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建立模型》教学设计教学内容:苏教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二课。教学目标:1、知道模型的种类及作用。2、能够建立一些简单的模型,用模型做出解释。教材分析:建立模型实质上是用模型来表现内在的思想,无论建立的是物理形态、图形态,还是数学公式形态的模型,其科学探究的意义、趣味与艰难程度都丝毫不亚于其他过程探究技能。学情分析:前一节课学了解释,本课主要是上一节课的延伸,是学生学会建立简单模型并使用模型进行解释。教材在展现一系列模型的基础上,说明模型的作用,指导学生展开针对具体模型的讨论,引导学生认识到,模型解释了宏观世界的物体关系、模型解释了微观世界的物质形态、模型将静态的形态动态化、模型用静态结构解释了不同事物和现象的动态关系。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三球仪、细胞模型图、长方形公式卡片学具准备:实验报告单、圆纸筒、回形针、线绳、教学重难点:重点:认识模型的作用。难点:动手建立纸筒模型。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设计一、激情导课谈话:今天很高兴和同学们一起上一节科学课,冬至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一个传统节日,哪位同学给我们解释一下你知道的冬至?学生解释。我们一起来看大屏幕,来了解科学家们是如何解释冬至的?在解释过程中用到三球仪和图形模型。在了解的过程中强调图形和物理模型的应用。现在大家明白了冬至是怎么回事了吧?刚才我们见到的图形和三球仪其实都是模型。我们常用到模型来进行解释,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建立模型》(出示课题)。二、民主导学谈话:1.我们回顾一下在我们的学习过程中使用过哪些模型?学生先说列举实例,兔子模型,细胞模型,长方形面积公式。对模型的分类清晰化。物理模型、图形模型、数学公式模型。2.说说你对模型的认识。模型的作用。重点让学生说模型的好处。此时不做定义。3.任务一:黑盒子的秘密A.谈话:同学们,我们生活中有很多物体,看不见却可以想得到。现在我们就先来研究黑盒子的秘密。这是一个密封的盒子,盒子里有一个滚珠和一个障碍物。粘在盒内的某个位置上。请你在不打开盒子的情况下,想办法弄清楚障碍物的具体位置,并做出解释。现在考虑一下怎样才能知道障碍物的位置以及怎样做出解释。B.小组合作找到障碍物的位置,并画出位置。提供给学生同样的,包括里面障碍物的位置和形状,正面四角标有A、B、C、D的黑盒子。并提供标有A、B、C、D的图纸。C.小组展示交流4.任务二:神奇的纸筒A.谈话:(出示一个纸筒模型)这是一个密封的纸筒,拉动露在纸筒外面的任意一根细绳,其他的线绳都会缩进纸筒里(教师演示一下),你们觉得纸筒里线绳是怎样连接的?把纸筒里线绳的连接情况画下来。B.学生小组合作建立图示模型来解释。C.提出进一步的要求:请同学们按照自己画的模型,用合适的材料做一个类似的纸筒,来验证自己的解释。D.展示交流成功的纸筒5.尝试总结模型的定义屏幕展示定义,齐读。6.怎样建立模型,解释现象:(1)分析问题(2)收集数据(3)找出物体之间的关系(4)确定条件(5)规定材料(6)建立初步模型(7)评价模型(8)修改模型。三、检测导结1.生活中的模型有哪些?车模、航模、海模、楼盘模型、汽车标志、商标……2.从三年级到现在,我们用过的模型及其作用模型名称起了什么作用?桃花模型 手臂活动模型 红绿灯模型 3.总结说说你的收获?在我们生活中到处都可有模型,生活中处处有科学,只要我们善于观察,勤于思考,就会有新的发现。今天这节课就上到这里,同学们,再见!附: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