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一次性的生活用品》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一次性的生活用品”是湖北省教学研究室编写的五年级教材下册的内容。意在通过“一次性生活用品”的教学,让学生对生活中的一次性用品有所认识和了解,通过自己的调查研究认识到一次性用品普及程度越来越高,使我们生活更加便捷,同时对环境造成影响。并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最后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能力,用自己所带材料进行“变废为宝”设计,制作作品。通过本节课的教学,使学生学会关注自己的生活方式,养成有利于环境的生活习惯。二、教学设计思路本课具较强的实践性,强调学生的亲身经历,要求学生积极参与到各项活动中去,学会调查、统计、设计制作等一系列活动,发现和解决问题,体验和感受生活,发展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生活中的一次性用品”主要引导学生认识生活中的一次性用品的作用及危害,并寻求解决的办法,整个教学活动中还包含学生对一次性用品相关资料的调查了解,以及动手制作等相关实践环节,使学生在这一过程中不但培养动手实践能力,而且进行研究性学习,更重要的是把在学校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家庭、社会中去,关注生活,关爱自然。在本课教学中首先设计了认识一次性用品,目的是让学生了解一次性用品,其次是师生汇报交流调查到的生活中一次性用品的使用情况及相关资料,目的是让学生对一次性用品有一个新的认识,知道使用一次性用品带来的后果,最后是拓展与创新,通过“变废为宝”设计工艺品,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同时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三、教学目标1、让学生对生活中的一次性用品深入的认识和了解,以及对环境造成的不良影响。2、继续培养学生观察、记录、访问的能力以及户外调查、考察的能力。3、通过此次活动,意识到人类正确使用物质的重要性,使用学会关注生活,关爱自然。4、培养学生正确对待生活中的一次性用品,养成改变生活习惯。5、锻炼学生动脑设计、动手制作能力。四、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认识使用一次性用品带来的危害便利与危害,明确弊大于利。难点:变废为宝,养成绿色生活方式。五、教学准备1、课前收集一次性用品、调查使用情况。2、多媒体课件。3、变废为宝制作,制作工具。六、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本课。1、师: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节奏的加快,越来越多的一次性活用品走进了我们的生活。请你介绍一下你收集的一次性生活用品叫什么,用什么材料制作的,一般怎么使用的?学生汇报。2、师:你觉得它们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什么好处?(卫生、方便、快捷、便利)3.今天,我们一起走近一次性生活用品,去重新认识、了解它们。(板书):21.一次性的生活用品(二)交流与讨论首先,我们的认识从统计调查数据开始。1、调查表汇报:(一般情况下)一家人使用量塑料袋饮料瓶方便杯方便盒方便筷其它1?????232.学生汇报自己怎么调查的及调查数据。3.师:(1)从以上调查数据来看,你发现什么?(塑料制品所占比例较大)(2)这是一个家庭使用情况,如果我们从更大一点的范围来看又会怎样?我们学校有学生2070人,如果按每人每天用1个塑料袋,全校每天用塑料袋多少个?通山县约有50万人,每天用塑料袋多少个?全国近14亿(13.75)亿人口,每天用塑料袋多少个?有人统计过,全世界每一分钟要用100万个。特殊行业:如超市、菜市场……(3)看了这些数据,你又有什么想法?(塑料袋数量惊人)(4)我们用过的这些一次性生活用品一般怎么处理了?(丢弃、焚烧、随垃圾填埋)。(5)出示小区、河边丢弃的塑料袋,问:给环境造成什么?(丑化、污染环境)(6)谁造成的污染比较严重?(有纸质的、木质的、塑料制品,它们分别会怎样?预测)(小资料)一般塑料制品在自然界中要经过200—400年才能被彻底分解。若将它们掩埋在土壤中,会妨碍农作物的生长;若焚烧则会释放大量有毒气体......因此,大量的废旧农用薄膜,包装用塑料膜、塑料袋和一次性塑料餐具,使用后被抛弃在周围环境中,给景观和生态环境带来很大破坏。由于废旧塑料制品大多呈白色,因此造成的环境污染被称为“白色污染”。(木质的、纸质的用品我们可以课外通过实验来论证)。4.师:塑料制品除了对环境造成极大破坏,还有别的说法吗?5.下面我们再看一组数字:如果按每个塑料袋重1克,通山县(约50万人)每天丢弃塑料袋约多少克?约合多少吨?(塑料制品的原料是聚乙烯,每吨原料材约6000元)每天扔掉的原材料价值多少?6、师:通过上面的计算,你对一次性用品有了什么新的认识?(既污染环境又浪费资源)7.师:请大家分析:一次性生活用品有利也有弊,你认为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小组讨论,发表意见。8.师:正因为塑料制品既污染环境又浪费资源,弊大于利,国家在2008年6月1日颁布了限塑令。规定自2008年6月1日起,在全国范围内禁止生产、销售、使用厚度小于0.025毫米的塑料购物袋(白色污染的主要来源)。在所有超市、商场、集贸市场等商品零售场,实行塑料购物袋有偿使用制度,一律不得免费提供塑料购物袋。9.师:限塑令实施已九年了,现实情况又是怎样的??10.师:一次性生活用品虽然环境污染,浪费资源。但确实给我们的生活带来方便,那么我们到底该不该用?该如何用?组内交流讨论。汇报:1.尽量不用或少用,自备购物袋。2.垃圾分类回收;3.研制无毒、易分解的材料(易降解材料);4.变废为宝……(课件展示)(三)拓展与创新1、变废为宝,制作工艺品或科技创新作品。(1)学生欣赏“变废为宝”作品。(2)师:现在请同学们用你准备好的材料共同设计制作一件你喜欢的作品。(3)、学生:个人或分组合作制作。(4)出示评价工艺品作品标准:美观,讲究工艺。科技创新作品评价标准:新颖性、实用性、科学性。(5).请各小组把作品放到展示台,并对本小组设计制作的作品进行简单介绍、评价。2、有关塑料制品污染环境问题是一个全球性的问题,大家都在想办法。请看科学家研究最新进展:视频:吃塑料的虫子(看过有什么启发?)(四)总结提升师: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以后在家里、在学校又该怎么做?(打造绿色家居生活方式,建设绿色校园)(五)板书设计21.一次性生活用品利:卫生、方便、快捷、便利弊:污染环境(白色污染)、浪费资源措施:尽量不用或少用,自备购物袋;垃圾分类回收;使用可降解材料制品;变废为宝;……(改变我们的生活方式)教学后记:一次性的生活用品已渗入我们的生活的方方面面,成为我们生活必不可少的一部分,给生活确实带来方便,但是由此带来的弊端学生不一定清楚。通过对比、讨论,认识到弊大于利,从而改变我们的生活习惯,逐步养成绿色生活方式。在课堂进行变废为宝制作,提高学生科技创新能力。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