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统编版八年级下册第五单元语文过关检测(学生版+教师解析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最新统编版八年级下册第五单元语文过关检测(学生版+教师解析版)

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最新部编版八年级下册第五单元过关检测题(学生版+教师解析版)




(考试时间120分钟,满分150分)
题号
一24分
二阅读66分
五60分
题型
积累
与运

(一)古
诗阅

(二)文言文阅读
(三)议论文阅读
(四)记叙文阅

(五)综合性学习
(六)名著阅读
写作
得分
(学生版)
一、积累与运用(24分)
1、古人语:字如其人。把下面的话抄到框格,要求字迹工整、规范、美观。(4分)
幸福是奋斗出来的——习近平
2、下列词语的字形与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4分)
A、告诫(jiè)
推搡(sǎng)
驰骋(chěng)
怒不可遏
B、棱角(léng)
虔诚(qián)
演绎(duó)
接踵而至
C、翌日(yì)
俯瞰(kàn)
皑皑(ǎi)
纷至沓来
D、驿道(yì)
翡翠(fěi)
矗立(chù)
五彩斑阑
3、下列加点的词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4分)
A、运动员夺冠后,观众席上发出了震耳欲聋的欢呼声。
B、这幅画中有人划独木舟猎河马,说明当时的撒哈拉有川流不息的江河,有茂盛的草原。
C、一阵爽风裹来了几声脆脆的鸟鸣,瞬间,大片草滩演绎成了轻歌曼舞的旋转舞台。
D、一个亲切的微笑,一句和颜悦色的问候,也同样可以使人感到正能量。
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4分)
A、任何单位和个人在食品生产中禁止使用食品添加剂以外的任何化学物质和其他可能危害人体健康的物质。
B、“书香青岛·2017全民读书节”活动将对提升城市文化软实力和城市文明水平起到了重要作用。
C、雪山环抱的高山湖泊和浩瀚荒漠中的低地湖泊分别构成河之起源与河之终点。
D、对于大部分的中国人来说,到曾母暗沙去,是心中一个遥不可及的梦想。
5、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4分)
A、《壶口瀑布》是一篇借景抒情的游记散文。作者在文中不仅精细地描摹了壶口瀑布的磅礴、雄壮的气势,更由黄河想到了人们的经历,由对黄河的歌颂涌向对人的歌颂。
B、《在长江源头各拉丹东》记叙了作者马丽华跟随摄制组在各拉丹东浏览的经历,描绘了雪域高原的壮美景色,表达了作者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
C、《登勃朗峰》中,“我”所乘坐的马车的车夫因为喝的醉醺醺的,导致我们被大部分的游客车队赶上,最后到达旅馆后,很遗憾地没有住进上等的房间
D、《一滴水经过丽江》中,作者以第一人称写这滴水的旅行,全方位多角度地展现了丽江的自然景物、人文风情等。
6、古诗文默写(每空1分,共4分)
(1)
零落成泥碾作尘,
。(陆游《卜算子·咏梅》)
(2)缺月挂疏桐,
。(苏轼《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
(3)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中,通过幽静环境的描写表现人的心情与自然景色和谐相融的诗句是:


二、阅读(66分)
(一)阅读下面古诗完成7-8题(6分)
送友人
李白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7、对《送友人》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中“横”字写出了青山的静,“绕”字写出了白水的动。
B.
“孤蓬万里征”中诗人用随风飘转的蓬草比喻远行的友人。
C.
“挥手自兹去”写的是既然离别已成定局,那就用潇洒一挥手来对待吧。
D.
“萧萧班马鸣”一句是借马的鸣声来寄托诗人和友人的离别之情。
8、
颈联用怎样的艺术手法表达出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3分
(二)、阅读下面的古诗文,完成9-13小题。(共16分)
[甲]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庄子曰:“鯈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惠子曰:“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庄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惠子曰:“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庄子曰:“请循其本。子曰‘汝安知鱼乐’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我知之濠梁上。”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
[乙]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大道之行也》

9、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
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小石潭记》
B、是鱼之乐也
久之,目似瞑,意暇甚
《狼》
C、是故谋闭而不兴
思而不学则殆
《<论语>十二章》
D、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
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
《河中石兽》
10、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4分)
(1)子非鱼,安知鱼之乐


