的是什么历史事件?试用一句话概括这一历史事件的世界意义。
(2)结合材料二分析20世纪五六十年代,促使欧洲走向联合的主要因素有哪些?依据材料二,图示欧洲走向联合的过程。
(3)材料二、三反映了世界经济发展的总趋势是什么?其具体表现有哪些?
(4)根据材料四概括人类发展过程中面临着哪些共同问题?请你谈谈解决这些问题的具体措施。
参考答案
1.C
【解析】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第四次工业革命开始于21世纪,C表述错误,符合题意。ABD项都是关于第四次科技革命的正确表述,不符合题意,故选择C。
2.C
【解析】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诺曼底登陆相关的知识点。阅读题文所给提示信息:6月6日,英吉利海峡,盟军向德军发动攻击。因为1944年6月6日凌晨,美英盟军对诺曼底地区德军防线发起猛烈的轰炸和炮击。盟军发动了诺曼底登陆战役,开辟了一个新的战场。只有选项C符合题意,故选C。
考点:人教版九年级下·第二次世界大战·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
3.C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冷战结束后,两极格局结束,美国成为唯一的超级大国,企图建立起世界的霸权,到处推行扩张政策,是威胁世界和平的重要的因素。但是随着多极力量的出现,美国越来越难以在世界上为所欲为,多极化趋势加强。所以答案选C
考点:人教版新课标九年级历史下册?战后世界格局的演变?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4.A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本题难度适中,考查世界政治多极化,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特点,是世界政治格局朝着多极化,A表述正确,答案选A。随着苏联解体,两极格局瓦解,世界朝多极化方向发展。所以答案选A
考点:人教版新课标九年级历史下册?战后世界格局的演变?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5.C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世界经济全球化的相关知识,两幅图片反映的是经济方面的内容,20世纪90年代后,经济全球化趋势加快,其表现是生产活动的全球化趋势加快,世界贸易组织成立,所以答案是C。
考点:人教新课标九年级下册·战后世界格局的演变·世界经济的全球化
6.A
【解析】
试题分析:图中的数据反映了二战后世界关税在不断减少,而贸易总额在不断增长,其主要原因是经济全球化趋势在加强,各国之间的贸易障碍在不断减少,但到目前为止,世界各国之间还没完全实现贸易自由化,每当发生经济危机时,各国都会想方设法抬高进口关税,减少出口关税,以保护本国的企业.
所以A选项是正确的.
考点:人教新课标九年级下册?战后世界格局的演变?世界经济的全球化
7.D
【解析】
根据材料内容分析可知,美国擅自闯入中国领海,是对中国领土主权的亵渎,是美国霸权主义的表现。A项当今世界的主流是和平与发展;B项霸权主义是当今世界不安宁的一个因素不是唯一因素;C项材料内容涉及的不是恐怖主义。D项符合材料内容,故选D。
8.C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二战后两极格局的史实,二战后美苏争霸,形成了美苏两极格局,两极格局形成的标志是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和华沙条约组织的建立,故答案是C。
考点:人教版九年级下册?战后世界格局的演变?
冷战政策
9.D
【解析】
此题考查学生知道合作共赢的发展理念,理解中华文化凝聚力。人类生活在同一个地球村,各国日益相互依存、命运与共,越来越成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彼此之间需要秉持合作才能共赢,而不是相互垄断和扼杀;五千多年来的中华文化紧密联系着世界各地中华儿女,同呼吸、共患难,凝聚着中华儿女的力量向前发展。题干材料中绍兴发展黄酒、珍珠历史经典产业,并签约16个项目,引资687.7亿元,体现了因地制宜的区域发展原则,彰显了合作共赢的发展理念;怀着家书的浓情邀约,汇聚故里,见证了中华文化凝心聚力的力量。①不符合题意,题干材料没有体现基层民主的自治精神;②③④符合题意,正确。故答案为:D。
10.B
【解析】
依据教材内容,2020年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现阶段我国的小康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不平衡的小康。2035年,我国基本实现现代化,2050年,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故选B。
11.A
【解析】
根据题干“埃及、伊拉克等国组成的阿拉伯联军,宣布对以色列进行“圣战”,第一次中东战争由此爆发”的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阿拉伯国家信仰的是伊斯兰教,而以色列国家的犹太人大多信仰犹太教,题干材料“圣战”体现的是阿拉伯人和犹太人宗教信仰的不同,BCD不符合题意,所以本题答案为A。
12.A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本题考查不合理的国际经济秩序。不合理、不公正的国际政治经济秩序没有得到根本改变,经济全球化加剧了各国各地区发展的不平衡,使南北的发展差距、贫富差距进一步扩大。所以答案选A
考点:人教版新课标九年级历史下册?战后世界格局的演变?世界经济的“全球化”。
