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二节:力和力的作用 一、教学目标 1、从生活中力的现象中,感悟“力”的概念和作用。 2、通过拉橡皮圈等活动,体验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 3、通过推小车等活动,知道力能改变物体运动速度的大小和方向。 4、通过“磁环实验”等活动,知道磁力和重力可以在一段距离之外起作用。 二、重点和难点 【重点】知道力能改变物体的形状及运动状态。 【难点】磁力和重力可以在一段距离之外起作用。 三、教具准备 活动一:橡皮圈、橡皮泥、海绵、钩码、电子秤。 活动二:小车、磁铁、钢珠。 活动三:磁环、木棒支架、硬币。 四、教学设计: 导入新课: 问题:你知道怎样才能将数吨重的庞大的航天飞机送上天吗? 结论:需要燃料燃烧提供强大的推力作用。 那么,力有哪些作用效果?今天,让我们来认识一下和力有关的问题。 ?? 活动一:力和物体形状的改变 活动目的: 在拉橡皮圈等体验活动中,体验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 学生活动 指导要点 活动意图 学生讨论活动:生活中的哪些现象说明力的存在?举例谈一谈。 学生小组体验活动:拉长橡 皮圈、挤压橡皮泥、把钩码放在海绵上。描述观察到的现象,再用电子秤称量物体测试前后的质量。 引导学生根据生活经验分析出一些现象是由力作用的。如:行驶的汽车、用锤子敲击钉子等等。 引导学生观察现象,总结出: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而不是质量。 培养学生发现身边的科学现象的意识。 通过亲身体验,总结规律。 ?? 活动二:力和物体运动状态的改变 活动目的: 1、通过推小车实验,知道力能改变物体运动速度的大小。 2、通过钢珠变轨实验,知道力能改变物体运动的方向。 学生活动 指导要点 活动意图 学生观察,教师演示实验: 1、推动小车,有什么现象产生? 2、再推运动中的小车,有什么现象产生? 3、反向挡运动中的小车,有什么现象产生? 引导学生观察现象,得出结论: 1、物体运动由静到动; 2、物体运动由慢到快; 3、物体运动由快到慢。 从而得出:“力可以改变我替运动速度的大小”的结论。 培养学生运用“归纳法”的能力。 学生小组合作探究实验:观察钢珠从磁铁旁运动,有什么现象产生?绘出钢珠的运行路线图。交流讨论此现象说明了什么? 指导学生操作实验时,要注意磁铁所放位置要能够对运动中的钢珠产生作用。引导学生总结出:力可以改变物体运动方向。 培养学生实验操作的能力和绘制实验现象图的能力。 活动三:可以在一段距离外产生作用的力 活动目的: 1、通过磁环实验,知道力可以在一定的距离外产生作用。 2、通过观察掉落的硬币,分析出它是受到了重力作用的结果。 学生活动 指导要点 活动意图 教师演示实验:把A、B两个磁环同极相向地套在木柱支架上,观察现象。 引导学生根据已掌握知识(同极排斥、异极吸引),分析出两个磁环之间存在力的作用。 培养学生通过现象分析原理的能力。 教师演示,让一枚硬币从高处自由落下。学生分析现象,硬币受到力的作用了吗? 引导学生知道物体掉落是重力作用的结果。 介绍牛顿发现“万有引力”原理的故事。 让学生知道“万有引力”原理就在我 们身边。 ??结束语: 师:力是无形的,力的作用又是多种多样的。以后,我们还将系统学习各种各样 的“力”。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