(2)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

(3)故人不独亲其亲(

(4)男有分,女有归
1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
(1)请循其本
(2)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12、[甲]文中,庄子坚持认为“出游从容”的鱼儿很快乐,表现了他怎样的心境?(2分)
13、[乙]文中描绘的理想境界和《桃花源记》文中阐述的“大同”社会有什么相似的地方?(答出三点即可)(3分)
(三)阅读下面的议论文,完成14-16小题。(12分

也谈“到此一游”
①几乎每个国庆长假,都俨然是全民出游的时节。每每此时,都有不少“游客在名胜古迹上刻字涂划”的新闻出现,并且引发热议。
②其实,游客喜欢在名胜古迹上刻字涂划的行为,是有一定深层原因可以探究的。人作为生命体,相对于其他动物,就在于试图追求某种“意义”或者说“永恒”,以证明自己的存在,超越生命体的有限性。比如,人可以选择通过出人头地成为名人、英雄而使自己的事迹、成就流芳百世;还可以通过产出今天谓之知识产权对象的智力成果、作品而将“自己的思想”传之久远。可以说,追求永恒是人类的本性,但追求永恒的手段和途径各有不同,且有层次之分。
③实际上,在名胜古迹刻涂诸如“某某到此一游”字样的行为就是一种追求永恒的任性层次或状态。确实,中国自古就有在山石或建筑上题字的传统,也可以说,今日游客的行为有仿效古人做法的意味。古代文人们热衷于题壁作诗,以致古诗里专门有个种类叫题壁诗,不少诗歌就是这样得以传播开的。也有的皇帝喜欢在巡游中题诗词于名山胜水,以示临幸。然而,总的来讲,古人题词与今日游客的做法还是存在很大不同。从写作的主体来讲,在古代农业社会,有能力出游并有资格题诗作词的人一般都是社会的文化精英阶层。他们大多受过良好的教育,而现在很多游客,既写不出像样的诗来,也没有什么书法功底。再就客体即题诗作词的载体来讲,古人虽然也是用料广泛,但并不会选择在受到法律保护的文物上或者国家明确禁止的载体上题诗作词;此外,与第一点相联系,古人所题的内容大都比较有文化意蕴,具有较强的文学艺术美感,能够与自然景色融为一体、相得益彰。
④总之,古人题诗作词达到了悦人悦己的效果,具有正外部性;而今日游客的做法,仅是一种赤裸的自我宣示和标榜,只具有悦己效果,不具有正外部性,而且可以说具有明显的负外部性——破坏了名胜古迹的完整,降低了名胜古迹的审美价值,减损了其他游客的旅游收益等。因此,这种在名胜古迹上刻涂字画的行为理应受到法律的明确禁止,相应的责任人也应受到法律的制裁。
⑤然而,面对一种受到传统文化影响的民众行为方式,仅仅禁止是不够的,还应该有科学的引导方式。首先,我们要考虑到民众在景区有抒发自己心情的心理需求,因而可以设置一些供游客签名留念甚至是涂鸦的设施。当然,墙上的内容是需要定期清理的(电子设备除外)。实际上,我们的室内博物馆、展览馆大都已经设置了相应的具有留言功能的设备,只不过没有把这种做法延伸到开放性的景区而已。另外,我们也要允许游客在不违反法律规定的前提下在景区留言墙上有更多个性化的表达。
⑥再者,也是最根本的,还是需要对民众进行意识和思维方面的引导。这其中,核心就是民众的公共意识或公共理性,或者说是如何处理私人空间与公共空间的关系问题。笔者认为,一些人之所以难以树立公共意识或公共理性,是与我国长期存在的农业生产方式联系在一起的。农业社会,人们以家族、村落为单位进行生产、生活,安土重迁,进而形成熟人社会。在熟人社会,人们基于因关系远近亲疏、身份高低贵贱而形成的“礼”进行交往、活动,谈不上什么公共理性和公共意识。换句话说,只有在与陌生人相处的过程中,只有在一个由陌生人构成的空间内,只有在脱离了熟人社会的环境中,才谈得上公共意识或公共理性的问题,也即如何在公共场所或空间选择自己行为的问题。而这种陌生人社会,正是工业生产方式以及城市的兴起所带来的结果。
⑦众所周知,今天,我们的工业化以及城市化仍然是进行时而不是完成时,因此,立基于陌生人社会之上的公共意识或公共理性自然也仍处于一个不断培育的过程。
14、作者探究出游客在名胜古迹上刻字涂划行为的原因是(
)4分
A.长期的农业生产方式让人们树立了公共理性或公共意识,导致在名胜古迹上刻涂。
B.游客认为自己的书法功底深厚,刻画在名胜古迹上可以让其更有观赏性。
C.游客为了证明自己的存在,试图以此来追求某种“独特的思想意义”或永恒。
D.现代人大多没有受过良好的教育,因为个人素质低下从而导致的行为。
