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1新文化运动 课件(共26张PPT)+教案+导学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3.1新文化运动 课件(共26张PPT)+教案+导学案

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3-1
新文化运动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掌握新文化运动的兴起标志;掌握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了解新文化运动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新文化运动的分析,指导学生从历史背景出发,联系具体内容,分析其作用与影响,从而提高其分析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学习,使学生认识到,新文化运动是我国历史上空前的一次思想大解放运动,“民主”与“科学”是新文化运动的两面旗帜,从而增强在新时代条件下的民主与科学意识。
【教学重点】
新文化运动的口号和基本内容。
【教学难点】
新文化运动的影响。
【教学方法】
合作、探究、交流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新知导入
(问答式导入)展示:鸦片战争后中国的“救治运动”
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
随着“救治运动”的深入,人们逐渐发现中国的“疾病”不仅是在肌体上,更多是在头脑中。
提出疑问:头脑中的问题,该如何治疗?
引入新课:新文化运动
二、新课学习
(一)新文化运动的背景
>>>
多媒体课件展示辛亥革命后的两个场景:百姓门户上的对联、袁世凯祭天的场景。
教师:以上两个场景说明了什么?
学生:君主思想根深蒂固。
教师总结:辛亥革命虽然推翻了清政府,但君主思想仍然根深蒂固地影响着多数中国人。同时,以袁世凯为首的北洋军阀政府诋毁共和,在文化领域掀起尊孔复古的逆流。
辛亥革命没有改变旧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没有改变中国人民的悲惨命运,没有完成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历史任务,多数中国人的精神面貌依然如故。
深受西方进步思想的先进知识分子,认为中国缺少一场对旧思想、旧文化、旧礼教的彻底批判,人民缺少民主和科学的觉悟,所以导致辛亥革命成果被窃夺。
以上原因导致了新文化运动兴起!
(二)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1.兴起标志
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了《青年杂志》(后改名为《新青年》),高举“民主”和“科学”的大旗,号召青年起来争取平等自由,以科学的方法认识事物,向传统的思想、道德和文化宣战。
>>>
多媒体课件展示陈独秀、青年杂志、新青年
2.指导思想
>>>
多媒体课件展示陈独秀在《新青年》上发表的文章片段
“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黑暗。”——陈独秀《新青年》
教师:两位先生分别指什么呢?
学生:民主和科学
教师:你知道民主和科学具体是指什么吗?
总结:民主:指西方资产阶级民主政治和思想(民权、平等思想)。
科学:指自然科学及看待客观事物的科学观点(达尔文的进化论等)。
3.代表人物
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等。他们都认为,要在中国实现真正的民主政治,不但要进行政治革命,还必须进行思想革命。
>>>
多媒体课件展示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
4.活动基地——北京大学
北京大学是当时进步知识分子云集之地。
但是早期的北京大学:缺乏学术研究氛围,教师思想保守。
蔡元培任校长之后得到了极大改变:
办学理念:“思想自由”“兼容并包”
“思想自由”:让新思想能在北京大学得以传播;
“兼容并包”:鼓励新文化的倡导者去占领封建文化的阵地。
《新青年》杂志编辑部北上,在北京大学形成一个以《新青年》编辑部为核心的新文化阵营。
(三)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
教师:新文化运动主要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
1.
提倡民主,反对专制
>>>
多媒体课件展示陈独秀对于袁世凯复辟的看法
辛亥革命以后,袁世凯要复辟帝制,使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认识到我们中国多数国民口里虽然不反对共和,脑子里实在是装满了帝制时代的旧思想,如今要巩固共和,非先将国民脑子里所有反对共和的旧思想,一一洗刷干净不可。
——陈独秀
2.
