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2011年高考地理热点之七: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战略一、热点背景2010年1月4日,中国国务院发布《关于推进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发展的若干意见》,将海南建设国际旅游岛上升为国家战略。若干意见共二十八条,明确了海南国际旅游岛的战略定位、发展目标,并对海南省生态文明建设、旅游业、现代服务业、热带现代农业、新型工业、基础设施、社会事业各方面建设提出意见,最后提出政策保障措施。若干意见提出,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发展六大战略定位,即中国旅游业改革创新的试验区,世界一流的海岛休闲度假旅游目的地,全国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国际经济合作和文化交流的重要平台,海洋资源开发和服务基地,国家热带现代农业基地。 在发展目标方面,到2015年,旅游管理、营销、服务和产品开发的市场化、国际化水平显著提升。旅游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到百分之八以上,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到47%以上,第三产业从业人数比重达到45%以上。二、热点透析(一)国家政策支持海南是中国最大的经济特区和唯一的热带岛屿省份,目前经济社会发展整体水平仍然较低。为保障国际旅游岛建设,此次中央政府赋予海南省多项优惠政策措施,包括投融资政策、财税政策、土地政策、开放政策等。1.免签证方面:此次在21国基础上增加芬兰、丹麦、挪威、乌克兰、哈萨克斯坦五国,对俄罗斯、韩国、德国三国旅游团组团人数放宽至二人以上(含二人),入境停留时间延长至21天。2.免税政策:意见称,由财政部牵头抓紧研究在海南试行境外旅客购物离境退税的具体办法和离岛旅客免税购物政策的可行性,另行上报国务院。3.可能将开展房地产投资信托基金试点:将保持房地产业平稳健康发展。积极引导和发展与旅游业相适应的房地产业,并将加强产权式度假酒店的开发、建设、销售等环节的规范管理。稳步发展满足避寒、疗养等不同需求的度假居住型房地产。鼓励发展家庭旅馆经营和房屋租赁经营。加强保障性住房建设,逐步改善城乡居民的住房条件。条件成熟时,在海南开展房地产投资信托基金试点4.将放宽城市落户条件:要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根据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和综合发展条件,科学确定功能分区,优化区域空间布局。完善城市建制设置,加强区域中心城市建设,增强综合服务功能,促进产业和人口集聚,提高城市的综合发展实力和辐射带动能力。充分发挥省直接管理县(市)体制的优势,加快发展特色县域经济,扶持重点小城镇发展,着力培育一批海南特色旅游城镇。加大对革命老区、中部山区、少数民族地区和贫困地区的扶持力度,进一步改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统筹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劳动就业和社会事业发展,积极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逐步建立城乡统一的公共服务体系。推进户籍制度改革,放宽城市和城镇落户条件。加快推进农垦体制改革,充分发挥海南农垦在国际旅游岛建设中的作用。(二)开发背景1、地理区位优势海南岛地处我国南部边陲,四面环海,背靠祖国大陆,与广东省雷州半岛间仅隔我国两大内海之一的琼州海峡,地理区位优势明显。2、热带资源优势地理位置20°N以南的热带海洋中,是我国面积最大的热带气候区,占全国热带42.5%。我国最大的热带物种基因库,可一年三熟,发展热带高效农业,热带作物非常丰富,是全国主要的热带地区。热带农业资源繁多。海南可提供的热带农产品很多,热带水果,有香蕉、龙眼、荔枝、波萝蜜;热带经济作物,有橡胶、剑麻、可可、咖啡、蔗糖和反季节瓜菜。当北方处在严寒的冬季时,海南正是生产瓜菜的最好时机,源源不断地满足国内市场的需求。同时热带花卉和热带海、淡水养殖也非常可观。3、海洋资源优势海南省不仅是一个岛屿省,也是全国海洋面积最大的省份,管辖南海中的西沙、中沙、南沙群岛,海域面积约200万平方公里,占全国海洋国土的三分之二。巨大的海洋水体蕴藏着丰富的资源和能源,主要有:生物资源、渔业资源、油气资源、和空间资源等。4.旅游资源海南旅游资源丰富,极富特色,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海岸带景观在海南岛长达1500多公里的海岸线上,沙岸约占50-60%,沙滩宽数百米至1000多米不等,向海面坡度一般为5°,缓缓延伸;多数地方风平浪静,海水清澈,沙白如絮,清洁柔软;岸边绿树成荫,空气清新;海水温度一般为18~30℃,阳光充足明媚,一年中多数时候可进行海浴、日光浴、沙浴和风浴。自海口至三亚东岸线就有60多处可辟为海滨浴场。环岛沿海有不同类型滨海风光特色的景点,在东海岸线上,还有一种特殊的热带海涂森林景观——红树林和一种热带特有的海岸地貌景观——珊瑚礁,均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已在琼山市东寨港和文昌市清澜港等地建立了4个红树林保护区。山岳、热带原始森林海南岛有海拔1000米以上的山峰81座,绵延起伏,山形奇特,气势雄伟。颇负盛名的有山顶部成锯齿状、形如五指的五指山,气势磅礴的鹦哥岭,奇石叠峰的东山岭,瀑布飞泻的太平山,以及七仙岭、尖峰岭、吊罗山、霸王岭等,均是登山旅游和避暑胜地。海南的山岳最具有特色的是密布热带原始森林,有乐东县尖峰岭、昌江县霸王岭、陵水县吊罗山和琼中县五指山等4个热带原始森林区,其中以尖峰岭最为典型。珍禽异兽为了保护物种,利于观赏,海南已建立若干个野生动物自然保护区和驯养场,有昌江县霸王岭黑冠长臂猿保护区、东方市大田坡鹿保护区、万宁市大洲岛金丝燕保护区、陵水县南湾半岛猕猴保护区、屯昌县养鹿场等,旅游者可以去保护区观赏。大河、瀑布、水库风光南渡江、昌化江、万泉河等河流,滩潭相间,蜿蜒有致,河水清澈,是旅游观景的好地方,尤以闻名全国的“万泉河风光”最佳。大山深处的小河或山间小溪,洄于深山密林之中,间中大石迭置,瀑布众多,尤其五指山市太平山瀑布和琼中县百花岭瀑布、五指山瀑布等久负盛名。岛上还有不少水库,特别是松涛、南扶、长茅、石碌等水库具湖光山色之美,不是湖泊胜似湖泊。火山、溶洞、温泉历史上的火山喷发,在海南岛留下了许多死火山口。最为典型的是位于琼山市的石山,石山有海拔200多米的双岭,岭上有2个火山口,中间连着一下凹的山脊,形似马鞍,又名马鞍岭。石山附近的雷虎岭火山口、罗京盘火山口也保存得十分完整。有不少千姿百态的喀斯特溶洞,其中著名的有三亚的落笔洞、保亭的千龙洞、昌江的皇帝洞等。岛上温泉分布广泛,多数温泉矿化度低、温度高、水量大、水质佳,大多属于治疗性温泉,且温泉所在区域景色宜人。兴隆温泉、南平温泉、蓝洋温泉、半岭矿泉等,适于发展融观光、疗养、科研等为一体的旅游。古迹名胜具有历史意义的古迹主要有为纪念唐宋两代被贬谪来海南岛的李德裕等5位历史名臣而修建的五公祠,北宋大文豪苏东坡居琼遗址——东坡书院以及为纪念苏氏而修建的苏公祠,为巡雷琼兵备道焦映汉所修建的琼台书院,丘浚(明代名臣)之墓,海瑞(明朝大清官)之墓,受汉武帝派遣率兵入海南的伏波将军为拯救兵马而下令开凿的汉马伏波井,以及崖州古城、韦氏祠堂、文昌阁等。革命纪念地有琼崖纵队司令部旧址、嘉积镇红色娘子军纪念塑像、金牛岭烈士陵园、白沙起义纪念馆等。还有宋庆龄故居及陈列馆等。民族风情除汉族外,世居海南岛的少数民族有黎族、苗族、回族。各少数民族至今保留着许多质朴敦厚的民风民俗和生活习惯,使海南的社会风貌显得独特而多彩。海南是全国唯一的黎族聚居区。黎族颇具特色的民族文化和风情,有独特的旅游观光价值。热带作物及田园风光海南岛上种植大量的热带作物,极大地丰富了自然景观。游人上岛既可欣赏热带田园风光,增长见识,又可品尝热带水果,一饱口福。三、考点预测1.开发海南岛的区位条件和资源条件。2.海南岛区位条件的变化、丰富的资源条件对海南岛开发的意义。3.考查学生海洋意识、国家安全意识和可持续发展的意识如何发挥资源优势、实现海南岛的产业合理布局、发展特色经济及海洋环境的保护,实现海南社会、经济、生态可持续发展。四、高考演练1.海南岛地理区位明显的优势是 ( )A.位于华南和西南陆地国土和海洋国土的结合部B.近傍香港,遥望台湾,内靠长江三角洲C.位于东太平洋环形带上D.连接亚洲和大洋洲、大西洋和印度洋2.海南岛的丘陵和台地环带应合理布局的产业是 ( )A.粮食加工业 B.甘蔗制糖业 C.热带农业 D.农畜产品加工业21世纪是海洋的世纪,我国是一个海洋大国,开发海岛和海域资源,对建设海洋经济强国意义重大。据此回答第3 题。3.关于海南岛的开发,叙述正确的是A.山地丘陵带是海南岛面积最大的地带,适宜发展热带高效农业B.海陆交界的海岸带,地形平坦、土壤较好,可以建成蔗糖、粮食、牧业和城郊等不同类型的农业基地C.建设成为我国的新兴工业省份、热带高效农业基地和度假休闲旅游胜地是海南岛的开发建设方向D.海南岛及其周围海域环境自净能力强,加上开发较晚,环境质量总体上处于良好状态,因此环境保护工作并不重要博鳌原为濒临南海的小城镇,它完整地保存了热带水域的原始生态2001年2月被定为“亚洲论坛”的永久会址。读图,完成4-5题。4.博鳌所在省区与我国其他省区相比 ( )①海洋国土最辽阔 ②经济特区最多 ③纬度最低 ④面积最小 ⑤少数民族最多 ⑥未通铁路A.①④⑥ B.②④⑤ C.①③ D.③⑤⑥5.近年来,博鳌沿海地区扩大红树林面积,主要原因是( )A.为过往船只提供避风港 B.阻挡海浪侵蚀海岸 C.保持生物多样性 D.增加用材林6.从中部山地到沿海,海南岛的自然环境可以划分成4个呈环带状分布的生态区,即海岛中部的山地生态区、山地边缘的内陆丘陵和台地区、以台地和平原为主的海岸生态区和海洋生态区。(见下图)将下面的生态环境建设和保护项目填入相应的生态区内。A.建设海洋自然保护区 B.划定基本农田保护区C.营造和更新改造沿海防护林 D.发展可持续捕捞业E.保护沿岸红树林 F.封山育林,建设热带天然林工程G.规范管理滨海采矿和养殖活动(2)简述海岛中部山地保护和恢复热带森林植被的重要性7.读海南岛地理位置图,完成:(1)在图中填注下列地理名称:①香港 ②台湾 ③珠江三角洲 ④东南亚(并填注东南亚各国家名称)(2)用以上四个地理名称填充:海南岛近傍 ,遥望 ,内靠我国经济发达的 ,外邻亚太经济圈中最活跃的 。(3)以上足以说明,海南岛( )区位具有特殊优势。A.绝对位置 &海陆位置 C.经济位置 D.交通位置8.读海南岛珍稀生物资源图,完成:(1)从图中可以看出海南岛水系特点: 。(2)从河流流向可知该岛地形地势特点是 。(3)这种地形地势特点又是如何影响岛上的土地和生物资源的 (4)椰林主要分布在海南岛的东部沿海一带。这是因为 。(5)简析莺歌海盐场晒盐的自然条件: 。参考答案1. A 2. C 3. C 4. C 5. B6.(1)山地:F丘陵和台地:B 海岸:E、G 海洋:A、D、G(2)①有利于环境保护;②有利于海南岛生物资源和水资源的保护;③有利于旅游业发展;(④有利于发展山区特色工业7. (1)略 (2)香港 台湾 珠江三角洲 东南亚 (3)C8. (1)水系发育,河流众多,流向由岛屿中央辐散四周海域(2)地势“中高周低”,多山地、丘陵、台地、平原(3)土地垂直分异明显,利用类型多样;生物资源丰富(4)位于山地迎风坡,降水丰沛;平原面积广(5)处在季风背风地带,晴天多,蒸发旺盛;沙质海岸,地势平坦,利于晒盐。