15、作者在文中详细分析了古人题壁作诗的做法,下列表述不恰当的一项是(
)4分
A.古人所题的内容大多不会降低名胜古迹的审美价值,具有正外部性。
B.古人出游时题壁作诗的内容具有较强的文学艺术美感,可随意题在名胜古迹上。
C.有能力出游并有资格题诗作词的古人多是受过良好教育的文化精英阶层。
D.古人题壁诗也是证明自己的存在,超越生命体有限性的表现形式。
16.面对民众在名胜古迹上刻字涂划的现象,下列表述最符合文本观点的一项是(
)4分
A.我们应该认可这种人类本性追求永恒的做法。
B.只要具有正外部性,可以允许在名胜古迹上刻字涂划。
C.我们要不断培育公共意识或公共理性。
D.民众在名胜古迹上刻字涂划的行为既要禁止,又要加以引导。
(四)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7-21小题。(21分)
高山流水
①那天我们是去寻山的。
②我们顶着碧蓝的九月,披着金黄的九月,兴致勃勃地去寻山。那天的天气很高爽。我们的心灵跃动得很年轻,真是登峰的好日子——那座高峰,耸峙在梦境中,已经很久了。
③进入群山之中,坎坷曲折,就没有一条直路。山路虽然难走,我们心里明白,要攀登那座高峰,一定得耐心地走。何况山上到处有美妙的花草,蓊郁的林木,展开一片活鲜的绿!让我们的眉眼也绿了,心灵也绿了。
④生活在平地上的人,一旦爬上了高山,真不行。我们原是唱着歌来寻山的,不知什么时候,歌声已歇。山上美丽的景物,原先会引起我们一阵大叫的,不知什么时候,再没有精神去理睬。不错,山中有千般的好,可是,骄狂的人们哪,只能在马路上追遂,到山上来,就软弱得不如一只虫豸!
⑤盘盘旋旋,升升降降,路,不必说,愈往上爬就愈苦。时间,在山上。也失去了权威,日影已过午,看看那座峰尖,却似乎越来越远了。
⑥早晓得高峰是可望而不可及的,真不该来。
⑦山,并没请谁来!
⑧真的,山没有请谁来。山,威严地站在那儿,不假人以辞色,是我们自己要来寻山的。想登上绝顶,领受独立孤峰的喜悦,岂能不品尝寂寞趱路的况味?
⑨寂寞赶路,是我们真实的写照,我们是走在寂寞中了。有一半人落了队,剩下的人一句话都懒得讲。究竟是怎么回事?难道人的精神竟这么容易激扬而又容易消沉吗?想从记忆里找一句话鼓舞一下,看大家的脸色,我发现不是谈论哲学的时候!谈什么哲学?哲学在高山上完全没有用场。
⑩泉水的溅溅声,从静寂之中传来,这对我们是亲切的召唤。翻过一道山坡,就看一条细细的泉水,从那边陡峭的山坡上,蹦蹦跳跳地奔下来,在我们的脚下回旋成一道溪流,而后扩展开向下游流去。看到这一股清泉,谁能不喜悦呢?尤其是攀援在群山中正感国顿彷徨的时候,我们怎能不以近乎感激的心情欢呼起来?
⑾那一线银丝,从峰坳里流出,忽隐忽现,简直如同幻影一般地柔弱,真不知道它靠什么力量,能在山岳中开出一条河道来。可是,壁立的山崖挡不住它,嶙峋的怪石阻不了它,终于穿过一切的障碍,奔腾而去!谁能回答,泉水,究竟是柔弱还是刚强?
⑿我们是来寻山的,没登上峰顶却已经颓唐;我们没想寻觅泉水,泉水却给我们树立了一个榜样。
⒀我们不该学学这一脉山泉吗?
⒁不管人们怎么想,泉水只是自顾自地唱歌。如果你喜欢音乐,应该到山中来,听一听山泉之歌,
有时爽朗如银铃;有时激越如仰天吟啸;有时又轻轻地情人的私语。懂么?山泉之歌是自然的音乐啊!世间的音乐家,有谁能把这一份灵秀、晶莹、活力,谱进美妙的曲子?除了山泉,谁能?
⒂在这崇山峻岭间,山泉的歌唱给谁听呢?其实,我们不必顾虑山泉歌唱给谁听,我们如果不来听,也有别的来听。山爱听,谷爱听,一切大自然的家族都爱听,也许他们更能听得懂。我想,也许山泉根本就不要唱给谁听,不然它不会唱得那么悠然,唱给自己听,就不需什么理由。要说理由,也许活力无限的山泉就爱唱歌;或者说,爱唱歌的山泉才有活力吧!
⒃山泉是活力无限的生命之泉啊!在水深处,上层虽然平滑如镜,下层仍然流动不息。在浅滩上,飞溅起雪白的珠花,冲击岩石,漱荡幽壑,向山峦要道路。山泉,每一分钟,每一秒钟,都呈现着生生不已的流动。看遍种种的水,哪一种水能有山泉的生动?哪一种水又能有山泉的清澈?山泉,真像一片澄明而秀美的心灵啊!
⒄我们徘徊在泉水旁,不忍离开。
⒅我们不该学学这一脉的山泉吗?
⒆那天,我们终于登上了山峰。
⒇我们欣慰,不仅是因为到达封顶,更因为认识了高山和流泉——高山教我们以亘古的宁静,流泉教我们以永生的不息。
(21)我们的生活中应该有歌,应该有高山流水之音的。
17、结合全文看,本文标题“高山流水”有什么妙处?(4分)
18、根据②到⑥段内容,概括“我们”爬山的心情变化,并填写到下面的横线上。(3分)



