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2010—2011学年第二学期九年级社会与思品期中检测(2011、4)参 考 答 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50分)题 号 1 2 3 4 5 6 7 8 9 10答 案 C D B D D C d A B A题 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答 案 C B C d c c b d d c题 号 21 22答 案 c b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50分)23. (1)(4分) ①材料一表格中①②分别是指造纸术和活字印刷术的发明。②两次航海壮举:郑和下西洋、新航路的开辟。(2)(3分) ①材料三指的是鸦片战争。②必然性:到19世纪上半期,英国率先完成工业革命,科技突飞猛进,经济迅速发展。而当时的中国,仍沿着农耕文明的轨迹发展,农业是中国经济的主体,经济发展落后;清代统治者对科举制度的严密控制,严重阻碍了科学技术的发展。因此,清政府在鸦片战争中必然失败。(3)(2分)①道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②启发:加快发展科学技术,增强综合国力。24、(1)(4分)A:皖;B:粤。(2分)长江中下游平原、东南丘陵。改革首先在农村展开,安徽省率先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开放首先从在沿海地区推行。广东省的深圳、珠海、汕头最早设立经济特区。(2)(4分)“一五”计划 建成武汉长江大桥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中国人民的共同努力。(3)(1分)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实行改革开放。(4)(2分)材料二:中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材料三:中国的发展从此进入了历史新时期,即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改革开放使中国经济得到了持续、稳定、快速的发展,也使中国人民的生活水平获得了前所未有的提高。25(1)(3分)人口问题 资源问题 环境问题(2)(2分)环境问题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经济深发展应与环境保护相协调,实现良性循环。(3)(4分)可持续发展战略 计划生育 保护环境 节约资源(4)言之有理即可。26(1)(1分)经济危机的实质是“生产过剩”的危机。(2)(2分)罗斯福全面加强政府对经济的干预,在经融、工业、农业、社会福利等方面,推行了一系列改革措施,使美国逐渐从经济危机中走了出来。(3)(2分)德国和日本为了向其他国家转嫁危机,建立了法西斯专政,成为二战战争策源地。热爱和平的国家和人民联合起来,建立起反法西斯联盟,经过殊死斗争,于1945年最终打败了德、日法西斯,取得了饭法西斯战争的胜利。2010—2011学年第二学期九年级社会与思品阶段性检测(2011、4)试 题 卷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44分)1、你能判断出下列哪个选项符合位于东半球、北半球、低纬度三个条件………………( )(A)15°W 39°N (B)0° 15°S (C)15°W 15°N (D)120°W 29°N2、观察右图——《黄河干流示意图》,其中,有“地上河”之称的是………………( )(A)甲段(B)乙段(C)丙段(D)丁段3、嘉兴市的气候类型和地形主要是………………………………………………………( )①温带季风气候 ②亚热带季风气候 ③平原 ④丘陵(A)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②④4、在一本图册中找到了写列四张图幅相同的地图,其中比例尺最大的是………………( )(A)中国政区图 (B) 世界地形图 (C)亚洲气候类型分布图 (D) 浙江省交通图5、有关我国地理位置的叙述,正确的是…………………………………………………( )(A)位于东半球,亚洲东部,东临大西洋 (B)领土最北端在漠河,最南端在曾母暗沙(C)我国北部有北回归线穿过 (D)我国领土跨热带、北温带“人无德不立,国无德不兴。”据此回答6—7题。6、在我国历史上,主张“克己复礼”,加强个人修养,使自己的言行举止符合社会规范的著名思想家是……………………………………………………………………………( )(A) 老子 (B) 墨子 (C) 孔子 (D) 韩非子7、秦始皇、汉武帝、唐太宗都是我国古代历史上比较有作为的君主。以下成就是三位皇帝共同政绩的是……………………………………………………………………………( )都巩固和加强了中央集权统治 ②都对国家统一和民族发展做出了贡献都推行分封制来加强中央集权。 ④都使当时社会经济得到了发展。(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统一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主流。回答8—9题。8、我国历史上结束了五代十国、辽、宋、夏、金分裂,实现大统一的朝代是……………( )(A) 元朝 (B) 隋朝 (C) 秦朝 (D) 清朝9、清朝政府为维护国家统一,加强了对西藏的管辖,其主要措施有……………………( )①设立驻藏大臣 ②改土归流 ③册封制度 ④平定叛乱(A) ①② (B) ①③ (C) ③④ (D)②④10、历史与社会课上,当老师介绍到詹天佑(1861——1919)“少年时代就赴美留学,学习铁路专业”时,李刚立刻联想到詹天佑能受到这种教育应得益于……………………( ) (A) 洋务运动 (B) 戊戌变法 (C) 辛亥革命 (D) 五四运动“春愁难遣强看山,往事惊心泪欲潸。四百万人同一哭,去年今日割台湾。”(台湾 丘逢甲《春愁》)据此回答11—12题。11、《春愁》这首诗所反映的历史背景是…………………………………………………( )(A)1842年,中英签订《南京条约》 (B)1894年,日本发动甲午战争(C)1895年,中日签订《马关条约》 (D)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战争12、从此,台湾被侵略者强行占领达50年之久,直到 ▲ 之后才回到祖国的怀抱。…( )(A)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 (B)中国抗日战争胜利(C)台儿庄保卫战胜利 (D)新中国成立13、最近洋洋同学看了四部电影,按照所反映的历史事件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鸦片战争》 ②《井冈山》 ③《甲午风云》 ④《血战台儿庄》(A)①②③④ (B)①②④③ (C)①③②④ (D)③④①②(A)三省六部制 (B)郡县制 (C)科举制 (D)察举制14、1936年12月13日《西北文化日报》刊登了一则重要新闻“争取中华民族生存,张杨发动対蒋兵谏”。该新闻报道的内容应该是……………………………………………( )(A)卢沟桥事变 (B)九一八事变 (C)台儿庄战役 (D)西安事变15、2009年10月,中央文明办、全国总工会、共青团中央联合开展了全国道德模范评选表彰活动,有55名同志荣获“全国道德模范”荣誉称号。这一活动有利于………( )①推动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②提高中华民族的科学文化素质③更好地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④增强公民的正义感,促进社会和谐(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④16、提倡建设一个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①符合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基本要求 ②能从根本上解决我国资源短缺和环境恶化的严峻问题 ③是我国落实科学发展观和建设和谐社会的迫切需要④有利于在全社会形成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意识(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17、既是解决人口问题的重要措施,又是实现人口与资源、环境、经济协调发展的关键( )(A) 控制人口数量 (B) 提高人口素质 (C) 节约保护资源 (D) 依法保护环境18、右图表示我国水资源…………………………………( )(A)人均占有量少 (B)结构性短缺(C)时空分布不平衡 (D)利用不够科学,浪费损失严重19、美国的波音飞机,部分发动机在英国制造,部分尾翼在我国制造。这说明…………( )(A)世界格局出现多极化发展趋势 (B)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合作不平等(C)高新科技推动世界经济迅速发展 (D)世界经济呈现全球化趋势20、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范围内科技革命突飞猛进,世界经济持续增长。但占世界人口六分之一发达国家,垄断了全球80℅的收入,而占世界人口60℅的63个发展中国家,仅得到世界收入的6℅。关于这一材料的说法正确的是………………( )①贫困问题只存在于发展中国家 ②南北问题的实质是发展问题 ③南北贫富的差距在进一步拉大 ④造成南北差距的最主要原因是不公正的国际经济旧秩序。(A) ①②④ (B)①③④ (C)②③④ (D) ①②③21、有专家指出:“如果中国的能源利用率提高15℅-25℅,每年至少可节约标准煤3亿吨”。