2011年高考地理热点之四:厄尔尼诺和拉尼娜现象的成因及其对我国气候的影响一、厄尔尼诺(El Nino)现象:通常指热带太平洋中部和东部的海水温度大范围的持续异常升高,引起全球气候异常并造成鱼类大量死亡的现象。厄尔尼诺在西班牙语中的意思是"圣婴"。该现象首先发生在南美洲的厄瓜多尔和秘鲁太平洋沿岸附近,多发生在圣诞节前后,因此得名。在一般情况下,热带西太平洋的表层水温较高,而东太平洋的海温较低。这种东、西太平洋之间海表温度梯度变化和信风一起,构成了海洋――大气耦合系统的准平衡态。每隔2-8年,这种准平衡态就要被打破一次,西太平洋的暖气流伴随雷暴东移,使得整个太平洋水域的水温变暖,气候出现异常,其持续时间为一年或更长时间。厄尔尼诺现象出现前的几个月里,太平洋赤道暖水发生大规模的自西向东移动,圣诞节前后,赤道太平洋东部沿岸暖水沿着厄瓜多尔和秘鲁海岸南下,水温异常声高,最大时比常年升高5到6℃。由于暖水区迅速向西扩展,热带多雨带也随之南下。原来干旱的赤道太平洋东部降水量剧增,河水泛滥成灾;本为雨季的赤道太平洋西部地区则干旱无雨。此外,世界各地的气候因此受到严重影响,造成严重的自然灾害拉尼娜(La Nina)现象:厄尔尼诺过后,热带太平洋有时会出现与上述情况相反的状态,称为拉尼娜现象,拉尼娜在西班牙语中的意思是"小女孩"。拉尼娜现象表现为中、东太平洋海温明显变冷,同时也伴随着全球性气候异常。用以赤道太平洋东部和中部的海表面温度大范围持续异常变冷的现象。以赤道太平洋北纬5度至南纬5度,西经150度至西经90度区域内的海表面温度平均值连续6个月以上高于或低于正常0.5℃分别作为厄尔尼诺和拉尼娜。厄尔尼诺现象概念图二、走近厄尔尼诺――成因研究厄尔尼诺现象怎样形成的,又为什么会影响到大气的状态和变化呢?这一直是国际海洋和气象科学研究上的一个重要课题。世界气象组织制定过从1985年开始为期十年的热带海洋和全球大气计划(TOGA),其目的之一就是想通过对海气相互作用的研究,寻求提高对厄尔尼诺及异常气候的预测能力。中美两国科学家也执行过"中美热带西太平洋海气相互作用联合研究"计划。现在已经知道,在正常情况下,太平洋赤道两侧盛行稳定强劲的偏东信风,它将温暖的表层海水,吹离南美沿岸,并向西流动,在赤道太平洋西部堆积,其海面可比东侧高30-40厘米;同时,在南美沿岸也相应出现了为补偿西去海水而形成的上升流(称为涌升区)。上翻的海水来自深层,含有丰富浮游生物,为鱼类提供了大量的食饵。更有意义的是它的温度比较低,因此最终在赤道太平洋地区形成了西暖东冷、对比明显的水温分布型。对大气来说,海水就象一台热机,西部海温高,被加热的大气上升,到达高空后转向东;而东部海温低,空气被冷却下沉,到达海面后转向西(即东南信风),由此在赤道上空形成一个完整的纬向垂直环流圈,被气象学家称为"瓦克环流"。常年如此,结果赤道太平洋东侧沿岸因盛行下沉气流,成为著名的赤道干旱带,日界线以东,南纬00-100范围内年降水量仅500毫米左右,在临近冷水岸的秘鲁、智利沿岸就更少了。与此相反,在西侧菲律宾、印度尼西亚一带,对流上升气流旺盛,形成湿润多雨气候区,常降水量在2000毫米以上,瓦克环流也正是产生南方涛动的纽带。但是,当有某种原因引起了偏东气流减弱,使中东太平洋深层冷水涌升大大减弱,甚至由于在赤道附近出现西风气流,使原堆积在西部的暖海水向东回流,吹拂着水温较高的赤道逆流海水沿秘鲁寒流来的方向逆洋流南下,把秘鲁寒流变性为暖流。这股悄然而至不固定的暖流被称之为厄尔尼诺暖流。这样原来的海温分布格局受到破坏,太平洋西侧海温下降,赤道中东太平洋海温上升。当增温幅度高于0.5℃并持续几个月至半年时,便形成了一次新的厄尔尼诺现象。通常增温不仅发生在海表,有时可影响到200米深处。97年的厄尔尼诺开始后,就观测到太平洋中东部暖水区扩大了300%,12月中东太平洋海域水温高出正常年份5℃。海温的异常必然影响到瓦克环流。为什么增温0.5℃就算异常了呢?海水的比热大、吸收太阳辐射能力强,因此广阔的大洋通常被视为大气的重要热库。有人计算过,100米深的海水温度变化0.1℃所用的热量,便足以使上面5000米厚度的大气层温度提高6℃。赤道太平洋水域占全球海域1/4,因此那里的海温异常变暖,立即会影响瓦克环流的强度与方向。在自然界,持续的上升气流意味着水汽不断凝结和大量降雨,而持续的下沉气流则相应久晴和干旱。由于南美沿岸增温处附近原下沉气流盛行区变为上升对流旺盛区,所以异常多雨,发生洪涝,干旱区多年积累的花草种籽,遇雨百花怒放,沙漠顿时成绿洲。而在西部,印度尼西亚、伊利安岛、澳大利亚北部的热带雨林区由于海温降低引起气流上升对流减弱,造成降雨大幅度减少,导致干旱发展。去年印尼数月大火就在这样的背景下发生。同时,在海洋中,上升流的减弱或消失,使水中浮游生物骤减,鱼类因食物锐减随之死亡,以鱼为食的海鸟也成批饿死或迁徙。例如1925年厄尔尼诺期间,秘鲁不仅大批鱼死鸟亡,还在3月份观测到394.4毫米的降水量,而这里前5年的降水量总和才不过17.9毫米。人们还发现,厄尔尼诺的发生并不遵循严格的规律。通常是在冬春形成,翌年冬春结束,持续一年左右,平均每2-7年一次。100年来大小已经发生过30多次。 50年代至今,全球已发生ENSO事件13次,1997年是第14次,这也是最近10年发生的第四次强ENSO现象。厄尔尼诺现象的形成、每次的征兆及异常增温位置都不尽相同。又是什么原因最初引起偏东气流的突然变化呢?遗憾的是这层面纱仍未被完全揭开。我国的一些专家提出了地球运动和内部的某些变化,例如自转速率大幅度持续减慢、太平洋火山爆发、海底地震以及太阳活动等,都可能引发厄尔尼诺的形成,除了这些"纯自然的因素外,是否多少与人类活动导致自然环境恶化有关?这些推测都有待进一步论证。但太平洋中部信风的减弱是导致厄尔尼诺形成的直接原因。每年10月至次年3月时值南半球夏季。南半球海域水温普遍升温。向东流动的赤道逆流得到加强,恰逢此时,全球的气压带和风带向南移动,东北信风跨过赤道受到南半球的自转偏向力作用而偏转成西北季风。西北季风削弱了秘鲁西海岸的离岸风--东南信风,甚至形成西风气流。由此而造成中东赤道异常增温海区对大气异常加热,影响赤道地区的瓦克环流,破坏了正常平衡,进而引发其它地区气候异常。这种看法,已为较多的专家所接受。相反,当信风持续加强时,赤道太平洋东侧表面暖水被刮走,深层的冷水上翻作为补充,海表温度进一步变冷,就容易形成拉尼娜。厄尔尼诺的模型厄尔尼诺的简化模型表明了能量在海洋中传播过程中的不同波动的作用。在这个简化模型中,海洋中的被称为罗斯贝波的波动,从赤道附近的异常暖的海面向西传播。当它达到海洋的西边界时会被反射成一种不同的波,称为开尔文波,这种波向东传,它起着抵消或改变原来的暖海温距平符号的作用,并引发降温事件出现。整个厄尔尼诺事件中这半个循环所需时间是由这些波传播的速度决定的,它大约需要2年。这一现象本质上由海洋动力学驱动,与之相应的大气变化是由海表面温度确定的(反过来大气的变化会加强海洋温度分布型),而海表面温度分布是由海洋动力学决定的,因而用上面的简化模型表示的厄尔尼诺现象本质上是可预报的。厄尔尼诺和拉尼娜的影响:厄尔尼诺现象发生时,位於西太平洋地区的国家如印尼和澳大利亚易出现旱灾,而南美沿岸国家如秘鲁、厄瓜多尔则有暴雨发生。相反,拉尼娜现象发生时,澳大利亚和印尼易有水灾,而秘鲁、厄瓜多尔则出现干旱。一般而言,厄尔尼诺现象发生时,全球平均温度会升高。最近10年发生厄尔尼诺现象的频率加快,已造成近百年来平均温度最暖的三年都在1990年以后,其中1998年是 1861年以来最暖的一年。在20世纪80年代以来,短短的17年中,接连发生过6次厄尔尼诺事件,3次拉尼娜事件。其中1982-1983年、1997-1998年这两次是20世纪最强的厄尔尼诺事件,给拉美、亚太和非洲等地区带来了不可估量的灾害,初步估计给世界经济造成250亿美元的损失。厄尔尼诺和拉尼娜事件对我国气候影响也很大,如1998年夏季6-8月,我国长江流域、嫩江流域、松花江流域发生了特大洪水,特别是长江流域连续出现暴雨,而且降雨范围广,强度大,持续时间长,致使长江发生了1954年以来的又一次全流域性的大洪水据统计,1998年我国29个省市区遭受不同程度的暴雨洪涝灾害,全国受灾人口2.3亿,死亡3656人,倒塌房屋733万间,损坏房屋1379万间,农作物受灾2544万公倾,直接经济损失2642亿元。三、厄尔尼诺和拉尼娜对我国气候有什么影响?厄尔尼诺年,东亚季风减弱,中国夏季主要季风雨带偏南,江淮流域多雨的可能性较大,而北方地区特别是华北到河套一带少雨干旱。拉尼娜年正好相反。在厄尔尼诺年的秋冬季,北方大部分地区降水比常年减少,南方大部分地区降水比常年增多,冬季青藏高原多雪。拉尼娜年的秋冬季我国降水的分布为北多南少型。在厄尔尼诺年我国常常出现暖冬凉夏,特别是我国东北地区由于夏季温度偏低,出现低温冷害的可能性较大。拉尼娜年我国则容易出现冷冬热夏。在西太平洋和南海地区生成及登陆我国的台风个数,厄尔尼诺年比常年少,拉尼娜年比常年多。四、厄尔尼诺和拉尼娜对全球气候有什么影响?热带中、东太平洋海温的迅速升高,首先直接导致了中、东太平洋及南美太平洋沿岸国家异常多雨,甚至引起洪涝灾害;也使得热带西太平洋降水减少,造成印度尼西亚、澳大利亚严重干旱。厄尔尼诺还常常引起非洲东南部和巴西东北部的干旱、加拿大西部和美国北部暖冬以及美国南部冬季潮湿多雨;它与日本及我国东北的夏季低温、日本和我国的降水等也具有一定的相关性。此外,厄尔尼诺常常抑制西太平洋热带风暴生成,但使得东北太平洋飓风增加。拉尼娜的气候影响与厄尔尼诺大致相反,但影响程度及威力较厄尔尼诺小。拉尼娜出现时印度尼西亚、澳大利亚东部、巴西东北部、印度及非洲南部等地降雨偏多,但在赤道太平洋东部和中部地区、阿根廷、赤道非洲、美国东南部等地易出现干旱。简单小结“厄尔尼诺”现象1.表现:南美洲及太平洋东部和中部赤道海域(秘鲁与厄瓜多尔)海水异常增温并东流到南美洲西岸的现象,因其多始发于每年圣诞节前后,故被称作“厄尔尼诺”(El Nino 西班牙语即“圣诞之子”的意思)。国际上关于厄尔尼诺现象公认的判断标准是:连续3个月以上太平洋东部和中部赤道海域的月均温高于平均值0.5℃以上,就算海水温度异常。原因是,海水的比热大、吸收太阳辐射的能力强,因此宽广的大洋通常被视为大气的重要热库。有人计算过,100米深的海水温度变化0.1℃所用的热量,便足以使其上面5000米厚度的大气层温度提高6℃。赤道太平洋水域占全球海域的四分之一,因此那里的海温异常变暖,会引起全球气候异常。2.规律:厄尔尼诺现象大约每隔3至7年便出现一次,活动期通常延续一年以上,其间还间隔出现反厄尔尼诺现象(即东太平洋赤道附近海域水温异常变冷——拉尼娜现象)。3.影响:(1)全球性气候异常。厄尔尼诺,扰乱海流模式及大气环流,赤道以南东南信风减弱或消失,南赤道暖流减弱或消失,赤道逆流加强。南太平洋东部及沿岸水温异常升高,降水增多,太平洋西部变得干旱少雨,非洲撒哈拉沙漠却异常干旱。(2)全球气候变暖。厄尔尼诺暖流西流的过程中与黑潮暖流(即日本暖流)发生碰撞,使其向北移动。黑潮暖流是横越太平洋的一支暖流,来自日本附近,通常把巨大的热量输往东太平洋海域。它的北移,使北部海域水温上升,北半球气温升高。(2)海洋生物灾难。秘鲁渔场附近水温升高,上升流变为下沉流,海洋生态遭受破坏,海洋生物生存受到威胁。1972——1973年发生强厄尔尼诺现象时,太平洋东部和中部赤道附近与南美洲西岸海域,表层水温竟高出常年值4℃,使秘鲁鱼大量死亡或南迁,导致以鳗鱼为食的鸟类大量死亡。各种生物尸体漂浮在海面上,腐烂发臭,腥气冲天,海水发黑。(3)特大风暴潮灾。海洋学家多年研究发现,惨重的风暴潮灾的发生与厄尔尼诺现象有直接关系。(4)全球性瘟疫流行。厄尔尼诺现象扰乱了全球原有的气候模式,诱发一此天灾,导致了某些生物的迁徙,从而诱发某些流行性瘟疫在世界各地的传播。1993年加勒比海和美洲中部地区流行的登革热、流行性瘟疫在波多黎哥及中美洲和巴西北部地区肆虐横行;1994年孟加拉流行的霍乱、南美洲流行的肝炎及东方马脑炎在美国马萨诸塞州的传播,也都与厄尔尼诺有直接的联系。(5)连带的经济损失。1973年厄尔尼诺现象时,秘鲁鯷鱼大量死亡或南迁,导致以鳗鱼为食的鸟类大量死亡。