19、第⑨段可以删掉吗?为什么?(3分)
20、本文语言优美生动,请具体分析第⒁段中划线的句子。(4分)
有时爽朗如银铃,有时激越如仰天吟啸,有时又轻轻地像情人的私语。
21、本文以“寻山”贯穿始终,你从文中“寻”到了什么?(至少三点)(6分)
(五)综合性学习
22、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答题。(共6分)
(1)用一句话概括上面材料内容。(3分)
《光明日报》(2019年10月22日07版)5G将如何影响未来?作为大会热词,本届“互联网之光”博览会专门为“5G”开辟了应用体验区,通过“5G+数字经济”“5G+数字政府”“5G+数字城市”“5G+数字生活”“5G+互动体验”等多领域全景应用展示,为公众展开了一幅5G时代的全新生活画卷。
(2)5月31日是世界无烟日,阿根廷为此专门发行了以戒烟为主题的邮票。请仔细观察下图,写出邮票的寓意。(3分)
(六)名著阅读。(6分)
23、根据下列名著阅读任务单,完成相关内容。
阅读方法
助读资料
阅读人物
检索目录
第七回
花和尚倒拔垂杨柳
豹子头误入白虎堂第八回
林教头刺配沧州道
鲁智深大闹野猪林第九回
柴进门招天下客
林冲棒打洪教头第十回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
陆虞候火烧草料场第十二回
梁山泊林冲落草
汴京城杨志卖刀
①探究林冲的身世和落草的直接原因,应该选择阅读哪几回?为什么?(2分)
关注情节
探究人物形象,离不开相关情节。比如鲁智深,在“鲁提辖拳打镇关西”“花和尚大闹桃花村”等情节中,义助金氏父女银两,护送他们离开,打死郑屠后谎称其诈死,借机逃走;在桃花村假扮刘太公的女儿,教训了桃花山的二头领周通,体现出鲁智深粗中有细、见义勇为、嫉恶如仇、扶危济困的性格特点。
②请任选两个情节探究武松的性格特点。(4分)
三、作文(60分)
24、请以“一次难忘的旅行”为题,写一篇600字以上的记叙文。
①字要写得规范工整,不少于600字;
②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③不得抄袭。
200
400
600
800
最新部编版八年级下册第五单元过关检测题(学生版+教师解析版)




