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摩擦力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认识一些增大和减小摩擦力的方法 2.知道摩擦现象中的滑动摩擦和滚动摩擦.? 3.知道摩擦力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 4.知道摩擦在实际中的意义及增大和减小摩擦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 1.描述摩擦力对地球上物体运动的影响; 2.指出摩擦力会阻碍物体的运动; 3.指出物体在气体中所受的摩擦力比在液体中所受的摩擦力小; 4.举例说明摩擦力在日常生活中的利与弊 5.说明增大和减小摩擦力的一些常用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生活中有益摩擦和有害摩擦的分析,树立一分为二看问题的观念。 二、教学难重点 重点:了解增大和减小摩擦力的方法 难点:了解增大和减小摩擦力的方法 三、教学准备 教学器材:玻璃杯,大米,筷子,洗衣粉水,毛巾,木块若干,大张白纸,砂纸,小圆棍,棉布,玻璃板,胶木板,橡胶,弹簧测力计,温度计 教学资源 引用了《摩擦力的应用》视频资料,以及科学家如何利用摩擦力相关知识创作发明的故事。另外,选用了自行车赛车手图片,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摩擦力知识的应用。 四、教学过程 主要环节 内容 学生活动 教师活动 设计意图 新课引入 演示筷子提米的实验(如图9-4-1); 手提空瓶的实验: (如图9-4-2) 请学生分析讨论并举出身边的摩擦现 象从而引出新课。 在一玻璃杯中放入一定量的大米,插入一支筷子并压紧大米,向上提起筷子会很容易的将筷子拔出;重新将筷子插好,再向米中加少量水,等一会儿,拿起筷子就可以把玻璃杯提起。 在手上沾些洗衣粉水,握住瓶颈部分(图中覆盖部分)向上提,提不起来;再将瓶子擦干净,用毛巾覆盖在瓶颈部分,手握毛巾向上提瓶,瓶很容易提起。通过两次实验对比引入新课。 由新鲜的例子引入新课,能够激发学生探求知识的好奇与兴趣。 一、定义 由同学们的讨论可以看出摩擦是我们生活中的常见现象。 联系力的作用回答:木块运动状态改变,表明它受力的作用。 演示:水平面上推动木块,在撤消推力后木块慢慢停下来,提问:为什么木块停下来了呢? 由一个简单易理解的实验自然导出摩擦力的定义,不会让 学生觉得枯燥乏味。并进一步激发学生 表达自己生活中的经验总结,得出摩擦 力的方向。 方向:与施力或运动的方向相反。 讨论:摩擦力的方向。 这个力阻碍了物体的运动,叫摩擦力。运动物体往往受到接触面对它的阻碍作用。 小结:物体之所以停止了运动,是因为在物体运动时,受到一个和运动方向相反的力,由此得知,摩擦力方向与施力方向或运动方向相反。 二、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 猜测并分组设计实验验证不同因素是否对摩擦力有影响以及具体的关系。 在验证某一个因素时,注意控制变量。 1.接触面粗糙程度:把玻璃板、棉布、胶木板、橡胶、砂纸等不同材料放在桌面上,然后用弹簧测力计拉动同一块木块,分别记录每次的读数,每种材料做重复实验三次,并取平均值,以减小实验误差。比较数据,得出结论:接触面粗糙的时候,摩擦力更大。 2.物体本身的轻重推动桌子和椅子时,重的桌子更令人吃力,显然,物体本身越重,所受的摩擦力会越大。 3.横截面积 将同等大小的一张纸和一张揉成团的纸从同一高度放下,看哪一个先掉地。纸团因为横截面积比一张纸小,所以和空气的摩擦力小,所以更快掉到地上。可见,横截面积越大,摩擦力越大,对运动的阻力也越大。 4.接触介质 在空气和水中做游泳的姿势,因为水与人的摩擦力更大,所以,当人划水的时候,水能给人比空气给人更大的向前的反作用力。所以虽然做相同的游泳动作,在空气中人却不会前进,而水中人却会前进。 学生表述交流实验现象并初步得出结论。 提供一些实验材料和工具,对学生的猜测有一定引导作用。提供木块若干,大张白纸,砂纸,小圆棍,棉布,玻璃板,胶木板,橡胶,弹簧测力计等。 学生讲述设计方案,教师引导并请学生讨论判断可行性。 学生实验验证同时,教师巡查并指导。 补充:另外,直接托一个箱子很累,但在箱子底部装上几个轮子,使其与地面接触面小了,所受到的摩擦力自然也小了,这在生活中的应用是非常广泛的。加上轮子后轮子滚动时产生的摩擦我们称之为滚动摩擦,反之,物体直接在地面上滑动的摩擦称之为滑动摩擦。由此得出,相同条件下,滚动摩擦小于滑动摩擦。 教师归纳总结与摩擦力大小相关的因素。 遵循科学探究的基本规律,让学生先猜测,再制订计划,分组研究不同变量对摩擦力大小的影响。在进行实验探究的同时,学生不但能通过实战了解控制单一变量的必要性,且能够通过小组实验,增强学生之间的合作精神。 三、摩擦在生产和生活中的意义 没有摩擦力,我们连一支笔都拿不起来,我们连走路都寸步难行,生活中应用摩擦力的例子有很多,但有的时候我们是需要增大摩擦力,有的时候需要减小摩擦力。 请学生完成课本实验,用泡沫塑料摩擦温度计液泡,观察温度变化,进一步验证摩擦生热。 学生讨论举例 1、增大摩擦 如鞋底的鞋纹,瓶盖上的纹路,刹车,写字等。 2、减小摩擦 如在机器运转部位涂抹润滑油,磁悬浮列车依靠磁力悬浮在轨道上,火箭和鱼类的流线型体型等。 搓手时手之间产生了摩擦力,什么感觉?得出摩擦生热。 那么摩擦力除了能够生热以外,我们日常生活中还有哪些应用呢? 请从增大和减小摩擦力两个方面去讨论,并作记录。 教师播放视频资料《摩擦力的应用》,让学生们观看生活中摩擦力的应用。 如果我们平时做个有心人,相信我们还能找到很多与摩擦力相关的应用。 本环节可以考察学生平时生活中对周围事物的 观察和思考能力。让学生们充分分享平日知识的积累。 总结 回顾本节课要点。 归纳 总结可以帮学生们理清本节课的知识点。 五、反思与小结 课后继续巩固学生对摩擦力应用的知识,教师出示一张与摩擦力密切相关的自行车赛车手的照片,让学生分析应用到摩擦力的细节,这样一来,既培养了学生的分析能力,又检验了学生对摩擦力应用的掌握情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