这一年,秘鲁的鱼获量由常年的秘鲁捕鱼量从1030万吨锐减到180万吨,。出口下降,渔民无收,渔民大批失业。以鯷鱼(沙丁鱼)为原料的鱼粉业出现萧条时期,厂房倒闭,鱼粉业价格迅速上涨,世界各地以鱼粉作饲料的厂商,不得不改用大豆作饲料。于是,大豆价格也猛涨,甚至远在太平洋彼岸的日本,豆腐价格也提高了很多。强大的厄尔尼诺暖流,给世界经济的某些方面带来极为不利的影响。(6)生命财产损失。1982年至1983年的强厄尔尼诺现象,使秘鲁北部和厄瓜多尔洪水泛滥,造成600人死亡,损失达6.5亿美元;同时,引起印度尼西亚和澳大利亚和严重干旱,使400人死亡,损失达30亿美元;1997年——1998年,厄尔尼诺引起世界上亿美元的经济损失。4.对我国的影响:(1)厄尔尼诺年,夏季风减弱,我国夏季雨带位置偏南,华北一带少雨干旱,1997年华北主汛期的降水量为46年来第二个少雨干旱年。(2)长江中下游地区进入梅雨的日期偏晚。(3)在厄尔尼诺年的秋季,我国东部地区容易出现北少南多的降水分布类型。(4)我国往往出现暖冬。(5)厄尔尼诺年,在西北太平洋和南海地区生成的热带风暴和台风个比常年少。5.厄尔尼诺现象的原因:(1)太平洋赤道信风减弱,可能是激发厄尔尼诺的重要原因。(2)地球自转角速度减慢,可能是形成厄尔尼诺的一个重要原因。(3)海底火山爆发和地震,可能是引发厄尔尼诺的重要原因。6.启示:(1)人类的认识的不断进步的。人们了解厄尔尼诺现象的过程,从单纯的海洋现象到海气相互作用,又到气候异常的信号,眼界不断扩大,认识也不断深入。从最初秘鲁渔民看到海洋生物暂时消失、鱼类死亡以及陆地上荒漠中的生机,而给暖洋流冠以“圣婴”的美名。而现在的统计却是每次厄尔尼诺带来上百亿元的损失,但对“暖冬”是褒还是贬却又不能立即作出明确的判断。(2)事物是普遍联系的。人们还注意到厄尔尼诺期间,暖流代替了上翻冷水,直接导致浮游生物消失,随之鱼类减少,又使以鱼为饵的鸟类死亡或迁徙,鱼粉、鸟粪的减少,引起肥料与动物饲料(鱼粉)的短缺。随之作为饲料代用品的大豆、以及依赖饲料的鸡禽价格猛增……。例如1982年厄尔尼诺现象之后两年,秘鲁捕鱼量从1030万吨锐减到180万吨,同时日本、美国的大豆价格随之上涨3倍以上。如果再考虑菲律宾因干旱引起椰子价格上涨,随之肥皂、清洁剂原料的短缺……,最终超越了气候异常的领域.而进入了生态环境与生态经济的讨论。(3)全面地看问题。我们现面对的是一个地球系统.一个包括了大气、海洋、生物等几个圈层的系统.在这样的基础上才能更全面的评价和研究厄尔尼诺等这些发生在这个系统中的各种现象。就这一点而言.正是地理工作者的优越。7.全球气候变暖的利:(1)使我国农业气候热量资源变得更为丰富,积温增多,生长季延长和霜冻期缩短。它将使现有的农业气候带和各种种植熟制界限向北推移,有利于提高耕地的复种指数,缓解困扰北部寒冷农作区的低温冷害,有利于农作物最终产量的提高。(2)能使全球大范围粮食丰产。对于处于季风边缘的许多发展中国家来说,有可能是变湿变暖,不仅大大地有利于农业生产的发展,也大大有利于生态环境的改善。HYPERLINK "http://www.xkb1.com/" INCLUDEPICTURE "http://static8./bmiddle/5a18c50fx75580f7068b7&690"拉尼娜制造千年极寒专家预测中国今年冬季气候 拉尼娜简介: 拉尼娜是指赤道太平洋东部和中部海面温度持续异常偏冷的现象(与厄尔尼诺现象正好相反),是热带海洋和大气共同作用的产物。。2008年年初的南方雪灾可以看出,拉尼娜仍未消失。 时报讯今年夏天,不仅是中国,从美东、欧洲到整个北半球,几乎都经历了近几年来最热的夏天,但是入秋后,气温又开始骤降。有气象专家预测:欧洲可能将面临“千年一遇”的新低温。 而今年中国的气候跟1998年相似,也极有可能是一个冷冬。这异常气候,都与一个叫“拉尼娜”的现象有关。 》》专家预测 墨西哥湾:暖流范围缩小速度减缓 今年夏天美国、欧洲和亚洲都创下历史新高温,尤其是欧洲地区。科学家指出,相应地,在这些地区这个冬天可能会出现超低温的极端天气。欧洲人民可能要面临千年以来最冷的寒冬。 波兰科学家指出,这种极端天气形态的出现,是在 “拉尼娜”现象的影响下,导致来自北大西洋的墨西哥湾暖流活动速度减缓所致。这股暖流是维持地球气候平衡的重要角之一,但近几年来规模却缩小了一半,不能发挥中和极地南下冷空气的作用,而且一旦墨西哥湾暖流完全停止活动,欧洲将进入新的冰河世纪。 英国:今冬仍可能达到零下22度 去年英国遇到31年来最冷的冬天,《每日邮报》在10月4日又指出,英国可能要再次面临一个俨如北极气候般的寒冬。曾准确预测今年酷热夏季的英国独立气候预测机构“积极天气解决方案”的预报说,英国今年冬天会出现猛烈暴风雪,情况将持续到明年1到2月,低温将接近去年苏格兰冬天测得的零下22.3度的纪录。 俄罗斯:明年1月气温将低至零下25度 目前俄罗斯中部部分地区已有低于同一季节均温的气温出现。俄罗斯水文气象中心稍早前预测,当地冬天最冷的月份将出现在2011年1月,温度将低至摄氏零下25度。 俄罗斯政府由于担心流浪人员可能无法度过如此严寒的冬季气候,已经下令要求社会工作人员和警方随时待命,必要时进行强制介入,对流浪人员进行安置,防止出现有人冻死街头的现象。 中国:可能出现类似1998年的低温 中国气象局副局长矫梅燕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今年我国的天气与1998年比较相似。“5月,厄尔尼诺现象结束;7月,赤道中、东太平洋进入拉尼娜状态,有可能维持并发展成一次拉尼娜事件。”矫梅燕说,“近60年来拉尼娜事件影响表明,拉尼娜发生后,我国部分地区秋雨偏多,冬季全国大部以降水偏少为主,气温偏低。因此今冬有可能出现低温现象。”资料链接一:2010年下半年拉尼娜现象的可能发展(光明网5月13日消息) 北京德润林5月13日消息:据澳大利亚气象局5月12日表示,太平洋地区的厄尔尼诺现象已经结束,一些关键指标目前预示冬季晚期以及春季可能会出现拉尼娜现象。从历史角度来看,厄尔尼诺现象之后出现拉尼娜现象的几率在40%。目前太平洋海面下的状况显示水温要远远低于正常水平,说明海面温度可能进一步下降,拉尼娜现象可能在冬末或春季形成。气象局的南方涛动指数(SOI)显示,截止到5月10日的30天里,SOI值为10,相比之下,截止到4月26日的30天里,SOI值为16[1]。 我们在2010年4月7日指出,每年4月9日-7月28日(110天)及11月18日-1月23日(66天)为地球自转加速阶段,有利于厄尔尼诺事件的形成,季节性的厄尔尼诺现象就发生在每年12月25日圣诞节附近;1月25日-4月7日(72天)及7月30日-11月6日(109天)为地球自转减速阶段,有利于拉尼娜事件的形成。快慢时段的昼夜时间(日长)长短的差别不超过几千分之一秒,但是这种变化可以影响到气象事件,与计算值量级完全相符。2009年6月发生的厄尔尼诺事件在1月25日-4月7日(72天)地球自转减速阶段没有消失,表明其能量没有释放完毕,还有继续发展的可能。 继续监测表明,直至4月22日,赤道太平洋海表温度一直处于增温阶段,但是,到5月3日赤道中太平洋海温开始下降,5月6日持续下降,5月10日迅速下降。 根据2010年4月29日和5月13日海温异常(矩平)对比,表明赤道中东太平洋的海面温度持续下降。据澳大利亚气象局5月12日表示,太平洋地区的厄尔尼诺现象已经结束,一些关键指标目前预示冬季晚期以及春季可能会出现拉尼娜现象(在北半球是夏季晚期及秋季)。 夏至附近的地球自转条件有利于厄尔尼诺的发展。实际上,厄尔尼诺的消失表明其持续能量已完全释放;秋分附近的地球自转条件有利于拉尼娜发展。预计9月可能会出现拉尼娜现象。 今年日食-厄尔尼诺-拉尼娜系数为-1,发生拉尼娜事件的可能性不是很大。由于处在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拉尼娜现象得到加强,因而有出现拉尼娜事件的可能性。拉尼娜事件往往伴随严重低温冻害、强沙尘暴、强台风、异常旱涝等自然灾害,在厄尔尼诺和拉尼娜交替转换期间,东西太平洋海面反向升降20-40厘米,形成太平洋地壳跷跷板运动,容易引发环太平洋地震火山带的频繁地震和火山活动。2009年9月至2010年4月全球强震频发,与厄尔尼诺的高潮和消失相关。 有气象专家认为,2009-2010年的“假厄尔尼诺”导致低温暴雪袭击北半球。如果2010-2011年“真拉尼娜”发生,2009-2010年的低温暴雪灾害有可能重演,要认真监测,及时预防。 目前处于观察阶段,希望相关部门予以关注,一旦确认,及时通报。资料链接二: 气候危机离你我还有多远(来源中国天气网:厄尔尼诺本月将发展至峰值 ( http: / / www.21cnjy.com / ) )2009年为专家公认的厄尔尼诺年,据历史记载,自1950年以来,世界共发生14次现象。从北半球到南半球,从非洲到拉美,气候变得古怪而不可思议,该凉爽的地方骄阳似火,温暖如春的季节突然下起来大雪,雨季到来却迟迟不下,正值旱季却洪水泛滥。受厄尔尼诺现象和全球气候变暖的影响,暴风飓风、高温干旱等极端气候事件近来在世界各地此起彼伏、层出不断。期盼风调雨顺何时变得如此艰难?据统计,每次较强的厄尔尼诺现象都会导致全球性的气候异常,由此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科学家认为,厄尔尼诺现象的发生与人类自然环境的日益恶化有关,是地球温室效应增加的直接结果,与人类向大自然过多索取而不注意环境保护有关。近年,厄尔尼诺现象发生的频率越来越多,从原来7、8年发生一次到现在的每3、4年发生一次。在全球气候变暖的大背景下,厄尔尼诺的出现可能会促使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发生频率更快,强度更大,这将会加剧气候变化和全球经济衰退。气象专家表示,在未来5年,随着太阳黑子活动的增加和厄尔尼诺现象的暴发,全球温度上升的速度将超过预期,地球将比预期的更热。具体到中国,厄尔尼诺虽然发生在距离我国遥远的东太平洋,不能对我国的气候产生强烈的直接的影响,但它仍然可以通过大气环流的作用来影响,所以厄尔尼诺也是影响中国气候异常的一个强信号。但是厄尔尼诺只是影响我国气候变化的主要因素之一,而且它与我国气候的关系要比与热带地区复杂得多。因此,我们不能简单地把任何气候异常都说成是厄尔尼诺的影响,也不能说厄尔尼诺发生后中国气候就必然产生某种特定的异常。高考综合演练1:厄尔尼诺现象对气候的影响主要有。A、使经过区域的气温低于多年平均值 B、向经过区域的大气输送大量热量C、扰乱了常规海流模式,使气候反常 D、使全球降水总量异常增多解析: 这是一种表述类的题目,这类题目多是叙述地理原理、特征、分布、规律等。在叙述的时候往往叙述不全,半对半错,具有很大的迷惑性。做这类题目的时候可以选对题干与选项进行推敲,排除表述内容不准确的与不完整的,去伪存真,得出正确答案。厄尔尼诺现象是东太平洋水域海水升温现象。东太平洋洋面升温,出现上升气流,产生暴雨和洪涝灾害,秘鲁等国海水中的鱼类和浮游生物大量死亡,以海洋生物为食物的鸟类也大量死亡,但西太平洋对地区却出现气温下降,降温出现下沉气流,西太平洋地区如澳大利亚、印尼、菲律宾出现了干旱少雨的异常天气。本题中的选项A和D 以偏概全,东太平洋海区增温、降水多并不意味流经区域和全球水都增温和降水。故正确项为B和C。技巧:采取排除法逆向进行,从选项入手,一边审题一边排除,一个一个地排除掉,直至得到正确选项,看似复杂的问题会变得很简单。2.读“太平洋沿岸局部地区示意图”,回答问题:( 17分 )(1)在全球六大板块中,图中E地所属的板块是 ( )A.非洲板块 B.太平洋板块C.南极洲板块 D.美洲板块(2)F 区域的自然景观主要是 ( )A.森林 B.草原C.荒漠 D.草甸(3)从地域分异规律看,自F区域向G区域自然生态环境的变化是地带性的表现。F地所属气候类型区东西狭窄,呈带状分布,其主要原因是 ,G区域的气候类型为 气候。(4)H海域成为世界著名渔场的原因是 。