(考试时间120分钟,满分150分)
题号
一24分
二阅读66分
五60分
题型
积累
与运

(一)古
诗阅

(二)文言文阅读
(三)议论文阅读
(四)记叙文阅

(五)综合性学习
(六)名著阅读
写作
得分
(教师解析版)
一、积累与运用(24分)
1、古人语:字如其人。把下面的话抄到框格,要求字迹工整、规范、美观。(4分)
幸福是奋斗出来的。——习近平
1、4分
教师可以根据书写情况给分。
【解析】旨在培养学生认真书写的习惯。积累名言写作素材。
2、下列词语的字形与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4分)
A、告诫(jiè)
推搡(sǎng)
驰骋(chěng)
怒不可遏
B、棱角(léng)
虔诚(qián)
演绎(duó)
接踵而至
C、翌日(yì)
俯瞰(kàn)
皑皑(ǎi)
纷至沓来
D、驿道(yì)
翡翠(fěi)
矗立(chù)
五彩斑阑
2、4分
A【解析】B应为演绎(yì)C应为皑皑(ái)D应为五彩斑斓
3、下列加点的词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4分)
A、运动员夺冠后,观众席上发出了震耳欲聋的欢呼声。
B、这幅画中有人划独木舟猎河马,说明当时的撒哈拉有川流不息的江河,有茂盛的草原。
C、一阵爽风裹来了几声脆脆的鸟鸣,瞬间,大片草滩演绎成了轻歌曼舞的旋转舞台。
D、一个亲切的微笑,一句和颜悦色的问候,也同样可以使人感到正能量。
3、4分B【解析】“川流不息”形容事物像水流一样连续不断,并不是指水流。
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4分)
A、任何单位和个人在食品生产中禁止使用食品添加剂以外的任何化学物质和其他可能危害人体健康的物质。
B、“书香青岛·2017全民读书节”活动将对提升城市文化软实力和城市文明水平起到了重要作用。
C、雪山环抱的高山湖泊和浩瀚荒漠中的低地湖泊分别构成河之起源与河之终点。
D、对于大部分的中国人来说,到曾母暗沙去,是心中一个遥不可及的梦想。
4、4分B【解析】B不合逻辑,“将”与“了”时态矛盾。
5、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4分)
A、《壶口瀑布》是一篇借景抒情的游记散文。作者在文中不仅精细地描摹了壶口瀑布的磅礴、雄壮的气势,更由黄河想到了人们的经历,由对黄河的歌颂涌向对人的歌颂。
B、《在长江源头各拉丹东》记叙了作者马丽华跟随摄制组在各拉丹东浏览的经历,描绘了雪域高原的壮美景色,表达了作者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
C、《登勃朗峰》中,“我”所乘坐的马车的车夫因为喝的醉醺醺的,导致我们被大部分的游客车队赶上,最后到达旅馆后,很遗憾地没有住进上等的房间
D、《一滴水经过丽江》中,作者以第一人称写这滴水的旅行,全方位多角度地展现了丽江的自然景物、人文风情等。
5、4分C【解析】车夫喝的是略显醉意,但他凭高超的驾车技术,赶上并超过了游客车队,最终我们也住进了上等的房间。
6、古诗文默写(每空1分,共4分)
(1)
零落成泥碾作尘,
只有香如故。(陆游《卜算子·咏梅》)
(2)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苏轼《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
(3)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中,通过幽静环境的描写表现人的心情与自然景色和谐相融的诗句是: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解析】默写题作答时,一是要透彻理解诗文的内容;二是要认真审题,找出符合题意的诗文句子;三是答题内容要准确,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写错字。文学常识要记住作者、作品等。本题中的“漏、悦、潭”等字词容易写错。
二、阅读(66分)
(一)阅读下面古诗完成7-8题(6分)
送友人
李白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7、对《送友人》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中“横”字写出了青山的静,“绕”字写出了白水的动。
B.
“孤蓬万里征”中诗人用随风飘转的蓬草比喻远行的友人。
C.
“挥手自兹去”写的是既然离别已成定局,那就用潇洒一挥手来对待吧。
D.
“萧萧班马鸣”一句是借马的鸣声来寄托诗人和友人的离别之情。
7、3分(C选项中的“那就用潇洒一挥手来对待吧”有错误,应该是“依然不舍得离别。”)
8、
颈联用怎样的艺术手法表达出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3分
8、3分颈联两句运用对偶、比喻的手法;又巧妙地用“浮云”“落日”作比,“浮云”比友人的行踪不定、任意东西;“落日”比自己像落日不肯离开大地一样对朋友依依惜别的心情。
(二)阅读下面的古诗文,完成9-13小题。(共16分)
[甲]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庄子曰:“鯈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惠子曰:“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庄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惠子曰:“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庄子曰:“请循其本。子曰‘汝安知鱼乐’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我知之濠梁上。”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
[乙]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大道之行也》

