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数学三下整册知识点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人教版数学三下整册知识点

资源简介

三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归纳
第一单元
位置与方向
通常所说的八个方向:东、西、南、北、东南、西北、西南、东北。
1.相对的方向:南←→北,西←→东;西北←→东南,东北←→西南
按顺时针方向转:东→南→西→北。
2.地图上的方向: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3.指南针可以帮助我们辨别方向。指南针的一端永远指向北,另一端永远指向南
4.判断一个地方在什么方向,先要找到一个为中心点(观测点)
处画“米”字符号,再进行判断。
看简单路线图的方法:先要确定好自己所处的位置,以自己所处的位置为中心,再根据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的规律来确定目的地和周围事物所处的方向,最后根据目的地的方向和路程确定所要行走的路线。
5.描述行走路线的方法:以出发点为基准,再看哪一条路通向目的地,最后把行走路线描述出来(先向哪走,再向哪走),有时还要说明路程有多远。
(描述是要注意是选取哪个物体作参照物的,选取的参照物不同,描述的结果也不一样。)
6.生活中的方位知识:
①北斗星永远在北方。
②影子与太阳的方向相对。
③早上太阳在东方,中午在南方,傍晚在西方。
④风向与物体倾斜的方向相反。
(刮风时的树朝风向相对的方向弯,烟朝风向相对的方向飘……)
7.我国地处北半球,树叶茂盛的一面是南方,树叶稀疏的一面是北方。
第二单元
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
(一)
口算除法
1.
整千、整百、整十数除以一位数的口算方法。
(1)用表内除法计算:先用被除数0前面的数除以一位数,算出结果后,再看被除数的末尾有几个0,就在算出的结果后添几个0。
(2)用乘法来算除法:看一位数乘多少等于被除数,乘的数就是所求的商。
2.
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估算方法。
(1)除数不变,把三位数看成几百几十或整百的数,再用口算除法的基本方法计算。
注意:①
71÷8,把71看成72,用口诀估算。

385÷5,把385看成400更接近准确数。

应用题问题中如果有大约等字,一般是要求估算的。(试卷中一般在填空题中会有一道估算题,一定注意审题)
(2)想口诀估算:想一位数乘几最接近或等于被除数的最高位或前两位,那么几百或几十就是所要估算的商。
(二)
笔算除法
1.
牢固掌握两位数除以一位数、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笔算方法、步骤与格式,尤其是商中间、末尾有0的笔算算式的写法。
(除数是一位数的计算法则,除数是一位数,从被除数的高位除起,先除被除数的前一位,如果不够除,再除被除数的前两位,除到被除数的哪一位,商就写到被除数那一位的上面。除到被除数的哪一位不够商1,商写0。每一次除得的余数必须比除数小。)
2.
会判断商是几位数。
比较除数与被除数最高位的大小,如果被除数最高位上的数比除数小,那么商一定比被除数少一位;如果被除数最高位上的数比除数大或相等,那么商和被除数的位数相等。
3.除法的验算方法:
(1)
没有余数的除法:商×除数=被除数;
(2)
有余数的除法:商×除数+余数=被除数;
4.关于0的一些规定:
(1)
0不能作除数。
(2)
相同的两个数相除商是1。(既然能相除这个数就不是0)
(3)
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数都得0;0乘任何数都得0;
0加任何数都得任何数本身,任何数减0都得任何数本身。
5.乘除法的估算:4舍5入法。
如乘法估算:81×68≈5600,就是把81估成80,68估成70,80乘70得5600。
除法估算:493÷8≈60,就是把493估成480(480是8的倍数,也最接进492),然后再口算480÷8得60。
6、加一份和减一份的余数问题。
例1:38个去划船,每条船限坐4个,一共要几条船?
38÷4=9(条)??2(人)
余下的2人也要1条船,
9+1=10条。
答:一共要10条船。
例2:做一件成人衣服要3米布,现在有17米布,能做几件成人衣服?
17÷3=5(件)??2(米)
余下的2米布不能做一件成人衣服
答:能做5件成人衣服
7、巧用余数解决问题
①(
)÷8=6??(
)求被除数最大是多少?求被除数最小是多少?
根据除法中“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规则,余数最大应是7,最小应是1。
再由公式:
商×除数+余数=被除数,知道被除数最大应是6×8+7=55,最小应是6×8+1=49
②少年宫有一串彩灯,按1个红,2个黄,3个绿排列着,请你猜一猜第89个是什么颜色
红黄黄绿绿绿‖红黄黄绿绿绿‖红黄黄绿绿绿??
由图可知,彩灯一组为:1+2+3=6(个),照这样下去,89÷6=14(组)??5(个)第89个已经有像上面的这样6个一组14组,还多余5个;这5个再照红黄黄绿绿绿排列下去,第5个就是绿色的了。
第三单元
复式统计表
复式统计表能把两个(或多个)统计内容的数据合并在一张表上,可以更加清晰、明了地反映数据的情况及两个(或多个)数据变化的差异。
复式统计图的特点:有利于数据的比较,更容易分辨相同项目的区别。
第四单元
两位数乘两位数
1、两位数乘两位数积可能是(三
)位数,也可能是(