(5)20世纪下半叶以来,H海域表层海水多次异常升温,造成气候反常,鱼群大量死亡。这种现象被称为 现象。(6)请在图中粗线上添加方向箭头表示H海域洋流的流向,并画一条示意曲线表示该海域表层海水温度分布特点。参考答案:(1)D (2分)(2)C (2分)(3)纬度 南北走向的安第斯山脉进逼海岸 地中海(4分)(4)沿岸上升流带来下层海水的营养盐类,浮游生物生长快,利于鱼类生长繁殖(4分)(5)厄尔尼诺(2分)(6)绘图略。(箭头朝北,等温线向北弯曲或向北延伸)(3分)2011年高考地理热点之六 :“嫦娥”国庆奔月,迈向太空强国【背景材料】材料一 北京时间2010年10月1日(农历八月二十四)18时59分左右,在西昌(102°E、28.2°N)卫星发射中心“嫦娥二号”卫星在长征三号丙火箭的托举中成功发射,并准确入轨。赴月球拍摄月球表面影象、获取极区表面数据,为嫦娥三号在月球软着陆做准备。于次日凌晨3点39分钟左右传回首幅地月成像照。材料二 图一为“嫦娥”号奔月入轨图 ,图二为“嫦娥”绕月轨道图材料三 20世纪中叶人类开始的月球探测活动,进入21世纪后,我国的“嫦娥号” 系列、小巧轻便的欧洲“智能一号”、成本低廉的印度“月球1号”、装备精良的日本“月亮女神”先后发射成功,新一轮探月热开始在全球蔓延。【考点链接】1. “嫦娥”工程是中国前沿的科技工程,也是中国综合国力的体现与展示,有利于提升中国的综合国力,登月计划,将不仅仅局限于拉动国家尖端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国防实力的提升,还将有可能在某种程度上决定一国在未来世界新能源供应格局、月球资源控制格局、太空探索与研究格局中的地位。2.以探月工程为背景材料,考查地球的运动、对宇宙的新探索、宇宙环境的保护等,特别是开发宇宙的空间资源、太阳能资源和矿产资源等。【试题设计】一.单项选择题:读材料一完成1~7题1.“嫦娥二号”升空时,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格林尼治时间为10月1日2时05分B.莫斯科烈日当空,檀香山午夜深沉C.潘帕斯草原上太阳正从东北方向升起D.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并向北移动2. 从“嫦娥二号”卫星升空之时起,大约再过几小时全球为同一日期A. 2小时 B. 1小时 C. 1.5小时 D.3小时3. 下列不属于“嫦娥二号”飞行领域的是A.地月系 B.银河系 C.河外星系 D.总星系4.下列诗句的描述与当日在西昌看到的月相相符的是A.一道残阳落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B.人约黄昏后,月到柳梢头C.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D.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5.嫦娥二号发射选择秋冬季节,主要是为了A.低温和严寒有利于发射B.南半球海况较好,有利于航天远洋观测船的测控C.秋冬季天气晴朗有利于航天发射D.秋冬季有利于飞船在太空运转6.月岩中有可作为核聚变反应堆理想燃料的A.207Pb B.1H C.3He D12C7.“嫦娥二号”传回首幅地月成像照片所运用的技术是A.地理信息技术 B.全球定位技术 C.遥感技术 D.多媒体技术与嫦娥一号相比,嫦娥二号出征的时机要差一点,今年正好是太阳风年,太阳活动剧烈,嫦娥二号所处的空间环境更加恶劣。据此回答8~9题8.太阳风发生在太阳大气层的A.光球层 B.色球层 C.日冕层 D.电离层9.有关太阳风对地球和人类的影响,不可信的是A. 产生“磁暴”会电子仪表的正常工作B.两极和高纬地区出现极光C.影响地球上的气候D.地壳活动剧烈,火山、地震、泥石流频发读材料二完成10~11题10.相对于“嫦娥一号” “嫦娥二号”采用了“直奔”方式,有关此方式具有的特点叙述正确的是① 用时更短 ②飞行速度更快 ③制动量更大④入轨精准度更高 ⑤运行的路程更短A.①③④⑤ B.①②④⑤ C.②③④⑤ D.①②③④⑤11 .“嫦娥2号”相对于“嫦娥1号”离月球更近了,它将在近地点200公里、远地点约38万公里的奔月轨道上运行,下列关于近地点和远地点的说法正确的是A.近地点位于平流层,天气稳定B.远地点位于高层大气,空气稀薄C.近地点位于高层大气,气温高,卫星易爆炸D.远地点位于宇宙空间,强辐射、高真空、失重环境12.火箭点火成功后,火箭升空后向偏东南方向飞行,主要原因是A.可借助地球自转线速度,减少发射所需能量B.使卫星尽早进入工作状态C.便于地面观测与控制D.有利于卫星获得太阳辐射能13.嫦娥二号从升空到圆满完成任务期间,太空“天气”预报是保障卫星安全运转的重要环节,太空“天气”主要是指太空环境中的①大气运动 ②大气成分 ③太阳活动、宇宙辐射 ④太空垃圾 ⑤天体A. ①②③ B.②③④ C. ①③⑤ D.③④⑤读材料三完成14~15题14.下面对月球表面环境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在月球上建航天基地发射宇宙探测卫星,比在地球发射更省能源B.月球上昼夜温差比地球小C.月球绕地球运行一周大约4个星期D. 航天器撞击月球的留下的痕迹将长期保留15.有人说“月球是一个绝佳的天文观测场地”,其依据可能是A.月球昼夜交替周期长,适宜观测时间长B.月球的体积小、质量小、引力小C.月球上天气状况稳定,便于观测D.月球上没有灯光及人工无线电的干扰(江苏扬州市2010—2011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调研测试试题高三地理 ( http: / / / s / blog_5a18c50f0100nmsf.html )) 2010年10月1日“嫦娥二号”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图1为“‘嫦娥二号’卫星飞行轨道示意图”,图2为“地球公转示意图”,读图完成16-17题。16.不包含图1所示天体系统的是A.总星系 B.银河系C.河外星系 D.太阳系17.“嫦娥二号”发射期间,地球位于图2的A.①—②之间 B.②—③之间C.③—④之间 D.④—①之间(河南豫南九校2010—2011学年高三第二次联考地理试题 ( http: / / / s / blog_5a18c50f0100o02h.html ))下面左图为“嫦娥一号”卫星从月球上传回的首幅月球极区图像,右图为局部放大图,由装在卫星上的立体相机拍摄而成。读图,完成第18--20题:18.假设月球上的经纬网类同于地球上的经纬网,则下列四图中的阴影最能准确表示左图图像位置的是 ( )19.月面图象显示有许多大大小小的月坑,其成因可能是 ( )A.天体撞击 B.风力侵蚀 C.冰川侵蚀 D.火山喷发20.“嫦娥一号”成为环月球卫星后,在离月球表面200千米高度的极地轨道绕月球飞行(注:极地轨道是指轨道经过月球极地的上空),开展拍摄三维影像等工作。“嫦娥一号”选择极地轨道绕月球飞行的目的是 ( )A.可最大限度地利用自然光 B.有利于对月球全表面的拍摄和探测C.有利于向地球传回探月信息 D.有利于卫星绕月运行轨道的稳定二.综合题21. 材料四 我国四大航天发射基地位置图材料五 我国四个卫星发射基地附近多年气候统计资料(降水量为mm)根据材料四和材料五完成第18大题的(1)~(6)小题(1)我国的四座航天发射中心中,同时位于外流区和西部经济地带的是(2)材料五中气候资料与四大发射基地相搭配的是西昌: 酒泉: 文昌: 太原:(3)根据西昌的气象气候特点及卫星发射所需要的条件,推测西昌卫星发射的最佳季节为:A.7月-8月 B.8月-9月 C.10月-次年5月 D.6月-7月(4)“嫦娥二号”卫星选在西昌发射,试分析其区位优势。(5)海南文昌发射中心主要承大质量、大吨位、深空探测等航天器的发射任务。预计在2013年投入使用。与前三个卫星发射基地相比,简述文昌卫星发射基地的优势区位条件。(6)说明这四个地区的气候差异、造成气候差异的因素及气候对当地农业的影响。答案:1、B 莫斯科位于东3区当地时间12时;檀香山位于西11区当地时间为24是左右。2、B“嫦娥二号”升空时,1800经线上时间为23是左右;因此再过1小时0时经线就与1800经线重合,全球为同一个日期。3、C“嫦娥二号”作为月球的一个卫星不属于河外星系。4、D 农历八月二十四看到的残月。5、B 秋冬季节南半球海域状况好,有利于航天观测船的观测6、C 3He是核聚变反应堆的理想燃料。7、C 由于传回的是航拍图片,所以采用的是遥感技术。8、C 太阳风发生在日冕层。9、D太阳风与地壳活动剧烈,火山、地震、泥石流频发无关。10、D 上述5项都是直奔的特点。11、D 近地点位于高层大气中;远地点位于宇宙空间。12、A 顺着地球自转方向向东南发射,提高发射的初速度,节省燃料。13、D 太阳活动、宇宙辐射会使卫星部分功能丧失,太空垃圾和天体轻微碰撞卫星都可能使卫星受到重大损坏。14、B 月球上没有大气层保护,因此其昼夜温差比地球大。15、D 月球上无人类的影响,便于观测。16.C17.A18.A19.A20.B21.(1)西昌(2)①、③ 、④、 ②(3)B(4) ①纬度较低,可充分利用地球自转的离心力 ②海拔较高,发射倾角好,地空距离短,可缩短地面到卫星轨道的距离③峡谷地形,地质结构坚实,有利于发射场的总体布局④多晴朗天气,“发射窗口”好 ⑤区域经济较发达,人、财、物优势突出(5) ①纬度低,地球自转角速度大,有助于节省燃料②海运便利,有利于运输大型火箭 ③发射方向1000公里范围内是茫茫大海,因此坠落的残骸不易造成意外。(6) 差异:文昌比西昌水热丰富,太原降水少于西昌但多于酒泉;气温:太原和酒泉冬季比西昌和文昌冷。因素:距离海洋远近、纬度高低(海拔差别不大);影响:文昌热带农业、西昌亚热带农业,太原能两年三熟,酒泉光热丰富,但缺水,属灌溉农业。2011年高考地理热点之二:两广铁路"两广同城一线牵"两广铁路:两广同城一线牵〔新闻背景〕 连接珠三角,沟通北部湾,畅通大西南,挺进东南亚。 如今,时速250公里的南宁至广州铁路建设正如火如荼地展开。 到2012年年底,一条高速度、大能力的快速铁路通道将建成通车。目前14小时的旅程届时3小时内便可到达,两广间3小时经济圈即将形成。 近日,本报记者乘汽车从南宁出发,走进南广铁路建设工地采访。 近3万名铁路筑路大军正夜以继日挥汗鏖战,建设工地热火朝天。快!快!快!一个个桥墩如雨后春笋般拔地而起,一段段路基快速向前延伸,一座座隧道有序向前掘进…… 同饮一江水,两广一家亲。广西、广东,山水相连。 广西作为沿海、沿边、少数民族地区和革命老区,经济发展相对缓慢。而近年来,随着西部大开发战略深入实施,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正式建成,南宁作为中国--东盟博览会永久会址,广西经济社会发展面临千载难逢的黄金机遇,区位优势、后发优势日益突显。 广东作为我国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毗临港澳,已成为全国经济发展的“领头雁”。面对日益激烈的国内、国际市场竞争,有着“世界工厂”之称的广东,正大刀阔斧地推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型,抢抓机遇,迎接挑战。〔高考要求〕 1、结合西南地区自然条件、区位条件、资源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理解交通建设对区域发展的意义。 2、结合交通建设的热点及重点,了解工程建设面临的困难及解决的措施。主要以综合题形式考查交通和区位条件。〔知识链接〕 当代世界最引人关注的重大经济问题之一,是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与贫困问题。