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不同的声音教学目标:1、通过丰富的实验,搜集实验事实,认识声音的不同来自于声音的高低、强弱以及音色的不同2、通过了解鹦鹉对不同声音的反应,初步认识探究活动的过程,并尝试进行科学探究活动。3、学习调查、搜集周围环境的资料,了解噪音的危害以及减弱噪音的方法4、教育学生保护环境,创造我们美丽的家园。教学重难点:重点认识声音的不同来自于声音的高低、强弱以及音色的不同。难点学习调查、搜集周围环境的资料,了解噪音的危害以及减弱噪音的方法教学准备:各种发声的物体、有关噪音危害的图片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游戏:猜一猜。蒙上一名同学的眼睛,找几名同学分别喊他的名字,猜猜都是谁?2、为什么蒙着眼睛还能猜得这样准呢?(说话的声音不一样)3、板书课题:不同的声音【设计意图:游戏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在猜一猜游戏中细心感受人的嗓音具有差异。为下一步探究不同的声音做好铺垫。】2、探究新知(一)、用实验桌上的物品进行对比试验1、桌上摆了一些物品,你能让它们发出声音吗?(做一做)2、你能让同一物体发出不同的声音吗?3、指导实验:播放微视频4、明确实验要求:想办法让同一物体发出不同的声音,认真观察实验现象并记录下来5、分组实验:每位同学选择不同的实验用品进行操作。(1)、钢尺:长度一定,用力弹拨和轻轻弹拨对比有什么不同;把钢尺伸出桌面不同长度,用相同的力弹拨对比有什么不同(2)、水杯:用同样的力敲击水量不同的杯子;用不同的力敲击同一个杯子进行比较。(3)、金属片:用同样的力敲击大小不同的金属片;用不同的力敲击同一个金属片进行比较。(4)、橡皮筋:用同样的力弹拨松紧不同的橡皮筋;用不同的力弹拨同一根橡皮筋进行比较。3、组内交流:交换实验用品再做几次。4、班上交流:把实验过程中听到的不同声音和看到的不同现象边演示边汇报。【设计意图:根据实际,选择各种对比性强的材料,让学生充分摆弄,在充分感知的基础上,使学生自己发现声音有强弱、高低之分。这样设计教学培养了学生的感知能力和比较能力。】(二)、小组讨论:不同声音的产生和哪些因素有关?1、不同声音的产生和声音的大小有关,声音大小不同,我们听到的声音就不同。(1)师:可以这样理解,但是科学上把声音的大小称作声音的强弱。(2)声音的强弱怎样产生的?(由物体振动产生的,物体振动的幅度大,声音就强;物体振动的幅度小声音就弱。)2、不同声音的产生和声音的高低有关,声音高低不同声音就不同。师:声音的高低怎样产生的?(物体振动的速度快声音就高;物体振动的速度慢声音就低。)3、教师演示:敲鼓、打镲(1)、师问:声音一样吗?(不一样)(2)、谁来形容一下鼓声和镲声(鼓声:咚咚;镲声:哐哐)(3)、这两种不同的声音又和什么有关呢?(材料)(4)、请同学们找找身边不同材质的物体,制造几种不同的声音4、师讲述:不同材料的物体发出的声音各具特色,这种声音的特色称为音色。5、归纳:不同声音的产生究竟来自于哪些因素呢?(高低、强弱、音色)【设计意图:在发现声音有高低强弱之分的基础上,选取对比性极强的鼓和镲敲击发出不同的声音,使学生明显感知发音物体的材料不同,发出的声音也不同,有助于学生对音色的理解。从而认识到声音的不同是因为物体发出声音高低、强弱以及发音物体本身的材料不同。】(三)、认识噪音。1、各种高低、强弱、音色不同的声音有规律的组合起来就形成了美妙的声音。请欣赏《小天鹅舞曲》2、师问:好听吗?喜欢听吗?(喜欢)生活中有没有一些让我们听着不舒服的声音?3、举例说明:汽车鸣笛、叫卖吆喝、电锯切割------4、动物对不同声音也有不同的反应,出示《鹦鹉对不同声音的反应》,看了这份研究报告得到哪些信息?(鹦鹉对声音敏感,它也不喜欢听刺耳的声音------)5、我们给刺耳的声音起个名字——噪音。什么是噪音呢?(看视频)6、归纳:从环保的角度讲,凡是影响人们正常工作、学习、休息的声音都属于噪音。7、根据上面的研究和平时的体验,说说噪音有哪些危害?8、现在人们是怎样减弱噪音的?9、思想教育:希望同学们也能自觉地减弱噪音,绿色生活,从我做起!【设计意图:充分调动学生已有的感知来谈自己的亲身感受,使学生自己悟出悦耳的声音使人心情愉悦,刺耳的声音让人烦躁不安,认识到噪音不利于人体健康,教育学生保护环境,绿色生活,从我做起!】三、课堂总结1、看书质疑:看教材66—68页,还有什么问题?阅读课后小资料2、通过本节课学习你有哪些收获?四、拓展延伸:尝试科学探究活动,搜集超声波和次声波的广泛应用。【设计意图:意识到科学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以开放的视野引导学生学习科学,有利于发展学生对科学的兴趣。】板书设计:强弱振幅不同的声音:高低速度振动音色材料噪音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