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2020年安徽省最新中考历史模拟试卷(三)一、单项选择(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1.中国地区人类,至晚在公元前六七千年,发展了农业,也发展了定居的聚落,且因地制宜,各有特色。下列关于北方原始居民生产生活描述正确的是()A.掌握了打井技术B.会从事简单的纺织、制衣C.懂得使用天然漆D.制作简单的乐器骨哨2.据《战国策·秦策一》载,“商君治秦,法令至行,公平无私,罚不讳强大,赏不私亲近,……”商君此举()A.建立了中央集权B.促进了经济发展C.维护了法律威严D.保护了强权势力3.长城曾经是中国古代农耕文明与游牧文明的分界线。作为军事防御设施,下列两幅地图中的长城在当时主要针对的分别是()A.蒙古、满族B.党项、契丹C.匈奴、女真D.匈奴、蒙古4.中国文化曾直接影响着日本的发展,下列表的现象最有可能出现于中国的()A.西汉B.唐朝领域日本学习中国情况制度学习中国制度,进行大化改新教育设立太学,完善学制建筑仿照中国都城建造平城京文字参照汉字,创制日本文字生活风俗端午节、七夕节、中元节、重阳节等是那时从中国传去的C.明朝D.清朝5.毛泽东曾说:“(把)《红楼梦》当历史读,这是读(这部)小说的一个重要视角,一个高明的视角。马克思主义者读《红楼梦》这样的小说,尤其不能忽视这个视角。”他意在说明这部小说()A.实现了思想性与艺术性的有机结合B.结构严谨、层次清晰、语言精练C.是我国古代最优秀的古典长篇小说D.背景广阔、情节复杂、人物众多6.右图漫画《中国之长城》的创作背景,应该是()A.《南京条约》的签定B.《北京条约》的签定C.甲午中日战争的爆发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爆发后7.辛亥革命的爆发与革命党人的政治组织、思想宣传是密不可分的。下列搭配正确的是()A.黄兴——光复会B.邹容——《警世钟》C.孙中山—一中国同盟会D陈天华——《驳康有为论革命书》8.制作读书摘要是学习历史的一种重要方法。下右图“读书摘要”反映的历史事件是()A.淞沪会战B.徐州会战C.太原会战D.武汉会战9.“谁赢得了农民,谁就会赢得中国;谁能解决土地问题,谁就会赢得农民。”毛泽东在1936年说的这句话表明①土地是中国农民的命根子②农民是中国革命的主力军③农民问题是中国革命的基本问题④国共两党都致力于解决土地问题和农民问题()A①②③B.①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10.下右图现象应该出现在()A.“大跃进”时期B.“一五”计划时期C.“文革”时期D.十一届三中全会后11.下图是《汉漠拉比法典》石柱上部的浮雕,其蕴含的意思是()A.王权至上B.天人合一C.君权神授D.平等理念12.法国著名史学家米希勒称16世纪为“世界的发现和人的发现”的世纪,其中对“人的发现”诠释正确的是()A.提倡发扬人的个性,追求享受现世生活B.核心思想是倡导“理性崇拜”C.宣传自由,平等和民主的思想D.促进了欧洲资本主义的产生13.有学者认为:英国贵族并未因革命丧失权力,他们与资产阶级实行联合统治,这种体制影响深远。以下解读正确是()①英国贵族:以罗伯斯庇尔为首的雅各宾派②革命:英国资产阶级革命③联合统治:君主立宪制④影响:君主立宪制确立后,分歧可以在议会中协商解决,避免了不必要的暴力和内战A.①③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②④14.观察下图,导致19世纪英国各职业比重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海外殖民战争B.三角贸易C.资产阶级革命D.工业革命15.仔细观察下面的示意图,下列选项中最合适的主题是()A.殖民地反对列强侵略的斗争B.风云变幻的世界格局C.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对抗D.欧美盛衰的历史演变二、辨析改错(8分)16.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最伟大的梦想。辨别下列史实的正误,并加以改正。(1)()从秋收起义开始创建的人民军队,肩负着时代使命。