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植物的根【教学目标】:科学概念:植物萌发先长根,再长茎和叶;植物的根总是向下生长的;植物的根能够吸收水分和矿物质;能将植物固定在土壤中。过程与方法:用适宜的方法记录、交流所观察到的现象;根据观察到的现象提出问题;根据已有的经验和所观察到的现象,作出有依据的预测;用观察、实验的方法验证推测;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根吸收水分的实验。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观察植物生长变化的兴趣;树立科学是讲求实证的意识。【教学重点】:观察植物根的生长变化;根吸收水分的实验。【教学难点】:根吸收水分的实验。【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前一周种植在玻璃杯里的四季豆,试管、水、食用油、一颗有根有叶的小植物。【教学过程】:一、问题导入1、师:一株小草,我们要把它从土壤中拔出来很容易,一棵大树把它从土壤中拔出来也很容易吗?(课件出示图片)2、生:思考后回答。3、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引出植物的根来。(出示种植在玻璃杯里的四季豆)我们种植的四季豆,在观察它的发芽生长过程中你先看到了什么?4、师:板书课题:植物的根(课件出示课题)二、(观察活动)观察植物根的生长1、师:是不是所有的种子发芽都先长出根呢?下面请同学们认真地观察观察图片,看看能发现什么?(课件出示图片)2、师:刚才,你们认真观察了各种种子发芽的过程,有什么发现呢?3、生;汇报自己的发现。(所有的种子发芽都先长根)4、师:出示玻璃杯里种植的四季豆,让学生说说自己在种植四季豆过程中的观察发现。5、学生汇报自己的发现。师:下面我们用视频来完整的观察一下根的生长变化。(课件出示种子发芽的视频)6、师:根据学生的汇报小结:通过观察,我们发现种子发芽先长根,再长茎和叶;植物的根向下的方向生长,根的生长速度快。7、完成书中7页的练习。(课件出示练习题)三、(研究活动)植物的根有什么作用1、师:我们给凤仙花浇水时,一般往哪里浇?为什么大部分都浇到土壤上?2、生:说出自己的想法。3、(课件出示图片)师:你们从图中发现了什么?生:指名说4、师:植物的根在植物的生长发育过程中有什么作用呢?下面,我们来研究植物根的作用。(板书:根的作用)5、师:我们来做一个有趣的实验,看植物的根有什么作用?实验步骤如下:教师边讲边操作。①选择一棵带根的植物装入有水的试管中。②将植物的根浸泡在试管里的水中。③在水面上滴一些植物油,使试管中的水不会被蒸发到空气中去,并在水面处做好标记。6、师:过几天,观察试管中的水量有变化吗?试管中水量变化说明了什么?(生回答,师:板书:吸收养份)(课件出示图片)师:同学们想一想,是什么能使如此高大的植物固定在土壤中?生:讨论后回答。(课件出示图片师板书:固定植物)师:(总结)植物的根有固定植物和从土壤中吸收水分和矿物质的作用。完成课堂练习。(课件出示练习题)【作业布置】:家庭实验:制作一个“植物的根有吸收水分的作用”的实验装置,并注意观察实验装置里水量的变化。【板书设计】:植物的根吸收养份植物根的作用固定植物植物的根金凤六小潘敏凤【教学反思】:这个单元一共9课,重点是以风仙花生长发育的顺序为脉络组织教学内容的。《植物的根》这节课是本单元观察活动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我主要从以下几方面进行组织教学。一、课前准备充分课前我让学生观察的重点是透明杯中四季豆种子根的变化及根的生长状况(包括方向和生长速度),以及花盆中凤仙花种子的出芽情况。上这节课我不光布置了学生观察,自己首先也做好了观察记录,课前整理好了自己的记录,有选择地了解了同学们播的种子和放置在玻璃杯中的种子目前处于什么样的状态,这样在课堂上我就引领学生进行了有效的交流。二、积极中肯的评价教学中,我安排足够的时间,组织学生展示自己在种植四季豆的过程中的观察发现,并且及时对学生的观察讲述给予评价和指导。而这一点在这一节课显得尤为重要。因为,这是学生第一次在课后独立进行观察植物根的生长变化过程。进行交流的过程,也正是教师检查学生观察活动情况的过程。教师的关注与激励,对学生后续的观察发现具有很好的促进作用。三、适时排疑解惑在实际的种植活动中,每个学生种下的种子根的萌发状况可能会不同,尤其是播种在花盆中的种子,甚至有些同学的种子根本没有萌发。这时我就引导学生交流,并分析造成种子发育好或不好可能的原因是什么,帮助学生积累播种和培育的经验。四、帮助学生搭建思考的阶梯根的生长变化交流活动结束后,我以学生的活动体验为基础,引发学生思考根的作用的相关问题。比如学生根据自己为凤仙花浇水的经验引出根有吸收水分作用。利用形象的绿植图片小草与大树激发学生思维想象,引出根有固定植物的作用等。在做根有吸收水分的实验时,为了培养学生进行科学探究的兴趣。我将实验的整个过程完成后都没有说出自己这种做法的目的,而是提出几个问题去让学生思考,“老师为什么要在水培植物中滴入食用油?”,“过一段时间,试管中的水有什么变化?”“试管中的水位下降,水跑到哪里去了?”。通过引导,让学生说出了自己的想法。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