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0.2我们与法律同行 (课件38张PPT+教案+素材)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4.10.2我们与法律同行 (课件38张PPT+教案+素材)

资源简介

(共40张PPT)
道德与法治
部编版
七年级下册
4.10.2
我们与法律同行
有法撑腰,做自己的大英雄
新知导入
通过以上视频内容,你怎样看待法律与我们生活的关系?
国无法不治,民无法不立。
我们的生活离不开法律的规范和保障,法律是治理国家的重器,为我们提供文明有序、和谐自由的生活空间。
立法
执法
司法
守法
这些做法对我们生活有什么影响?
法律保障生活
一、学会依法办事
新知讲解
未成年人霸凌案
视频内容给予我们什么警示?
未成年人犯罪,
法律保障功能的实现靠我们每个人的尊崇和遵守。
法律规定了什么可以做,什么不可以做,应该怎么做,不应该怎样做,法律是一切行为的底线。在日常生活中,在行动之前,我们要想一想“合不合法,有什么后果”,并以此作为评价自己行为是否合法的准则。
宽容但绝不纵容

可可小爱的爸爸发现商家产品出现问题时,通过找“哥们”
解决问题的方式对不对,为什么?
当我们生活中遇到矛盾纠纷需要解决,应当以什么样的方式进行?
在实现自身利益的过程中,我们要自觉维护他人和集体和合法权益。
依法办事,就要遵守各种法律法规。遇到问题需要解决,应当通过法治方式,表达自身合法的诉求和愿望。
案例现场分析:
小宇的爸爸原来是一家公司的老板,因债务问题,公司宣布破产,多年的积蓄化为乌有。由于一时找不到合适的工作,小宇的爸爸常常酗酒,每次喝醉后,就拿小宇的妈妈出气,非骂即打。每当小宇哭着恳求爸爸不要打妈妈时,爸爸就冲小宇撒气。一天,小宇放学回家,爸爸又喝的酩酊大醉,对小宇的妈妈破口大骂,小宇很害怕……
小宇应该怎样做呢?
小宇应该找到社区或当地政府,由他们出面劝说并制止爸爸的暴行,也可请求法律援助向法院提起诉讼,依法维护妈妈的合法权益。
当你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你的选择是
会助长犯罪分子行为,使自身合法权益遭受进一步的损害。
会助长犯罪分子行为,不但使自身合法权益得不到合法保障,甚至容易使自己的行为也触犯法律。
不但不能维护自身合法权益,反而会使自己的行为触犯法律。
使自身合法权益得到维护和保障。
我国宪法第五十一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行使自由和权利的时候,不得损害国家的、社会的、集体的利益和其他公民的合法权利。
采用的方式
可能的后果
忍气吞声
委曲求全
与对方
“私了”
以牙还牙
报复对方
运用法律合理
表达自身诉求
就读于殷都区某小学的六年级学生张某回家后,对着母亲刘玲哭哭啼啼,称因最近成绩不好,被班主任体罚。刘玲听后情绪激动,
到女儿的学校与班主任李某理论。两人在谈话中发生激烈争执,
刘玲拿出随身携带的裁切刀在李某的脸、颈部乱划。
河南省安阳市殷都区检察院以涉嫌故意伤害罪对犯罪嫌疑人刘玲依法批准逮捕。
谈谈你对此事的看法。
依法办事,就要遵守各种法律法规。
在实现自身利益的过程中,还要自觉维护他人和集体的合法权益。
不能以恶制恶、以暴制暴。
法律是一切行为的底线。
中学生晓程在放学的路上,被两名男生堵截。这两名男生恶狠狠地向晓程要钱,晓程说没钱。一名男生对另一名男生说:“给我找块砖,看他说不说实话。”接着,两名男生又威胁晓程:“到底有没有钱?快掏出来!”随后便开始搜晓程的口袋,掏出所有的钱,往晓程头上拍了一巴掌说:“你要是告诉别人,小心点儿!”
你认为晓程应该采取哪种方式应对不法侵害?为什么?
晓程可以告诉父母、老师,也可以向当地派出所报案。因为当我们自身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不能忍气吞声,不能纵容违法犯罪行为,而应通过合法的途径使问题得到解决,以维护自己合法权益。
应对不法侵害,你有什么好办法?
依法办事,就要养成学法尊法守法用法的习惯,逐步成长为社会主义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坚定捍卫者。
二、树立法律信仰
建设法治中国
中国人民
共同事业
践行者
受益者
2019