)位数。
2、验算:交换两个因数的位置。
3、口算:150×200=


方法:把0前面的数相乘,然后几个0没计算,就在乘积的末尾添几个0。)
4
、估算:18×22,可以先把因数看成整十、整百的数,再去计算。
→(可以把一个因数看成近似数,也可以把两个因数都同时看成近似数。)
5、问题中有大约字样的一般要估算。
6、凡是问“
够不够,能不能”
等的题,都要三大步:
①计算、②比较、③答题。→
别忘了比较这一步。
7、运算顺序:先乘除,再算加减;同级运算,应按从左到右的顺序进行计算;如果有括号,要先算括号内的运算。
第五单元
面积
1、
物体的(表面)或(封闭图形)的大小,就是它们的面积。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叫周长。长度单位和面积单位的单位不同,无法比较。
2、
比较两个图形面积的大小,要用(统一)的面积单位来测量。
3、
背熟公式。
长方形的面积=长×宽
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
求长:长=长方形面积÷宽
已知周长求长:长=长方形周长÷2-宽
求宽:宽=长方形面积÷长
已知周长求宽:宽=长方形周长÷2-长
正方形:
正方形的面积=边长×边长
正方形的周长=边长×4
边长:边长=正方形面积÷边长
已知周长求边长:边长=正方形周长÷4
4、



(1)边长(1厘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厘米)。
(反过来也要会说。面积是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它的边长是1厘米。)
(2)边长
(1分米)的正方形,
面积是(1平方分米)。
(3)边长
(1米
)正方形,
面积是(1平方米)。
5、在生活中找出接近于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的例子。例如1平方厘米(指甲盖)、1平方分米(电脑A盘或电线插座)、1平方米(教室侧面的小展板)。
①测量房间、菜园、教室、操场的面积通常用平方米为单位

②相邻两个常用的长度单位之间的进率是(
10
)。
③相邻两个常用的面积单位之间的进率是(
100
)。
6
、面积单位换算:
1平方米
=
100平方分米
1平方分米
=
100平方厘米
7、

