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不同的声音教学目标:1、能够感受人嗓音有强弱、高低、和音色的不同。2、能用实验证明声音的强弱与什么因素有关。3、能用实验证明声音的高低与哪些具体的因素有关。教学重难点:重点:了解声音存在音调与音量的区别。难点:区分音调和音量。教师准备:鼓、音叉、碗、纸盒、琴、泡沫球、钢尺、盒子、橡皮筋、瓶子、水、色素、薯片盒、奶粉罐、纸板。教学过程:一、通过欣赏吉他弹奏导入课题。(设计意图:能让学生更真切的感受声音的不同。)二、研究音量:1.出示鼓和音叉。教师轻轻敲击到逐渐用力敲击鼓和音叉,让学生认真听,说说声音有什么不同。老师要强调两次敲击,用力的大小不同。生:“用力敲、声音大;轻轻敲、声音小”。小结:声音的强弱叫做音量。(设计意图:让学生感受声音的强弱。)2.声音的强弱和什么因素有关?教师先演示实验:在鼓上放一个泡沫球,轻轻敲击、再用力敲击,观察泡沫球的情况。生:“泡沫球弹了起来。因为鼓面振动让泡沫球弹起来了。轻轻敲击鼓面振动小,泡沫球轻微弹了起来;用力敲击鼓面振动大,泡沫球跳了起来”。(设计意图:让学生感受到泡沫球的弹跳与鼓面振动有关。)3.小组合作一:拨动钢尺,探究声音的大小和什么因素有关?完成记录单一。(设计意图:让学生自主探究,感知声音的大小与振动幅度有关。)小组汇报:声音的大小和振动幅度有关;声音大,振动幅度大;声音小,振动幅度小。三、研究音调:1、出示碗、纸盒、琴。教师用同样大的力敲击这些物体,让学生听;再敲击材料相同但大小不同的碗、粗细不同的纸盒、长短不同的琴弦,让学生仔细听,说说声音有什么不同。生:“有的声音清脆一些、有的声音低沉一些”。这时候引导学生说:“我们可以把清脆的声音称为声音高,把低沉的声音称为声音低”。小结:声音的高低叫做音调。2.师:“你能用同样大的力,使相同的物体,但大小粗细长短不同,发出不同的声音么?”小组合作二:探究声音的高低和什么因素有关?弹松紧不同、粗细不同的橡皮筋,长短不同的钢尺。仔细听,认真记录,完成记录单二。(设计意图:让学生自主探究,感知声音的高低与振动频率有关。)小组汇报:声音的高低和振动频率有关;频率大,声音大;频率小,声音小。四.小结:师:“通过今天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设计意图:先让学生回顾一下刚才学习的内容,以便于后面更好的拓展应用。)五.拓展应用:师:“我们可以利用今天所学知识,用身边的物品来做一个小乐器。比如水琴、架子鼓”小组合作三:用身边的物品做一个小乐器,使它能发出不同的声音。(设计意图:理论联系实际,让学生学会用科学知识进行发明创造。)小组汇报:音乐展示会。让学生先说明乐器的工作原理,再展示。六、总结:师:“今天我们学习了声音的强弱、高低和什么因素有关。在研究声音的过程中又增长的了新的知识,了解了声音的各种特点,希望同学们利用今天所学的知识去发明更多的小乐器!”板书设计:不同的声音强弱——音量高低——音调振幅大,音量强;频率大,音调高;振幅小,音量弱。频率小,音调低。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