提倡科学,反对迷信
>>>
多媒体展示小说《家》中的相关情节
瑞珏是个良家女子,凭着自己的善良、贤慧,深深地爱着自己的丈夫觉新。在她临产时,正逢高老太爷去世,家人为了避免“血光之灾”
(产妇的血光会冲犯到死者身上),把她赶到城外冰冷的小屋去分娩,最终在难产中含泪而死。巴金小说《家》
让学生体会迷信的危害。
3.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1917年,胡适在《新青年》提出文学革命的主张,倡导用白话文代替文言文。
陈独秀
主张:推倒陈腐、雕琢、艰涩的旧文学
建设:新鲜、平易、通俗的新文学
教师:文言文“才学疏浅恐难胜任不堪从命”,用白话文怎么说?
学生:对不起,干不了。
教师:白话文与文言文相比有哪些优点呢?
学生:通俗易懂。
教师总结:白话文通俗易懂,容易被广大劳动人民接受、理解,表述言简意赅,可以注入新的思想、内容,便于新思想的广泛传播。
4.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
在新文化运动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的口号下,鲁迅对旧道德、旧礼制的批判最为猛烈。
《狂人日记》是鲁迅发表的第一篇白话小说。
该文以辛辣的笔锋揭穿了几千年来专制统治的真面目。
>>>
多媒体展示小说《狂人日记》中的相关情节
我翻开历史一查,这历史没有年代,歪歪斜斜的每页上都写着“仁义道德”几个字。我横竖睡不着,仔细看了半夜,才从字缝里看出字来,满本都写着两个字“吃人”!
——《狂人日记》
教师:新道德、旧道德是指什么?
学生1:新道德是指自由、平等、独立
学生2:旧道德是指封建纲常伦理
(四)新文化运动的影响
思想领域发生的这场运动,让军阀混战中的中国响起了思想启蒙的声音。
民主科学、妇女解放、婚姻自由、家庭革命等口号的提出,使人们的精神,特别是青年学生的思想获得极大解放,从而更加广泛而深刻地影响了整个社会。
三、课堂小结
四、课堂练习
1.抓关键词是学习历史的方法之一。与“1915年”“《新青年》”“民主、科学”等关键词有关的历史事件是( C )
A.洋务运动
B.戊戌变法
C.新文化运动
D.辛亥革命
2.陈独秀说:“吾国之维新也,复古也,共和也,帝制也,皆政府党与在野党之所主张抗斗,而国民若观对岸之火,熟视而无所动心。”为此,他认为首先要做的事情是( C )
A.进行革命斗争,反对独裁专制
B.建立革命政党,发动工农群众
C.发动启蒙运动,解放民众思想
D.提倡学术自由,普及白话文章
3.陈独秀、李大钊等以《新青年》杂志为主要阵地,掀起了新文化运动。下列对于新文化运动的评价,正确的是( A )
A.思想解放运动,探索救国救民的真理
B.一次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
C.客观上对资本主义的产生起到了促进作用
D.一次资产阶级改良运动
五、作业布置
1.背诵本课知识点
2.做练习册
【板书设计】
一、新文化运动的背景
二、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1.兴起标志
2.指导思想
3.代表人物
4.活动基地——北京大学
三、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
1.
提倡民主,反对专制
2.
提倡科学,反对迷信
3.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4.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
四、新文化运动的影响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共26张PPT)
第三课
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
——新文化运动
历史与社会
九年级上
辛亥革命
1911
洋务运动
1860
戊戌变法
1898
新知导入
新知导入
鸦片战争后的“救治运动”
有人将先进的中国人开展的一场场“救治运动”比喻成
“自我疗伤”“温药慢治”“猛药重治”
洋务运动
戊戌变法
辛亥革命
学习西方先进技术
学习西方政治制度
一、新文化运动的背景
新知讲解
百姓门户上的对联
袁世凯祭天
帝德乾坤大
皇恩雨露深
帝德乾坤大
辛亥革命虽然推翻了清政府,但君主思想仍然根深蒂固地影响着多数中国人。同时,以袁世凯为首的北洋军阀政府诋毁共和,在文化领域掀起尊孔复古的逆流。
新知讲解
辛亥革命没有改变旧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没有改变中国人民的悲惨命运,没有完成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历史任务,多数中国人的精神面貌依然如故。
深受西方进步思想的先进知识分子,认为中国缺少一场对旧思想、旧文化、旧礼教的彻底批判,人民缺少民主和科学的觉悟,所以导致辛亥革命成果被窃夺。
新文化运动兴起!