意:
(1)面积相等的两个图形,周长不一定相等。
周长相等的两个图形,面积不一定相等。
(2)高级单位化低级单位:
高级单位的数×它们之间的进率
低级单位化高级单位:
低级单位的数÷它们之间的进率
(3)长度单位和面积单位的单位不同,无法比较。
判断:边长是4分米的正方形,周长和面积相等。(
×)
(二)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计算
1、归类:
什么样的问题是求周长?(缝花边、围栅栏、围栏杆、池塘或花坛周围小路长度、围操场跑步的长度等等)
什么样的问题是求面积?或与面积有关?(课本等封面大小、刷墙、花坛周围小路面积、给餐桌配玻璃、给课桌配桌布、洒水车洒到的地面、某物品占地面积、买玻璃、买镜子、买布、买地毯、铺地砖、裁手帕等等)
2、长方形或正方形纸的剪或拼。
有两个或两个以上长方形或正方形拼成新的图形后的面积与周长。从一个图形中(通常是长方形)剪掉一个图形(最大的正方形等)求剪掉部分的面积或周长、求剩下部分的面积或周长。要求先画图,再标上所用数据,最后列式计算。
3、刷墙的(有的中间有黑板、窗户等):求要用到的面积等于大面积减去小面积。
第六单元
年、月、日
(一)
年、月、日部分
1.一年有12个月;一年有4个季度:
一、二、三月是
第一季度(平年有90天,闰年有91天)
四、五、六月是
第二季度(有91天)
七、八、九月是
第三季度(92天)
十、十一、十二月是
第四季度(有92天)。
2.记大小月的方法:1、3、5、7、8、10、腊,31天永不差;4、6、9、11都是30天,只有2月有变化。7个大月,4个小月,二月平年28天,闰年29天。
3.平年全年有365天,平年2月是28天,平年的上半年有181天,下半年有184天。平年全年有52个星期零1天。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重要的日子:
1月1日元旦节,3月8日妇女节,3月12日植树节,5月1日劳动节,5月4日青年节,6月1日儿童节,7月1日建党节,8月1日建军节,9月10日教师节,10月1日国庆节。
4.闰年全年有366天,闰年2月是29天,闰年的上半年有182天,下半年有184天。闰年全年有52个星期零2天。
5.判断平年、闰年的方法:

一般用公历年份÷4,正好余数是0,就是闰年;

公历年份是整百的÷400,余数是0,就是闰年。
公历年份是整百的闰年有:1200年,1600年,2000年,2400年;
6.连续两个月共62天的是:7月和8月,12月和第二年的1月;
一年中连续两个月共62天的是:7月和8月。
7.一个人今年20岁,但只过了5个生日,他是2月29日出生的。
8.计算周年的方法是用现在的年份减去原来的年份得的数就是周年。如:到2008年10月1日,是中国成立(59
)周年。用2008-1949=59周年
9.求有多少个星期?用天数÷7
如:31天
31÷7=4(个)……3(天)平年一年有52个星期零1天,闰年一年有52个星期零2天。
(二)
24时计时法部分
1.年、月、日、时、分、秒都是时间单位。
2.在一日里,钟表上时针正好走两圈,共24小时。所以,经常采用从0时到24时的计时法,
通常叫做24时计时法。1日=24时
→24时也叫0时。
普通计时法

