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1乡村聚落 导学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1.2.1乡村聚落 导学案

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1.2.1《乡村聚落》导学案
一、学习目标
1.知道聚落的含义及类型。
2.比较乡村聚落的景观特征和生活内容的异同。
3.说出影响聚落特征差异的自然和人文因素。
二、重点难点
1.乡村聚落的景观特征和生产、生活内容。
2.影响聚落特征差异的自然和人文因素。
三、课前预习
1.乡村聚落,即
,是乡村地区人们的居住场所,也是人们进行生产和社会活动的场所。
2.乡村聚落的分布、形态等反映了人类活动与
的相互关系。例如,在山区为了避免洪涝灾害,许多村落建在
上;在干旱地区,村落多建在
的地方。
3.中国自然环境差异性大,往往也体现在传统乡村聚落中的房屋建筑上。如我国
省的傣族民居,以
为主材搭建,往往悬离地面,以适应
的环境;陕北黄土高原上的乡村民居要数
最有特色。
4.由于所处
的差异,乡村里的人们从事的生产活动各不相同,人们的生活各具特色。
四、课堂导学
自主学习:什么是乡村聚落。
合作探究:
1.平原地区的村落形态。
2.山谷地区的村落。
3.沙漠地区的村落。
4.聚落的形态与哪些因素有关?
5.探究东南亚的高脚屋与陕北高原的窑洞与当地自然环境的关系。
6.对比云南傣族竹楼与西亚乡村民居的不同,并说出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7.对比南方地区与北方地区建筑有什么不同?影响因素是什么?
8.福建客家土楼的建筑风格是受哪些因素的影响?
9.村落的类型和生产方式。
【课堂练习】
1.有利于聚落形成与发展的主要因素是


①土壤肥沃、适合耕种
②地形平坦
③矿产资源丰富
④水源充足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②③④
D.
①②④
2.2010年3月12日,卡特尔多哈室内世锦赛开幕,参加本次世锦赛的运动员发现多哈的大多数居民墙厚、窗小、色淡,这是因为(

A.受地形的影响
B.受宗教的习惯的影响
C.为了抵御冬季的寒冷
D.适应炎热干燥、多风沙的气候
3.下图是一种典型的民居,可以看出该居民特别注意(

①防寒保暖性
②通风散热性
③防潮防湿性
④防沙防风性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4.极地地区,因纽特人的房屋是(

A.窑洞
B.竹楼
C.冰屋
D.高架屋
5.
下列乡村聚落类型及人们从事的生产活动搭配正确的一组是(  )
A.农村——放牧  
B.牧村——伐木
C.渔村——捕鱼  
D.林场——种植
【反思总结】
自学反思、查漏补缺,检查知识点,标注情况。
答案:
课前预习:
1.村落
2.自然环境
高地
水源充足3.云南
竹木
湿热
窑洞
4.自然条件
课堂导学:
自主学习:乡村聚落,即村落。是乡村地区人们居住、生产和社会活动的场所。
合作探究:
1.平原地区村落密集,呈团状分布
2.山谷地区的村落呈条带状分布
3.沙漠地区的村落呈
点状或条带状。
4.乡村聚落的分布、形态等反映了人类活动与自然环境的相互关系。
5.东南亚高脚屋:用竹子或木头建造,以适应炎热湿润、雨量充足的气候。陕北黄土高原的窑洞:以黄土为建筑材料,圆拱形门加上高窗,冬天时有利于阳光照射到窑洞内侧,起到冬暖夏凉的作用。
6.傣族竹楼,悬离地面,以减少潮湿的程度。沙特乡村民居,墙厚、窗小,以适应沙漠地区风沙大、白天炎热、昼夜温差大的气候条件。
7.
因为南方多降水天气,南方大多屋顶坡度较大是为了方便排水,使雨水不会积蓄在屋顶。
8.福建客家土楼:以土作墙,呈圆形、半圆形、方形,呈现团结御敌的文化氛围。
9.
农村:主要从事农业生产
渔村:从事渔业捕捞和水产养殖业的地区
林场:从事渔业捕捞和水产养殖业的地区
牧村:从事畜牧业为主的地区
课堂练习:
1.D
2.D
3.B
4.C
5.B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