随着“救治运动”的深入,人们逐渐发现中国的“疾病”不仅是在肌体上,更多是在头脑中。
头脑中的问题,该如何治疗?
新文化运动
(学习西方先进文化——思想)
二、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新知讲解
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了《青年杂志》(后改名为《新青年》),高举“民主”和“科学”的大旗,号召青年起来争取平等自由,以科学的方法认识事物,向传统的思想、道德和文化宣战。
1.兴起标志
新知讲解
新知讲解
2.指导思想
Democracy
science
(德先生)
(赛先生)
“民主”
“科学”
“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黑暗。”
——陈独秀《新青年》
新知讲解
民主:指西方资产阶级民主政治和思想(民权、平等思想)。
科学:指自然科学及看待客观事物的科学观点(达尔文的进化论等)。
你知道民主和科学具体是指什么吗?
新知讲解
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等。他们都认为,要在中国实现真正的民主政治,不但要进行政治革命,还必须进行思想革命。
3.代表人物
陈独秀
鲁 迅
胡 适
李大钊
新知讲解
4.活动基地——北京大学
北京大学是当时进步知识分子云集之地。
早期的北京大学:
缺乏学术研究氛围
教师思想保守
北京大学
新知讲解
“北大之父”蔡元培
办学理念:“思想自由”“兼容并包”
“思想自由”:让新思想能在北京大学得以传播;
“兼容并包”:鼓励新文化的倡导者去占领封建文化的阵地。
《新青年》杂志编辑部北上,在北京大学形成一个以《新青年》编辑部为核心的新文化阵营。
新知讲解
1.
提倡民主,反对专制
三、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
袁世凯复辟
  辛亥革命以后,袁世凯要复辟帝制,使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认识到我们中国多数国民口里虽然不反对共和,脑子里实在是装满了帝制时代的旧思想,如今要巩固共和,非先将国民脑子里所有反对共和的旧思想,一一洗刷干净不可。
——陈独秀
新知讲解
2.
提倡科学,反对迷信
  瑞珏是个良家女子,凭着自己的善良、贤慧,深深地爱着自己的丈夫觉新。在她临产时,正逢高老太爷去世,家人为了避免“血光之灾”
(产妇的血光会冲犯到死者身上),把她赶到城外冰冷的小屋去分娩,最终在难产中含泪而死。
——巴金小说《家》
新知讲解
1917年,胡适在《新青年》提出文学革命的主张,倡导用白话文代替文言文。
3.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文言文:“才学疏浅恐难胜任不堪从命”
白话文:“对不起,干不了。”
陈独秀
主张:推倒陈腐、雕琢、艰涩的旧文学
建设:新鲜、平易、通俗的新文学
白话文通俗易懂,容易被广大劳动人民接受、理解,表述言简意赅,可以注入新的思想、内容,便于新思想的广泛传播。
新知讲解
4.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
鲁迅
在新文化运动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的口号下,鲁迅对旧道德、旧礼制的批判最为猛烈。
《狂人日记》是鲁迅发表的第一篇白话小说。
该文以辛辣的笔锋揭穿了几千年来专制统治的真面目。
新知讲解
“我翻开历史一查,这历史没有年代,歪歪斜斜的每页上都写着‘仁义道德’几个字。我横竖睡不着,仔细看了半夜,才从字缝里看出字来,满本都写着两个字
‘吃人’!”
——《狂人日记》
新知讲解
新道德、旧道德是指什么?
