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课题名称:《给蚕宝宝记日记》教学设计教学内容分析:《给蚕宝宝记日记》是江苏教育出版社《科学》四年级(下册)“养蚕”单元第二部分的内容,“给蚕宝宝记日记”,是引领孩子们观察生命、欣赏生命,在学生亲身经历为期一个月之久的养蚕实践活动中,探究昆虫一生的变态过程和特征,从而感受生命的神奇,养成定时观察、勤于记录的科学习惯。学情分析:蚕是学生容易亲近的小生命,养蚕是学生很喜欢的活动,但能坚持一个多月时间观察、记录,对于四年级的学生是有困难的。目前,学生已初步学会,提出与科学有关的问题,会用多种感官和工具进行观察、测量,会用简单的图画和文字进行表述。教学目标:过程与方法?学会养蚕。?通过养蚕,学会记录蚕宝宝成长日记,能够培养学生长期观察和记录的能力。?能够预测、描述和比较蚕的整个生长期的变化过程。?能运用自己擅长的图画或文字方式记录或表述观察到的结果。?能够自主地探究有关蚕的、自己感兴趣的问题。科学知识?知道蚕宝宝需要食物、空气、空间等生活和成长的必要条件。?知道蚕一生的四个变态过程。?知道蚕蛾从蛹里羽化出来后,不再吃食物也不再长大。?知道雌雄蚕蛾交尾后,雌蚕蛾产卵,卵孵化出下一代蚕宝宝。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亲身感受到生命的神奇和伟大,更加关注生命、珍爱生命。?体会到观察日记信息的重要性。?体验养蚕及研究蚕的乐趣。?养成坚持到底的科学态度。教学重、难点重点:记录蚕一生的四个变态过程。难点:能够较长时间的观察、描述,蚕的生长和变化,做好养蚕的观察记录。教学准备:二龄蚕、蚕的生长过程的教学资源光碟、视频投影仪、剪刀、圆规、天平、尺子、蚕的一生标本。教学时间安排:序号教学内容授课时间1蚕宝宝出生了部分蚕出卵后2蚕宝宝蜕皮了3—4天后3蚕宝宝开始吐丝结茧了18—20天后4蚕宝宝开始结茧了27—30天后5蚕蛹羽化成蛾子35—41天后6蚕蛾交配产卵43天以后教学过程设计:第一时段(蚕宝宝出生了)教学时间:40分钟一、引导学生观察蚕卵和蚁蚕:1.谈话:同学们盼望已久的养蚕活动,今天就要开始了。你们看这是什么?教师:在视频投影仪上出示蚕卵。2.学生观察。3.谈话:蚕卵是什么样子的?引导学生从蚕的大小、颜色和形状等方面用较准确的语言进行描述。4.学生汇报交流。5.谈话:今天,我们看到的蚁蚕是山东邮寄到克拉玛依的,由于“五·一”节后,内地天气热,在路途上已有大部分蚁蚕出卵。那么蚕卵到底是怎样孵化出蚕宝宝的?刚出壳的蚕宝宝是什么样子的呢?6.教师:借助教学资源光碟用电脑播放蚁蚕破壳而出的过程。7.学生观察:蚁蚕。8.提问:谁能说一说蚁蚕是什么样子?9.学生汇报交流。10.谈话:为了能充分展示出蚕宝宝的生长全过程,培养大家长期观察和记录的科学习惯,从今天开始,你们在饲养蚕宝宝的时候,就要为它们记录成长的变化过程。我们把这个就叫“给蚕宝宝记日记”(板书课题)11.谈话:现在将你们观察到的蚕卵和蚁蚕的样子,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记在P67活动记录上。12.学生汇报活动记录。13.讨论:你是怎样给蚕宝宝记日记的?14.教师引导学生观看教材第16页,了解观察日记的样式。15.你在记录的过程中发现了什么问题?如何完善自己写的日记?16.小结:(略)二、感受蚕生长过程中的变化。