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1课??认识土壤一、教学目标:探究:1、通过学习,使学生知道土壤主要是由空气、水、黏土、砂、腐殖质等成份构成的。2、在探究问题土壤中有什么时,能独立思考发表意见,个人或小组能提出探究活动的大致方案。知识:1、在教师的指导下,小组合作完成研究土壤成分的实验。2、会记录探究活动中观察到的现象,根据事实资料研讨问题,得出结论。3、情感:通过讨论,知道土壤对植物及人类的作用,大致知道怎样保护土壤,树立爱护土壤环境的意识。二、教学重点:知道土壤的主要成分是由空气、水、黏土、砂、腐殖质等成分构成的。三、教学难点:在实验中能自己提出问题,并能进行实验研究。四、教学关键:了解砂、粘土、空气的特性。五、教学准备:烧杯、玻璃棒、水、课件(腐殖质烘烧)六、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同学们,前国务院总理温家宝说过这样一句话“农民离不开土地,土地是农民的命根子”你对这句话是怎么理解的?2、为什么把种子种到土壤里,在事宜的条件下就能生根发芽长出植物呢?土壤里都有些什么呢?为什么这么神奇呢?今天我们就来认识一下“土壤”,板书课题1“认识土壤”(二)新授内容1、问:根据你平时的了解,你认为土壤里都有些什么?学生自由汇报(老师黑板记录)。(学生汇报:水、空气、杂质、化肥、泥土、砂等—老师写在黑板上)。2、辨析:(1)老师举一例。(2)学生小组讨论辨析。(3)确定土壤里含有:水、空气、粘土、砂、腐殖质。3、室内探究。师:思考:土壤中是否有刚才谈到的物质呢?怎样才能弄清楚?你有多少种方法?生:(学生小组讨论—然后进行汇报,学生汇报自己的实验方案,大家进行点评)学生:用手捏、手是湿的,说明土壤里有水……师:按照你们想到的方法,去研究土壤中到底含有哪些物质,看能有哪些发现。出示课件(实验时应该注意的事项)学生:学生开展探究活动并填写“实验报告单”汇报:你采用什么方法,观察到了什么现象?讲述:那些死去的动植物腐烂后变成了腐殖质。启发学生思考:土壤里含有腐殖质我们怎么来进行证明呢?生;用火烧,土壤中会有什么现象发生?实验总结:(学生汇报,老师适当点播)一、巩固应用:1、土壤里都含有什么成分?2、怎样证明这些物质的存在?二、拓展延伸1、土壤中除了这些成分外,还有别的物质吗?目的:(1)激发学生进一步探究土壤秘密的兴趣。(2)引导学生谈谈土壤中污染物的问题。2、土壤中的这些垃圾袋、废电池对土壤有什么影响?3、土壤是植物的“家”,也是人类赖以生存的根基,那么我们应该怎样保护土壤呢?(学生充分交流后,教师适当介绍“保护土壤小知识”。)对于学生在教学活动开始提出的其他问题,留作学生课外研究作业。三、课后练习1、土壤的成分有、、、、等。2、你是用什么方法知道土壤中含有空气的?板书:1、认识土壤实验方法现象结论捏土壤手是湿的水把土壤放入水中有气泡冒出空气搅拌水中的土壤上下层粘土、砂烧土壤有烧头发的味道腐殖质实验记录单实验方法现象结论抚顺市望花区逸夫小学实验记录单实验方法现象结论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