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笔杆上橡胶套的作用》教学设计鄂教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三课【教学分析】教材分析《笔杆上的橡胶套》是《鄂教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第三课,通过学习本课内容,使学生初步建立摩擦力的大小与物体表面粗糙程度有关的概念,认识事物之间是相互联系和制约的,为进一步学习本单元其他内容打下基础。学情分析本课的教学对象是四年级的学生,学生对于生活中的摩擦力已经有了感性经验和常识性认知,但对摩擦力的概念以及摩擦力的大小与物体表面粗糙程度之间的相互关系还没有很清晰的科学理论认知。本课以学生熟悉的笔杆上的橡胶套作为主要的研究对象,通过实验探究摩擦力大小与物体接触面粗糙程度的关系,引导学生对其相互关系的理解,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以小游戏导入新课激发学生兴趣。【教学目标】一、科学知识目标1.根据实验现象的说出橡胶套的作用,建立摩擦力的概念,能说出什么是摩擦力。2.能理解摩擦力大小与物体接触面粗糙程度之间的相互关系。二、科学探究目标1.会做笔杆上橡胶套的对比试验。2.设计并会做影响摩擦力大小因素的对比试验,能根据实验现象得出结论。3.能较准确地采集数据,会分析实验数据,得出结论。三、科学态度目标1.在实验中,获得注重实验数据并用数据证明观点的体验。2.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增强集体观念。四、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1.初步了解摩擦力在生活中的作用,体会科学知识来源于身边。2.会应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体会万物之间的联系。【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理解摩擦力大小与物体接触面粗糙程度之间的相互关系教学难点:自主设计并完成影响摩擦力大小因素的对比试验,会分析实验数据,得出自己的结论。【教学准备】学生:有橡胶套的笔与无橡胶套的笔、科学课本、木板、毛巾、砂纸、弹簧测力计、小滑块、实验记录表。教师:多媒体课件、弹簧测力计、接力棒、润滑油、黑板板书。【教学评价】本节课全程采用激励评价模式,以小组评星星的形式,时时刻刻贯穿于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1.教师出示大力士图片,提出比一比谁的力气大的小游戏随机选取一男一女,各持接力棒的一端。提问:为什么力气小的女生赢了?2.教师出示接力棒:女生握的一端有橡胶套。提问:橡胶套起着什么作用?笔杆上也有橡胶套起着什么样的作用?3.揭题:今天我们就来笔杆上橡胶套的作用。(板书:笔杆上橡胶套的作用)(设计意图:这是小学科学课中有关摩擦力的知识内容,对四年级的学生来说摩擦力并不陌生,通过小游戏导入新课,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发学生的思考。)讲授新课活动一学生滑笔、推笔实验,感知摩擦力教师出示活动图片,学生完成对比试验提问:两支笔在滑动和推动时,有什么不同的感觉?交流:有橡皮套的笔有一种阻碍笔向前进的力。2.提出摩擦力的概念:刚才大家感受到的在活动的过程中在接触面会有一种阻碍滑动的力就是摩擦力。(板书:摩擦力接触面)课件出示并带领学生双手滑动感知摩擦力3.提问:结合摩擦力来解释笔杆上橡胶套有什么作用?交流:橡胶套的作用是增大摩擦力4.提问:为什么橡胶套能增大摩擦力?(设计意图:每个学生自己亲身体会,以对比试验自己感受摩擦力,增强学生的记忆,吸引学生的兴趣,并提出新的问题,引发学生思考。)活动二实验探究为什么笔杆上的橡胶套能增大摩擦力1.学生大胆推测为什么笔杆上橡胶套能增加摩擦力。预设:物体表面粗糙程度有关2.认识弹簧测力计,并会使用3.出示实验器材,学生小组讨论自主设计实验方案,教师巡视。学生汇报:用弹簧测力计拉动物体,在不同的接触面上拉动,比较其摩擦力的大小,分析实验数据得出实验结论4.教师出示实验注意事项5.学生完成实验,按要求汇报实验结果。6.师生共同分析得出实验结论接触面越光滑,摩擦力越小接触面越粗糙,摩擦力越大(板书结论)(设计意图:学生根据实验器材小组内自主讨论设计实验方案,让学生经历一个完整的探究过程,让课堂回归学生。)知识应用拓展教师播放螺丝钉一家人分别在油油的桌面滑倒的视频提问:谁能用今天所学的知识,帮助螺丝钉一家人解决这个麻烦教师结合视频再一次深化摩擦力和接触面之间的关系教师出示图片(生活中增大摩擦力以及减小摩擦力的例子,学生分析)(设计意图:以实际情况出发迅速的将所得出的实验结论用来解决实际中的问题,加深学生的印象,进一步体会科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又回归于生活。)(四)总结课堂教学1.学生说一说自己的收获,回顾课堂教学2.教师收尾呼应,解密开课小游戏的胜负小技巧,教师提出自己的期望(设计意图:师生一起课堂小结,回顾课堂首尾呼应,加深学生影响,了解学生的而掌握情况。)3.提醒学生收好实验材料,方便下次使用(设计意图:培养学生良好的科学实验习惯。)【板书设计】笔杆上橡胶套的作用光滑大粗糙小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