这句话给我们的启示是 …………………………………………………………( )①我国能源利用率不高,但潜力不大。 ②要努力挖掘潜力,减少能源的浪费。 ③能源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 ④要开发新能源和节约能源并举。(A) ①③ (B)②③ (C)②④ (D)③④22、现在每天都约有70种生物从地球上永远消失。有人说:“当物种灭绝摧毁了地球的生态平衡之后,人类的灭绝也就为时不远了。”这告诉我们…………………………( )①人类面临严重的环境问题。 ②自然环境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 ③经济发展影响人类的生产活动。 ④保护物种就是保护人类自己。(A) 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36分)23、阅读下列材料,运用所学知识回答问题:(9分)材料一:中国在封建时代科技成就辉煌,长期处在世界领先水平。历史时期 重大科技成果 影响春秋 铁农具和牛耕 促进农业发展西汉 ① 推动文化教育的进步和发展北宋 ② 推动文化事业的进步和发展宋朝 指南针 推动航海事业的发展材料二:材料三:1840年,英国以“坚船利炮”,打开了中国的国门,从此,中华民族备受沧桑、历尽苦难。(1)写出材料一表格中①②所指的科技成果。宋朝指南针开始用于航海事业,后来,促成了哪两次航海壮举?(4分)(2)材料三指的是哪一次战争?联系材料二,运用所学知识,从中、英对比的角度分析清政府在这次战争中失败的必然性。(3分)(3)材料一和材料二共同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这对中国目前的发展有何启发?(2分)24、阅读材料,请回答下列问题:(11分)材料一:见右图材料二:《水调歌头——游泳》:才饮长江水,又食武昌鱼。万里长江横渡,极目楚天舒。不管风吹浪打,胜似闲庭信步,今日得宽余。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风樯动,龟蛇静,起宏图。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更立西江壁,截断巫山云雨,高峡出平湖。神女应无恙,当惊世界殊。材料三:30年前,一声惊雷响彻中国大地,中国尘封已久的大门被打开了,中国从此以后有了全世界羡慕的中国速度。(1)材料一中A、B两省成为改革开放排头兵。请写出A、B两省的简称及所属地形,并说明A、B两省被称为改革排头兵的理由。(4分)(2)材料二诗句中的划线部分反映的是我国在哪一计划中的哪一项工程建设?你认为这一计划顺利完成的原因是什么?(3分)(3)材料三的“一声惊雷”指的是什么事件?尘封已久的大门最早在哪打开?(2分)(4)材料二、三的事件分别对我国的发展产生了什么影响?(2分)25、(11分)材料一:2007年1月11日,《国家人口发展战略研究报告》正式公布,报告显示,我国人口在未来30年还将净增2亿左右,总人口将于2033年前后达到峰值15亿人。材料二:国家环保总局和国家统计局于2006年9月7日联合发布了《中国绿色国民经济核算研究报告2004》,核算显示:2004年我国因环境污染造成的经济损失达5118亿元,已经占国内生产总值的3.05℅.材料三:统计显示:2006年上半年,全国能源消耗增长仍然快于经济增长,单位果味生产总值能耗不降反升。(1)材料反映出我国当前面临的那些问题?(3分)(2)谈谈你对材料中的“3.05℅”这一数字的看法。(2分)(3)为解决这些问题,我国必须实施什么战略和国策?(4分)(4)为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请针对老百姓的日常生活献计献策。(2分)26、(5分)纽约股市不断哄抬,在1929年上半年便一直上扬。到10月下旬,终因经济持续低迷,广大投资者开始疯狂抛售股票,股市崩溃了。这又直接导致银行相继倒闭。大量工商企业由于失去了紫荆支持也无法正常运行,相继宣告破产。工人因此而大量使用饿,人们生活水平大幅下降,更无力去市场购买商品。美国经济由此进入了恶性循环。这场经济危机很快波及了整个资本主义世界,演变成了一场规模空前的世界性经济危机。(1)材料所指的经济危机其实质是什么?(1分)(2)美国史怎样摆脱这场经济危机,实现经济复苏的?(2分)(3)这场经济危机导致德、日结出了怎样一颗“政治毒瘤”?这颗这“政治毒瘤”又是怎样被摘除的?(2分)甲乙丙丁(第2题图)国别 发明者 科技成果英国 哈格里夫斯 珍妮纺纱机英国 瓦特 蒸汽机英国 史蒂芬孙 蒸汽机车18、19世纪英国的主要科技成果英国31.8%美国23.3%其他21.7%法国10%德国21.7%1870年各国在世界工业生产中的比重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2010—2011学年第二学期九年级社会与思品阶段性检测(2011、4)参考答案.doc 2010—2011学年第二学期九年级社会与思品阶段性检测(2011、4)试题卷.do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