3

17
日,在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当选的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栗战书等进行宪法宣誓,
18
日,国务院总理李充强、国家监察委主任杨晓渡等进行宪法宣誓。
国家工作人员在就职时公开进行宪法宣誓有什么意义?
①对国家工作人员:
有利于增强法律意识,在内心深处尊崇法律,依法行政,遵守和捍卫法律。
②对全社会:
有利于加强法制宣传教育,弘扬法治精神,引导全体公民树立法律信仰,在生活中依法律己、依法办事、依法维权。
法治意识是人们对法律发自内心的认可、崇尚、遵守和服从。
法治意识

内涵
一切法律既不是铭刻在石碑上,也不是铭刻在铜表上,而是铭刻在公民们的内心里。
--卢梭
1.遵守学生行为习惯,尊敬师长,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
2.努力学习,完成规定的学习任务。
3.遵守所在学校或其他教育机构的管理制度。
4.遵守社会公共秩序和社会公德。
5.增强环保意识,采取低碳、环保的生活方式。
6.不得忽视、冷落老人。
怎样才能更好的遵守?
提高自身道德素质
法律
道德
社会中规范人们行为、维护社会秩序的手段
人们心中的法律
道德的底线,是外在的强制性道德。
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相互推动
道德对法治有什么重要作用?
人们道德水平的提高,有利于增强遵法守法的意识和自觉性,有助于法治文化环境的形成。
学校可以通过开展哪些活动让法治根植青少年心中?
法制讲座、主题班会、法制宣传栏、演讲及书画比赛等。
建设法治中国对青少年的要求是什么?
增强法治意识,依法办事,是青少年健康成长的基本要求。青少年不仅是法治中国建设的收益者,更应该成为参与者和推动者。
增强法治意识
建设法治中国
推进法治中国建设是每个人的责任和义务,作为国家未来的建设者,我们要努力为法治中国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
拓展提高
在宣传法律方面,我打算:
在依法维权方面,我打算:
在遵守法律方面,我打算:
在学习法律方面,我打算:
在捍卫法律方面,我打算:
1.七年级学生小瑜在逛街的时候,从路边摊买了一包薯片,吃完之后就出现了食物中毒现象,被送到医院就医。后来发现,这包薯片是“三无”产品。对此,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
①在社会生活中,有些单位和个人不遵守法律法规,肆意侵犯他人的合法权益
②小瑜应通过法治方式,表达自身合法的诉求和愿望
③小瑜应带人将该商贩痛打一顿
④小瑜应该自认倒霉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A
课堂练习
2.卢梭说过,“一切法律中最重要的法律,既不是刻在大理石上,也不是刻在铜表上,而是铭刻在公民的内心里。”这句话启示我们(

