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食盐和水泥》教学设计【教学内容】青岛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第六课《食盐和水泥》。【教学目标】1.能用简单的器材做简单的观察实验,探究物质的变化,并作实验记录。2.愿意合作与交流;乐于用学到的科学知识改善生活;意识到科学技术会给人类带来好处,也可能会产生负面影响。3.认识物质的变化有的可逆,有的不可逆;认识可逆变化与不可逆变化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认识物质的可逆变化和不可逆变化。?教学难点:探究可逆变化和不可逆变化的过程。【教具、学具】学生准备:杯子、玻璃棒、食盐、火柴、水泥、盘子等。教师准备:烧杯、三脚架、石棉网、酒精灯、实验记录卡、课件。【教学过程】课前:1、教师提示学生看一下各小组桌子上的实验用品是否齐全。2、让学生说一说实验过程中的注意事项一、谈话引入:(1分钟)大家都知道西游记里的孙悟空吧,他能从猴子变成老鹰,又从老鹰变成猴子,可神奇了!这在大自然里可不是神话,还真有像孙悟空变来变去的物质呢!这节课我们就来找找大自然中善变的物质。二、小组学习,自主探究(19分钟)1.分辨哪个是水泥,哪个是食盐首先请同学们先来猜一猜:在你们面前的桌子上,放着两个量杯分别装着食盐和水泥,你能分辨出哪个量杯里装的是食盐、哪个量杯里装的是水泥吗?说说你的理由。预设:白色的就是食盐,灰色的则是水泥。板书:食盐水泥对呀!生活中我们见到的食盐就是白色颗粒状的,颗粒有大有小,而水泥则是灰色粉末状。看来同学们都非常善于观察生活!2.猜测加水后和除水份的现象(1)假如我们向盛有食盐的杯内慢慢加入水,然后再想办法去除盐水中的水份,会出现什么现象?小对子之间相互讨论一下预设1:盐回来了板书:恢复原状(还有不同的猜测吗?)预设2:什么都没有板书:不能恢复原状(这是你的猜测,还有同学想说吗?)要知道,猜测可是科学发现的前奏,现在大家已经迈出了精彩的一步!下面,让我们继续来猜测!(2)假如我们也向盛有水泥的杯内慢慢加入水,然后去除水泥浆中的水份,又会出现什么现象?预设1:水泥浆恢复成粉末状的水泥板书:恢复原状(还有不同的猜测吗?)预设2:水泥浆结块板书:不能恢复原状(3)同学们,说了这么多,可是怎么去除水份啊?预设1:用加热的方法除水。(这个主意可真不错!你们还有不同的方法吗?)预设2:太阳晒。(这个方法太妙了!)预设3:利用太阳的热量除水,自然风干(这个方法既经济又环保!)预设4:用酒精灯加热的方法(这是实验室加热的方法,咱们的实验桌上就有)3.教师小结:刚才同学们根据生活经验,猜测了向食盐和水泥中加水以及除去水分后出现的现象,大家的猜测对吗?下面我们就用实验来证明我们的猜想。请看四人小组实验要求:探究食盐组方案:(1)向盛有食盐的杯内慢慢加入水,用玻璃棒搅拌,进行观察。(2)取部分食盐溶液放入坩埚中,置于三脚架上,用酒精灯加热,观察现象。(3)将发现及时填写到实验记录卡上探究水泥小组方案:(1)向盛有水泥的杯内慢慢加入水,用玻璃棒搅拌,观察现象。(2)取部分水泥加水混合物放入坩埚中,置于三脚架上,用酒精灯加热,观察现象。(3)将发现及时填写到实验记录卡上三、实施探究,教师巡视指导。(10分钟)实验记录卡物体名称实验方法实验现象食盐水泥汇报交流,展示实验记录卡和坩埚学生汇报:把食盐放在水中,用玻璃棒搅拌,食盐在水中溶解了,看不到了。把食盐水加热,在坩埚上可以清晰地看到已经析出的食盐颗粒。学生汇报交流:把水泥和水混合,水泥凝固,凝固的水泥不能恢复原状。师:让我们一起看看之前的猜测哪些是正确的。(擦除不对的)教师小结:科学上,我们把像食盐这样,变化后通过一定方式还能恢复原状的变化,叫做可逆变化。像水泥这样,变化后不能恢复原状的变化,叫做不可逆变化。三、知识迁移(9分钟)1.谈话:日常生活中,还有很多物质都在发生着可逆变化和不可逆变化,让我们一起来看看。2.判断可逆、不可逆变化(1)水的变化。这幅图你看懂了吗?自然界中水的变化是不是可逆的?(2)玻璃的变化。这幅图你看懂了吗?谁来说一说。碎玻璃送到工厂的玻璃熔炉里进行高温加热,形成液态玻璃,再加工成玻璃器皿。玻璃的变化是不是可逆的?(3)老师这里还有5幅图片,他们发生了哪些变化?请给大家介绍一下。(你的理由很充分,判断的也很正确!)3.你能不能也举几个这样的例子?学生举例子3.教师小结:通过同学们的交流,我们发现物质的可逆变化和不可逆变化可以帮助我们做许多事情。但它们在为我们的生活提供便利的同时,也让我们感受到了它的危害,所以我们要合理利用物质的可逆与不可逆变化四、总结:通过今天的学习,你都有哪些收获?(1分钟)【板书设计】食盐和水泥猜测验证食盐食盐水恢复原状可逆变化水泥水泥浆不能恢复原状不可逆变化加热加水析出溶解加热加水凝结不溶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