三纲: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
五常:仁、义、礼、智、信
自由、平等、独立
封建纲常伦理
新知讲解
思想领域发生的这场运动,让军阀混战中的中国响起了思想启蒙的声音。
民主科学、妇女解放、婚姻自由、家庭革命等口号的提出,使人们的精神,特别是青年学生的思想获得极大解放,从而更加广泛而深刻地影响了整个社会。
四、新文化运动的影响
课堂小结
兴起标志
口号
思想阵地
活动基地
代表人物
内容
性质
新文化运动
四个提倡、四个反对
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蔡元培
北京大学
《新青年》
民主、科学
1915年,陈独秀创办《青年杂志》
思想解放运动
课堂练习
1.抓关键词是学习历史的方法之一。与“1915年”“《新青年》”“民主、科学”等关键词有关的历史事件是(  )
A.洋务运动
B.戊戌变法
C.新文化运动
D.辛亥革命
C
2.陈独秀说:“吾国之维新也,复古也,共和也,帝制也,皆政府党与在野党之所主张抗斗,而国民若观对岸之火,熟视而无所动心。”为此,他认为首先要做的事情是(  )
A.进行革命斗争,反对独裁专制
B.建立革命政党,发动工农群众
C.发动启蒙运动,解放民众思想
D.提倡学术自由,普及白话文章
C
课堂练习
3.陈独秀、李大钊等以《新青年》杂志为主要阵地,掀起了新文化运动。下列对于新文化运动的评价,正确的是(  )
A.思想解放运动,探索救国救民的真理
B.一次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
C.客观上对资本主义的产生起到了促进作用
D.一次资产阶级改良运动
A
课堂练习
谢谢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有大把高质量资料?一线教师?一线教研员?
欢迎加入21世纪教育网教师合作团队!!月薪过万不是梦!!
详情请看:
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3-1
新文化运动
导学案
一、学习目标
掌握新文化运动的兴起标志;掌握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了解新文化运动的影响。
二、课前自主学习
(一)新文化运动的背景
1.辛亥革命虽然推翻了清政府,但______________思想仍然根深蒂固地影响着多数中国人。同时,以袁世凯为首的北洋军阀政府诋毁共和,在文化领域掀起______________的逆流。
2.深受西方进步思想的先进知识分子,认为中国缺少一场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彻底批判,人民缺少______________的觉悟,所以导致辛亥革命成果被窃夺。
(二)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1.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______________》(后改名为《新青年》)。
2.新文化运动的口号: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
3.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4.《新青年》杂志编辑部北上,在______________形成一个以《新青年》编辑部为核心的新文化阵营。
(三)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
1.提倡__________________,反对__________________。
2.提倡__________________,反对__________________。
3.提倡__________________,反对__________________。
4.提倡__________________,反对__________________。
(四)新文化运动的影响
三、问题探究
1.下图是〈新青年》杂志第四卷的封面。该刊物深受广大知识分子欢迎,从1917年第四期开始,从本期第四卷开始,《新青年》改用白话文和新式标点符号,刊登新体诗。每期发行量已达一万六千多份。
被称为青年界之良师益友。他们说:“青年得此,如清夜闻钟。如当头一棒。”
请回答:
(1)《新青年》从本卷开始作的调整,这是新文化运动哪一方面的成果?
(2)《新青年》为何受广大知识分子欢迎?
(3)读者称(新青年》能起到“清夜闻钟,当头一棒”的作用是什么意思?
