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物体的形状改变以后教学目标能够通过探究发现生活中弹性物体的共同特征。能够区分弹力和弹性。能够做弹簧拉伸长度与拉力之间关系的实验。教学重难点重点:知道物体受力时形状发生改变,去掉外力时恢复原来的形状。难点:了解弹簧拉伸长度和拉力之间的关系。教学准备橡皮筋、压簧、海绵、拉力器、钩码、支架、拉簧、记录表、尺子、课件等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课前老师给大家准备了一个视频短片,想看吗?教师播放会弹钢琴的猫,学生观看。提问:你们有什么发现?再看一遍,请大家仔细观察小猫的脚和跳动的琴键之间有什么秘密,并想想为什么会这样?5.学生观看,并谈谈自己的看法?二、探究物体的弹性过渡:真的是你们说的这样吗?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物体的形状改变以后”,验证你们的猜测。(板题:物体的形状改变以后)(一)活动一:感知物体弹性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些小物品。(教师出示并介绍个别物品)接下来的活动是请大家分别轮换着玩一玩它们。温馨提示:玩的过程中要注意安全,仔细观察。学生分组活动,玩一玩。学生汇报自己的玩法,并谈谈自己在活动过程中的感受或发现。(板书:当物体受到外力作用时,形状或体积会发生改变,去掉外力后,又恢复到原来的形状或体积。)(二)活动二:弹硬币游戏过渡:像刚才这些物体受力时,我们能明显地看到它发生形变。是不是所有的物体都这样?你能举例说明吗?(教师播放课件,并讲解游戏玩法)学生体验——弹硬币游戏。2.你们发现了什么?3.视频放慢观看,思考为什么会这样?3.师生小结:中间的硬币受到外力时,发生了瞬间形变,产生弹力将右边的硬币弹了出去。(三)活动三:探究拉力与弹簧拉伸长度之间的关系老师这里还有一样物品——拉力器,谁愿意体验一下。刚才看了两位同学拉拉力器,你们发现了什么?质疑:拉力和弹簧拉伸长度之间有什么关系呢?学生猜测,汇报。看,老师准备了一些器材——钩码和弹簧若干、支架、尺子及记录表。小组讨论:结合这些器材设计一个(研究拉力和弹簧拉伸长度之间关系的)实验方案。学生讨论并请小组代表汇报实验方案。4.请按照讨论出的方案,小组分工合作动手研究,注意仔细观察,并做好记录。5.请小组代表来说说在实验中,你们的发现。可能——生:挂的钩码越多,也就是越重,弹簧拉伸长度越长。6.如果无限制的挂钩码,会怎样?7.师生小结:拉力越大,弹簧拉伸越长。像弹簧等受到外力作用时,形状或体积会发生改变,去掉外力后,又恢复到原来的形状或体积。物体的这种性质叫做弹性,使物体恢复到原来形状的力叫做弹力。物体的弹性是有限度的。三.知识梳理想一想,人们在生产、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利用了物体的弹性?可能——生:玩具羊角球、跳水的跳板、自行车坐垫等等。通过这节课学习,你知道了些什么?谁能用这节课所学的知识来揭示小猫的脚和跳动的琴键之间的秘密?四.课后延伸除了这些外,生活中还有很多地方利用了物体弹性,课后继续观察寻找,并试着利用物体弹性制作一个小玩具。五.板书设计物体的形状改变以后改变物体形状弹性恢复拉力越大弹簧拉伸越长拉力与弹簧拉伸长度实验记录表钩码个数01234…弹簧长度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