我国是一个大国,国土辽阔,自然资源丰富,合理地开发和有效地利用国土资源,对于我们实现经济发展战略目标有着极其重要的战略意义。在各地区自然资源开发过程中,首先遇到的一个突出问题是交通问题。运输紧张,不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就会成为国土开发的限制性因素。所以,研究国土的整治与开发,必须同时研究交通运输的发展,也可以说,交通运输建设是国土整治的重要内容。 “要想富,先修路”,交通运输是经济发展的“先行官”。它是流通领域中的主要物质生产部门,加强交通运输建设,对于开发利用自然资源,促进市场经济发展,发展旅游业,加强各地区、各民族之间政治、经济、文化的联系和交流和对外交往,保障区域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和作用。新中国成立以来,作为国民经济基础的交通运输业有了很大的发展,但目前仍满足不了快速发展的国民经济的需要。国家把加强交通事业作为发展经济的一项战略任务,当务之急是从国情出发,建立健全畅通、安全、便捷的现代综合运输体系。(高速化、网络化、综合化)近些年来,我国交通基础设施日趋完善,但由于地区发展不平衡,广大的西部地区交通运输的基础仍然较为薄弱。交通不畅成为制约经济发展最为突出的问题。 大西南作为我国战略大后方,是我国腹地广阔,资源富聚(水能、矿产、旅游资源、农林产品),发展最具潜力的地区,但该地区长期以来经济发展明显滞后,交通不畅是其经济落后最突出问题。一、西南区交通运输建设与区域发展的地理背景: ㈠位置、范围、主要铁路建设区位条件: 1、位置、范围、面积、人口: 狭义西南区:指西南三省一市(云、贵、川、渝) 大西南:西南三省一市+西藏自治区 大西南经济协作区:西南三省一市+藏+桂 西南边疆区,主要邻国:南亚:印度、尼泊尔、不丹我国 东南亚:越南、老挝、缅甸 广西的南部濒临北部湾,为我国沿海对外开放区。 西南地区地处边疆。边疆的稳定和发展事关边防的巩固和国家的安危:西南地区的六省区市就有西藏、云南、广西三省区与印度、尼泊尔、不丹、缅甸、老挝、越南等国6接壤,有陆地国境线8800多公里。因此,大西南地区的开放与开发,经济的发展,社会的稳定,对我国巩固国防,维护国家安全,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2.主要铁路建设及意义分析 成昆铁路:成昆铁路自程度南站至昆明,全长1,091公里。1958年开工,1970年7月通车,1970年12月交付运营。线路穿越大小凉山,有深二三百米的“一线天”峡谷。从金口河到埃岱58公里线路上有隧道44座。从甘洛到喜德120公里地段4次盘山绕行50公里,13次跨牛日河,其间有66公里隧道和10公里桥梁。过喜德后8次跨安宁河,在三堆子过金沙江。金沙江河谷是著名的断裂带地震区,线路在河谷3次盘山,47次跨龙川江,然后南下至昆明。成昆铁路土石方工程近1亿立方米,隧道427座,延长345公里,桥梁991座,延长106公里,桥隧总延长占线路长度的41%。全线122个车站中有41个因地形限制而设在桥梁上或隧道内。这条铁路是西南地区的路网骨架,对开发西南资源,加速国民经济建设,加强民族团结和巩固国防都具有重要意义。 南昆铁路:修建南昆铁路,广西与西南经济联系日益密切,广西沿海的港口成为西南地区对外联系最便捷的出海通道。“背靠大西南,服务大西南”——桂面积超过全国1/4,人口占全国的1/5。跨二个自然区与二个经济带. 南昆铁路建设的意义,第一方面是从西南区自身的经济发展来分析:南昆铁路把资源丰富的西南内陆,同对外交通便利的南部沿海衔接了起来,南昆铁路把资源优势与区位优势结合了起来。此外,南昆铁路辐射地区的少数民族人口和贫困人口都很多,帮助他们脱贫致富,才能使整个西南区经济发展水平尽快提高。第二方面是把西南区放在全国这个大棋盘上分析:南昆线的建设,使西南区具有“三沿”的区位优势。对外的门户打开了,有利于发展对外贸易和边境贸易,开拓国际市场,参与国际分工,促进国际区域经济合作,进而形成背靠大西南,面向东南亚的对外开放格局。第三个方面:南昆铁路的建设促进了当地商业、旅游业和第三产业的发展,还起到了对人、财、物、信息的吸引和集聚作用,南昆线把资源优势与区位优势相结合——经济意义。南昆铁路具有政治意义——巩固民族团结,促进少数民族地区发展;战略意义——对外开放,促进外向型经济发展使西南地区资源优势与华南区位优势相结合,变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 3.区位条件:自然地理位置、政治区位条件、经济区位条件、战略区位条件及区位条件的变化。(有利条件和不利条件) ⑴不利条件: ①交通区位不利:地域广、腹地深、地形复杂,沟通不便 ②经济区位不佳:远离我国东部经济发达地区,区内开发程度低,毗邻国经济落后。 新中国成立后,有哪些因素使本区的区位优势得到加强,为该区域经济发展与交通建设带来契机? ⑵有利条件: ①西南边疆,漫长国境线,对外联系方便。 ②国防区位优势:战略大后方,有“三线建设”的基础。成渝、宝成、成昆线等 ③沿边、沿江对外开放及三峡工程建设和重庆直辖市设立,使区位优势加强。 ④“西部大开发”的重要组成部分。具备了沿边、沿江、沿海的区位优势。 ㈡自然条件限制性和丰富资源的需求性: 1、地形条件对本区交通建设带来极大障碍 ①地形条件复杂多样:地势跨三大阶梯、起伏大、多山 主要地形:高寒的青藏高原、崎岖不平喀斯特地貌广布的云贵高原、横断东西交通的横断山脉、内部低山丘陵起伏的。 青藏高原: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地势高、气候高寒、形成高寒荒漠和多年冻土区,雪山连绵、冰川广布,发展交通极为困难 横断山脉: 山河纵列、相间分布,且山高谷深,横断东西交通。多地质灾害,地震、滑坡、泥石流等灾害系统。 两广丘陵:地表破碎,地面崎岖、平原地区海拔下降到200米以下,桂林漓江一带石灰岩广布,多喀斯特地形(湿热的亚热带气候条件下形成)。 四川盆地:群山环抱,盆地内部低山丘陵起伏,素有“蜀道难、难于上青天”。 云贵高原:海拔多在1000~2000米,峰岭众多,多山间盆地(坝子),石灰岩广布,多喀斯特地形。 滇、黔、桂三省区是世界著名的喀斯特地貌,但地面崎岖、峰岭众多,交能不便。贵州境内,峰林、峰丛林立,地表破碎,“天无三日晴、地无三日晴”,交通尤为困难。 铁路、公路选线因素有: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条件、技术因素,其中决定性因素是社会经济条件,科学技术是保证,雄厚的资金作支撑。 铁路、公路: 成昆线:穿越崇山峻岭,多桥梁、隧道,青藏铁路:多冻土,克服高寒缺氧等困难,脆弱的高原生态环境 ②地质条件对陆路交通的影响:本区位于板块交界处,地壳活动剧烈,地震、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频繁多发 ③地形地势对水运的影响:江河水流急,大多河流奔腾在高山峡谷之中,航运条件不理想,水运不便。 只有川江及其支流的中下游和广西境内的西江水系可以通航,且东西向的航道大致与本区对外经济联系大宗物资流向趋同,有较高航运价值。对外联系不便,交通障碍大,交通瓶颈成为限制西南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障碍。 2、丰富资源对交通运输的需求性 西南区(不包括西藏)自然资源潜在价值占全国23.3%,按人均计超过全国人均19.2%,其中农林资源与矿产水能资源约各占一半,有利于工农业协调发展。是全国最具发展潜力的地区之一。 西南地区是我国能源、矿产资源、生物资源、旅游资源的主要分布地区。加快西南地区的开发,对于合理配置资源,促进全国经济持续协调发展,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 能源:西南地区水能资源蕴藏量4.9亿千瓦(全国6.8亿),约占全国的72.6%,可开发容量2.4 6亿千瓦(全国3.8亿),约占全国的71.1%,蕴藏量和可开发容量居全国前3位的省、区,西藏、四川、云南均在西南地区。四川盆地的天然气储量居全国首位,贵州(六盘水)是我国南方第一煤炭大省,号称“江南煤海”,广西北部湾海上油气前景看好。 矿产资源: 西南地区的矿产资源有130种(全世界140多种),居世界首位的有三种钒、钛、(攀枝花钒钛磁铁矿)锡(个旧),锰、钒、钛、铅、锌、锡、锑、汞、天然气、硫铁矿、磷矿和芒硝储量居全国第一位;铜、铝土矿、镍、铂族、岩盐、砷、云母和石棉等储量在全国居第二位;铁、煤等矿产资源居全国第三位,矿产优点:种类多,储量大,分布集中、地域组合好,有丰富的能源资源相匹配,可重点发展钢铁、有色冶金、化工等重化工业。 农林资源:耕地短缺,但水热资源丰富 四川盆地(成都平原)号称天府之国,西南横断山区为我国第二大天然林区 滇南谷地(西双版纳)是我国主要热带作物基地。 生物资源和物种资源位居全国之首,云南是世界著名的“动植物王国”。 资源开发促进交通建设,交通运输的建设进一步促进资源的开发和经济的发展。 此外,西南地区生物资源十分丰富,旅游资源得天独厚。西南地区的这些优势资源为发展特色经济奠定了重要基础。发展以水电为主的能源工业,以铝、铅、锌、锡采选冶及加工为主的有色金属工业,以磷、硫及天然气开采、加工为主的化学工业,以攀西钒钛磁铁矿综合利用为主的黑色冶金工业,以生物资源开发创新工程为主的优势生物资源开发产业,以旅游精品为基础的旅游产业,均具有区域的绝对优势或比较优势,其发展具有全国或国际意义。 ㈢社会经济条件 (1)地处内陆边疆,交通不便的贫困山区,少数民族主要聚居区,经济基础薄弱。——交通运输是制约西南区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经济水平低,影响交通运输的资金投入和技术。 (2)西部大开发深入及外向型经济的发展,交通运输需求将持续增长,促进交通运输的建设。 (3)交通问题是实现西南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首要问题。二. 西南地区出海通道 该线走向是重庆至贵阳南宁至北部湾地区,长约1270千米。连接成都、经贵阳、南宁至北海的西南公路出海通道实现了全线贯通。这是我国西部地区建成通车的第一条跨省区高标准大通道,西南公路出海通道全长1709公里,全部为高等级公路。其中,高速公路1015公里,占总里程的59.4%;通道在四川省境内有452公里,贵州境内有539公里,广西境内有717公里。以西南公路出海通道为依托,我国西南地区今后将逐步形成以成都、重庆、贵阳、南宁四大交通枢纽为依托,通过重庆、泸州等内河枢纽与长江航运连接,通过广西防城港、钦州、北海三大海港与东部沿海地区、东南亚沿海国家相联系,公路、铁路、航空、水运相结合的综合交通运输网。西南公路出海通道还为建设西部地区交通运输网奠定了基础。三.西南地区交通建设的重要意义 (1)经济意义:联系西南与南部沿海的最便捷通道,结合了资源与区位优势,带动了相关产业发展。 (2)政治意义:加快少数民族地区的脱贫致富,巩固民族团结,体现党的民族政策。 (3)战略意义:加强区位优势,加快西南的对外开放,促进外向型经济发展。 (4)国防意义:巩固国防,保卫西南边疆。〔模拟训练〕A、基础测试单项选择题1、对西南地区贫困人口较多的原因分析,错误的是( )A.穷山恶水的自然环境 B.教育水平的落后C.交通状况的落后 D、信息的闭塞和不畅2、对西南地区交通建设影响最为深刻的自然因素是( )A.地震多发 B.地形地质条件复杂 C.湿热的气候 D.河流密集3、西南地区河流众多,但通航条件并不理想,其主要原因是( )A.河流大多奔腾在高山峡谷中 B.河流短小流急C.人们对水资源开发利用意识不强 D.河流流量小4、对西南地区自然资源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西南地区自然资源极为丰富,适宜发展成原材料生产基地B.