改正(2)()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辟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改正:(3)()香港、澳门回归祖国,标志着中国人民洗雪了百年国耻。改正:(4)()中共八大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伟大征程。改正:三、材料解析(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17.“犯我中华者,虽远必诛”彰显了中华民族反对外来侵略的坚定决心。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1602年,荷兰东印度公司成立以后,荷兰人曾先后进攻澳门、台湾,遭到明朝官民的坚决抵抗而失败。1621年,荷兰人得知西班牙人也计划占领台湾,遂于次年再次侵占澎湖,并于1624年侵占台湾南部。1642年,其势力扩张到台湾北部。1661年,郑成功进军台湾,并正告荷兰驻军,台湾和澎湖列岛应由中国政府管辖,岛屿上的居民都是中国人,“他们自古以来占有并耕种这一土地”。荷兰人试图以赔款的方式换取郑成功退兵,被拒绝。——据陈孔立《台湾历史纲要》(1)根据材料一说说“台湾和澎湖列岛应由中国政府管辖”的理由,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郑成功收复台湾的意义。材料二我们虽拼命抵抗终归失败,那是自然的,逃不脱的。从民族的历史看,鸦片战争的军事失败还不是民族致命伤。失败以后还不明了失败的理由力图改革,那才是民族的致命伤。——据蒋廷黻《中国近代史》(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拼命抵抗”一则史实,并从世界潮流的角度分析“失败的理由”。材料三中国在朝鲜半岛的军事行动,从小的地方来讲就是让中国东北能够保持鸭绿江、图们江的安定。从大的方面讲,就是让世界所有的国家看到中国陆军的实力,从此不敢到中国境内挑衅。——据韩红月、张伟乐《大国力量》(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说“中国在朝鲜半岛的军事行动”的原因以及结果怎样。18.“教育是一个民族最根本的事业。”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人们一般认为中世纪大学的课程具有很强的神学性质。的确,在13世纪的巴黎大学,神学学习是居于主导地位的,但这种情况并不典型。事实上中世纪大学的课程充满实用主义色彩。在大多数大学里,神学都是最不受欢迎的学科,它能吸引的学生人数最少,原因是人们认为神学大理论化了。在医,法、神三个高级学院里,民法通常是最受欢迎的领域,教会法紧随其后,然后是医学。——据贺国庆《中世纪大学和现代大学》(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说中世纪大学的课程有哪些以及开设这些课程的原因。从课程设置上看,有什么特点?材料二19世纪法国的工业化与城市化进程逐步开展,城市人口迅速增长。与此同时,民众教育工作受到重视,至19世纪80年代实现了免费、义务的初等教育。这不仅为工业生产提供了大量具备一定文化水平的劳动力,而且推动了阅读群体人数的急剧增长。在此背景下,大众阅读成为值得关注的文化现象。——据顾杭《十九世纪法国的大众阅读场所》(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为了适应工业化发展的需要,欧洲国家是怎样推广大众化教育的。中世纪以来欧洲教育的发展有什么内在规律?四、活动与探究(12分)19.人类总是在危机与挑战中寻求生存。某校历史兴趣小组拟以“危机与应对”为主题开展研究性学习,请你参与。【选择不同结果不同】材料一1929年,在金融风暴的中心华尔街,投机活动高涨最终导致股票市场崩盘,引发旷日持久的经济大萧条。美国经济崩溃迅速对欧洲产生了不良影响,尤其是德国。……1933年初,德国工业产量仅为1929年的一半,失业人数却是1929年的3倍,即有600万人失业。——据[美]费利克斯·吉尔伯特、大卫·克莱·拉奇《现代欧洲史》(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美国、德国为走出困境分别采取了什么措施,各自的结果怎样。【同舟共济共同抗敌】材料二30年代的世界局势并未像美国所希望的那样向前发展,反而出现了越来越不利于美国的变化,最终迫使美国走上了反法西斯战争的道路。