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海底探索 教学设计 一、教学背景分析 “海底探索”是七年级第二学期第十四章《海洋与海洋开发》的第三课时。上接“海洋生物资源”和“海洋是地球上生物的故乡”一课,从海洋生物的价值、作用及地位,直指进行“海底探索”的必要性;下启“海洋资源及其开发”,要充分有效地利用和开发海洋资源,“海底探索”实属利用和开发前期的准备条件,只有对海洋、海底进行了前期的探索,才能更有效为海洋资源的开发做出更大的贡献。 七年级学生在思维逻辑上已有一定的发展。对于举证说明和数据分析、实验现象的分析具有一定的基础,但是在探究过程中通过现象推断结论,通过制定方案设计更有效方法等方面还不够果断、熟悉和适应。希望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和实践,学生能够得到锻炼和磨炼,进一步学习举证论理、数据分析、实验探究、设计方案等方法和手段,提升其探究能力,切实地解决问题。 本节课是通过一系列的举证说明、数据分析、实验探究等活动方式说明人类要探索海底世界必须面对黑暗、缺氧、寒冷和高压等困难。通过制定方案的设计探测海底地形的活动,讨论交流人类在探索海底世界时必须克服以上困难,只有利用各种特殊设备才能达到探索海底世界的目的,帮助学生体会到科学技术的力量。同时,本节知识又为学生学习海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有关内容做储备。 二、教学目标 1、通过视频观看,猜测探索海底世界可能存在的困难,了解探索海底必须克服黑暗、缺氧、寒冷和高压等困难。 2、通过对图表中数据的分析,推断出随着水深度的增加,温度不断变化的规律;通过实验理解海水压强随着深度的增加而增加的规律。 3、讨论和设计探测模拟海底地形的方法,了解间接观察的方法可以探究看不见的物体的特征:通过收集资料的分享交流,了解人类在探索海底所取得的成就,体会科技力量对探索海洋的作用,感受祖国的强大。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1、了解探索海底世界必须克服的困难。 ????2、知道随着深度的增加,海水温度和压强变化的规律。 【难点】知道随着深度的增加,海水温度和压强变化的规律。 四、教学准备 【器材】 演示实验:装有墨汁水、内底部粘有物体的大水槽、玻璃棒、直尺、细线、螺丝帽等 学生实验:脸盆1个、装满水的饮料瓶2个、1个解剖针 【资源】多媒体PPT课件 五、教学流程 六、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引入 ☆提出问题,激发学生作出猜测 ☆播放视频 ★思考并作出猜测 ★观看视频 引出本节课主题。 探索海底必须面对的困难 缺氧 ☆提问:要求举证说明 ☆提问:如何证明海底缺氧? ☆提问:何以证明海底是黑暗的。 ☆提问:如何证明海底温度低呢? ☆出示相关数据表格。 ☆指导对比性观察和分析。 ☆组织交流。 ☆提问:海底压强高吗? ☆出示PPT图片。 ☆指导实验。 ☆巡视指导。 ☆组织交流。 ★举证说明 ★依据视频中的现象和生活 实例进行论证。 ★依据视频中的现象和现有 课外知识进行论述。 ★举例说明 ★观察数据表格 ★分析数据表格。 ★归纳和交流。 ★举例说明 ★做猜测,填写学习记录单。 ★交流实验步骤。 ★实验操作。 ★交流实验结论和归纳规律。 ★举证说明 ★依据视频中的现象和生活 实例进行论证。 ★依据视频中的现象和现有 课外知识进行论述。 ★举例说明 ★观察数据表格 ★分析数据表格。 ★归纳和交流。 ★举例说明 ★做猜测,填写学习记录单。 ★交流实验步骤。 ★实验操作。 ★交流实验结论和归纳规律。 黑暗 寒冷 高压 海 底探索方法 模拟海底地形的探测 ☆出示准备好的模拟海水的烧杯。 ☆指导应完成的设计方案内容。 ☆组织讨论交流。 ☆指导演示设计方案 ★思考,排除模拟海水探测 过程中不可行的方法:直接 倾倒。 ★小组讨论并设计方案 ★交流方案。 ★体验所设计的方案 引导学生探测模拟海水时考虑所面临的困难。 通过小组讨论和交流,设计切实可行的方案进行模拟海底地形的探测,为后面人类利用新技术和特殊设备探测海底等内容打下伏笔。 利用新技术和特殊 设备探测海底地形 ☆提问:人类在探测海底世界时科学技术的利用有哪些? ☆展示图片 ☆播放视频。 ☆指导填写“海底地形示意图” ☆组织交流人类在探测海底世界所取得的成就和体会。 ★交流现有知识。 ★直观感受声呐技术。 ★观看探测海底地形的视频。 ★填写“海底地形示意图” ★交流收集资料。 了解测海底地形的原理。 通过观看、讨论、交流等方式,了解人类在探测海底世界上所取得的成就, 体会科技力量对海底探索 的巨大贡献。 感受人类进行海洋开发的必要性。 小结与练习 ☆总结,建构并展示课堂思维导图 ☆布置作业:书面+实践性作业 ★归纳、总结 ★完成笔头和实践性作业 考查学生对本节课知识点的掌握度,并能够通过作业加以巩固,并作更深入的探究。 七、板书设计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