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重力 教学设计 一、教材地位与作用: 本节课为第12章“宇宙与空间探索”第二小节内容,通过学习,使学生明确物体的重力是由于地球对它的吸引而产生的,理解重力对地球上物体的影响,同时学会用弹簧秤来测量重力的大小,经历观察、分析、归纳实验现象和实验数据,体会科学研究的方法,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知道物体的重力是由于地球对它的吸引而产生的。 2·理解重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下的。 3·知道可以用弹簧秤来测量重力的大小,单位牛顿。 4·理解重力的大小与质量成正比,知道公式G=mg。知道重力会随位置的改变而改变,月球对物体的吸引力只有地球的六分之一。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分析、归纳实验现象和实验数据,让学生体会科学研究的方法, 提高思维的能力,初步体会研究数量间定量关系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尊重科学规律的科学态度。 三、学习重点和难点: 【重点】物体的重力和质量之间的关系; 【难点】让学生通过设计实验、观察实验数据、自己归纳得出物体的重力和质量之间的关系。 【教学方法】实验法、探究法 【学习方法】归纳学习法、合作学习法 四、教学准备: 【教学器材】教师演示用:重垂线。 学生活动用:铁架、硬纸板、刻度尺、钩码、箭头、弹簧、弹簧秤。 【教学资源】多媒体资源设计:ppt课件。 五、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复习 力的概念, 力的作用效果; 学生回答 一、重力的定义 观察现象:? 1、熟了的苹果向地面下落 2、水往低处流 3、衣服上的水落到地面上 引入重力: 地球对地球周围物体都有吸引作用,这种由于地球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叫重力。 重力是力的一种,符号:G。 思考:为什么? 回答:运动员受到地球的引力。 二、重力的方向: 回忆牛顿从“苹果落地”现象发现万有引力的故事,启示学生要做有心人。 揭示: 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且指向地心。 实验:重垂线的应用。 地面上和地面附近的一切物体都受到重力。 思考: 物体(如苹果)为什么总是竖直向下落?还有其它例子吗? 三、测量重力的仪器 重力的测量:用弹簧测力计测量。 实验:探究钩码数量和弹簧伸长量关系。 提示: 观察表格上的数据之间有什么关系? 讲授: 人们利用弹簧的这一性质,制成了弹簧秤,用来测量力的大小。 提问: 能否用弹簧秤测量重力的大小呢?若能,怎样测量? 注意:测量前弹簧秤要调零。 实验:活动12.10? 1已知力可以使弹簧发生形变。 2·实验开始前箭头指向0点。 3·逐渐递加钩码,记录弹簧的伸长长度。 4·作图:找出钩码的数量和弹簧伸长量之间的关系。 讨论并得出结论: 加上的钩码越多,弹簧的伸长量越大,且钩码的重力与弹簧的伸长量的比值是一个定值。 猜测: 当弹簧上挂有5个钩码时,弹簧的伸长量是多少? 实验验证,得出刚才的结论完全正确。 回答: 能,但要注意方向,要使弹簧秤竖直向下。 实验:反复练习弹簧秤的使用。 四、重力和质量的关系 探究:物体重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提供仪器:弹簧秤、钩码若干。 告知:每个钩码的质量为0.1千克 引导并提示: 观察表格上重力和质量的数据之间的关系。 讲授: 科学家经过反复的、较为精确的测量,重力与质量的比值约为9.8。 即:G=mg 回答:可能与己经学过的密度、体积、质量等有关。 重点探究:重力与质量的关系。 讨论: 选择合适的仪器和设计实验步骤。 交流实验方案。 实验并记录数据。 发现: 重力和质量成正比,重力与质量的比值约为10。 练习:一个质量为25千克的物体,所受的重力为多少? 五、重力会随着地理位置的改变而改变 同一个物体分别在地球或月球上,它的质量和所受的重力。 结论: 质量不随地理位置而改变,而重力随地理位置而改变,月球对物体的吸引力只有地球的1/6。 课堂练习 P7.?29;P4.?16-20 练习,交流。 课堂小结 物体的重力是由于地球对它的吸引而产生的,方向是竖直向下,测量工具弹簧秤,单位牛顿。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