局势的变化首先表现在美国主张的“欧洲均势”政策被打破。……其次,美国在远东地区的利益日益受到威胁和损害。——据刘国玲《论二战中美国从中立到参战的原因及其影响》(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二中美国的“希望”是什么。试从当时世界局势角度分析有哪些“不利于美国的变化”,又是什么事件“最终迫使美国走上了反法西斯战争的道路”的。【携手抗疫共克时艰】材料三坚决打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全球阻击战。国际社会应该加紧行动起来,坚决遏制疫情蔓延势头。我愿在此提议,尽早召开二十国集团卫生部长会议,加强信息分享,开展药物、疫苗研发、防疫合作,有效防止疫情跨境传播。要携手帮助公共卫生体系薄弱的发展中国家提高应对能力。我建议发起二十国集团抗疫援助倡议,在世界卫生组织支持下加强信息沟通、政策协调、行动配合。中方秉持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愿同各国分享防控有益做法,开展药物和疫苗联合研发,并向出现疫情扩散的国家提供力所能及的援助。——据习近平《携手抗疫共克时艰》(3)你从材料三中能获得哪些关于中国信息?结合所学知识,说说当今中国的国际地位。2020年安徽省最新中考历史模拟试卷(三)参考答案二、辨析改错(8分)16.(1)错误“秋收起义”改为“南昌起义”。(2)错误“人类历史”改为“中国历史”;或“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改为“十月革命后苏维埃政权的建立”。(3)正确(4)“中共八大”改为“十一届三中全会”。17、(1)理由:岛屿上的居民都是中国人,“他们自古以来占有并耕种这一土地”(或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意义:捍卫了中国主权和领土的完整,巩固了海防,维护了国家统一,促进了台湾的开发等。(符合题意即可)(2)史实:英军进攻虎门炮台。广东水师提督关天培等战死;广州三元里人民抗击英军;英军进犯长江门户吴淞,老将江南提督陈化成率众抵抗,在身负重伤的情况下仍挥旗督战,力竭牺牲。(答出其中任意一点即可)理由:腐朽没落的封建主义无力抵抗新兴的资本主义(或答具体内容:清王朝政治腐败,军事技术和经济落后,道光帝战和不定。而英国处在资本主义上升期,经济与军事实力强大,且蓄谋已久)。(3)原因:美国的侵略活动严重威胁中国的安全。结果:美国被迫在停战协定上签字,中朝人民取得反侵略战争的胜利。18、(1)课程:基础课程,包括文法、修辞、逻辑、算术、几何、天文和音乐;专业课程,有法学、医学、神学。(答出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即可)原因:主要都是为了培养社会需要的人才。特点:一方面仍受基督教会的影响,另一方面也反映了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要求。(答职业性和实用性亦可)(2)大众化教育:19世纪初,德国推行教育改革,建立由初等学校、中等学校、大学组成的系统教育体系;1802年,法国通过法律开设政府资助的中等学校;1870年以后,英国、法国开始对儿童实行免费义务教育。规律:教育的发展受制于当时社会政治经济等发展状况,又对后者产生巨大影响。(言之成理即可)19、(1)美国措施:罗斯福新政;结果:经济缓慢复苏,工业生产有所恢复,就业人数逐步增加,人民生活得到改善(或使美国渡过了经济危机)。德国措施:希特勒建立了法西斯专政;结果: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欧洲战争策源地形成。(2)希望:欧洲均势。变化:美国主张的“欧洲均势”政策被打破;关国在远东地区的利益日益受到威胁和损害。事件:日本偷袭珍珠港。(3)信息:中国信心;中国力量;大国担当;践行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等。(言之成理即可,答出任意两点即可)地位:中国的国际地位不断提高,成为维护和促进世界和平、稳定与发展的坚定力量,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5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