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1乡村聚落 课件(共25张PPT)+教案+导学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1.2.1乡村聚落 课件(共25张PPT)+教案+导学案

资源简介

(共25张PPT)
人教版历史与社会
七上
1.2.1乡村聚落
自主预习
1.乡村聚落,即
,是乡村地区人们的居住场所,也是人们进行生产和社会活动的场所。
2.乡村聚落的分布、形态等反映了人类活动与
的相互关系。例如,在山区为了避免洪涝灾害,许多村落建在
上;在干旱地区,村落多建在
的地方。
村落
自然环境
高地
水源充足
3.中国自然环境差异性大,往往也体现在传统乡村聚落中的房屋建筑上。如我国
省的傣族民居,以
为主材搭建,往往悬离地面,以适应
的环境;陕北黄土高原上的乡村民居要数
最有特色。
4.由于所处
的差异,乡村里的人们从事的生产活动各不相同,人们的生活各具特色。
自主预习
云南
竹木
湿热
窑洞
自然条件
新知导入
从视频中你能体会到陕北的乡村聚落有什么特点。
聚落,即村落。是乡村地区人们居住、生产和社会活动的场所。
新知讲解
乡村
村落的形态
平原地区村落密集,呈
分布
合作探究
团状
山谷地区的村落呈
分布
村落的形态
合作探究
条带状
沙漠地区的村落呈
状或
状。
村落的形态
合作探究

条带
地形特点
形态
规模
分布特点
人口数量
平原
山区
气候温和
地形平坦
土壤肥沃

溉便利
气候寒冷
地形复
杂水资源缺乏
呈团状
呈条带状
密集且较集中
稀疏且分散




村落的形态
合作探究
自然环境(包括地形、气候、河流水源)
人文因素(社会经济水平)
村落的形态
合作探究
乡村聚落的分布、形态等反映了

的相互关系。
人类活动
自然环境
东南亚高脚屋:用竹子或木头建造,以适应炎热湿润、雨量充足的气候。
乡村聚落的建筑景观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新知讲解
陕北黄土高原的窑洞:以黄土为建筑材料,圆拱形门加上高窗,冬天时有利于阳光照射到窑洞内侧,起到冬暖夏凉的作用。
乡村聚落的建筑景观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新知讲解
13
观察图片,思考建筑与当地自然环境的关系?
云南傣族竹楼
西亚乡村民居
傣族竹楼,悬离地面,以减少潮湿的程度。
沙特乡村民居,墙厚、窗小,以适应沙漠地区风沙大、白天炎热、昼夜温差大的气候条件。
合作探究
14
为什么南方房屋的屋顶坡度比北方房屋大?
因为南方多降水天气,南方大多屋顶坡度较大是为了方便排水,使雨水不会积蓄在屋顶。
新知讲解
福建客家土楼:以土作墙,呈圆形、半圆形、方形,呈现团结御敌的文化氛围。
新知讲解
利于聚落形成与发展的因素:
土壤肥沃,适于
耕作
水源充足(井、
泉、湖滨、
河畔等地)
交通便利(交通
沿线和交汇处、
沿海港口等地)
地形平坦
历史文化、宗教信仰、生活习俗等
新知讲解
自然资源丰富
(林、渔、矿
等地)
村落的类型和生产方式
乡村聚落
农村
牧村
渔村
林场
耕作、种植
放牧
渔业捕捞和水产养殖
培育、管理、伐木
新知讲解
课堂总结
拓展提高
我国新疆的传统民居屋顶大多是平顶,你知道是为什么吗?
新疆地处大陆内部,降水少。
1.有利于聚落形成与发展的主要因素是


①土壤肥沃、适合耕种
②地形平坦
③矿产资源丰富
④水源充足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②③④
D.
①②④
2.2010年3月12日,卡特尔多哈室内世锦赛开幕,参加本次世锦赛的运动员发现多哈的大多数居民墙厚、窗小、色淡,这是因为(

A.受地形的影响
B.受宗教的习惯的影响
C.为了抵御冬季的寒冷
D.适应炎热干燥、多风沙的气候
课堂训练
D
D
课堂训练
3.下图是一种典型的民居,可以看出该居民特别注意(

①防寒保暖性
②通风散热性
③防潮防湿性
④防沙防风性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B
4.极地地区,因纽特人的房屋是(

A.窑洞
B.竹楼
C.冰屋
D.高架屋
5.
下列乡村聚落类型及人们从事的生产活动搭配正确的一组是(  )
A.农村——放牧  
B.牧村——伐木
C.渔村——捕鱼  
D.林场——种植
C
课堂训练
B
作业布置
做作业啦

搜集资料,说一说你家乡聚落形态与当地的自然环境有何关系。
谢谢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有大把高质量资料?一线教师?一线教研员?
欢迎加入21世纪教育网教师合作团队!!月薪过万不是梦!!
详情请看:
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人教版历史与社会七年级第一单元第2课第1课时乡村聚落
教学设计
课题
乡村聚落
单元

