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我从哪里来》教学设计一、【科学教育理论】学生通过讨论----搜集资料-----整理归纳-----得出结论的科学探究方法,掌握自然科学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全面提高和培养学生科学素养。二、【教材分析】《我从哪里来》是大象版版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一节的内容,本节内容主要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为观察与讨论引入“我从哪里来”,第二部分为搜集与整理资料解释“我从哪里来”,第三部分为拓展活动“给小宝宝安家”。三、【学情分析】认知水平:关于“我从哪里来”这一问题主题,对于五年级的同学来说,是比较简单的,都知道是妈妈生的。但是针对“小宝宝在妈妈肚子里的成长过程”这一问题,对现有知识水平的五年级学生还是有点难度。知识准备:小宝宝在妈妈肚子里的成长过程。学习能力:五年级的学生对搜集整理资料已具备一定的能力,为此本课将重点放在培养学生自己去搜集资料,来研究“小宝宝在妈妈肚子里的成长过程”这一问题上。通过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进行学习,体会生命的来之不易。在今后的生活中学会珍爱自己,并用实际行动来感恩父母。四、【教学目标】科学概念让学生通过搜集、整理、运用资料,来探究出“我从哪里来”、“我在妈妈肚子里的成长过程”这两个问题,从而知道人生命的开始,及孕育形成胎儿的各个阶段的过程。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探究学习,亲身体验“我做妈妈”的活动,来感受生命的来之不易。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学习,体会到要学会珍爱生命,且在今后的成长中,学会感恩父母,特别是妈妈,要用实际行动来报答妈妈。五、【教学重、难点】重点通过自主探究学习,亲身体验“我做妈妈”的活动,来感受生命的来之不易。难点通过学习,体会到要学会珍爱生命,且在今后的成长中,学会感恩父母,特别是妈妈,要用实际行动来报答妈妈。六、【教学准备】记录表、资料单、PPT课件。七、【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展示交流法、反馈评价法。八、【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图片导入我从哪里来1展示图片。2、提出问题:小鸡和小猫是从哪里来的?我们从哪里来?1、看视频。2、思考并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简洁明了,揭示课题。新授知识小宝宝在妈妈肚子里的成长过程。讨论环节(完成记录单一),问题:1、我们的新生命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2、我们在妈妈肚子里吃什么?3、我们在妈妈肚子里靠什么来获取营养。4、我们在妈妈的体内大约呆多久?5、刚出生的小宝宝大约多长,多重?阅读、整理资料,1、修正之前填写的记录单一。2、完成记录单二。3、梳理同学们汇报的记录单二。4、播放小宝宝在妈妈肚子里成长过程的视频。小结:繁殖是生物的共同特征,但是各种生物的繁殖方式有所不同,像小鸡这样由卵孵化而出的叫卵生,像小猫这样由母体直接生下来的叫胎生。1、分组讨论,完成记录单一并汇报。2、阅读、整理资料完成记录单二并汇报。使学生全面参与教学活动,让学生用讨论、查阅资料的方法,去探索、认识小宝宝在妈妈肚子里的成长过程,从而培养他们独立、主动的探索精神,从而达到科学启蒙教育的目的。拓展活动感情升华1、组织学生把书包背在胸前体验怀孕妈妈的辛苦。2、组织学生谈感受。3、播放感恩的心同时组织学生完成感恩卡(我想对妈妈说)。小结:生命来之不易,我们要懂得珍爱生命,感恩父母。1、体验活动。2、谈感受。3、填写感恩卡。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九、【板书设计】张贴学生的记录单十、【教学反思】略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