9、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
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小石潭记》
B、是鱼之乐也
久之,目似瞑,意暇甚
《狼》
C、是故谋闭而不兴
思而不学则殆
《<论语>十二章》
D、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
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
《河中石兽》
9、3分D【解析】A第一个为“游玩”,第二个为“游动”B第一个为结构助词“的”,第二个为音节助词,可不译。C第一个为表示承接的连词,第二个为转折连词。D都是介词“在、到”的意思。
10、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4分)
(1)子非鱼,安知鱼之乐


(2)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

(3)故人不独亲其亲(

(4)男有分,女有归
10、4分(1)怎么
(2)完全、肯定
(3)以···为亲
(4)职分、职守
1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
(1)请循其本
请(让我们)追溯话题的本原。
(2)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选拔推举品德高尚、有才干的人,讲求诚信、培养和睦气氛。
12、[甲]文中,庄子坚持认为“出游从容”的鱼儿很快乐,表现了他怎样的心境?(2分)
12、2分、庄子认为鱼“乐”,其实是他愉悦心境的投射与外化。
13、[乙]文中描绘的理想境界和《桃花源记》文中阐述的“大同”社会有什么相似的地方?(答出三点即可)(3分)
13、3分示例:①人人安居乐业,生活悠闲、平和
②人人受到社会的关爱
③人人平等,没有剥削、没有压迫
④贫富差距不悬殊
⑤有共同的信仰和道德价值观。
(三)阅读下面的议论文,完成14-16小题。(12分

