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不同物质的导热性 教学设计 一.教学设计说明 ??本节课是《科学》六年级下册第五章《能与能源》中关于热传递内容的第三课时,在前两节课中,学生已进行了对流和传导部分的学习,对于对流与传导的现象有了一定的认识,在此基础上,本节课以学生体验和演示实验等活动为载体,通过师生、生生互动,进一步探讨不同物质的导热性,引导学生认识金属和非金属的导热性及空气和水的导热性。 ??在教学中,以实验情景导入,学生观察描述实验现象,运用已学知识分析传导形成的条件,在复习的基础上顺势提出问题:不同物质的导热性是否相同?学生通过亲身体验及演示实验的观察,实验现象、数据的记录及分析解决问题。然后与实际相联系,应用所学知识解释某些生活现象。 二.教学目标 认识不同物质的导热性不同并能区分热的良导体与不良导体;通过水和空气的导热性演示实验,学习观察并分析数据,初步学会运用推测的方法揭示水和空气是热的不良导体;能利用不同物质的导热性解释一些与此有关的日常现象。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重点】 1.认识不同物质的导热性不同 2.通过实验观察、数据分析归纳水和空气是热的不良导体。 【难点】 1.通过实验观察、数据分析归纳水和空气是热的不良导体。?? 四.教学准备 【器材】教师演示:大试管*4、温度计*4、酒精灯、火柴、铁架台*4。 ???学生活动:铜棒、铁棒、木棒、玻璃棒、铝棒、烧杯、热水、酒精灯、隔热 板、火柴、氯化钴试纸、三脚架、石棉网。 【资源】多媒体教学课件 五.教学过程 【流程设计】 【活动设计】 活动1.不同物质的导热性 活动目标: 认识不同物质的导热性不同并能区分热的良导体与不良导体。 学生活动 指导要点 1、实验体验金属和非金属的导 热性,交流实验现象。 2、观察实验现象,判断不同金属的导热性,交流实验结果。 ◆说明实验器材,引导学生注意材料的摆 放;适时对学生进行指导 ◆结合实验结果讲解热的良导体和热的不良 导体。 ◆演示实验 活动2. 水的导热性 活动目标:?1、通过教师演示实验,观察现象。 ??????2、学习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推测与解释,最终解决问题。 学生活动 指导要点 ◆注视教师的实验操作过程并思 考教师提出的问题。 ◆预测实验结果并思考改进实验 装置。 ◆分析实验数据并思考教师提出的 问题 ◆引导学生猜测试管内的上、下水温变化 ◆改进装置后引导学生分析试管内上下水 温差异产生的原因 ◆分析问题:水是热的良导体吗? 活动3.空气的导热性 活动目标:?1、通过教师演示实验,观察现象。 ?????2、记录并分析实验数据,解释实验现象。 学生活动 指导要点 ◆观察分析两组加热装置的差异。 ◆预测实验结果 ◆学生代表记录初始温度。通电30 秒后观察温度变化。 ◆分析实验数据并思考教师提出的问 题 ◆引导学生观察实验装置A、B? ◆演示实验并指导学生观察温度变化 ◆根据实验结果引导学生分析:空气是 热的良导体吗?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