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说课课题--溶液的形成一、说教材分析1.教材地位本课题是关于溶液的一些初步的认识,其中涉及到溶解过程,包括溶液的形成,溶质、溶剂、溶液的概念,溶解过程的吸热和放热现象等。这一课题主要使学生从宏观上认识溶液的特征,从微观上认识溶液是溶质以分子或离子的形式分散到溶剂中形成的均一、稳定的体系。我们在生活和实验中也会用到各种溶液,因此在本节的学习中,学生既能联系生活实际来学习溶液的形成,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又能进一步运用探究性学习的方法,探究未知知识,并且为将来学习溶解度、溶质质量分数与酸碱盐的知识打下基础。所以,本节课在教材中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是一节不可或缺的理论联系实际的化学实践课。2.教学目标(1).认识溶解现象,知道溶液,溶质,溶剂等概念。(2).探究几种物质在水中溶解时的溶液温度的变化。(3).学习科学探究和科学实验的方法,练习观察记录分析实验现象。(4).知道溶液在生产和生活中的重要意义。3.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溶液的概念及溶液、溶质、溶剂三者间的关系。2.教学难点:从微观角度解释溶液的形成过程。二、说教学方法根据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教材特点以及学生的年龄特征,我决定采用指导探究、主持讨论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以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课堂以学生的学(自学、互学、演练、展示)为主,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的能力,同时配合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通过实验探究给学生动手练习的机会,深刻体会在“做中学,学中做”的化学学习特点。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中来。三、说教学程序1.出示学习目标(1).认识溶解现象,知道溶液,溶质,溶剂等概念。(2).探究几种物质在水中溶解时的溶液温度的变化。(3).学习科学探究和科学实验的方法,练习观察记录分析实验现象。(4).知道溶液在生产和生活中的重要意义.。2.创设情景引入新课(1)、这些液体是混合物,还是纯净物?(混合物)(2)、物质是怎样溶解到水里的?想知道什么是溶液吗?3.独学独研教材4.活动与探究(1)、实验活动:在50ml水中加入一匙食盐,用玻璃棒搅拌,观察现象。(2)、多媒体演示:(3)、思考与讨论:(1)、食盐水的上部、中部和下部,任意一处,是否都一样咸?又说明溶液具有什么特征?(是一样咸均一)(2)、如果将食盐水保持在温度不变,水分不蒸发下,放置一个月、一年、十年·····会不会出现液体分层或从中析出食盐颗粒?又说明溶液具有什么特征?(不会稳定)(3)、食盐水和糖水是纯净物还是混合物?(混合物)(4)、实验活动小结:定义: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5)、思考讨论:1、哪些物质可以做溶剂,哪些物质可以做溶质?溶剂:水、汽油、酒精等物质,溶质:可以是固体、气体、液体。2、均一、稳定的液体一定是溶液吗?(错,不一定如:水)3、溶液一定是无色、透明的吗?(错,不一定)(6)、小结:溶液、悬浊液、乳浊液的比较溶液悬浊液乳浊液特征(均一、稳定性)?均一、稳定。放置后不沉淀、不分层?不均一、不稳定,放置后沉淀?不均一、不稳定。放置后分层被分散物质原来的状态?固体、液体或气体?固体?液体分散在水中的微粒?分子(或离子)?许多分子的集合体?许多分子的集合实例?食盐水、蔗糖溶液?泥水?牛奶、油水(7)、实验探究:物质溶解时溶液温度的变化实验步骤实验数据1、取3只小烧杯,分别加入约50ml水,并用温度计测量水的温度。温度:——2、向一只小烧杯加入约5g氢氧化钠,搅拌,测量溶液的温度。温度:——3、向一只小烧杯加入约5g硝酸铵,搅拌,测量溶液的温度。温度:——4、向一只小烧杯加入约5g氯化钠,搅拌,测量溶液的温度。温度:——实验结论:氢氧化钠:溶于水时溶液温度升高,要放热。硝酸铵:溶于水时溶液温度降低,要吸热。氯化钠:溶于水时温度没有明显变化。①扩散过程吸收热量>水合过程放出热量,溶液温度降温②扩散过程吸收热量<水合过程放出热量,溶液温度升温③扩散过程吸收热量=水合过程放出热量,溶液温度变化不大(8)、呈现多媒体图片:农业生产中无土栽培的植物生长在营养液中;化学实验室中用的溶液;医疗上用的溶液。(9)归纳溶液的用途①化学反应在溶液中进行,可以提高反应速率。②溶液对动植物和人的生理活动有很大意义。达标测试:1、2、3、4、5、6、7四、板书设计(课堂小结)课题1溶液的形成概念特征:均一、稳定溶质一、溶液组成溶剂用途升高(如氢氧化钠、浓硫酸)二、物质溶于水后的温度变化降低(如硝酸铵)变化不大(如氯化钠、蔗糖)五、课后反思本节课的教学可能还存在许多的不足,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反思:1、教学过程中部分学生可能会在实验中缺乏设计意识、动手操作能力不强等问题,这就要求我在平时的教学中要加强实验教学,多进行一些创新实验设计,通过日积月累,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2、学生在合作探究、展示交流环节中可能会出现参与度不高、胆怯等问题,未能完全做到有序高效,思维碰撞。原因一是与我的教育观念未完全转变有关,已习惯于老师问,学生答,总怕学生不能回答出问题;二是与我组织对话方面的能力欠缺有关,如:问题的设置是否合理、提问是否恰当、让学生是否易于回答等。溶液的形成说课流程五、课后反思四、板书设计三、教学程序二、教学方法一、教材分析课堂小结达标测试归纳小结活动与探究独学独研创设情景食盐水食盐事实上,是氯化钠在水分子的作用下,向水中扩散,最终以Na+、Cl-的形式均一分散于水分子的中间,形成氯化钠溶液。食盐溶液中的离子运动只要温度不变、水份不蒸发,溶剂与溶质不会分离。溶液各部分组成、性质完全相同(密度、浓度等)均一性:稳定性:混合物特征:(溶液里可有多种溶质)(溶液里只能有一种溶剂)溶质:能溶解其他物质的物质被溶解的物质溶剂:组成:同时进行水合过程:水分子结合溶质分子(或离子)----放出热量溶解:扩散过程:溶质分子(或离子)扩散到水分子中去----吸收热量PAGE-4-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