也谈“到此一游”
①几乎每个国庆长假,都俨然是全民出游的时节。每每此时,都有不少“游客在名胜古迹上刻字涂划”的新闻出现,并且引发热议。
②其实,游客喜欢在名胜古迹上刻字涂划的行为,是有一定深层原因可以探究的。人作为生命体,相对于其他动物,就在于试图追求某种“意义”或者说“永恒”,以证明自己的存在,超越生命体的有限性。比如,人可以选择通过出人头地成为名人、英雄而使自己的事迹、成就流芳百世;还可以通过产出今天谓之知识产权对象的智力成果、作品而将“自己的思想”传之久远。可以说,追求永恒是人类的本性,但追求永恒的手段和途径各有不同,且有层次之分。
③实际上,在名胜古迹刻涂诸如“某某到此一游”字样的行为就是一种追求永恒的任性层次或状态。确实,中国自古就有在山石或建筑上题字的传统,也可以说,今日游客的行为有仿效古人做法的意味。古代文人们热衷于题壁作诗,以致古诗里专门有个种类叫题壁诗,不少诗歌就是这样得以传播开的。也有的皇帝喜欢在巡游中题诗词于名山胜水,以示临幸。然而,总的来讲,古人题词与今日游客的做法还是存在很大不同。从写作的主体来讲,在古代农业社会,有能力出游并有资格题诗作词的人一般都是社会的文化精英阶层。他们大多受过良好的教育,而现在很多游客,既写不出像样的诗来,也没有什么书法功底。再就客体即题诗作词的载体来讲,古人虽然也是用料广泛,但并不会选择在受到法律保护的文物上或者国家明确禁止的载体上题诗作词;此外,与第一点相联系,古人所题的内容大都比较有文化意蕴,具有较强的文学艺术美感,能够与自然景色融为一体、相得益彰。
④总之,古人题诗作词达到了悦人悦己的效果,具有正外部性;而今日游客的做法,仅是一种赤裸的自我宣示和标榜,只具有悦己效果,不具有正外部性,而且可以说具有明显的负外部性——破坏了名胜古迹的完整,降低了名胜古迹的审美价值,减损了其他游客的旅游收益等。因此,这种在名胜古迹上刻涂字画的行为理应受到法律的明确禁止,相应的责任人也应受到法律的制裁。
⑤然而,面对一种受到传统文化影响的民众行为方式,仅仅禁止是不够的,还应该有科学的引导方式。首先,我们要考虑到民众在景区有抒发自己心情的心理需求,因而可以设置一些供游客签名留念甚至是涂鸦的设施。当然,墙上的内容是需要定期清理的(电子设备除外)。实际上,我们的室内博物馆、展览馆大都已经设置了相应的具有留言功能的设备,只不过没有把这种做法延伸到开放性的景区而已。另外,我们也要允许游客在不违反法律规定的前提下在景区留言墙上有更多个性化的表达。
⑥再者,也是最根本的,还是需要对民众进行意识和思维方面的引导。这其中,核心就是民众的公共意识或公共理性,或者说是如何处理私人空间与公共空间的关系问题。笔者认为,一些人之所以难以树立公共意识或公共理性,是与我国长期存在的农业生产方式联系在一起的。农业社会,人们以家族、村落为单位进行生产、生活,安土重迁,进而形成熟人社会。在熟人社会,人们基于因关系远近亲疏、身份高低贵贱而形成的“礼”进行交往、活动,谈不上什么公共理性和公共意识。换句话说,只有在与陌生人相处的过程中,只有在一个由陌生人构成的空间内,只有在脱离了熟人社会的环境中,才谈得上公共意识或公共理性的问题,也即如何在公共场所或空间选择自己行为的问题。而这种陌生人社会,正是工业生产方式以及城市的兴起所带来的结果。
⑦众所周知,今天,我们的工业化以及城市化仍然是进行时而不是完成时,因此,立基于陌生人社会之上的公共意识或公共理性自然也仍处于一个不断培育的过程。
14、作者探究出游客在名胜古迹上刻字涂划行为的原因是(
)4分
A.长期的农业生产方式让人们树立了公共理性或公共意识,导致在名胜古迹上刻涂。
B.游客认为自己的书法功底深厚,刻画在名胜古迹上可以让其更有观赏性。
C.游客为了证明自己的存在,试图以此来追求某种“独特的思想意义”或永恒。
D.现代人大多没有受过良好的教育,因为个人素质低下从而导致的行为。
14、4分【答案】C
【解析】从第②段中“其实,游客喜欢在名胜古迹上刻字涂划的行为……以证明自己的存在,超越生命体的有限性”可得出游客在名胜古迹上刻字涂划行为的原因是试图追求某种“意义”或者说“永恒”,以证明自己的存在。故选C。
15、作者在文中详细分析了古人题壁作诗的做法,下列表述不恰当的一项是(
)4分
A.古人所题的内容大多不会降低名胜古迹的审美价值,具有正外部性。
B.古人出游时题壁作诗的内容具有较强的文学艺术美感,可随意题在名胜古迹上。
C.有能力出游并有资格题诗作词的古人多是受过良好教育的文化精英阶层。
D.古人题壁诗也是证明自己的存在,超越生命体有限性的表现形式。
15、4分【答案】B
【解析】由第③段中“再就客体即题诗作词的载体来讲,古人虽然也是用料广泛,但并不会选择在受到法律保护的文物上或者国家明确禁止的载体上题诗作词”可知,B项,“可随意题在名胜古迹上”表述不当。故选B。
16.面对民众在名胜古迹上刻字涂划的现象,下列表述最符合文本观点的一项是(
)4分
A.我们应该认可这种人类本性追求永恒的做法。
B.只要具有正外部性,可以允许在名胜古迹上刻字涂划。
C.我们要不断培育公共意识或公共理性。
D.民众在名胜古迹上刻字涂划的行为既要禁止,又要加以引导。
16、4分【答案】D
