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斜面》教案一、教学目标1、能用简单器材做斜面省力观察实验,并能用测力计等简单测量工具进行测量,采集数据,做好实验纪录;能做简易科学模型;能用简单表格整理有关数据,并尝试用不同的方式分析和解读数据,对现象作合理的解释;能用自己擅长的方式表述研究过程和结果,并能对研究过程和结果进行评议,与他人交换意见。2、愿意合作与交流;认识到科学是不断发展的;关心日常生活中的科技新产品、新事物;乐于用学到的科学知识改善生活。3、知道利用斜面提升物体时的省力规律,了解斜面原理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知道利用斜面可以提高工作效率。?二、重点难点重点:通过模拟实验,培养设计实验,处理数据科学严谨的态度。难点:学生能初步感受建立大科学观。三、教学准备(1)分组实验材料:斜面实验用木板、纸盒、测力计、小车。(2)电子课件。四、教学过程(一)教学引入课件情境:农民伯伯要把重约1000斤左右的牛弄到大卡车上,然后运到市场上卖,你有什么好的办法把牛完好的弄到大卡车上吗?(生:可以直接搬运,也可以搭一块木板,把重物推上去;也可以把牛装进笼子里,用吊车吊上去)两种方法你更喜欢哪一种?为什么?引入“斜面”是一种简单的机械。像这样搭在车厢上的木板就是一种简单的机械,叫做斜面。(板书课题)(2)活动过程:活动一:动手搭斜面,画斜面1.以小组为单位自由搭建一个斜面;2.在纸上将你搭建的斜面画出来;3.师生共同分析斜面的构造;(斜面像一个直角三角形,我们借助木板搭成了斜面,木板一边低一边高,与地面形成了一定的夹角,我们就把它叫做斜面的坡度,支撑物把斜面支撑起来,这个高度就是斜面的高度)板书“坡度”“高度”。活动二:做实验探究斜面1.出示相关实验器材,全班交流各个实验器材的作用;2.以小组为单位讨论实验方案,汇报交流,教师出示温馨提示;3.小组合作进行实验,填好实验记录单,教师巡视指导;4.全班交流实验结果,实验结论5.总结:斜面可以省力(板书)活动三:深入探究斜面刚才我们通过实验操作帮助农民伯伯解决了问题,原来搭建一个斜面就可以将牛轻松的牵上卡车了,农民伯伯在准备将牛牵上卡车的时候又犯难了。原来仓库里有两辆卡车,一辆卡车的车厢距离地面比较高,一辆卡车的车厢距离地面比较低,还有两块木板,一块比较长,另一块比较短,怎么办呢?哪种组合最省力?1.先来说一下有几种组合?你觉得那种最省力?2.全班交流实验方案;3.小组合作看看哪种组合最省力,填好实验报告单;4.全班交流实验结果,并得出实验结论;5.总结:斜面坡度越小,越省力;斜面坡度越大,越费力;(板书)活动四:认识变形的斜面折一个直角三角形,在斜边上划一道彩纹,最短的直角边紧贴笔杆,不停的绕,最后你有什么发现?(螺旋状是变形的斜面)生活中斜面:螺丝钉、启瓶器、传送带、台阶、盘山公路(三)课堂总结本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四)布置作业课后探究:当人在骑自行车遇到上坡时,怎样骑会更省力?(五)板书设计18.斜面斜面可以省力斜面坡度越小,越省力(六)练习设计:一.我的收获。1.抬起木板的一端而形成的斜坡,就是一个简单的机械——(斜面)。2.盘山公路在山腰绕来绕去,这就是利用了(斜面)原理;高度一定,斜面越(长)坡度越(小),越省力。二.小法官。1.斜面费距离而省力。(对)2.我们的生活中很多地方都利用了斜面的原理。(对)3.在高度一定的情况下,斜面的坡度越大越省力。(错)4.将一个重物抬高一定的高度,斜面越长越省力。(对)5.盘山公路修成“S”形是为了省力。(对)三.取出珍宝1.将一个重为10牛顿的物体从水平地面上提高到1米的高度,甲同学垂直直接提起;乙同学用了2米的斜面;丙同学用了3米的斜面;丁同学用了4米的斜面。这四个同学中用力最小的是(D)A.甲同学B乙同学C丙同学D丁同学2.我们利用斜面是为了(A)A省力B省距离C没有任何效果3.下面的物体中没有利用斜面原理的是(D)A斧头B螺丝刀C台阶D橇棍四、生活中的科学怎样才能较容易的骑自行车上陡坡?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