13.C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当今世界经济格局的的相关知识的准确理解与识记。依据已学知识可知:20世纪八九十年代,东西方冷战结束,国际形势趋于缓和,在发展经济的过程中,各国经济联系日益密切,于是,世界经济日益成为一个整体,经济全球化趋势加速发展。材料中展现的国际分工现象就是经济全球化的表现。故选C。
考点:人教版九年级下册·世界经济的“全球化”·经济的全球化趋势
14.A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从题干中的信息“美国爱敲打谁就敲打谁”,很明显地看出美国的狂妄、骄横,无视他国的尊严,称霸世界的野心暴露无遗。
15.D
【解析】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属于第三次科技革命,第三次科技革命开始于20世纪四五十年代,核心是电子计算机的广泛使用,标志着人类进入了信息化的社会,故D符合题意;蒸汽机车的发明属于第一次科技革命,故排除A项;内燃机的广泛应用属于第二次科技革命,故排除B项。电报和电话的发明属于第二次科技革命,故排除C项。故选D。
16.(1)新航路的开辟(1分)
(2)①瓦特蒸汽机出现以后,在许多的生产部门,人们利用蒸汽机提供的动力带动机器,进行生产,极大地促进了大工厂生产的发展。从此,人类进入了“蒸汽时代”。
②瓦特蒸汽机的出现推动了交通运输工具的进步,1807年美国人首先造出了蒸汽作动力的轮船,1825年英国的史蒂芬孙利用蒸汽机发明了火车机车。
(给分要求:两点任答一点给2分。)
(3)选图5,电话的发明,加强了世界的联系;
选图6,汽车的大量使用,增强了人们的生产能力,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扩大了人们的活动范围,使出行更加方便,加强了人与人之间的交流。
(给分要求:图5、图6任选其一,或全选均可;选图1分,提高人类社会生活质量发挥的重要作用阐述1分。)
(4)图2、图4(评分建议:填对一个得1分,共2分)
(5)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1分);科技创新或科技革命的推动,或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推动(1分);2001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2001年中国上海成功地举办了第九届亚太经济合作组织成员领导人会议。(2分)
【解析】
试题分析:(1)本题考查的是经济全球化的序幕,经济全球化的含义是世界经济活动超越国界,通过对外贸易、资本流动、技术转移、提供服务、相互依存、相互联系而形成的全球范围的有机经济整体。而世界开始连成一个整体开始于新航路的开辟。
(2)本题考查的是瓦特改良蒸汽机的作用,1785年,瓦特改良蒸汽机,首先在纺织部门投入使用,提高社会生产力,提高了生产效率.缩短了必要劳动时间.使工业由分散走向集中,并产生了工厂.大大加快了各国经济的快速增长.改良蒸汽机的广泛使用有推动其他领域的发展(蒸汽火车,蒸汽船)。
(3)本题考查的是第二次科技革命发明的科技成果,第二次科技革命发明的科技成果有电灯、电话、电车、内燃机、汽车、飞机等,电话使地球缩小了,加强了人与人的交流,汽车的发明拉近了世界你我他的距离,给人们出行带来了方便,推动了社会政治,经济以及文化的发展。
(4)本题考查的是第三次科技革命发明的科技成果,第三次科技革命发明的科技成果有电子计算机、克隆技术、原子能技术、火箭、宇宙飞船、航天飞机等。
(5)本题考查的是当今世界经济趋势,当今世界经济趋势呈现出经济全球化趋势,信息产业的迅猛发展,突破了地域时空的限制,互联网使世界各国之间的距离缩小,使商品、资金、技术、信息的流动空前加快,成本空前降低。科技革命极大地推动着经济全球化的进程。为顺应这一趋势,2001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承办亚太经合组织会议。
考点:人教版九年级上册?步入近代?资本主义时代的曙光;人教版九年级下册?战后世界格局的演变?经济全球化
17.(1)凡尔赛—华盛顿体系(1分);这个体系的实质是建立帝国主义重新分割世界、维护战胜国利益和维持战后和平的新体系(1分);帝国主义各国政治经济发
展不平衡(1分)
(2)斯大林格勒保卫战(1分);两极格局(1分);
(3)多极化趋势(1分)
【解析】
试题分析:(1)从材料中的时间“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可知战后世界大国通过一系列条约逐步建立起了统治的新秩序-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第二小问的如何认识可以从此体系的实质进行回答,第三小问的根本原因从各国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的角度来进行回答和归纳。
(2)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可以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是斯大林格勒保卫战,第二小问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二战后世界体系是以美苏为主导的两极格局。
(3)从材料中“除美国之外,欧盟、日本、俄罗斯、中国等多种政治力量不断发展壮大”可知世界正在向多极化方向发展。
考点:人教新课标九年级下册?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下的世界?内容、实质;人教新课标九年级下册?第二次世界大战?转折、影响;人教新课标九年级下册?战后世界格局的演变?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18.(1)美苏由战时同盟走向对抗;冷战开始。