学科
历史与社会
年级
七年级
学习目标
1.知道聚落的含义及类型。2.比较乡村聚落的景观特征和生活内容的异同。3.说出影响聚落特征差异的自然和人文因素。
重点
乡村聚落的景观特征和生产、生活内容。
难点
影响聚落特征差异的自然和人文因素。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播放视频《陕北窑洞》
学生观看视频感受乡村聚落的特点。
通过播放视频让学生感受乡村聚落的特点,提高学生学习的气氛。
讲授新课
展示图片:乡村聚落自主学习:什么是乡村聚落。合作探究:村落的形态。1.平原地区的村落形态。2.山谷地区的村落。3.沙漠地区的村落。4.聚落的形态与哪些因素有关?合作探究:乡村聚落的建筑景观与自然环境的关系1.探究东南亚的高脚屋与陕北高原的窑洞与当地自然环境的关系。2.对比云南傣族竹楼与西亚乡村民居的不同,并说出与自然环境的关系。3.对比南方地区与北方地区建筑有什么不同?影响因素是什么?4.福建客家土楼的建筑风格是受哪些因素的影响?自主学习:村落的类型和生产方式。
学生读图自主学习什么是乡村聚落。组内合作探究不同地区的村落形态有什么特点。总结不同地区的村落形态特点及影响因素。分组搜集资料探究乡村聚落的建筑景观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学生说出自己家乡的建筑有什么特点,这与当地的气候有什么关系。阅读课件提供的资料,感悟人文环境对建筑的影响。自主学习村落的类型和生产方式,并举例当地的生产方式。
通过阅读图片,可以从感官上感知什么是乡村聚落。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观察能力,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培养学生整合问题的能力。体验不同地区的建筑景观,感受不同自然环境下不同的风情,锻炼发散思维的能力。学习生活中的地理,感悟人与自然的关系。拓展学生的视野,同时感悟不同地区的建筑风格是受不同因素的影响。通过自主学习,加深对村落的类型和生产方式的理解与认识。
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乡村聚落的生产生活方式、形态、分布、建筑布局以及乡村聚落的类型。同时认识到自然环境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板书
农村
渔村
村落的类型
牧村
林场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1.2.1《乡村聚落》导学案
一、学习目标
1.知道聚落的含义及类型。
2.比较乡村聚落的景观特征和生活内容的异同。
3.说出影响聚落特征差异的自然和人文因素。
二、重点难点
1.乡村聚落的景观特征和生产、生活内容。
2.影响聚落特征差异的自然和人文因素。
三、课前预习
1.乡村聚落,即
,是乡村地区人们的居住场所,也是人们进行生产和社会活动的场所。
2.乡村聚落的分布、形态等反映了人类活动与
的相互关系。例如,在山区为了避免洪涝灾害,许多村落建在
上;在干旱地区,村落多建在
的地方。
3.中国自然环境差异性大,往往也体现在传统乡村聚落中的房屋建筑上。如我国
省的傣族民居,以
为主材搭建,往往悬离地面,以适应
的环境;陕北黄土高原上的乡村民居要数
最有特色。
4.由于所处
的差异,乡村里的人们从事的生产活动各不相同,人们的生活各具特色。
四、课堂导学
自主学习:什么是乡村聚落。
合作探究:
1.平原地区的村落形态。
2.山谷地区的村落。
3.沙漠地区的村落。
4.聚落的形态与哪些因素有关?
5.探究东南亚的高脚屋与陕北高原的窑洞与当地自然环境的关系。
6.对比云南傣族竹楼与西亚乡村民居的不同,并说出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7.对比南方地区与北方地区建筑有什么不同?影响因素是什么?
8.福建客家土楼的建筑风格是受哪些因素的影响?
9.村落的类型和生产方式。
【课堂练习】
1.有利于聚落形成与发展的主要因素是


①土壤肥沃、适合耕种
②地形平坦
③矿产资源丰富
④水源充足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②③④
D.
①②④
2.2010年3月12日,卡特尔多哈室内世锦赛开幕,参加本次世锦赛的运动员发现多哈的大多数居民墙厚、窗小、色淡,这是因为(

A.受地形的影响
B.受宗教的习惯的影响
C.为了抵御冬季的寒冷
D.适应炎热干燥、多风沙的气候
3.下图是一种典型的民居,可以看出该居民特别注意(

①防寒保暖性
②通风散热性
③防潮防湿性
④防沙防风性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4.极地地区,因纽特人的房屋是(

A.窑洞
B.竹楼
C.冰屋
D.高架屋
5.
下列乡村聚落类型及人们从事的生产活动搭配正确的一组是(  )
A.农村——放牧  
B.牧村——伐木
C.渔村——捕鱼  
D.林场——种植
【反思总结】
自学反思、查漏补缺,检查知识点,标注情况。
答案:
课前预习:
1.村落
2.自然环境
高地
水源充足3.云南
竹木
湿热
窑洞
4.自然条件
课堂导学:
自主学习:乡村聚落,即村落。是乡村地区人们居住、生产和社会活动的场所。
合作探究:
1.平原地区村落密集,呈团状分布
2.山谷地区的村落呈条带状分布
3.沙漠地区的村落呈
点状或条带状。
4.乡村聚落的分布、形态等反映了人类活动与自然环境的相互关系。
5.东南亚高脚屋:用竹子或木头建造,以适应炎热湿润、雨量充足的气候。陕北黄土高原的窑洞:以黄土为建筑材料,圆拱形门加上高窗,冬天时有利于阳光照射到窑洞内侧,起到冬暖夏凉的作用。
6.傣族竹楼,悬离地面,以减少潮湿的程度。沙特乡村民居,墙厚、窗小,以适应沙漠地区风沙大、白天炎热、昼夜温差大的气候条件。
7.
因为南方多降水天气,南方大多屋顶坡度较大是为了方便排水,使雨水不会积蓄在屋顶。
8.福建客家土楼:以土作墙,呈圆形、半圆形、方形,呈现团结御敌的文化氛围。
9.
农村:主要从事农业生产
渔村:从事渔业捕捞和水产养殖业的地区
林场:从事渔业捕捞和水产养殖业的地区
牧村:从事畜牧业为主的地区
课堂练习:
1.D
2.D
3.B
4.C
5.B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