答案:(1)这是提倡新文学,进行文学革命的结果。(2)《新青年》受欢迎,因为它是宣传新思想的阵地,符合中国知识分子寻求新思想的愿望,它用白话文、新标点符号,通俗易懂,容易理解。(3)《新青年》传播了新思想,使知识分子感受到强烈的精神振奋,利于改造旧思想。
4、课堂检测
选择题
1.沈从文曾让儿子读胡适的诗《希望》:“我从山中来,带着兰花草,种在小园中,希望花开早……”儿子没看完便说:“这种诗像小孩写的!”沈从文说:“那时候能写这种小孩子东西已经很了不得。没人提倡这些,你就读不到那么多新书,我也不会写小说。”这个故事与新文化运动内容联系最紧密的是(  )
A.提倡民主,反对专制
B.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C.提倡科学,反对迷信
D.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
2.“女学生已经开始觉悟,抵制学校开设的‘列女传’。在操场的树荫下,在宿舍里,她们常常聚在一起,争得面红耳赤,后来由争论变成抗婚、逃婚,以实际行动反抗旧礼教,争取婚姻自由。”这则材料反映的是(  )
A.维新思想开始传播
B.民主共和思想深入人心
C.民主科学思想冲击封建礼教
D.近代学校开设修身课程
3.某校历史兴趣小组举办了一场关于新文化运动的辩论会,以下是同学们辩论的部分内容,其中表述正确的有(  )
①主阵地是《新青年》 ②代表人物有李大钊、胡适、李鸿章等 ③以“民主”和“科学”为旗帜 ④鲁迅的《狂人日记》强烈地批评了几千年来专制统治的真面目
A.②③④
B.①②④
C.①②③
D.①③④
4.蔡元培任北大校长后提出“北大者,为囊括大典,包罗万众之最高学府”“无论何种学派,苟言之成理,持之有故,尚未达自然淘汰之命运,即使彼此相反,也听它们自由发展”。其主要目的是(  )
A.听任各种思想自由发展
B.缓和政治派系矛盾,鼓励学术研究
C.提高北大学术研究水平
D.倡导传播资产阶级文化
5.如果老师请你查阅有关新文化运动的资料,下列刊物中你应首选
(
)
A.《中外纪闻》
B.《时务报》
C.《民报》
D.《新青年》
二、非选择题
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专制主义和至尊的帝王被人们所唾弃,而民主、共和变成人人争贴的时髦标签。革命高潮带来人们心理上的变化,甚至发生普通公民自荐当总统的新鲜、真实的事例。
——王文泉《中国近现代史》
材料二 追本溯源……只因为拥护那德谟克拉西(Democracy)和赛因斯(Science)两位先生,才犯了这几条滔天的大罪。……西洋人因为拥护德、赛两先生,闹了多少事,流了多少血,德、赛两先生才渐渐从黑暗中把他们救出,引到光明世界。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
——陈独秀《〈新青年〉罪案之答辩书》
(1)材料一反映了哪一场革命后人们的心理?
(2)材料一所反映的事件与材料二中拥护“德谟克拉西(Democracy)和赛因斯(Science)两位先生”有什么关系?
(3)请你从思想解放的角度简单评价这两场运动的积极作用。
参考答案
课前自主学习
一、1.君主
尊孔复古
2.旧思想、旧文化、旧礼教
民主和科学
二、1.青年杂志
2.民主
科学
3.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
4.北京大学
三、1.民主
专制
2.科学
迷信
3.新文学
旧文学
4.新道德
旧道德
四、思想领域发生的这场运动,让军阀混战中的中国响起了思想启蒙的声音;民主科学、妇女解放、婚姻自由、家庭革命等口号的提出,使人们的精神,特别是青年学生的思想获得极大解放,从而更加广泛而深刻地影响了整个社会。
问题探究
(1)这是提倡新文学,进行文学革命的结果。(2)《新青年》受欢迎,因为它是宣传新思想的阵地,符合中国知识分子寻求新思想的愿望,它用白话文、新标点符号,通俗易懂,容易理解。(3)《新青年》传播了新思想,使知识分子感受到强烈的精神振奋,利于改造旧思想。
课堂检测
1.B
2.C
3.D
4.D
5.D
6.答:(1)辛亥革命
(2)辛亥革命没有改变旧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没有改变中国人民的悲惨命运,没有完成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历史任务,多数中国人的精神面貌依然如故。面对这种情况,深受西方进步思想影响的先进中国知识分子认为主要是因为人们缺少民主和科学的觉悟。
(3)辛亥革命:辛亥革命极大地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打开了中国复兴潮流的闸门。新文化运动:新文化运动让军阀混战中的中国响起了思想启蒙的声音。民主科学等口号的提出,使人们的思想,特别是青年学生的思想获得极大解放,从而更加广泛而深刻地影响了整个社会。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