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蹦床里的学问》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目标通过对弹簧、橡皮筋的体验,知道弹力、弹性的概念。能力目标小组合作探究影响弹力大小的因素。(探究橡皮筋被拉长的长度与弹力大小的关系)情感态度培养敢于猜想、尊重证据、乐于合作的科学态度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重点指导学生自己动手探究弹力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的方法,观察并感受橡皮筋被拉长度不同而产生的弹力不同,并学会运用简单的方法记录实验结果。教学难点指导学生分析归纳物体的形状变化越大,产生的弹力就越大。理解在一定限度内,物体的形状变化越大,产生的弹力就越大。教学准备橡皮筋、弹簧、测力计、直尺、实验记录单、课件教学过程一、用学生谈玩蹦床时的感受引入新课师:同学们,你们玩过蹦蹦床吗?生:玩过师:好玩吗?(好玩)师:你们愿意把你们玩蹦蹦床时的感受和大家一起分享一下吗?(指名回答)师:同学们玩蹦蹦床时有这么多的发现啊,说明蹦蹦床里有许多学问,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去探究《蹦床里的学问》二、新知识1、认识弹力是怎样产生的,并归纳弹力与弹性师:蹦床里有什么秘密武器,让我们比在地面上蹦得高?生:蹦床里有橡皮和弹簧师:橡皮、弹簧有什么样的魔力让我们蹦得这样高?生:有弹力有弹性师:我们说蹦床有弹性,这种说话正确。我们说蹦床有弹力,这种说话不对,因为力是相互的,我们只能说蹦床能产生弹力,不能说蹦床有弹力。师:弹力是怎样产生的?你们知道吗?(不知道)下面我们一起来感受一下弹力产生的过程。师:请看我这里是什么?(弹簧)我拉给大家看。谁想上来试一下?找一个同学。(指名)请你把这个弹簧尽量拉长。下面的同学请观察:他在拉的过程中弹簧发生了什么变化?(拉的时候弹簧变长了,手松开后,它又恢复了原来的长度。)师:刚才我们是拉弹簧,对于弹簧谁还有不同的玩法(指名玩)学生观察,并说出观察到的现象。师:大家观察真仔细!现在请这两个同学说说你们的感受?生1:我拉弹簧时感觉它也在拉我。生2:我把弹簧向下压时感觉弹簧在把我的手向上推。师:下面请同学们自由玩橡皮筋,体验一下他们刚才说的这种感受。师:你们拉橡皮筋时,它有什么变化?不拉时有什么变化?还有什么感受?生:我们拉它们时,它们也在拉我师:是啊,我们拉它们时,他们会变长,同时会产生一种抵抗物体变长的力,这种力就叫弹力。在蹦床上也是这样,我们蹦的时候要把蹦床往下压,蹦床呢就会产生一种向上的力,这种力同样也是弹力。不管是弹簧和橡皮筋,还是蹦床,当外力消失时,它们又会恢复原来的样子,物体的这种性质叫弹性。师:请同学们读读课本78页下面的那段文字。(齐读)2、实验探究弹力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1)学生提出要探究的问题:弹力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师:弹力有大小吗?(有)师:关于弹力的大小,你们有想知道的问题吗?生1:弹力的大小与我们用的力的大小有关吗?生2:弹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2)学生猜想:弹力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师:弹力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大家先说说你们的猜想,猜到了的同学就把手举起来。(指名回答)要想验证你们的猜想对不对,我们应该怎么办?(生回答:做实验)(3)分组讨论实验方案师:下面请各组讨论你们的实验方案,全班交流汇报实验方案。(4)各组按照自己组的方案进行实验,并做好记录。(师巡回指导)(5)学生汇报交流实验现象,师把学生汇报的实验现象用表格的形式在黑板上写出来。橡皮筋被拉长1厘米2厘米3厘米4厘米测力计的读数(牛顿)0.40.71.21.50.50.91.31.60.20.611.3(6)分析现象,归纳结论师:从这些现象,你们可以得出一个什么结论?(指名说)生:物体的形状变化越大,产生的弹力就越大。师:我们刚才得出的结论正确吗?有没有需要修正的?(师演示:用橡皮筋射纸团,把橡皮筋拉长到一定程度时,橡皮筋断了,纸团没有射出去。学生通过观察到的现象,理解了要在一定的限度内,物体的形变越大,产生的弹力越大。)师小结:同学们表现得太棒了,在这么短的时间里就得出了结论,在一定限度内,物体的形状变化越大,产生的弹力就越大。三、利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师问:我们怎样才能在蹦床上蹦得更高?生答:在一定的限度内,把蹦床向下压的越深,我们就蹦得越高。四、学生谈这节课的收获结束语:同学们,你们在这节课的表现让老师大开眼界,在科学的世界里,只要你们肯动手动脑,我相信你们一定能探索出更多的知识。附板书:蹦床里的学问弹力弹性(在一定限度内)物体的形状变化越大,产生的弹力就越大。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