(2)抗美援朝、尼克松访华;中美关系由对抗走向正常化。
(3)多极化趋势加强;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大国之间应加强合作,减少对抗,用和平方式处理国际争端,促进共同发展。
【解析】
试题分析:
(1)本题主要考查美苏关系的相关知识内容。分析材料一的“杜鲁门的‘对苏强硬’政策分裂了罗斯福建立的联盟”结合已学知识可知,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美苏两国战时同盟开始破裂,美苏由战时同盟走向对抗。美苏由战时同盟走向对抗对世界局势的影响是冷战开始。
(2)彭德怀在1950年,率领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保家卫国。1972年2月,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双方在上海签署了《中美联合公报》,标志着两国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依据材料二可以概括中美关系发展的轨迹是中美关系由对抗走向正常化。
(3)分析材料三的“‘21世纪的国际体系......将至少包括六个主要的强大力量——美国、欧洲、中国、日本、俄国,也许还有印度’......使得它们在世界事务中具有影响力。”,可以看出当今世界格局的特征是多极化趋势加强。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处理大国关系应做到:大国之间应加强合作,减少对抗,用和平方式处理国际争端,促进共同发展。
【考点定位】人教新课标九年级历史上册·战后世界格局的演变·冷战中的对峙;人教新课标八年级下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最可爱的人;人教新课标八年级下册?国防建设与外交成就?外交事业的发展;人教新课标九年级下册·战后世界格局的演变·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19.(1)不正确的是D,
(2)苏联解体,欧盟的出现,说明两极格局已经结束,暂时出现了一超多强的特点;促进世界格局想多极化方向发展,新的世界格局尚未形成。
【解析】
试题分析:(1)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不正确的是D,因为苏联解体,欧盟的出现,说明两极格局已经结束,暂时出现了一超多强的特点;促进世界格局想多极化方向发展,新的世界格局尚未形成。
(2)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理由是:苏联解体,欧盟的出现,说明两极格局已经结束,暂时出现了一超多强的特点;促进世界格局想多极化方向发展,新的世界格局尚未形成。
考点:人教版新课标九年级历史下册?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和演变?苏联的改革与解体。
20.
【解析】
试题分析:
本题考查知识点政治格局特点。
考查学生理解能力。
冷战后,
美国成为了超级大国,欧盟、日本、中国、俄罗斯等国家和国家联盟的实力不断增强,成为了牵制美国称霸世界、促进世界格局多极化的重要力量。故选择
B
项。
21.(1)①徐州地处连接我国经济东西结合和南北交流的枢纽地带,拥有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适合建设装备制造业基地和商贸物流中心;②徐州地处华北平原,地形平坦,位于旱作农业区,降水丰富,适合建设现代农业基地;③徐州煤炭资源等矿产资源丰富,适合建设成为能源工业基地;④徐州是国家重要的交通要道、军事战略要地和能源基地,享有较高的历史地位,是著名的古城,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适合建设旅游中心;(能够运用自然或人文的要素得出其定位合理性即可,写出两点即可。)
(2)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
(3)淮海战役;淮海战役的胜利标志着长江中下游以北的地区基本解放,为解放军取得渡江战役的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大大加快了解放战争全国胜利的到来。人民群众为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提供了重要的人力、物力保障。
【解析】
(1)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徐州地处连接我国经济东西结合和南北交流的枢纽地带,拥有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适合建设装备制造业基地和商贸物流中心;②徐州地处华北平原,地形平坦,位于旱作农业区,降水丰富,适合建设现代农业基地;③徐州煤炭资源等矿产资源丰富,适合建设成为能源工业基地;④徐州是国家重要的交通要道、军事战略要地和能源基地,享有较高的历史地位,是著名的古城,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适合建设旅游中心。
(2)根据材料“贾汪区潘安湖神农码头原来是采煤塌陷区,经生态修复蝶变成湖阔景美的国家湿地公园”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体现了我国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
(3)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淮海战役以徐州为中心进行的。淮海战役的胜利标志着长江中下游以北的地区基本解放,为解放军取得渡江战役的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大大加快了解放战争全国胜利的到来。人民群众为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提供了重要的人力、物力保障。
