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六年级科学《有趣的食物链》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科学知识目标:1、知道什么是食物链和食物网。2、知道食物链的营养源于绿色植物。能力培养目标:1、通过制作食物链模型和讨论交流活动,能归纳概括出食物链的特征;2、能依据生物间的食物关系写出简单的食物链。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自然界的生物之间相互依存,生物的多样性有利于维护生态平衡。2、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理解食物链的含义;教学难点:知道生物的种类越多越有利于维持生态平衡。3、教学过程(一)认识食物链,导入新课。1.观看螳螂捕蝉的动画,感知生物间的食物关系。2.揭示科学课上生物间食物关系的表示方法,探索箭头的方向表示了什么。(箭头方向表示食物的去向,表达着“谁”被“谁”吃的关系)3、制作食物链模型,发现食物链模型特点。(1)引导学生尝试制作纸环串(食物链模型)模拟“螳螂捕蝉”故事中的四种生物食物联系。纸环串制作要求:根据“谁被谁吃”的关系,按照一定的顺序把纸条用回形针串成圆环,连接起来。(2)学生制作纸环串模型。(3)提问:这种表示生物间“吃与被吃”关系的纸环串模型,看起来像什么一样?(链条)(4)揭题:能不能给它取个形象的名字?(食物链)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有趣的食物链。4.引导学生小结食物链的概念。生物之间普遍存在一种“吃与被吃”的关系,这种关系像链条一样,把一些生物紧密地联系起来,生物学家把生物之间的食物联系叫做食物链。(二)游戏,概括出食物链的特征。1、谈话:我们一起来做个有趣的游戏,名字叫“我被谁吃了”。老师事先准备了两组生物名称,每组的生物间存在着“吃与被吃”的关系,请拿到卡片的同学按照它们的取食关系,迅速地排好队,并拨动箭头,表示食物链的方向。2、学生上台游戏。第一组:小鸡老鹰虫树叶第二组:狐狸鸟蝗虫草3、学生按照“谁被谁吃”的形式朗读这两条食物链,当念到谁的时候,谁就把卡片贴到黑板上。4、引导学生仔细观察黑板上的三条食物链,找一找它们共同的特点。(板书:源头:植物;终点:凶猛的动物。)(三)认识食物网1、(出示图片)谈话:请同学们到开心农场里玩一玩,农场里有哪些生物?这些生物生活在一起会发生什么关系?2、请学生根据生物间的食物关系,画出农场上的食物链,并数一数:一共有几条食物链。3、学生上台展示。4、引导学生从画好的食物链中发现这些食物链相互交叉,这些相互交叉的食物链,就像一张网,取名为食物网。(四)拓展学生,感受生物的重要性1、讨论:农场主为了保护兔子,就开始大量捕杀兔子的天敌:狐狸、蛇、老鹰。这样做的结果会怎么样?2、学生汇报。3、小结:人类与大自然也通过也通过食物链和食物网相互联系,人的食物主要来自植物、动物,大量的捕杀动物,会破坏良性的食物链、食物网,最后危及到人类。(五)总结1、谈话:谈一谈今天的收获。板书:有趣的食物链树汁→蝉→螳螂→黄雀树叶→虫→小鸡→老鹰草→蝗虫→鸟→狐狸}源头:植物终点:凶猛的动物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