西南地区常规能源丰富,可开发的水能资源约占全国的70%C.西南地区是我国最大的天然林区D.西南地区水热资源十分丰富5、从目前看,大西南的区位优势主要表现在( )A.地形、地貌条件复杂,南部和西部有漫长的国界线B.三峡工程建设和重庆直辖市的设立以及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C.是我国“三线”建设的重点地区D.区内地域广,沿海腹地长,资源开发程度高 B、提高测试6、跨越我国地势第二、三级阶梯的铁路线是( )A.襄渝线 B.川黔线 C.宝成线 D.成渝线7、最接近攀枝花铁矿和平果铝土矿的铁路线分别是( )A.成昆线、黔桂线 B.南昆线、成昆线C.宝成线、成昆线 D.成昆线、南昆线8、下列铁路枢纽中,经过铁路线最多的城市是( )A.成都 B.昆明 C.南宁 D.重庆9、西南地区发展的关键是( )A.开发各类资源 B.对外开放,发展边境贸易C.控制人口数量 D.发展交通运输10、南昆铁路的开通( )①加快了西南区的资源开发 ②加强了西南各省区间的合作③充分发挥西南地区的区位优势 ④有利于开拓国际市场A.①②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C、能力测试11、在西部大开发中,铁路等基础建设必须先行,这主要是因为铁路建设( )A.投资规模巨大,建设周期较长 B.提供就业机会,提高人均收入C.加快商品流通,促进共同发展 D.投资回报较高,实现持续发展12、我国最大的扶贫项目是( )A.南水北调工程 B.三峡工程 C.滇藏公路 D.南昆铁路读“我国西南地区主要铁路分布图”,回答13~15题。13、图中a、b、c、d四条铁路线中,受地质灾害影响最小的是( )A.a B.b C.c D.d14、图中铁路线e于1997年12月25日通车并投入运营,是我国首条公司化运作的铁路。影响该铁路走向最主要的区位因素是( )A.自然因素 B.政治因素 C.科技因素 D.经济因素15、我国西南交通网络的建设,正朝着水陆空三位一体、国际化的方向发展。这有利于( )①提高我国经济的对外开放水平 ②发展我国与西南邻国的睦邻友好关系③促进我国西南地区的开发和发展 ④维护东南亚各国的经济主权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D、奥地模拟16、读“西南地区图”,完成下列各题。(1)填出地理名称:城市:E___H___ 邻国:①____③____ 河流:④____⑤____(2)图中ABCDG各省区,__号称“江南煤海”,____素称“天府之国”,____是世界著名的“动植物王国”。(填字母)(3)N所在地形区最为典型的地貌是______,该地貌形成的物质基础是_____,它受到_____作用而成,其形成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4)南地区地壳运动活跃,其原因是___________,该地区常发生的地质灾害有____、____、____。17、读南昆铁路位置图,回答下列问题。(1)填出图中数码代表的铁路线、矿区和城市名称。铁路:①________线②_________线;矿区:③_________④__________;城市:⑤__________⑥___________。(2)简要说明南昆铁路建设对西南区发展的重大意义。(3)在南昆铁路的建设中面临的最大困难是_________________,此外沿途地壳构造活动活跃,_______多发,也给本区交通线路的建设和维护带来很大困难。(4)从南昆铁路的建设可以看出影响铁路建设的区位因素主要有哪些? E.高考模拟18.在西部大开发中,铁路等基础建设必须先行,这主要是因为铁路建设 ( ) A.投资规模巨大,建设周期较长 B.提供就业机会,提高人均收入 C.加快商品流通,促进共同发展 D.投资回报较高,实现持续发展19.影响大西南地区自然环境特征的主导因素是 ( )A.纬度位置 B.海陆位置 C.地形地势 D.气候20对西南地区交通建设影响对为深刻的自然条件是 ( )A.地震多发 B.地形地质条件复杂 C.湿热的气候 D.河流密集21.读我国两区域图,回答下列问题。(1)成都和石家庄处在相同的地貌类型上,据图中信息分析说明该地貌类型名称并简要描述其形成过程。(8分)(2)左图中的峨眉山与右图中的恒山均为我国名山,其山麓自然带与当地水平自然带一致,则其山麓自然带分别是?请据图中信息判断哪座山的垂直自然带谱更复杂?说明其主要影响因素。(12分)(3)比较两图所示东部地区铁路和内河航线建设的自然区位差异。(16分)【解析及参考答案】1A 西南地区大多地处我国西部地带的内陆边疆地区,又是我国少数民族的主要聚居区。由于教育水平落后、交通状况落后、信息闭塞不畅,导致长期以来经济发展明显滞后,贫困人口较多。其中,交通不畅是诸多因素中最为突出的问题之一。故选A。2B 西南地区自然条件复杂多样,对本区交通网的建设和发展具有十分明显的影响。其中,地形地势对自然条件和交通建设的影响最为深刻。故选B。3A 从水路运输看,西南地区地处内陆,距海较远;虽然有许多源远流长的江河,但受地形地势的影响,大多奔腾在高山峡谷之中,航运条件并不理想。只有川江及其支流的中下游和广西境内的西江水系可以通航,且东西向的航道大致与本区对外经济联系大宗物资流向趋同,因而有较高的航运价值。故选A。4C 西南地区自然资源极为丰富,适宜发展成原材料生产基地;西南地区常规能源丰富,可开发的水能资源约占全国的70%;西南地区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水热资源十分丰富;我国最大的天然林区在东北地区,而不在西北地区。故选C。5B 大西南的不利区位条件是:位于西南边疆地区,内陆腹地广;远离经济发达地区,毗邻经济落后地区。大西南的有利区位条件是:新中国成立后成为“三线”建设时期的重点地区;目前的沿江沿边对外开放、三峡工程建设、重庆直辖市的成立、“西部大开发”战略等,故选D。6A 川黔线由重庆到贵阳,宝成线由宝鸡到成都,成渝线由成都到重庆,这三条铁路线均在第二阶梯;襄渝线由襄樊到重庆,跨越我国地势第二、三级阶梯。故选A。7D 四川攀枝花铁矿位于成昆线沿线,广西平果铝土矿位于南昆线沿线。故选D。8B 经过成都的铁路线有宝成线、成昆线、成渝线,经过昆明的铁路线有成昆线、内昆线、贵昆线、南昆线、昆河线,经过南宁的铁路线有南昆线、焦柳线(延伸),经过重庆的铁路线有成渝线、川黔线、襄渝线。故选B。9D 大西南是我国腹地广阔、资源富集、发展最具潜力的地区,而长期以来经济发展明显滞后,交通不畅是是诸多因素中最为突出的问题之一,西南地区发展的关键是发展交通运输。故选D。10D 南昆铁路建设的重要意义是:①连接西南内陆与南部沿海,将资源优势与区位优势相结合;②有利于巩固民族团结,促进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加快西南地区脱贫致富的步伐;③有利于加快西南地区对外开放,促进外向型经济发展;④有利于加快西南地区的商业、旅游业及相关产业的发展;⑤对人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具有吸引集聚作用,对经济发展具有辐射带动作用。故选D。11C 随着西部大开发的实施,西南地区对外开放的深入及外向型经济的发展,西南地区的交通运输需求持续增长。因此,加强交通建设,缓解交通运输紧张状况,是西南地区经济发展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铁路建设可以加快商品流通,促进共同发展。故选C。12D 西南地区是我国主要的少数民族聚居地区,也是我国贫困人口最为集中的地区,脱贫致富及促进民族地区的社会进步是本区发展的首要目标和任务。因此,南昆铁路在规划建设时就北列为“国家最大的扶贫项目”,成为“八五”、“九五”期间国家重点建设工程。故选D。13D a、b、c、d四条铁路线分别是宝成线、成昆线、襄渝线、成渝线,受地质灾害影响最小14D 由于科学技术的发展,在现代铁路建设中,经济、社会因素对铁路区位的影响,已经超过自然因素而成为决定性要素。故选D。15A 我国西南交通网络的建设,具有①②③描述的作用,没有④描述的作用。故选A。16、(1)昆明 拉萨 ①印度 ③缅甸 ④雅鲁藏布江 ⑤澜沧江 (2)G D B(3)喀斯特地貌 石灰岩 流水溶蚀 CaCO3+CO2+H2O====Ca(HCO3)2 (4)处于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的交汇处 地震 泥石流 滑坡17、(1)焦柳;黔桂;六盘水;平果;桂林;昆明 (2)经济意义:有利资源开发和物资输出,促使资源优势转化成经济优势;有利发挥铁路对经济辐射的作用,促进西南地区与沿海地区的经济交往和区域合作,实现优势互补带动西南地区经济发展;有利开发旅游资源,带动第三产业发展;政治意义:有利于巩固民族团结,促进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加快西南地区的脱贫步伐;战略意义:有利于加快西南地区的对外开放,促进外向型经济的发展;巩固国防,保卫边疆。 (3)地形崎岖;地质灾害 (4)国民经济的发展,人口和城市的分布,科学技术的进步,资源的分布和地质、地貌等自然条件。18.C 本题以西部大开发中铁路等基础设施建设必须先行为切入点,考查对铁路建设意义的认识能力。铁路建设在加快沿线商品流通、促进沿线及周边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等方面存在积极的意义。19.C 20.B 西南地区地形多山,地势起伏很大,自西向东跨我国地势三大阶梯。受地形地势影响,本区气候差异大,河流湍急。青藏高原因地势影响,气候寒冷,形成高寒荒漠和多年冻土区,高寒缺氧,高原生态环境独特而脆弱,给交通运输带来极大障碍。横断山区山河相间,山高谷深,阻断了东西交通。云贵高原发育典型的卡斯特地貌,地形崎岖,交通不便。此外本区地壳活跃,地震、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频发,也给本区交通线路的建设和维护带来很大的困难。21.参考答案: (1)据图中等高线信息看出成都与石家庄均位于山前河流出口处,为冲积(洪积)扇。(冲积洪积平原也可)(4分)水流出山口后地形展宽,流速减慢,所携泥沙沉积而成的。(4分)(2)亚热带常绿阔叶林,(2分)温带落叶阔叶林(2分)。峨眉山垂直自然带谱更复杂(2分)因为与恒山相比,峨眉山所处纬度更低,(2分)海拔和相对高度更大。(4分)(3)如下表(16分)(一点两分)2011年高考地理热点之三大热带气旋袭击东南沿海2011年高考地理热点——三大热带气旋袭击东南沿海一.相关背景材料:2010年8月31日受台风“圆规”、热带风暴“狮子山”“南川”影响,东南沿海迎今年最大台风雨。1.2010年第6号强热带风暴“狮子山” 2010年第6号热带风暴“狮子山”于8月29日在南海北部海面上生成。预计“狮子山”强度逐渐加强,逐渐向广东东部到福建南部沿海靠近。受其影响,未来24小时,南海北部、广东东部沿海、福建南部沿海将有6-7级大风。中央气象台29日消息,今年第6号热带风暴“狮子山”于29日在南海北部海面上生成。风暴的中心位于广东省汕头市偏南方大约430公里的海面上,中心附近最大风力有8级,中心气压998百帕。预计“狮子山”中心将以每小时5-10公里的速度向北偏东方向移动,强度逐渐加强,逐渐向广东东部到福建南部沿海靠近。 受“狮子山”和西南季风共同影响,29日白天至夜间,南海北部、广东东部沿海、福建南部沿海将有6-7级大风,“狮子山”中心经过的海面风力有8-9级,阵风可达10-11级。南海中南部、巴士海峡、巴林塘海峡、台湾以东洋面也将有6-7级大风。 