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空气和水的导热性 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知识和技能 1.知道水、空气都是热的不良导体。 2.理解对流和传导都可以在水、空气中发生,但以对流为主。 3.观察现象,进行简单的推测。 过程和方法: 1.运用对照实验的方法探索热在水、空气中的传导。 2.小组分工合作,初步学习操作简单的实验仪器。 3.能在探索活动中分析现象,得出较科学的结论。 情感态度价值观 1.学生能主动探究,从对现象的推测分析中获得乐趣。 2.能与同学愉快合作,体会团队协作的意义。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知道水、空气都是热的不良导体。 难点:理解对流和传导都可在水、空气中发生,但以对流为主。 三、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 教师的教学指导活动 学生的学习活动 复习 1.金属与非金属的导热性能有什么不同? 2.不同金属的导热性能一样吗? 学生回答: 引入新课: 空气和水的导热性 一、水的导热性 我们前面研究的是热在固体中的传 导,而空气、水的导热性能又如何呢? 出示实验装置 对试管上部水加热,并猜测: 试管中的小金鱼会受到伤害吗? 这个实验说明了什么? (会/?不会) 回答: 1.玻璃试管是热的不良导体 2.加热上部的水,下方的水似乎并没有变热。 我们一起来研究水的导热性 一支温度计插入试管底部,一支温度计插入试管上部。如何用它们来研究水的导热性能? 巡视指导 引导分析: 1.A装置中的热主要以什么方式传递?B装置中的热又是以什么方式传递? 2.加热2分钟后二者水温是否都上升了?说明什么? 3.哪套装置的水温升高的幅度较大?又说明了什么? 引导学生归纳结论: 活动5.11 设计实验方案:(1)加热部位不同。如下图。 (2)步骤:实验前应先测水温;加热两分钟后再测水的温度。 (3)记录: 讨论: A装置——传导;B装置——对流 都上升,说明水中传导与对流均可以发生。 B装置,说明热在水中的传递以对流为主 水是热的不良导体。 二、空气的导热性 对试管底部加热一分钟,移开酒精灯。用火柴头接触加热部位,观察现象: 火柴被点燃了,而老师的手指并不觉得烫,想想这是为什么? 下面研究空气的导热性: 用两支试管,一支温度计插入试管底部,另一支在试管上部。如何加热试管,比较试管中空气的导热性? 巡视指导 问:从这一实验中我们又可以得到什么结论呢 活动5.12(改进) 设计实验; (1)加热部位如下图 (2)步骤同5.11; (3)实验记录 讨论: 1.传导与对流都可以在空气中发生,但以对流为主。 2.空气的导热性较差。 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同学们有哪些收获 讨论回答: 传导与对流都可以在水和空气中发生,但以对流为主。 空气和水是热的不良导体。 四、教学反思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