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凸透镜教学目标:1、了解凸透镜的结构,特点,会自制简易凸透镜。2、通过实验探究,掌握凸透镜放大、聚光、成像等作用。3、通过实验自主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4、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教学重点:实验探究凸透镜放大、聚光、成像等作用。教学难点:在实验探究的基础上发现凸透镜成像规律。教学准备:放大镜、凸透镜、纸屏、蜡烛、火柴、报纸、激光灯、烧杯、清水、滴管、矿泉水瓶、玻璃片、记录单。教学过程:一、直接导入(2分钟)同学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种常见的光学仪器,放大镜。你们以前玩过放大镜吗?不论是有没有玩过,这节课老师带领大家有目的的去玩放大镜。为了更好的玩它,先需要了解它的结构和特点。1、组内成员一起,看一看、摸一摸、说一说,放大镜由哪几部分组成?它的镜片有什么特点?小组合作,教师巡视指导小组发言交流(镜片、镜框、镜柄)(边缘薄,中间厚)教师板书:边缘薄,中间厚、透明镜片师:根据放大镜这一特点,人们给他起了一个更科学的名字,叫“凸透镜”。PPT出示:像放大镜这样边缘薄,中间厚的透明镜片,称为“凸透镜”。从现在起我们要改口叫它“凸透镜”。师:我们本节课一起学习凸透镜的相关知识。板书课题:凸透镜。师:凸透镜还有其他的种类,我们再来了解一下。教师简单介绍双面凸透镜,单面凸透镜,一面凹、另一面凸起的凸透镜。二、探究凸透镜的作用师:我们认识了凸透镜的结构和特点,那凸透镜有什么作用呢?学生自由猜想:放大,聚光......师:你是怎么知道的?板书:聚光?放大?师:同学们说了凸透镜的这些作用,在科学上,需要用实验来验证。我们先来验证凸透镜是不是真有聚光作用。活动一:验证凸透镜是否有聚光作用要验证凸透镜是否有聚光作用,需要什么条件?(要有光源)太阳是很好的光源,小组成员带上凸透镜和报纸,去室外阳光下,实验探究凸透镜是否有聚光作用,说说你们的实验方法、发现、疑惑。温馨提示:不要用凸透镜看太阳,否则会灼伤眼睛!(1)学生带凸透镜和报纸按小组到室外阳光下研究凸透镜聚光的作用。教师在小组内巡视指导。(2)学生汇报实验方法、发现、疑惑。(3)引导得出:凸透镜有聚光作用(将之前板书“聚光?”中“?”去掉)(4)观察光路图,你认为凸透镜的聚光作用是怎么形成的?(本来沿直线传播的光,穿过凸透镜后方向发生这样的偏折变化,正因为是光的传播方向发生了变化,才导致光在这个地方会聚在一个点上,这也就是凸透镜聚光作用的实质,至于深层次原因,同学们在中学自然会学到。)小组活动二:验证凸透镜是否有放大作用小组合作,自主实验探究凸透镜是否有放大作用,说说你们的实验方法、发现或者疑惑?(1)学生分小组实验,教师巡视指导(2)根据学生回答引导得出:凸透镜有放大作用(将之前板书“放大?”中“?”去掉)学生小组实验后会发现看到的物体反过来了(板书:倒立)。师:为什么会这样呢?我们一起实验探究原因。出示活动三:实验器材:凸透镜(带底座),纸屏,蜡烛,小木块,火机教师介绍实验仪器,强调实验目的、要求及注意事项1、小组自主探究,先点燃蜡烛,再想办法让蜡烛火焰的像较清晰地呈现在纸屏上。2、把你们小组的做法和发现写到实验记录中3、根据实验记录单提示,再次缓慢移动凸透镜,让纸屏上再次呈现蜡烛火焰较清晰的像时做记录。4、注意安全,小心蜡烛烫伤。教师强调:当蜡烛火焰的像清晰的呈现在纸屏上时停止,总结出你们的做法写到实验记录中,并写出观察到的现象让蜡烛火焰的像清晰的呈现在纸屏上,我们组的做法是。(1)学生分组实验,教师巡视(2)小组展示,说自己的做法和发现。(学生实验操作汇报展示,教师用手机直播)预设:①蜡烛、凸透镜、纸屏三者必须在一条直线上,且凸透镜必须在蜡烛和纸屏之间,这样能在纸屏上呈现蜡烛火焰的像。②发现像是反过来的、比原有的大、比原有的小。教师或学生质疑:你们在实验过程中有什么疑惑吗?老师有个疑问:有小组在纸屏呈现蜡烛火焰的像偏向了纸屏的上面或者下面,这是为什么?该怎么解决?(3)总结实验结论①这就是凸透镜的成像作用和成像规律(板书)利用凸透镜成像规律回头解释之前的两个疑惑,学生解答,教师和其他学生一起评价。活动四(5分钟):做个凸透镜1、分别把空的和盛满水的透明瓶子平放在报纸上,俯视瓶子下面报纸上字,看看你有什么发现?想想为什么?2、你能用胶头滴管、清水、普通玻璃片做个凸透镜吗?试试看!师:既然制作的这两个凸透镜都有放大作用,那它们有没有聚光和成像作用呢?学生说自己的想法,教师鼓励学生课后实验验证自己的想法。师:凸透镜的这些作用在生活中的应用还有很多,凸透镜中也蕴含了许多科学道理,老师希望同学们课后继续搜集凸透镜应用的资料。三、小结(3分钟)说说这节课你的收获是什么?说说你的遗憾是什么?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