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2-3-1新文化运动导学案一、学习目标掌握新文化运动的兴起标志;掌握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了解新文化运动的影响。二、课前自主学习(一)新文化运动的背景1.辛亥革命虽然推翻了清政府,但______________思想仍然根深蒂固地影响着多数中国人。同时,以袁世凯为首的北洋军阀政府诋毁共和,在文化领域掀起______________的逆流。2.深受西方进步思想的先进知识分子,认为中国缺少一场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彻底批判,人民缺少______________的觉悟,所以导致辛亥革命成果被窃夺。(二)新文化运动的兴起1.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______________》(后改名为《新青年》)。2.新文化运动的口号: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3.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4.《新青年》杂志编辑部北上,在______________形成一个以《新青年》编辑部为核心的新文化阵营。(三)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1.提倡__________________,反对__________________。2.提倡__________________,反对__________________。3.提倡__________________,反对__________________。4.提倡__________________,反对__________________。(四)新文化运动的影响三、问题探究1.下图是〈新青年》杂志第四卷的封面。该刊物深受广大知识分子欢迎,从1917年第四期开始,从本期第四卷开始,《新青年》改用白话文和新式标点符号,刊登新体诗。每期发行量已达一万六千多份。被称为青年界之良师益友。他们说:“青年得此,如清夜闻钟。如当头一棒。”请回答:(1)《新青年》从本卷开始作的调整,这是新文化运动哪一方面的成果?(2)《新青年》为何受广大知识分子欢迎?(3)读者称(新青年》能起到“清夜闻钟,当头一棒”的作用是什么意思?答案:(1)这是提倡新文学,进行文学革命的结果。(2)《新青年》受欢迎,因为它是宣传新思想的阵地,符合中国知识分子寻求新思想的愿望,它用白话文、新标点符号,通俗易懂,容易理解。(3)《新青年》传播了新思想,使知识分子感受到强烈的精神振奋,利于改造旧思想。4、课堂检测选择题1.沈从文曾让儿子读胡适的诗《希望》:“我从山中来,带着兰花草,种在小园中,希望花开早……”儿子没看完便说:“这种诗像小孩写的!”沈从文说:“那时候能写这种小孩子东西已经很了不得。没人提倡这些,你就读不到那么多新书,我也不会写小说。”这个故事与新文化运动内容联系最紧密的是( )A.提倡民主,反对专制B.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C.提倡科学,反对迷信D.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2.“女学生已经开始觉悟,抵制学校开设的‘列女传’。在操场的树荫下,在宿舍里,她们常常聚在一起,争得面红耳赤,后来由争论变成抗婚、逃婚,以实际行动反抗旧礼教,争取婚姻自由。”这则材料反映的是( )A.维新思想开始传播B.民主共和思想深入人心C.民主科学思想冲击封建礼教D.近代学校开设修身课程3.某校历史兴趣小组举办了一场关于新文化运动的辩论会,以下是同学们辩论的部分内容,其中表述正确的有( )①主阵地是《新青年》 ②代表人物有李大钊、胡适、李鸿章等 ③以“民主”和“科学”为旗帜 ④鲁迅的《狂人日记》强烈地批评了几千年来专制统治的真面目A.②③④B.①②④C.①②③D.①③④4.蔡元培任北大校长后提出“北大者,为囊括大典,包罗万众之最高学府”“无论何种学派,苟言之成理,持之有故,尚未达自然淘汰之命运,即使彼此相反,也听它们自由发展”。其主要目的是( )A.听任各种思想自由发展B.缓和政治派系矛盾,鼓励学术研究C.提高北大学术研究水平D.倡导传播资产阶级文化5.如果老师请你查阅有关新文化运动的资料,下列刊物中你应首选()A.《中外纪闻》B.《时务报》C.《民报》D.《新青年》二、非选择题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专制主义和至尊的帝王被人们所唾弃,而民主、共和变成人人争贴的时髦标签。革命高潮带来人们心理上的变化,甚至发生普通公民自荐当总统的新鲜、真实的事例。——王文泉《中国近现代史》材料二 追本溯源……只因为拥护那德谟克拉西(Democracy)和赛因斯(Science)两位先生,才犯了这几条滔天的大罪。……西洋人因为拥护德、赛两先生,闹了多少事,流了多少血,德、赛两先生才渐渐从黑暗中把他们救出,引到光明世界。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陈独秀《〈新青年〉罪案之答辩书》(1)材料一反映了哪一场革命后人们的心理?(2)材料一所反映的事件与材料二中拥护“德谟克拉西(Democracy)和赛因斯(Science)两位先生”有什么关系?(3)请你从思想解放的角度简单评价这两场运动的积极作用。参考答案课前自主学习一、1.君主尊孔复古2.旧思想、旧文化、旧礼教民主和科学二、1.青年杂志2.民主科学3.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4.北京大学三、1.民主专制2.科学迷信3.新文学旧文学4.新道德旧道德四、思想领域发生的这场运动,让军阀混战中的中国响起了思想启蒙的声音;民主科学、妇女解放、婚姻自由、家庭革命等口号的提出,使人们的精神,特别是青年学生的思想获得极大解放,从而更加广泛而深刻地影响了整个社会。问题探究(1)这是提倡新文学,进行文学革命的结果。(2)《新青年》受欢迎,因为它是宣传新思想的阵地,符合中国知识分子寻求新思想的愿望,它用白话文、新标点符号,通俗易懂,容易理解。(3)《新青年》传播了新思想,使知识分子感受到强烈的精神振奋,利于改造旧思想。课堂检测1.B2.C3.D4.D5.D6.答:(1)辛亥革命(2)辛亥革命没有改变旧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没有改变中国人民的悲惨命运,没有完成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历史任务,多数中国人的精神面貌依然如故。面对这种情况,深受西方进步思想影响的先进中国知识分子认为主要是因为人们缺少民主和科学的觉悟。(3)辛亥革命:辛亥革命极大地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打开了中国复兴潮流的闸门。新文化运动:新文化运动让军阀混战中的中国响起了思想启蒙的声音。民主科学等口号的提出,使人们的思想,特别是青年学生的思想获得极大解放,从而更加广泛而深刻地影响了整个社会。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精品试卷·第2页(共2页)HYPERLINK"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