据介绍,原位于南海中东部的热带低压已于29日凌晨2时加强成为今年第6号热带风暴,命名为“狮子山”(Lion rock,香港提供,山的名字),8时其中心位于北纬19.6度、东经116.2度,也就是汕头市偏南方约420公里的南海东北部海面上,中心附近最大风力8级,达到20米每秒(相当于72公里每小时)的风速,6级大风半径约300公里。2.2010年第7号强热带风暴“圆规” 中央气象台2010年8月31日6时发布台风橙色预警:2010年第7号台风“圆规”的中心31日5时位于浙江象山东南方大约930公里的西北太平洋洋面上,就是北纬24.9度、东经129.8度,中心附近最大风力有13级(38米/秒),中心最低气压为965百帕。预计,“圆规” 将以每小时25公里左右的速度向西北方向移动,强度还将略有加强,将于31日晚上进入东海东南部海面,以后逐渐向浙江北部到江苏中部一带沿海靠近,并有可能于9月1日白天擦过或登陆这一带沿海北上。3.2010年第8号强热带风暴“南川” 根据最新气象监测,目前第8号热带风暴“南川”逐渐向福建中部到浙江南部沿海靠近,受其影响,8月31日浙江省沿海地区有大雨到暴雨,个别大暴雨,沿海海面有8~10级大风。第7号台风“圆规”逐渐向浙江北部到江苏中部沿海靠近,并有可能擦过或登陆这一带沿海北上。受它们共同影响,未来几天浙江省沿海地区仍有大雨到暴雨,局部大暴雨,沿海海面有8~11级大风,台风中心经过附近海面有12~13级大风。 浙江省气象局于8月31日10时启动台风气象业务服务Ⅲ级应急响应命令。浙江省气象局应急办、减灾处、观测处、预报处、省气象台、省气象服务中心、省大探中心、省气候中心、省气象信息网络中心、省气象局后勤中心,温州、台州、宁波、舟山市气象局立即进入台风业务服务Ⅲ级气象应急响应状态,按照台风Ⅲ级应急响应工作流程做好应急响应工作。4.三大热带气旋带来的影响 “圆规”、“狮子山”、“南川”扎堆进攻东南沿海 今天,我国东南沿海将继续由“圆规”、“狮子山”、“南川”三个热带系统共同主宰。受其影响,未来24小时,山东东部、江苏东部、上海、浙江中东部、福建东部沿海、广东东北部、台湾等地有大雨或暴雨,其中浙江东部的局部地区有大暴雨。 “圆规”将向浙江北部到江苏中部一带沿海靠近 今年第7号台风“圆规”的中心今日5时位于浙江象山东南方大约930公里的西北太平洋洋面上,就是北纬24.9度、东经129.8度,中心附近最大风力为13级(38米/秒),中心最低气压为965百帕。 预计,“圆规” 将以每小时25公里左右的速度向西北方向移动,强度还将略有加强,将于今晚进入东海东南部海面,以后逐渐向浙江北部到江苏中部一带沿海靠近,并有可能于明天白天擦过或登陆这一带沿海北上。 “狮子山”将向广东东部到福建南部一带沿海靠近 今年第6号强热带风暴“狮子山”已于今日3时在南海北部海面减弱为热带风暴, 5时其中心位于广东汕头以南大约270公里的海面上,就是北纬20.9度、东经116.6度,中心附近最大风力为9级(23米/秒),中心最低气压为990百帕。预计,“狮子山”将在原地徘徊少动,以后将逐渐由偏北方向转西北方向移动,强度有可能再度加强,并向广东东部到福建南部一带沿海靠近。 “南川”逐渐向福建连江到泉州一带沿海靠近 今年第8号热带风暴“南川”(Namtheum,名字来源:老挝,名字意义:河流名)的中心今日5时位于福建平潭以东大约140公里的东海南部海面,就是北纬 25.6度、东经121.3度,中心附近最大风力为8级(18米/秒),中心最低气压为995百帕。 预计,风暴中心将以每小时5~10公里的速度向西偏南方向移动,逐渐向福建连江到泉州一带沿海靠近,有可能于今日夜间到明日白天擦过或登陆这一带沿海,强度缓慢减弱。 东南沿海地区雨急风骤 中央气象台今晨发布台风橙色预警:受“圆规”、“狮子山”和“南川”的共同影响,今天白天到夜间,黄海南部、东海、台湾海峡、台湾以东洋面、巴士海峡、巴林塘海峡、江苏南部沿海、长江口区、杭州湾、浙江沿海、福建沿海、台湾北部和东部沿海、广东东部沿海将有6~8级大风,其中南海北部部分海域将有8~9级、阵风10~11级的大风,东海部分海域将有11~13级、阵风14~15级的大风;山东东部、江苏东部、上海、浙江中东部、福建东部沿海、广东东北部、台湾等地有大雨或暴雨,其中浙江东部的局部地区有大暴雨。5.台风防御措施 国家防汛抗旱总指挥部8月30日召开异地视频会商会议,对热带气旋防御工作作出全面部署,并宣布于10时30分启动防台风四级应急响应,目前,国家防总已派出工作组分赴广东、福建等省,协助做好台风防御工作。 30日下午,福建省防指召开全省防御第6号、第7号、第8号热带风暴电视电话会议,分析当前台风态势及风雨影响,对全省防御工作作出部署。福州也召开全市防御热带风暴视频会议,部署全市的防台风工作。 福建省省防御热带风暴电视电话会议要求,各地要进入临战状态,闽南、闽东所有的渔船和渔排上的作业人员要按时返港;厦门、漳州、泉州、龙岩、宁德、福州、莆田等台风影响地区要密切关注台风的发展变化,实时做好各项撤离工作;沿海各项设施、工地,低洼地带要按照预案落实防台风的措施,尤其是临海、临岸、临港的在建工程、桥梁等,要加强检查,防止设施坍塌造成伤亡;海事部门要做好过往船舶的调度,按预案适时关闭港口,确保船舶安全;正在除险加固的海堤、江堤、水库等要采取临时防护措施,确保工程安全;中小学校、幼儿园要妥善安排开学时间,确保师生安全;城建部门要做好防内涝的各项准备工作;国土资源部门要加强地质灾害监测预警,启动群测群防体系,特别是前一段受灾区域一定要再检查再落实。 会议强调,要加强领导带班值班制度,从30日晚起,各市、各县指挥长要上岗带班,副指挥长要24小时坐镇指挥部。福州防御热带风暴视频会议要求,居民要加强自我防护,及时转移阳台花盆、杂物等,避免台风来时坠落伤人;高层建筑上的广告牌、在建工地的塔吊和支架等要进行加固或拆除;电力、通讯、供水、供气、排涝设施要加强检查,确保正常运转。由于近期全市无持续性降水,各水库已经控制在汛限水位之下,防汛部门表示,对病险水库,将采取腾空水库的方法应对台风可能带来的强降水。对福州城区的防台风工作,会议要求相关单位做好高层建筑地下室防进水工作,确保内河各类水闸和排涝站运行正常,同时清除内河行洪障碍,确保内河行洪安全。 (1).政府及相关部门按照职责做好防台风抢险应急工作; (2).相关水域水上作业和过往船舶应当回港避风,加固港口设施,防止船舶走锚、搁浅和碰撞; (3).停止室内外大型集会和高空等户外危险作业; (4).加固或者拆除易被风吹动的搭建物,人员切勿随意外出,应尽可能待在防风安全的地方,确保老人小孩留在家中最安全的地方,危房人员及时转移。当台风中心经过时风力会减小或者静止一段时间,切记强风将会突然吹袭,应当继续留在安全处避风,危房人员及时转移; (5).相关地区应当注意防范强降水可能引发的山洪、地质灾害。二.地理学科相关知识1.热带气旋 热带气旋(Tropical Cyclone)是发生在热带或副热带洋面上的低压涡旋,是一种强大而深厚的热带天气系统。热带气旋通常在热带地区离赤道平均3-5个纬度外的海面(如西北太平洋,北大西洋,印度洋)上形成,其移动主要受到科氏力及其它大尺度天气系统所影响,最终在海上消散、或者变性为温带气旋,或在登陆陆地后消散。登陆陆地的热带气旋会带来严重的财产和人员伤亡,是自然灾害的一种。不过热带气旋亦是大气循环其中一个组成部分,能够将热能及地球自转的角动量由赤道地区带往较高纬度;另外,也可为长时间干旱的沿海地区带来丰沛的雨水。2.气旋 气旋(cyclone)是指北(南)半球,大气中水平气流呈逆(顺)时针旋转的大型涡旋。在同高度上,气旋中心的气压比四周低,又称低压。它在等高面图上表现为闭合等压线所包围的低气压区,在等压面图上表现为闭合等高线所包围的低值区。气旋近似于圆形或椭圆形,大小悬殊。小气旋的水平尺度为几百公里,大的可达三、四千公里,属天气尺度天气系统。气旋中,天气常发生剧烈的变化,是人们最关心和最早研究的天气系统。3.台风雨 台风雨是热带海洋上的风暴带来的降雨。这种风暴是由异常强大的海洋湿热气团组成的,台风经过之处暴雨狂泻,一次可达数百毫米,有时可达1000mm以上,极易造成灾害。称为台风雨。台风不但带来大风,而且相伴发生降水。台风云系有一定规律,台风中的降水分布在海洋上也很有规律,但是在台风登陆后,由于地形摩擦作用,就不那么有规律了。例如风中有上升气流的整个涡旋区,都有降水存在,但是以上升运动最强的云墙区降水量最大,螺旋云带中降水量已经减少,有时也形成暴雨,台风眼区气流下沉,一般没有降水。三.相关2010年高考题及解析(10年上海卷文综)14.今年4月中旬,受强冷空气的持续影响,本该是春暧花开的我国北方地区却出现“倒春寒”,暴雪降温严重影响了当地人们的生活和工作。下列反映这次强冷空气的天气系统示意图是( )。答案:B(10年海南卷地理)21.读图7,分析基多气温特点,并说明形成原因。(10分)【答案】21.答案要点: 特点:终年温和,(2分)年温差很小(2分),昼夜温差大(2分) 形成原因:地处赤道附近 (2分),海拔高(接近3000米)(2分)(10年海南卷地理)2010年春季,冰岛的火山多次喷发,使一些地区的航空运输业遭受了巨大损失。读图1,完成1~3题。1.冰岛位于 A.极地高压带 B.副极地低压带 C.西风带 D.副热带高压带(10年江苏卷地理第8题)图4为世界1月平均气温10~范围示意图,图5为某地年内各月气温变化曲线与降水量柱状图。读图回答7~8题。8.甲、乙、丙、丁四地中,气温和降水特征与图5所示信息相符的是A.甲地 B.乙地 C.丙地 D.丁地解析:根据气温曲线和降水柱状图可以判断出气候类型应为热带雨林气候,而甲地属于热带沙漠气候,乙地属于热带草原气候,丙地位于南亚,属于热带季风气候,丁地是热带雨林气候。这里需要具体区别的热带草原气候和热带季风气候,见下表(10年江苏卷地理第11题)中国2010年上海世界博览会于5月1日正式开园.会期l84天。图7为我国东部地区一般年份夏季风进退及锋面位1示意图。回答ll~12题。11.据图7.下列关于世博会期间影响上海的天气系统及上海的天气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A.5月和7月主要受冷锋影响,狂风暴雨 B.6月和lO月主要受暖锋影响,阴雨连绵C.7月和8月主要受副高控制,高温少雨 D.9月和1O月主要受反气旋控制,寒冷干燥解析:第11题,中国雨带通常在3-5月份在南方登陆,6月份到达长江流域,7-8月份到达华北和东北,9月份南退,1月份完全退出大陆,中国2010年上海世界博览会于5月1日正式开园,会期l84天,10月初结束。期间7-8月份会受到副高控制,炎热干燥,6-10月份还会受到台风影响。(10年江苏卷地理第1题)2010年3月以来,北大西洋极圈附近的冰岛发生大规模火山喷发.火山灰蔓延欧洲航空业蒙受重大损失。图l为火山喷发图片。回答l~2题。 图11.导致冰岛火山灰蔓延到欧洲上空的气压带和气流是A.副热带高气压带和西风 B.副极地低气压带和西风C.副热带高气压带和东北风 D.副极地低气压带和东北风解析:关键在于熟悉冰岛所在的纬度位置,题干中的“北太西洋极圈附近的冰岛”已经有了明确的暗示,但需要说明的是冰岛位于北极圈以南,只要知道这一点,很容易得到答案B.(10年山东卷文综第3题)图2为北半球中纬度某地某日5次观测到的近地面气温垂直分布示意图。当日天气晴朗,日出时间为5时。读图回答3-4题。3、由图中信息可分析出A、5时、20时大气较稳定 B、12时、15时出现逆温现象C、大气热量直接来自太阳辐射 D、气温日较差自下而上增大【命题立意】本题主要考查大气受热状况及变化过程,以及读图判读分析问题的能力。难度中等。【解题思路】由题图,本题可以采用删除法进行选择。我们都知道,大气的主要的直接热源是地面辐射,显然选项C错误。因近地面气温的变化是自下而上递减,越靠近地面,气温越高,随着海拔的升高,气温逐渐降低,显然选项D错误。我们又知道,对流层大气气温的变化规律是随着高度的增加而递减,而图中12时、15时的气温垂直变化规律是递减,显然此两个时间段内不会发生逆温现象,选项B错误。因此,正确选项是A。(10年北京卷文综第7题)图3是某日08时和20时海平面气压分布图(单位:百帕)。读图,回答第7题。