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教学设计:酸碱中和反应教学目标:1.通过实验和分析讨论,认识中和反应的实质,学会利用中和反应来改变溶液的酸碱性。2.通过酸和碱反应的探究,提高发现和提出问题的能力,初步学会借助指示剂判断物质是否发生化学反应。3.通过交流和讨论,了解中和反应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认识化学对生产和改善人们生活质量的重要性。教学重点:1.通过实验和分析讨论,认识中和反应的实质。2.初步学会借助指示剂判断物质是否发生化学反应。教学难点:通过实验,认识中和反应的实质。教学模式:教学流程:问题导学→实验探究→归纳整理→拓展评价,体现问题引导、实验探究、学生自学、师生互动、全员参与、多种学习方式综合运用的教学模式。教学环节: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问题导课[课件展示]夏天到了,蚊子多了,如果你被蚊虫叮咬,可以涂什么物质减轻皮肤的痒痛呢?学生根据经验回答问题。①多媒体展示问题,让学生知道某些酸和碱可以发生化学反应。②为课题的引入作铺垫。实验探究[演示实验]将NaOH溶液与稀盐酸混合。[科学探究]⑴提出问题:氢氧化钠溶液和稀盐酸是否发生反应?⑵猜想与假设:①没有反应;②发生反应;⑶设计实验方案:如何证明NaOH溶液和稀盐酸是否发生反应?教师提供的药品氢氧化钠溶液、稀盐酸、酚酞溶液[独立思考]观察实验现象。思考氢氧化钠溶液和稀盐酸是否发生反应,并作出假设。[小组讨论]根据教师提供的药品设计实验步骤。并写出实验步骤。①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提出问题的能力。②形成认知冲突,为进一步探究作铺垫。③通过设计实验,培养学生思维的严密性。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实验探究⑷进行实验探究请根据你设计的实验步骤进行实验探究。教师巡回指导。⑸实验结论教师对学生实验结果的汇报进行点评。进行实验探究并记录实验现象。学生进行交流并分组进行实验结果的汇报。④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⑤通过实验,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⑥提高运用基本化学用语表达的能力。⑦增强学生的成就感、自豪感、自信心。微观模拟[课件展示]图片展示氢氧化钠溶液和稀盐酸反应的过程。教师提出问题:反应后减少的离子有哪些?反应后的溶质是什么?观察图片。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微观的反应过程宏观化,帮助学生理解中和反应的实质。归纳整理[课件展示]指导学生写出四组酸与碱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指导学生归纳中和反应的定义。完成四组化学方程式。小组归纳出中和反应的定义。①提高学生归纳总结的能力。②明确基本概念。教师点拨[课件展示]中和反应一定生成盐和水,那么有盐和水生成的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吗?举例说明。小组讨论解决问题。中和反应一定有盐和水生成,但有盐和水生成的反应不一定是中和反应。加深对概念的理解。学生游戏教师请两位学生模拟中和反应的微观实质。两位学生模拟中和反应的微观实质。其余学生观察,并得出结论。中和反应的微观实质:H++OH-=H2O①通过做游戏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②增强对中和反应实质的认识。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学生自学[课件展示]结合以下问题阅读课本P47相关内容,小组内自学讨论解决1.怎样可以降低土壤的酸性?2.硫酸厂的污水如何处理?3.用氢氧化镁治疗胃酸过多的反应原理是什么?学生自学课本知识,小组讨论解决问题。①通过自学本,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②通过对中和反应应用的认识,知道化学知识如何在生活中进行应用。课堂小结组织学生对本节的知识进行小结。小结中和反应的定义、实质、应用。通过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归纳总结,内化为完整的知识网络。课堂评价课件展示评价性练习。学生完成评价练习。①通过练习,加深对知识的理解。②检查学习效果。3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