①法律的权威源自人民的内心拥护和信仰
②法律主要依靠人们内心的信仰保证实施
③只能用法治的方式表达自身的诉求和愿望
④要尊崇法律,信赖法律、遵守法律和捍卫法律
A.②④
B.①④
C.②③
D.①③
B
3.一份调查研究结果表明,未成年人犯罪呈快速上升趋势,并且未成年人犯罪趋于低龄化。另外,未成年人犯罪动机单纯幼稚,团伙型犯罪突出,“帮会”色彩日益深厚,多具突发性和随意性。这告诉我们青少年
(
)
①应自觉树立法治意识,维护法律的尊严
②要认清犯罪危害,加强自我防范
③要谨慎交友,防微杜渐
④要学会控制和压抑自己的情绪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A
课堂总结
  法律是一切行为的底线。依法办事要树立法律意识,遵守各种法律法规,养成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习惯。法律的权威源自人民的内心拥护和真诚信仰,树立法律信仰,就是发自内心地尊崇、信赖、遵守和捍卫法律。
学会依法办事
树立法律信仰
学会依法办事的原因
依法办事,要树立法律意识
养成学法尊法守法用法的习惯
树立法律信仰,就是发自内心地尊崇法律、遵守法律和捍卫法律。
我们与法律同行
遵守各种法律法规
树立法律信仰的原因
青少年要学会依法办事,成为法治中国建设的参与者和推动者。
板书设计
谢谢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有大把高质量资料?一线教师?一线教研员?
欢迎加入21世纪教育网教师合作团队!!月薪过万不是梦!!
详情请看:
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我们与法律同行》教学设计
课题
我们与法律同行
单元
第四单元
学科
道德与法治
年级
七年级下册
学习目标
1.
树立法治信仰,增强学法尊法守法用法的意识和自觉性。2.
初步学会运用法律维护自己、他人和集体的合法权益。3.
知道依法办事的要求。理解树立法律信仰的重要性。
重点
树立法治信仰,增强学法尊法守法用法的意识和自觉性。
难点
学会运用法律维护自己、他人和集体的合法权益。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播放视频——有法撑腰,做自己的大英雄通过以上视频内容,你怎样看待法律与我们生活的关系?提示:国无法不治,民无法不立。我们的生活离不开法律的规范和保障,法律是治理国家的重器,为我们提供文明有序、和谐自由的生活空间。运用你的经验:感受法治的作用(PPT图片)这些做法对我们生活有什么影响?提示:法律保障生活小结:立法:立法机关制定了法律,我们才能做到有法可依,才知道什么可以做什么不可以做。执法:执法机关只有做到执法必严,才能保障法律的顺利有效实施。司法:违法必究,维护法律的尊严,树立法律的权威。守法:公民做到自觉守法,才能有效的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维护社会的安定与和谐。
观看视频感悟并交流讨论交流
通过视频内容感悟,认识到我们的生活离不开法律的规范和保障。帮助学生从”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等角度感受法治的作用。
讲授新课
目标导学一:学会依法办事播放视频——未成年人霸凌案视频内容给予我们什么警示?提示:法律保障功能的实现靠我们每个人的尊崇和遵守。法律规定了什么可以做,什么不可以做,应该怎么做,不应该怎样做,法律是一切行为的底线。在日常生活中,在行动之前,我们要想一想“合不合法,有什么后果”,并以此作为评价自己行为是否合法的准则。未成年人犯罪,宽容但绝不纵容
。播放视频——可可小爱普法剧可可小爱的爸爸发现商家产品出现问题时,通过找“哥们”
解决问题的方式对不对,为什么?当我们生活中遇到矛盾纠纷需要解决,应当以什么样的方式进行?小结:依法办事,就要遵守各种法律法规。遇到问题需要解决,应当通过法治方式,表达自身合法的诉求和愿望。在实现自身利益的过程中,我们要自觉维护他人和集体和合法权益。案例现场分析:小宇的爸爸原来是一家公司的老板,因债务问题,公司宣布破产,多年的积蓄化为乌有。由于一时找不到合适的工作,小宇的爸爸常常酗酒,每次喝醉后,就拿小宇的妈妈出气,非骂即打。每当小宇哭着恳求爸爸不要打妈妈时,爸爸就冲小宇撒气。一天,小宇放学回家,爸爸又喝的酩酊大醉,对小宇的妈妈破口大骂,小宇很害怕……小宇应该怎样做呢?提示:小宇应该找到社区或当地政府,由他们出面劝说并制止爸爸的暴行,也可请求法律援助向法院提起诉讼,依法维护妈妈的合法权益。你说我说当你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你的选择是(PPT表格呈现,讨论总结)采用的方式可能的后果忍气吞声,委曲求全与对方“私了”以牙还牙,报复对方运用法律合理表达自身诉求拍案说法就读于殷都区某小学的六年级学生张某回家后,对着母亲刘玲哭哭啼啼,称因最近成绩不好,被班主任体罚。刘玲听后情绪激动,
到女儿的学校与班主任李某理论。两人在谈话中发生激烈争执,
刘玲拿出随身携带的裁切刀在李某的脸、颈部乱划。河南省安阳市殷都区检察院以涉嫌故意伤害罪对犯罪嫌疑人刘玲依法批准逮捕。谈谈你对此事的看法。小结:依法办事,就要遵守各种法律法规。在实现自身利益的过程中,还要自觉维护他人和集体的合法权益。探究与分享中学生晓程在放学的路上,被两名男生堵截。这两名男生恶狠狠地向晓程要钱,晓程说没钱。一名男生对另一名男生说:“给我找块砖,看他说不说实话。”接着,两名男生又威胁晓程:“到底有没有钱?快掏出来!”随后便开始搜晓程的口袋,掏出所有的钱,往晓程头上拍了一巴掌说:“你要是告诉别人,小心点儿!”你认为晓程应该采取哪种方式应对不法侵害?为什么?提示:晓程可以告诉父母、老师,也可以向当地派出所报案。因为当我们自身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不能忍气吞声,不能纵容违法犯罪行为,而应通过合法的途径使问题得到解决,以维护自己合法权益。讨论交流:应对不法侵害,你有什么好办法?侵害过程中:发生后:小结:依法办事,就要养成学法尊法守法用法的习惯,逐步成长为社会主义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坚定捍卫者。目标导学二:树立法律信仰探究与分享2019