24时计时法

+12
去掉时间词)
24时计时法→
普通计时法

-12
加上时间词)
3.1日(天)=24小时
;1小时=60分
;1分=60秒
4.求经过的时间,一定把不同的计时法变成相同的计时法再计算。
经过时间=结束时间-开始时间
结束时间=开始时间+经过时间
开始时间=结束时间-经过时间
如:一辆汽车上午8:20出发,到下午5:50到达终点,一共行使多长时间。
第一步要先进行换算:把下午5:50变成24时计时法的形式5:50+12=17:50,
第二步用17时50分-8时20分=9小时30分,就求出了经过的时间。
5.认识时间与时刻的区别。时间是一段,时刻是一个点。
如:火车11:00出发,21:30到达,火车运行时间是10小时30分,
注意不要写成10:30。
再如:火车19时出发,第二天8时到达,火车运行时间是13小时。
像这种跨越两天的,可以先计算第一天行驶了多长时间:24-19=5(时),
再加上第二天行驶的8个小时:5+8=13(时)。
又如:一场球赛,从19时30分开始,进行了155分钟,比赛什么时候结束?
先换算,155分=2小时35分,再计算19时30分+2小时35分=22时5分。
6.经过的天数的计算:
公式
结束时间—开始时间+1=经过的天数
例如:6月12到6月30日是多少天?(30-12+1=19天)
计算经过天数大致可分为三种情况:
1、
算头不算尾;
2、
两头算;
3、
算尾不算头。
例如1、第29届夏季奥运会于2008年8月8日至8月23日在北京成功举行。奥运会举行了多少天?
根据题意,我们不难判定
“两头算”。列式:23-8+1=16(天)
例如水稻:播种日期5月5日
,收割日期10月16日,生长期(
)天
求水稻的生长期应该是算头不算尾的情况。分段来计算生长期:5月5日~10月15日.
(5.5~5.31)(6月)(7月)(8月)(9月)(10.1~10.15)
【先求五月份生长多少天】:31-5+1=27(天)
【再算出整月的天数】:30+31+31+30=122(天)
【最后将三部分和起来】:27+122+15=164(天)
4、时间单位进率:
1世纪=100年
1年=12个月
1天=24小时
1时=60分
1分=60秒
1小时=3600秒
第七单元小数的初步认识
1.认识小数:像3.45、0.85、2.60、36.6、1.2和1.5这样的数叫做小数。
2.小数的组成:小数由三部分组成,中间的圆点叫做小数点,小数点左边是整数部分,小数点右边是小数部分。
3.小数数位表
4.小数的读法:读小数时,整数部分按整数的读法来读,小数点读作“点”,小数部分按顺序读出每个数位上的数字。
5.小数读写法:①
读法→汉字形式;②
写法→阿拉伯数字。
6.小数的写法:写小数时,整数部分按整数的写法来写,
小数点“.”写在个位的右下角,小数部分按顺序写出每个数位上的数字。
7.(1)分数改成小数的方法:分母是10的分数,就用一位小数表示;分母是100的分数,就用两位小数表示。
(2)小数改写成分数的方法:一位小数用十分之几表示,两位小数用百分之几表示,?????零点几就是十分之几,如:0.6=
零点几几就是百分之几十几,如:0.35=
零点零几就是百分之几,如:0.07=
(3)小数改写成元角分的方法:小数点前面整数部分是几就是几元。小数点后面第一位是几就是几角。小数点后面第二位是几就是几分。
1元=10角,1角是1/10元,用小数表示是0.1元;
1元=100分,1分是1/100元,用小数表示是0.01元。
(4)1米=10分米,1分米=1/10米,用小数表示是0.1米;
1米=100厘米,1厘米=1/100米,用小数表示0.01米;
1千克=1000克,1克=1/1000千克,用小数表示0.001千克。
8、比较两个小数的大小,先比较小数的整数部分,整数部分大的数就大,如果整数部分相同就比较小数的小数部分,小数部分要从小数点后最高位比起,十分位上的数大的小数就大;十分位上的数相同的,再比较百分位上的数,以此类推。(小数不一定比整数小。

9、计算小数加、减法时,小数点对齐(就是相同数位要对齐),从小数点后边最后一位算起,最后在得数上对齐小数点并点上小数点。(记住:进位要在前一位加上进的几,退位要在前一位减去几。)
10、
比大小的两种情况:跑步是时间数越少越好,跳远、跳高是数越大越好。
11、小数不一定比整数小。(如:5.1
>5
;1.3

1等)
12、把1米平均分成10份,每份是1分米;用米作单位是米,也10是0.1米。3份就是3
分米,也是0.3米。
13、把1米平均分成100份,每份是1厘米;用米作单位是0.01米。7份就是0.07米。
第八单元
数学广角----搭配
1.稍复杂的排列问题
2.搭配问题
3.稍复杂的组合问题
4.搭配事物的时候,要做到不重复、不遗漏,就要按照一定的顺序,可以采用列举法、连线法、文字表述法和算式计算等方法。
-
8
-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