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湘教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吃奶长大的动物》教教学理念:学生是科学学习的主体,学习的过程应该是他们主动参与和能动的过程,学习本课必须建立在学生已有经验的基础上,让他们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强调知识、能力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整合,并且教师自身的教学行为应对学生产生积极影响。学情分析:通过上几节课的学习,学生对科学课的认识有了一定的提高,部分学生已会进行仔细观察,但学生们也常观察不仔细,观察大多不能自己进行,使学习任务难以按教学计划完成,特别是学生在作业习惯方面较差。教学目标:科学研究1、能自主探究哺乳动物与哺乳方式相适应的器官特征2、能细致、敏锐地进行观察,能结合自己的观察提出问题,并据此开展更为深入的观察。3、能根据观察记录和搜集的资料归纳出哺乳动物的共同特征,并据此判别其他动物是否为哺乳动物。情感、态度、价值观1、体验通过细心和深入观察获得发现所带来的乐趣。2、意识到哺乳动物和人类生活密切相关。科学知识认识常见的哺乳动物及它们的共同特征。教学重点:总结归纳哺乳动物的共同特征。教学难点:哺乳类动物的分类。教学准备:实物兔子、动物图像卡片、记录表、课件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出示实物(兔子)谈话导入1.同学们,看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什么?2.你们了解小兔子吗?谁来说一说。3.兔子小时候是靠吃什么长大的?二、活动一观察兔子1播放刚出生的兔子视频,图片、观看兔子实物,并结合生活经验填写记录表(要求:学生保持安静、限定时间),观察小兔子的特点和吃的情况。观察兔子记录表1.刚出生的小兔没有(毛?)?,眼睛还没有(睁开),不能吃(草?)?,只能吃(奶?)。2.母兔的乳头长在(腹部?),有(4?)对,乳头只有(绿豆?)那么大。想继续了解的问题小兔子是怎么吃奶的?课件显示小兔子是如何吃奶的相关知识。(1)小兔先闻奶的味道,然后爬到母兔腹部的奶嘴上,咬住了母兔的乳头,吮(shǔn)吸着奶水。(2)小兔一星期后会开始长毛,约十二天后耳朵慢慢张开,到十六至十八天便会周围走动,约六至八个星期大,便会完全断奶。2.教师问:在我们生活中,还有哪些动物也具有兔子这样的特点呢?学生汇报交流。(教师课件显示补充)3.归纳:像兔子、牛、熊猫这样胎生、靠吃奶长大的动物是哺乳动物。(1)讲解什么是胎生?(妈妈生的)(2)什么是哺乳?(吃奶)并板书。三、活动二分类教师:同学们,我们已经了解了什么是哺乳动物,知道了哺乳动物的特征,判断它们是否是哺乳动物?并说出理由。海豹蝙蝠犀牛青蛙鳄鱼海豚哺乳动物海豹??蝙蝠??犀牛??海豚非哺乳动物青蛙??鳄鱼课件分享上表中动物的特征。四、拓展(课件显示)提问:人是不是哺乳动物?鸭嘴兽是哺乳动物吗?作业布置1、教师出示几组准备好的卡片,其中混有两栖类、鸟类、爬行类、特殊的哺乳动物,请学生判断。(并拓展:1、全世界哺乳动物有4000多种,我国的哺乳动物有400多种。)2、判断。(1)靠吃奶长大的动物都是哺乳动物。()(2)哺乳动物都是胎生的。()(3)哺乳动物也叫兽类,蝙蝠是唯一会飞的哺乳动物。()(4)鸭嘴兽是卵生哺乳动物。()六、观看哺乳动物影像资料意图:安排观看哺乳动物母子温情的影像,同时配有轻柔的音乐,让学生感受母爱的伟大,意识到哺乳动物和人类生活的密切关系,在心中从小播下保护动物的爱心之种。五、板书设计3吃奶长大的动物哺乳动物:胎生、吃奶长大的动物胎生:妈妈生的哺乳:吃奶教学反思:课前课件准备较充分,但上课时没有利用上。课前学生方面做的准备不够,上课时太过拘泥于教案,没有充分照顾到学生。课堂氛围欠活跃,没有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课堂上时间把握不得当,整堂课没有达到预期效果。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