3

17
日,在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当选的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栗战书等进行宪法宣誓,
18
日,国务院总理李充强、国家监察委主任杨晓渡等进行宪法宣誓。国家工作人员在就职时公开进行宪法宣誓有什么意义?提示:①对国家工作人员:有利于增强法律意识,在内心深处尊崇法律,依法行政,遵守和捍卫法律。②对全社会:有利于加强法制宣传教育,弘扬法治精神,引导全体公民树立法律信仰,在生活中依法律己、依法办事、依法维权。小结:法治意识的内涵:法治意识是人们对法律发自内心的认可、崇尚、遵守和服从。探究与分享这些法律,你自觉遵守了吗?1.遵守学生行为习惯,尊敬师长,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2.努力学习,完成规定的学习任务。3.遵守所在学校或其他教育机构的管理制度。4.遵守社会公共秩序和社会公德。5.增强环保意识,采取低碳、环保的生活方式。6.不得忽视、冷落老人。怎样才能更好的遵守?提示:提高自身道德素质道德对法治有什么重要作用?人们道德水平的提高,有利于增强遵法守法的意识和自觉性,有助于法治文化环境的形成。探究与分享学校可以通过开展哪些活动让法治根植青少年心中?提示:法制讲座、主题班会、法制宣传栏、演讲及书画比赛等。建设法治中国对青少年的要求是什么?提示:增强法治意识,依法办事,是青少年健康成长的基本要求。青少年不仅是法治中国建设的收益者,更应该成为参与者和推动者。拓展提高推进法治中国建设是每个人的责任和义务,作为国家未来的建设者,我们要努力为法治中国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在学习法律方面,我打算:在遵守法律方面,我打算:在依法维权方面,我打算:
观看视频交流分享观看观看交流讨论案例阅读讨论分析交流感悟分组讨论完成表格内容阅读材料交流讨论阅读材料分组讨论交流感悟学生各抒己见材料阅读讨论交流阅读讨论交流讨论讨论交流讨论交流讨论交流
通过视频内容的阅读,认识到未成年人犯罪,同样会受到法律的制裁,法律需要我们每个人的尊崇和遵守。通过讨论,引导学生认识到生活中遇到矛盾纠纷,要学会依法办事,通过法治方式,表达自身合法的诉求和愿望。认识到法律援助是维护合法权益的一条途径。通过不同方式的对比,学会在生活中运用恰当的方式(法律)维护自身合法权益懂得在实现自身利益的过程中,要遵守各种法律法规,维护他人和集体的合法权益。通过学生生活中可能遇到的不法侵害的的案例,引发学生对如何应对不法侵害、维护自向合法权益进行思考,学会依法维权。启发学生思考如何应对不法侵害。通过对国家工作人员就职宪法宣誓的事例分析,引导学生从内心深处尊重法律,从而为后面学习树立法律信仰奠定基础。认识法治意识的内涵结合学生生活,学会在生活中遵守相关法律法规,提升自身法律意识认识道德对法治的作用。知道在学校生活中学习法律知识的途径。引导学生思考,增强法治意识,学会依法办事。引导学生认真学习法律知识,自觉遵守法律,依法维护自身合法权益,为法治中国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
课堂小结
法律是一切行为的底线。依法办事要树立法律意识,遵守各种法律法规,养成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习惯。法律的权威源自人民的内心拥护和真诚信仰,树立法律信仰,就是发自内心地尊崇、信赖、遵守和捍卫法律。
树立法律信仰,提高法律意识,学会遵守各种法律法规。
板书
我们与法律同行一、学会依法办事1.学会依法办事的原因2.依法办事,要树立法律意识3.遵守各种法律法规4.养成学法尊法守法用法的习惯二、树立法律信仰1.树立法律信仰的原因2.树立法律信仰,就是发自内心地尊崇法律、遵守法律和捍卫法律。3.青少年要学会依法办事,成为法治中国建设的参与者和推动者。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