22.(1)1955年,华沙条约组织建立。
(2)有利于世界政治格局朝着多极化方向发展。
(3)经济全球化。第三次科技革命促进了现代交通工具和通信工具的发展,为经济全球化的到来奠定了基础。
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发展的主流,但是霸权主义、强权政治依然存在,成为威胁世界和平与发展的主要因素;总体和平,局部动荡。
【解析】
(1)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949年,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签定《北大西洋公约》,建立了北大西洋公约组织。1955年,以苏联为首的军事政治同盟---华沙条约组织建立。北约组织和华约组织的建立,标志着世界两极格局的形成。因此,标志着二战后两级格局的最终形成的事件是1955年,华沙条约组织建立。
(2)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993年,西欧国家在欧洲共同体的基础上,成立了欧洲联盟,简称欧盟。欧盟成立后,欧盟成员国之间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有利于经济的发展。欧盟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经济体,成为牵制美国称霸的重要力量,有利于世界政治格局朝着多极化方向发展。
(3)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995年1月1日,世界贸易组织成立这是世界经济全球化发展的一个重要表现。第三次科技革命促进了现代交通工具和通信工具的发展,为经济全球化的到来奠定了基础。
(4)根据材料中的几件大事,可制作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年代尺示意图如下:
这些事件反映了当今时代发展的总体特点是: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发展的主流,但是霸权主义、强权政治依然存在,成为威胁世界和平与发展的主要因素;总体和平,局部动荡。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要熟悉二战后世界格局的演变,二战后,北约和华约的建立,标志着世界两极格局的形成。但随着苏联解体,两极格局不复存在,暂时形成了一些超多强的局面,世界政治向多极化方向发展,经济全球化发展迅速。但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发展的主流。
23.(1)新航路的开辟。(2分)世界开始连成一个整体。(2分)
(2)美国的控制;苏联的威胁;振兴经济并降低未来战争的可能性。(答出2点即可,1点1分)
图示:(2分)
(3)经济全球化趋势。(2分)国际投资和国际贸易迅速增长;跨国公司影响增大,生产活动的全球化趋势加强;世界贸易组织(WTO)成立。(3分)
(4)人口膨胀、环境恶化、资源减少(枯竭)、毒品贩卖、传染病、恐怖主义等。(任答两点即可)(1点2分)加强国际合作、实行计划生育、保护环境、合理利用资源、加大反恐力度等。(任答两点即可)(2分)
【解析】
试题分析:(1)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新航路的开辟影响的理解。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哥伦布、达·迦马和麦哲伦进行远航探索指的是新航路开辟。新航路开辟以后,从欧洲到亚洲、美洲和非洲等地的交通往来日益密切,世界开始连成一个整体。
(2)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二战后欧洲联合有关知识的理解。依据所学知识可知,二战后,由于美国的控制;苏联的威胁;振兴经济并降低未来战争的可能性等因素,欧洲国家开始走向联合。1952年,法国、联邦德国、意大利、荷兰、比利时和卢森堡六国组成“欧洲煤钢联营”。1958年,六国又组成了“欧洲经济共同体”和“欧洲原子能联营”。1967年,这三个组织合并,统称为“欧洲共同体”,1986年其成员国扩大到12个。1993年,欧洲共同体发展为欧洲联盟。欧盟成员国之间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有利于经济发展。提高了西欧的国际地位。
(3)主要考查学生对当今世界世界经济的发展趋势及有关问题的认识。依据学过的知识可知,当今世界经济呈现全球化趋势。世界经济全球化的具体表现:国际投资和国际贸易迅速增长。跨国公司的影响增大,生产活动的全球化趋势加快。1995年1月1日,世界贸易组织的成立,是世界经济全球化发展的一个重要表现。
(4)根据材料四的“当今人类社会面临着种种挑战:人口膨胀使我们生存的空间愈显狭小;环境恶化削弱着我们的生存质量;资源的破坏性开采危及可持续发展;毒品、传染病、恐怖主义吞噬着每一个靠近它的人”,分析可知,人类发展过程中面临着人口膨胀、环境恶化、资源减少、毒品贩卖、传染病、恐怖主义等问题。各国加强国际合作,共同面对人类的问题,实行计划生育,减少人口的增长,保护环境,合理利用资源,加大反恐力度等措施来解决这些问题
考点:人教新课标九年级上册·资本主义时代的曙光·新航路的开辟;人教新课标九年级下册·战后世界格局的演变·世界经济全球化;人教新课标九年级下册·战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发展变化·西欧和日本经济的发展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