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水变咸了》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指导学生通过认识水能溶解一些物质,初步建立溶解的概念。2、学会用实验方法判断某种物质能否溶解于水。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操作能力和初步归纳概括能力。教学重难点重点认识水能溶解一些物质,初步建立溶解的概念。难点学会用实验方法判断某种物质能否溶解于水。教学准备:1、每组若干只透明的玻璃杯或瓶子,一根玻璃棒,一只水槽装水,1把小药匙。2、食盐、高锰酸钾、干净的沙、白糖、面粉、洗衣粉、咖啡、小苏打、食用油、木屑各一份,分别写好名称。教学过程:一、交流课前任务1、妈妈昨天炒的什么菜?都放了那些调味品?2、吃菜的时候能看见盐吗?盐哪去了?3、你还能列举出生活中类似的现象吗?二、故事激趣,引入新课?1、看来同学们课前任务完成的非常好。下面这个故事就是奖励给大家的。不过,老师要求大家边听边想,故事里隐藏了什么科学道理。有一次,一头驴子驮了几袋盐又累又渴,忽然,它眼前一亮,小河!驴子赶紧走到河边,痛痛快快的喝了几口水,就在这时,它的脚下一滑,一不小心跌倒在河里了。当驴子再站起来的时候,它感觉身上的盐轻了很多。于是,驴子想:啊,这条河能让东西变轻,这是一条魔河!?三、初步验证,产生问题?1、这条小河里的水真的有魔力。是真的吗?对!世界上没有魔力。2、我这里有一杯水,就是从刚才的小河里取得。是真的吗?看来你们都非常聪明。?3、我这杯水和刚才驴子摔倒时盐袋子周围的水一样。是真的吗?这个问题需要大家想办法去证明。你们有办法吗?真聪明,我们可以尝一下。4、学生品尝着烧杯里的水。A、指导学生品尝的方法。B、引导学生品尝烧杯中上、中、下层的水分别是什么味道。C、因为盐是咸的,而烧杯里的每一滴水也是咸的,这说明了什么?说明烧杯的每一滴水都有盐。同学们的思维非常敏捷D、针对上面的现象你能提出什么问题?盐在水中发生了哪些变化?四、实验探究1、因为盐本身的性质决定了它在水中的变化,我们用眼睛是看不清的,所以我们换做另外一种物质——高锰酸钾。2、介绍高锰酸钾。高锰酸钾,强氧化剂,紫红色晶体,可溶于水,是一种有腐蚀性的药品。注意不要弄到身上、衣服上,注意安全。(学生读)?3、介绍小药匙。强调因为高锰酸钾具有腐蚀性,所以我们在取它的时候要用到药匙,以免伤到手。4、明确实验目的,讨论实验步骤。为了便于观察我们将这个实验分成两部分,分别是刚放入高锰酸钾是的现象和搅动之后的现象。5、交流实验步骤,并补充。a、取一个烧杯,倒入三分之二的水;b、用药匙取二到三粒高锰酸钾放入水中;c、仔细观察有什么现象;d、用玻璃棒轻轻搅动,看看有什么现象;e、静置一到两分钟,观察有没有沉降物在杯底;f、认真记录实验现象。6、组内进行分工。7、温馨小提示。a、要用药匙来取高锰酸钾;b、搅动时动作要轻,用力要均匀;c、玻璃棒不能碰到烧杯壁;d、每次用完玻璃棒都要擦干净,以免影响下次使用。(学生读)8、学生实验,教师巡视指导。9、交流试验现象。10、学生第二次试验,教师巡视指导。11、交流并总结实验现象。像食盐、白糖、高锰酸钾一样,放入水中后变成了一些微小的颗粒,均匀地分散到水中的现象,我们把它叫做溶解。(教师板书溶解。课件出示高锰酸钾分子由大变小,均匀分散到水中的过程)。五、实验探究各种物质的溶解?1、提出问题:是不是所有的物质都能溶解在水中?2、猜想:出示实验材料面,它们能溶解在水中吗?小组讨论并交流。?3、温馨小提示。?4、请同学们选择你认为有疑惑的实验材料进行试验。5、交流试验结果。强调食用油在水中的现象。物体在水中溶解情况实验(溶解的划“√”,不溶解的划“×”)6、小结:自然界中的物质有的能溶解在水中,有的不能溶解在水中。六、联系生活,解释现象?生活中哪些现象属于溶解?学生交流,教师点拨。1、炒菜的时候加入的食盐、味精、鸡精等。2、农民伯伯喷洒的农药。3、婴儿的奶粉。4、妈妈用洗衣粉洗衣服。可让学生尽可能的多举例子。七、拓展延伸如果不断的往烧杯中加入食盐,它们都会溶解吗?请同学们下课用实验和查阅资料的方法,给这个问题找到一个合理的正确的答案?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