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杠杆【教学目标】科学概念:认识理解杠杆有3个点:力点、支点、重点。过程与方法:用杠杆尺做实验、收集并整理数据,分析认识杠杆省力、费力和不省力不费力的规律。情感态度价值观:体会到收集数据的重要意义,并意识到互相合作的重要性。【教学重点】对杠杆尺进行研究【教学难点】对数据的整理和分析【教学准备】杠杆尺、钩码、记录纸(学生)。【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1、在校园布置时,工人师傅把一块大石头放错了位置,想请同学们帮忙挪一下,我们通过视频来看看他们是怎么做的。视频一:甲:要把这块石头移到边上,怎么办?乙:我们一起来抬走它。尝试甲:太重了,抬不动啊!师:同学们,你有什么好办法可以帮助他们。生:多叫几个同学一起来抬;用一根木棍把它撬走。视频二:乙:老师给我们准备了一根木棍,怎么办?甲:我们试试能不能把它撬起来。反复尝试,不好撬、撬不动。乙:不行,这根本不好撬。师:同学们,你觉得他们撬的方法对吗?生:他们在撬的时候下面应该放一块石头,才能撬起来。演示:一大团报纸、一根木棒、黑板擦(支点)师:假如说这团报纸就是这块大石头,黑板擦是一块小石头,谁能来给我们演示一下应该怎么操作才能使大石块被撬起来?2、原来像这位同学演示的那样,在棍子下面放一个用于支撑的物体,就可以撬起重物了,人们在生活中把这样的棍子叫撬棍。在科学上我们把它称为杠杆。3、揭题: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杠杆(板书课题)二、认识杠杆1、认识杠杆的三个点。师:在杠杆上我们需要认识三个重要的位置。①支点(教师指一指):它支撑着杠杆,杠杆在使用的过程中在绕着这个支点转动。师演示:请看,在撬重物时,杠杆的这边在下降,另一边在上升,只有支点这个位置它是不动的。在使用过程中,我能不能换一个位置作为支点啊,当然可以啦,你把黑板擦放这里,支点位置不就变了嘛。②力点:在杠杆上用力的位置。③重点:物体与杠杆接触的位置。2、出示跷跷板师:同学们都玩过吧,跷跷板就是一种生活中很常见的杠杆,那么在它身上,你能找出这3个点来吗?3、出示压水井图片师:同学们见过这个工具吗?压水井,能够很方便的从井中把水吸出来。它上面一个重要的部件压杆也是杠杆,它的3个点在什么位置呢?4、出示一组图片师:在生活中,杠杆的运用随处可见,下面这几个物品就用到了杠杆,请同学们在小组内一起来找一找杠杆上的三个点,把它标在图片上。三、研究杠杆的秘密用杠杆撬大石头能节省很多的力气,那是不是所有的杠杆都能省力呢?我们可以借助杠杆尺进行研究。1、认识杠杆尺师:在杠杆尺左边挂上钩码,要让它保持平衡,我们可以在右边用力拉着,那么这个位置就是力点,重点在哪里呢?生:左边钩码处。师:找一找支点在哪里?生:悬挂点就是杠杆尺的支点。2、认识实验单师:为了便于我们观察记录数据,我们在右边也挂上钩码,当做是我们用的力。师:那我们应该怎么来做数据记录呢,请看这张表。(介绍表格填写)师:如果右边也挂2个钩码,还想保持平衡,该怎么调节呢?生:右边钩码位置不动,移动左边的位置;左边钩码不动,移动右边位置。3、下面就由同学们来进行实验,尽可能多的收集不一样的数据。实验结束后每个小组上来填写一组数据,要求不能跟其他组相同。同时小组内思考一下,通过实验数据,能不能发现什么规律?4、各组学生展开研究,教师巡回指导。师:从同学们收集上来的数据中,老师发现一个奇怪的现象,当物重是2个钩码时,拉力的大小居然是不一样的,拉力大小可以是1个钩码,也可以是2个、甚至是4个,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生:因为它们到支点的距离是不一样的。师:拉力的大小与拉力到支点的距离之间有关系吗?又怎样的关系?生:拉力到支点距离越远,拉力越小;拉力到支点距离越近,拉力越大。师:真的是这样吗?我们从实验的数据中一起来找找看。四、辨一辩1、阿基米德故事早在2000多年前,我们伟大的科学家阿基米德就发现了这一规律,他还有一句著名的话呢:“给我一个支点,我能撬起地球”。师:阿基米德要想用杠杆撬起地球,支点在哪个位置成功的可能性最大?五、全课总结生活中有关杠杆的知识还有很多,我们以后再来一起去发现。【板书设计】?????????杠杆重点支点力点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