1、谈话:蚕宝宝会不断成长,你知道蚕宝宝吃什么?(要注意桑叶的干净和新鲜。)2、讨论:在养蚕宝宝的过程中,谁能说一说你观察到了什么和你想研究的问题吗?3、引导学生说出:蚕宝宝一天天在长大,蚕宝宝只吃桑叶吗?蚕宝宝还吃哪些植物的叶?用榆树叶喂蚕,蚕也能吐丝吗?喂榆树叶的蚕和喂桑叶的蚕,哪个长得更好些?4、如果研究:喂榆树叶的蚕和喂桑叶的蚕,哪个长得更好些?该怎样设计对比实验进行养蚕?(注意:最初喂的是什么,就一直坚持喂到最后,中途不能改。)学生汇报交流。5、提问:通过你们的收集资料,谁能说出饲养蚕宝宝的方法。学生汇报交流。6、教师介绍:蚕宝宝的饲养方法。(1)、刚出身的蚁蚕宝宝最怕冷,温度要控制在26℃左右。(2)、蚕宝宝的“家”,最好用铁盒子或塑料盒子,盖上湿毛巾,保持较高的湿度。(3)、蚕宝宝最喜欢吃新鲜的桑叶,一般应多采傍晚的桑叶。(4)、给蚕宝宝的“家”,打扫卫生时,要等蚕宝宝爬到新桑叶上后移到新纸上,少数没上去的用毛笔扫下来放在新桑叶上。(5)、要保持蚕宝宝的“家”,清洁卫生,每天打扫,及时清除蚕粪和病蚕。打扫完毕后,要洗净手,再喂蚕。7、制定养蚕宝宝计划,小组内分工。8、小组长带着养蚕用具,到老师那里领取二龄蚕。9、小结:(略)第二时段(蚕宝宝蜕皮了)教学时间:20分钟1、谈话:蚕宝宝生长四天后,会有什么现象发生,你知道这是怎么回事吗?2、请了解的学生介绍:蚕宝宝是怎么蜕皮的?,从哪里开始蜕皮?一生蜕皮几次?3、提问:蚕宝宝为什么蜕皮?蜕皮后,蚕宝宝有什么变化?4、预测:蚕宝宝一生中要蜕几次皮?5、借助教学资源光碟,用电脑播放蚕宝宝蜕皮的过程。6、谈话:同学们,关于蚕宝宝观察要点,你们还有什么疑问吗?7、引导学生明确以后一段时间的观察要点(即蚕的外形变化、吃食情况、眠起、蜕皮的过程)。8、教师:将观察到的蚕宝宝蜕皮的过程,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记在P67活动记录上。比一比谁的日记记得最详细、最认真。9、学生汇报交流。提问:还有哪些动物也会蜕皮?10、小结:(略)第三时段(蚕宝宝开始吐丝了)教学时间:15分钟1、师生交流活动。(1)、谈话:同学们,读一读,你写的观察日记,能说一说你养的蚕宝宝有什么新的变化,蚕宝宝长大了多少?(2)、学生汇报、交流观察日记。评出能坚持每日一记的学生和记录日记有创新学生。2、教师讲解:(1)、现在,我们的蚕宝宝已经进入五龄生长期了。有的蚕宝宝已经逐渐停止进食了,它们的身体逐渐由青白色转为蜡黄色,变得半透明了,这时的蚕叫:“熟蚕”,它们马上就要吐丝了。(2)、介绍上蔟的方法:借助教学资源光碟,用电脑播放蚕宝宝上蔟的过程。3、教师要求学生准备蚕宝宝上蔟的材料。4、了解蚕宝宝吐丝(1)、谈话:经过四次蜕皮以后蚕宝宝开始吐丝了,你发现了什么变化?它会形成什么?(2)、借助教学资源光碟,用电脑播放蚕宝宝吐丝过程。(3)、学生观察并描述蚕宝宝吐丝时的情形。5、教师:将观察到的蚕宝宝吐丝的过程,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记在P67活动记录上。6、小结:(略)第四时段(蚕宝宝开始结茧了)教学时间:20分钟了解蚕宝宝结茧1、同学们,读一读,你写的观察日记,能说一说你养的蚕宝宝有什么新的变化?2、布置:观察蚕茧是什么样的?学会用天平称一称一只茧子有多重?用尺子量一量蚕茧的长度和宽度。