7.由08时到20时,图中A.①地风向偏北,风力逐渐减弱 B.②地受高压脊控制,天气持续晴朗C.低气压中心向东北方向移动并增强 D.气旋中心附近暖锋移动快于冷锋【命题立意】本题主要考查锋面、低压、高压等天气系统的特点,以及读图判读分析问题的能力。难度中等。【解题思路】由题图,由08时到20时的过程中,我们很容易发现,①地的海平面等压线密度增大,表明该地的水平气压梯度力大,风力应该逐渐增强,选项A错误。而②地在08时左右时,处于单一的暖气团控制下,为晴朗天气,但是在20时,②地已经位于冷锋锋后,“冷锋降水在锋后”, ②地为阴雨天气,选项B错误。从两图中的低压中心所处的经纬度位置可以明显看出,低气压中心向东北方向移动并且呈增强趋势。08时时,图中低压中心气压值为1000百帕,并且等压线相对较稀疏,而在20时,低压中心的气压值为995百帕,并且相邻的等压线相对密度较大,水平气压梯度力增强,风力大,选项C正确。从两图动态变化中很容易看出,图中的冷锋移动速度快于暖锋,选项D错误。(10年浙江文综第1题)图1为欧洲部分地区略图,图中四条线是重要的地理界线。完成1~2题。 哪一条界线可能是1月0℃等温线?影响其分布的主要因素是图1A.甲;盛行风、洋流 B.乙;纬度、地形 C.丙;经度、地形 D.丁;盛行风、纬度解析: 主要通过判断等温线、等温线走向及影响因素是对影响气候因素的考查,欧洲1月0℃等温线实际上就是温带海洋性气候与温带大陆性气候分界线,也是地中海气候与温带大陆性气候分界线。因为这二种气候类型最冷月都是高于0℃的,而温带大陆性气候最冷月必须小于0℃。西欧0℃等温线颁布受西风与北大西洋暖流影响。(10年全国卷2文综第1-3题)图1是2010年3月中旬发生在我国的沙尘暴的一幅遥感影像。图中色调白浅云层、被卷到控制的沙尘和陆地表面。读图1,完成1-3题。1.该沙尘暴发生地位于A.副极地低压带 B.西风带 C.副热带高压带 D.东北信风带解析:我国沙尘暴多发区常见于北方地区和西北地区,即位于我国35°N以北,因此为西风带。2.导致该沙尘暴的天气系统是A.反气旋、冷锋 B.反气旋、暖锋 C.气旋、冷锋 D.气旋、暖锋解析:根据图中的影像可以看出来,是一个逆时针旋转有上升影像,可以判断是气旋活动,加上沙尘暴是冷锋活动的结果,而选C。3.影像中部显示的是该沙尘暴的A.中心区,沙尘扬升 B.边缘区,沙尘扩散C.中心区,沙尘沉降 D.边缘区,沙尘沉降解析:根据图中的影像可以看出沙尘由陆地逐渐上升到空中,故选A。(10年新课标卷文综第1-3题)图1所示区域降水季节分配较均匀。2010年5月初,该区域天气晴朗,气温骤升,出现了比常年严重的洪灾。据此完成l~3题。1.形成本区域降水的水汽主要来源于A.太平洋 B.印度洋 C.大西洋 D.北冰洋2.自2009年冬至2010年4月底,与常年相比该区域可能A.降水量偏少,气温偏高 B.降水量偏多,气温偏高C.降水量偏少,气温偏低 D.降水量偏多,气温偏低3.2010年5月初,控制该区域的天气系统及其运行状况是A.气旋缓慢过境 B.冷锋缓慢过境 C.反气旋缓慢过境 D.暖锋缓慢过境解析:此题设计巧妙,要求学生有缜密的心思和较强的知识迁移能力。首先根据图中的经纬度,确定该区域为新疆(备考中要求学生记忆乌鲁木齐的经纬度88°E,44°N,很有必要),这是考生必须能够做到的。定位后,就可确定第1题,北疆的水汽主要来自大西洋。第2题的迷惑性非常大,不仔细审题很多学生都会选择B,但那样出题就过于直白了。一定要注意时间段,材料中说的是“2010年5月初,该区域气温骤升”,试题问的是“自2009年冬至2010年4月底”,正是因为之前的气温偏低,积雪没有完全融化,等到5月气温骤升,才一下子融化,发生了洪水。第3题的关键依然在材料中给了提示“2010年5月初,该区域天气晴朗”,必须选择能够使天气晴朗的天气系统啊,这道题不应该错。2011年高考地理热点之五:“广州亚运会”热点地理试题设计一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2010年广州亚运会暨第16届亚运会将于2010年11月12日至27日在中国广州进行,开幕式时间是2010年11月12日20点。材料二、第16届亚运会火炬传递将在广东省内21个地级以上城市举行。中山是亚运火炬接力的第一站。中山站火炬传递于10月13日9时正式开始,按照接力路线图,亚运火炬从中山出发后,将经过珠海,东莞,深圳,惠州,汕尾,汕头,揭阳,潮州,梅州,河源,韶关,清远,肇庆,云浮,茂名,湛江,阳江,江门,佛山,最后一站是广州,并将在亚运会开幕日当天,到达广州中心体育馆。材料三、第16届亚运会广东省内火炬传递路线图材料四、历届亚运会举办城市:新德里、马尼拉、东京、雅加达、曼谷、德黑兰、汉城(现称首尔)、北京、广岛、釜山、多哈。1.广州市的气候类型是 ,亚运会期间广州市一般吹偏 风。2. 下列亚运会举办城市的居民,不能在晚上看亚运会开幕式直播的有:( )(多选)A. 首尔 B. 东京 C. 多哈 D. 马尼拉 E. 德黑兰3.历届亚运会举办城市中,属于热带雨林气候的是 ,能受季风影响的有 ;开幕式当天白昼时间最短的是 ,基本接近昼夜平分的是 。4. 亚运会开幕时刻,全球日期属于11月12日的区域占全球的:( )A. 一半 B. 全部 C. 四分之一 D.四分之三5. 亚运会期间,太阳直射点向 移动,广州市日出方向是 ,日落方向是 。6. 亚运会火炬将于10月23日在揭阳市传递,这一天,揭阳的昼夜长短情况是 ;广东21个地级市中白昼最长的是 ,夜最长的是 。7.登地球最南端,亚运会旗帜在南极升起,下列哪一届亚运会会徽的旗帜曾在南极升起?( )A.北京亚运会 B.多哈亚运会 C.釜山亚运会 D.广州亚运会8. 第15届亚运会于2006年12月1日至15日在卡塔尔首都多哈举行,试从气候方面解释广州、多哈两城市都选择在冬季(广州接近冬季)举办亚运会的原因。参考答案:1.亚热带季风气候,北2.C、E3.雅加达,新德里、马尼拉、东京、曼谷、首尔、北京、广岛、釜山;北京,雅加达4.B5.南,东南,西南6.昼短夜长;湛江,韶关7.D8.多哈属于热带沙漠气候,全年高温少雨,冬季气温较高可办冬季运动会,广州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秋末冬初气候温和少雨,也比较适合办冬季运动会。“广州亚运会”热点地理试题设计二 来源山东11月模考第十六届亚洲运动会火种10月9日上午在北京居庸关长城北烽火台成功采集。10月12日运动会火炬将途经北京、广东省中山市、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吉林省长春市、山东省海阳市,再回到广东省进行20个地级以上市的省内传递(除中山市外),最后在11月12日到达广州亚运会开幕式现场。读图完成1~3题。1.火炬从中山市到哈尔滨传递A.自然带呈现出从赤道向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 B.沿途昼长逐渐变长C.正午太阳高度起来越大 D.地球自转线速度越来越大2.当火炬在广东传递期间A.太阳直射点向北移动 B.正赶上广东一年降水最多的梅雨季节C.副热带高压控制我国大部分地区 D.亚洲高压势力逐渐增强3.北京时间2010年11月12日20∶00开幕,此时A.旧金山夕阳西下 B.伦敦繁星当空C.全球处在同一天 D.印度孟买晨曦微露答案:1.A 2.D 3.C2011年高考地理热点之三:超强台风“鲇鱼”热点地理试题整合设计整合设计一: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今年第13号超强台风“鲇鱼”于10月18日上午在菲律宾吕宋岛东北部沿海一带登陆,于23日12时55分登陆福建漳浦六鳌镇。“鲇鱼”登陆时近中心最大风力13级,未来向北偏西方向移动,强度逐渐减弱。福建省气象台预测,从登陆后到23日午夜前,福建沿海阵风10—12级,台风经过的陆地区域风力8—9级;漳州、厦门、泉州未来12小时降雨量将达到100毫米,局部可能出现强降雨。材料二 、超强台风"鲇鱼"路径图1. 超强台风“鲇鱼” 登陆地福建漳浦位于广东揭阳的 方向。2.超强台风“鲇鱼” 在菲律宾吕宋岛东北部沿海一带登陆,直至登陆福建漳浦六鳌镇,其移动的路径基本是 。3.下图中正确表示“鲇鱼”的气压和气流状况的是( )4.台风“鲇鱼”活动期间,太阳直射点( )A .在北半球,向北移动 B.在北半 球,向南移动C.在南半球,向北移动 D.在南半球,向南移动5.结合"鲇鱼"路径图和所学地理知识可知,22日17时,广东揭阳市的风向是 ,23日17时,广东揭阳市的风向是 。6.超强台风“鲇鱼”带来的海洋灾害主要有 、 等;“鲇鱼”带来强降雨引发的地质灾害主要有 、 等。参考答案:1.东北2. 北偏西方向3. C4.D5.西北 西南6.风暴潮、海浪、滑坡、泥石流整合设计二:(江苏省无锡市2010-2011学年度上期期中考试地理) ( http: / / www.21cnjy.com / ) 27.(12分)今年第13号超强台风“鲇鱼”台风中心于10月19日上午,进入我国南海东部海面。根据以上材料和图15,回答问题。(1)台风登陆中国大陆,广州市和南宁市都普降暴雨,而广州出现了更严重的洪涝灾害,且经济损失更为巨大,试分析其原因。(4分)(2)台风带给我国的灾害损失巨大,但有专家指出,如果防御台风得当并加以利用,台风也并非是一无是处,而且在气候、科研、能源等领域都有一定的发展空间,你同意他的观点吗?请解释原因。(5分)(3)台风属于热带气旋的强烈发展,而热带气旋的分布具有很强的地域性,世界上受热带气旋威胁最严重的地区有哪些?(至少写三个地区)(3分)参考答案:27. (共12分)(1)广州距海较近,地形低洼,灾害强度大(2分);广州人口稠密,经济发达,灾害造成的损失更大。(2分)(2)同意(1分)。 台风带来的降水可以缓解旱情; 对台风的研究有利于了解大气运动的规律;台风的能量巨大,如果能够开发利用,效益很大。(3选2点,4分)(3)孟加拉湾北部及沿海;我国东南沿海、日本和东南亚;加勒比海地区和美国东海岸(3分)整合设计相关链接2011年高考地理热点之三大热带气旋袭击东南沿海 ( http: / / www.21cnjy.com / )“鲇鱼”是一个由韩国提供的台风名字。根据解释,这是“一种在河流或湖泊里常见的鱼,鱼身大,嘴旁长有长须,它的出现令人有快要下雨的联想,所以名字取为‘鲇鱼’”。读音:鲇nián鱼yú 英文名:siluroid.强台风"鲇鱼"体现出以下4个特征: 一是强度大。"鲇鱼"中心附近的最大风力有17级以上(72米/秒),是近20年以来西北太平洋和南海出现的最强台风,同时也是今年全球范围内所生成的最强台风。 二:台风预测难度大。"鲇鱼"进入我国南海之后,其移动路径、速度、强度等方面仍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登陆地点原来是海南、越南,后来是广西、广东,现在又调整到我省闽南。 三是台风将出现风、雨、潮、浪"四个叠加",而且对全省沿海均有影响,现在沿海风力已达九级,中南部沿海阵风将逐渐加大到11-13级,台风中心经过区域可达 13-14级。台风登陆时恰逢农历9月15日天文大潮,将对沿海地区造成严重影响。 四、这次台风与历史上的1998年10号、1999年14号台风在时间、风力、路径上都十分相似,这两个台风给闽南沿海带来400-500毫米的特大暴雨,造成较大损失,这次台风预计也将带来300毫米以上过程雨量,局部甚至更大,要格外警惕。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2011高考热点地理1.doc 2011高考热点地理2.doc 2011高考热点地理3.doc 2011高考热点地理4.doc 2011高考热点地理5.doc 2011高考热点地理6.doc 2011高考热点地理7.do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