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食物的消化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①了解消化过程,认识消化器官。②知道什么样的饮食习惯好。③知道消化道运送食物的方式是蠕动。2、过程与方法:①能够在己有经验的基础上,做出食物消化过程图。②能查阅资料,了解有关食物中人体内消化的知识,对照资料能够完善自己对人体消化器官的认识。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关注饮食消化卫生,自觉培养健康,科学的饮食消化卫生,自觉培养健康,科学的饮食习惯。二、教学重难点:重点:了解食物中人体内的消化过程。难点:了解食物中消化道里的运动方式。三、教学准备:小馒头、多媒体课件、人体器官模型四、教学活动过程: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师:通过课前的交流,老师知道同学们个个思维敏捷,见多识广,猜谜语也很厉害。今天老师带来了几个有关人体器官的谜语,大家来猜一猜,好吗?谜语:(1)一个住在这边,一个住在那边,说话都能听见,到老也不见面。(2)左边一个孔,右边一个孔,是香还是臭,问他他就懂。(3)上边毛,下边毛,中间夹颗黑葡萄,假如你要猜不着,请你对我瞧一瞧。(多媒体逐个点击出示)师:刚才同学们猜的很对,耳朵、鼻子、眼睛都是我们身体的外部器官,你们还知道人体的哪些内部器官呢?师:可是光知道名称还是不够的。你们能认识它们吗?知道它们在人体的什么位置吗?(并点出今天要研究的器官)(出示多媒体课件:一幅人体图,左边是器官,有口腔、食管、胃、肝、大肠、小肠。学生说自己认识的器官,然后教师指出它所在人体的位置,通过一一点击显示名称显示到人体准确的位置。)2、合作探究,进入新课师:我们知道了这些器官和它们的位置,那你们知道这些是什么器官吗?师:是的,我们每天吃的食物就要靠这些消化器官来消化。课上到这里,同学们肯定知道今天要研究的内容了吗?(学生答揭课题)师:对,食物要消化我们首先就要让食物——(吃下去)。老师为小朋友准备了一些点心,我们就来吃一吃,但老师有两个要求,一要细细地品尝,二要请同桌的同学一个吃,另一个用听诊器来追着听。(一个学生吃馒头另一个拿听诊器听,然后相互调换,并进行交流。)师:你尝到了什么味道?用听诊器听到了什么声音?饼干到哪里去了?3、大胆猜测,进行新课师:馒头由口腔经过食管到达胃里,到了胃里之后食物又怎样在我们体内“旅行”呢?它又会发生什么变化呢?让我们带着四个问题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并交流。(1)食物在体内是通过怎样的路线旅行的?(2)食物在消化道中运动的方式是什么?(3)运动过程中它发生了哪些变化呢?(4)食物中的营养主要靠什么器官吸收的?(学生小组展开讨论)师:大家都说得很好,但这只是我们的猜测。大家猜测的对不对,就让书本来告诉我们答案吧。请大家把书本翻开,看一看书本里的小朋友肚子里消化过程图仔细观察检验自己猜测的结果和这四个问题的正确答案。谈话:通过小馒头的旅行故事,我们知道了食物的消化过程是由口腔、食道、胃、小肠和大肠共同来完成的,但是,除了这些,像肝、胆、胰腺等也是辅助消化器官,虽然食物不经过它们,但它们能够分泌出一种象唾液一样的消化液帮助食物消化。??认识消化道的蠕动是推进食物前进的只要方式。??1、教师谈话:人倒立吃东西时,食物会不会进到胃里???2、指名回答。??3、让同学示范。??4、提问:为什么人倒过来也能将食物送到胃里呢???5、听小馒头的叙述。??6、让学生说说自己听明白了些什么???(食物的运动方式是靠消化道的蠕动推进的。)师:通过看书和讨论交流,大家都弄清了食物在我们体内的“旅行”。4、总结拓展,结束新课师:“民以食为天”,通过今天的学习,食物的消化真是一件复杂的工程。其中任何一个环节都不能有一丝懈怠,不能出一点差错,那么我们平时应该养成什么样的饮食习惯来保护我们的消化器官呢??重点:让学生认识保护消化器官的重要性,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1.注意卫生,饭前要洗手。2.少吃零食,要按时就餐。3.吃东西的时候要细嚼慢咽,不能暴饮暴食。4.还要注意食物的搭配。……师:说得真好,其实啊在民间有许多有关饮食方面的谚语,有哪些是你们知道的呢?如:饭后百步走,活到九十九。早上吃好,中午吃饱,晚上吃少。冬吃萝卜夏吃姜。师:其实在民间有许多这样的关于饮食方面的谚语,老师这里就还有几条,如:“有荤有素,有粗有细。”“鱼生火,肉生痰,青菜豆腐保平安”“贪吃贪睡,添病减岁”“三天不吃青,两眼冒金星”“饭后一个果,医生不找我。”课后希望同学们再去收集一些,然后在班内交流。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5、作业:(1)收集有关饮食方面的谚语,并且在班内交流。(2)让学生自己找出符合自己实际年龄中不宜多吃的食物,相互交流。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