喂榆树叶的蚕和喂桑叶的蚕,哪个结的茧更大、更白?3、请同学们拿着蚕茧摇一摇,对着光亮照一照,看看里面的蚕宝宝是什么样子的。还有什么办法能观察到里面的蚕宝宝是什么样子?4、学生剪开一个茧子观察里面的蛹,再用手碰一碰,你发现了什么?5、预测:剪开茧子的蛹能活吗?剪开茧子的蛹是否还能变成蚕蛾?6、学生预测结果,并做对比实验观察。7、学生把观察蚕蛹的情形记录或画在第68页,并与同学交流。8、小结:(略)第五时段(蚕蛹羽化成蛾子)教学时间:10分钟1、谈话:同学们,能不能根据你写的观察日记,说一说蚕茧过几天后又发生什么变化?2、借助教学资源光碟,用电脑播放蚕蛾资料。3、学生交流汇报。4、学生观察并描述蚕蛾是什么样子的。(蚕蛾肚子、触角、几对翅、几只脚、雌雄等方面)5、将蚕蛹羽化成蛾子情形,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记在P68页活动记录上。6、小结:(略)第六时段(蚕蛾交配产卵)教学时间:20分钟1、师生交流活动。(1)、谈话:谁说一说蚕宝宝又有什么新的变化?(2)、雌雄蚕蛾如何交配的?什么样的蚕蛾产卵?、雌蚕蛾是怎样产卵的?2、学生交流汇报。3、学生活动:数一数,一只雌蚕蛾能产多少卵,观察交配的蚕蛾和没有交配的蚕蛾产的卵有什么区别。4、谈话:将蚕蛾交配产卵情形,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记在P69页活动记录上。5、学生交流三、归纳:蚕的一生汇报。1、提问:蚕的一生经历为几个阶段?2、学生交流汇报。(教师板书)3、展示蚕的一生的标本。4、教师小结:现在我们的蚕蛾已经产下了卵,它们的一生即将结束,一批新的蚕宝宝即将诞生。生命就是这样,周而复始,循环往复。四、布置作业:记好观察日记,写出养蚕体会,我们还会经常进行交流的。板书设计:2、给蚕宝宝记日记蚕的一生:蜕皮:4次蚕卵幼虫(蚕宝宝)蛹蚕蛾教学反馈:hgkkj蚁蚕二龄蚕、蚕茧蚕蛾教学评价设计:“给蚕宝宝记日记”教学评价的设计,其目的是了解学生实际的养蚕状况,有利于帮助、指导学生养蚕并督促他们做好养蚕观察记录,改进教学,促进学习,最终提高每个学生的科学素养。本课从三个方面进行教学评价设计的:科学探究方面:参与养蚕活动是否主动积极、课前资料是否搜集与准备、是否持之以恒、是否实事求是;观察是否全面、提问是否恰当、测量是否准确、设计是否合理、表达记录是否清楚、养蚕成活率是否高科学知识方面:是否知道蚕卵、蚁蚕、蚕宝宝蜕皮、蚕宝宝吐丝结茧、蚕蛹羽化成蛾子、蚕蛾交配产卵等知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对养蚕活动是否有兴趣、是否乐于合作与交流、是否乐于采纳别人的意见、能否尊重事实尊重证据、能否大胆想象勇于创新。课堂发言积极、守纪律。《给蚕宝宝记日记》评价表班级:小组:姓名:序号评价内容等级自评小组评1科学探究方面不养蚕中途死了养蚕成功2科学知识方面不知道昆虫变态不完全知道昆虫变态熟知昆虫变态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养蚕没有乐趣养蚕乐趣少养蚕乐趣多4饲养情况摘、洗桑叶,一天喂养一次摘、洗桑叶,一天喂养二次摘、洗桑叶,一天喂养三次5观察日记每天记日记每隔三天记日记每隔一星期记日记记录日记有创新日记形式多样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