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一章地球和地图复习知识点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1.地球的形状和大小1.地球的形状: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1)地球形状的认识过程(2)能证明地球是球体的事实:麦哲伦环球航行最先证实了地球是一个球体;地球卫星照片确证地球是一个球体;月食现象;观看远处驶来的帆船,先看到桅杆,再看到船身。2.地球的大小:平均半径6371千米;地球表面积5.1亿平方千米;最大周长约4万千米2、地球仪1.经线和纬线纬??????线纬线示意图?经线??经线示意图形???状圆圈半圆指示方向东西南北长???度赤道最长,向两极递减等长条数无数条无数条2.经度和纬度项目纬度经度起始线赤道本初子午线?度数划分①从赤道向南和向北,各分90°。②?0°~30°为低纬度地区;30~60°为中纬度地区;60°~90°为高纬度地区从本初子午线向东和向西,各分180°。代号北纬_N__,南纬S东经E,西经W变化规律北纬:愈向北,度数愈大。南纬:愈向南,度数愈大。南极点和北极点各为90°东经:愈向东,度数愈大。西经:愈向西,度数愈大。东经和西经180°经线是重合的度数划分示意图3.半球的划分(1)南北半球的划分:以赤道为界,以北是北半球,以南是南半球。(2)东西半球的划分:分界线是20°W和160°E组成的经线圈。>160°,西半球20°W~160°W,西半球经度<20°,东半球20°E~160°E,东半球4.经纬网(1)概念:经纬网是地球仪上由经线和纬线交织成的网。(2)作用①确定位置:a(,),甲(,),乙(,)。②确定方向:甲点位于乙点的方。(3)应用:利用经纬网定位在航海、航空、交通、军事,以及气象观测等许多方面,都有广泛的用途。第2节地球的运动一、地球运动的基本形式有自转和公转。二、自转和公转的比较:自转公转相同点运动方向自西向东不同点绕转中心地轴太阳周期一天一年地理现象昼夜交替,时间差异(地方时)太阳东升西落昼夜长短的变化、四季的变化、五带的划分、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三、标出下列图中地球自转和公转的方向:温馨提示:北半球的四季分别是春季3、4、5月,夏季6、7、8月,秋季9、10、11月,冬季12、1、2月。南半球的四季与北半球正好相反,春季是9、10、11月,夏季是12、1、2月,秋季是3、4、5月,冬季是6、7、8月。公转与四季的关系五带【规律总结】1.太阳直射点移动与昼夜长短变化(1)太阳直射北半球时(春分→夏至→秋分),北半球昼长夜短;反之,太阳直射南半球时(秋分→冬至→春分),北半球昼短夜长。(2)太阳直射点北移过程中(冬至→春分→夏至),北半球昼渐长、夜渐短;反之,太阳直射点南移过程中(夏至→秋分→冬至),北半球昼渐短、夜渐长。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范围和移动规律具体右上图所示:第三节地图1、学会阅读地图1.地图的三大要素:比例尺、方向、图例和注记2.比例尺定义比例尺指图上距离比实地距离缩小的程度公式比例尺=图上距离/实地距离.表示方式线段式数字式1∶5000000或文字式图上距离1厘米代表实地距离50千米比较大小分子相同分母越小→比值越大→比例尺越大;分母越大→比值越小→比例尺越小图幅相同实地范围越小→内容越详细→比例尺越大;实地范围越大→内容越简略→比例尺越小范围相同图越大,比例尺越大3.方向地图类别一般地图指向标地图经纬网地图示意图判断依据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箭头指向正北方向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2、选择适用的地图1.根据使用目的选择不同种类的地图(1)去公园游览,寻找景点——导游图。(2)外出旅游,确定行程——交通图。(3)了解某地地形——地形图。(4)了解国际时事,确定事件发生地点——世界、国家或地区地图。2.根据需要选择比例尺合适的地图(1)如果查询地区的范围较小,应选择大比例尺地图,地理信息详细,便于查询。(2)如果查询地区的范围较大,应选择小比例尺地图。第四节等高线地形图地形图的判读1.等高线地形图(1)概念:等高线地形图是指用等高线表示地面高低起伏的地图。(2)认识常用名词常用名词定义海拔地面某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又叫绝对高度相对高度地面某个地点高出另一个地点的垂直距离等高线、在地图上,海拔相同的点连接成的线等高距相邻两条等高线之间的距离等深线海洋中深度相同的各点连接成的线知识拓展:等高线的特点——①闭合曲线。②同线等高。③同图等距(3)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地形部位山峰盆地鞍部陡崖等高线示意图(单位:米)判读依据等高线闭合,海拔数值从中间向四周逐渐减小等高线闭合,海拔数值从中间向四周逐渐增大位于相邻两个山顶之间,呈马鞍形多条等高线汇合重叠在一处地形部位山谷山脊缓坡陡坡等高线示意图(单位:米)判读依据等高线的弯曲部分向海拔高处凸出等高线的弯曲部分向海拔低处凸出等高线稀疏等高线密集②判断地势高低:等高线数值大,地势高;等高线数值小,地势低。③判断坡度大小:等高线密集的地方坡度陡;等高线稀疏的地方坡度缓.地形类型海拔地表起伏特征山地500米以上峰峦起伏,坡度陡峻平原200米以下地面宽广平坦丘陵200-500米地面有起伏,坡度和缓高原500米以上外围较陡,内部起伏较为和缓盆地无一定标准四周高,中间低地形剖面图可以更直观地表示某条线上地面的高低起伏和坡度的陡缓3.相关计算(1)比例尺:注意单位的换算(2)海拔①位于等高线上的点海拔为等高线上的数值。如图中h①=600米。②山顶海拔:假设最靠近山峰的闭合等高线海拔为M,等高距为d,则M<山顶海拔<M+d。如图中700<h甲<700+100。(3)两地的相对高度①等高线上两点的相对高度等于两点的海拔之差。如图中①②两地的相对高度h=600-300=300米。②不在等高线上两点的相对高度:(n-1)d<h<(n+1)d,其中d为等高距,n为两地之间所跨的等高线数量。如图中甲乙两地的相对高度为(4-1)×100<h<(4+1)×100,即300<h<500。(4)海拔高度与气温的换算:一般来说,在近地面,海拔每上升100米,气温约下降0.6℃,计算公式为。4.选址/选线问题选址/选线原则公路一般选择跨等高线较少、直线距离较近的地方修建,尽量少过河建桥,少占用农田登山路线等高线稀疏的地区(坡度较缓,易于攀登,安全系数高)水库河谷、山谷地区的口袋形洼地或盆地坝址水量大、落差大、工程量小的峡谷处宿营地坡缓、无地质灾害隐患处造纸厂、化工厂河流下游(保护水源)、城市常年风向的下风向(保护空气)、荒弃土地(保护土地资源)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