【解析】由文章第⑤段中“然而,面对一种受到传统文化影响的民众行为方式,仅仅禁止是不够的,还应该有科学的引导方式”以及第⑥段中“再者,也是最根本的,还是需要对民众进行意识和思维方面的引导”可知,D项表述正确。故选D。17、4分概括主要内容;高山和流泉,暗合钟子期和俞伯牙弹琴遇知音的典故,揭示文本的主题,从高山和流泉中探寻生命的意义。
(四)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7-21小题。(21分)
高山流水
①那天我们是去寻山的。
②我们顶着碧蓝的九月,披着金黄的九月,兴致勃勃地去寻山。那天的天气很高爽。我们的心灵跃动得很年轻,真是登峰的好日子——那座高峰,耸峙在梦境中,已经很久了。
③进入群山之中,坎坷曲折,就没有一条直路。山路虽然难走,我们心里明白,要攀登那座高峰,一定得耐心地走。何况山上到处有美妙的花草,蓊郁的林木,展开一片活鲜的绿!让我们的眉眼也绿了,心灵也绿了。
④生活在平地上的人,一旦爬上了高山,真不行。我们原是唱着歌来寻山的,不知什么时候,歌声已歇。山上美丽的景物,原先会引起我们一阵大叫的,不知什么时候,再没有精神去理睬。不错,山中有千般的好,可是,骄狂的人们哪,只能在马路上追遂,到山上来,就软弱得不如一只虫豸!
⑤盘盘旋旋,升升降降,路,不必说,愈往上爬就愈苦。时间,在山上。也失去了权威,日影已过午,看看那座峰尖,却似乎越来越远了。
⑥早晓得高峰是可望而不可及的,真不该来。
⑦山,并没请谁来!
⑧真的,山没有请谁来。山,威严地站在那儿,不假人以辞色,是我们自己要来寻山的。想登上绝顶,领受独立孤峰的喜悦,岂能不品尝寂寞趱路的况味?
⑨寂寞赶路,是我们真实的写照,我们是走在寂寞中了。有一半人落了队,剩下的人一句话都懒得讲。究竟是怎么回事?难道人的精神竟这么容易激扬而又容易消沉吗?想从记忆里找一句话鼓舞一下,看大家的脸色,我发现不是谈论哲学的时候!谈什么哲学?哲学在高山上完全没有用场。
⑩泉水的溅溅声,从静寂之中传来,这对我们是亲切的召唤。翻过一道山坡,就看一条细细的泉水,从那边陡峭的山坡上,蹦蹦跳跳地奔下来,在我们的脚下回旋成一道溪流,而后扩展开向下游流去。看到这一股清泉,谁能不喜悦呢?尤其是攀援在群山中正感国顿彷徨的时候,我们怎能不以近乎感激的心情欢呼起来?
⑾那一线银丝,从峰坳里流出,忽隐忽现,简直如同幻影一般地柔弱,真不知道它靠什么力量,能在山岳中开出一条河道来。可是,壁立的山崖挡不住它,嶙峋的怪石阻不了它,终于穿过一切的障碍,奔腾而去!谁能回答,泉水,究竟是柔弱还是刚强?
⑿我们是来寻山的,没登上峰顶却已经颓唐;我们没想寻觅泉水,泉水却给我们树立了一个榜样。
⒀我们不该学学这一脉山泉吗?
⒁不管人们怎么想,泉水只是自顾自地唱歌。如果你喜欢音乐,应该到山中来,听一听山泉之歌,
有时爽朗如银铃;有时激越如仰天吟啸;有时又轻轻地情人的私语。懂么?山泉之歌是自然的音乐啊!世间的音乐家,有谁能把这一份灵秀、晶莹、活力,谱进美妙的曲子?除了山泉,谁能?
⒂在这崇山峻岭间,山泉的歌唱给谁听呢?其实,我们不必顾虑山泉歌唱给谁听,我们如果不来听,也有别的来听。山爱听,谷爱听,一切大自然的家族都爱听,也许他们更能听得懂。我想,也许山泉根本就不要唱给谁听,不然它不会唱得那么悠然,唱给自己听,就不需什么理由。要说理由,也许活力无限的山泉就爱唱歌;或者说,爱唱歌的山泉才有活力吧!
⒃山泉是活力无限的生命之泉啊!在水深处,上层虽然平滑如镜,下层仍然流动不息。在浅滩上,飞溅起雪白的珠花,冲击岩石,漱荡幽壑,向山峦要道路。山泉,每一分钟,每一秒钟,都呈现着生生不已的流动。看遍种种的水,哪一种水能有山泉的生动?哪一种水又能有山泉的清澈?山泉,真像一片澄明而秀美的心灵啊!
⒄我们徘徊在泉水旁,不忍离开。
⒅我们不该学学这一脉的山泉吗?
⒆那天,我们终于登上了山峰。
⒇我们欣慰,不仅是因为到达封顶,更因为认识了高山和流泉——高山教我们以亘古的宁静,流泉教我们以永生的不息。
(21)我们的生活中应该有歌,应该有高山流水之音的。
17、结合全文看,本文标题“高山流水”有什么妙处?(4分)
17、4分概括主要内容;高山和流泉,暗合钟子期和俞伯牙弹琴遇知音的典故,揭示文本的主题,从高山和流泉中探寻生命的意义。
18、根据②到⑥段内容,概括“我们”爬山的心情变化,并填写到下面的横线上。(3分)



18、3分,兴致勃勃
无精打采
后悔莫及
19、第⑨段可以删掉吗?为什么?(3分)
19、3分不可以。结构上,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内容上,极写“赶路”之苦,为下文看到清泉后的喜悦心情蓄势铺垫,起到了对比映衬之作用。
20、本文语言优美生动,请具体分析第⒁段中划线的句子。(4分)
有时爽朗如银铃,有时激越如仰天吟啸,有时又轻轻地像情人的私语。
20、4分,采用排比、拟人和比喻的修辞手法,表现出了流泉的种种音韵美,表达了作者对山泉之歌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21、本文以“寻山”贯穿始终,你从文中“寻”到了什么?(至少三点)(6分)
21、6分,答案示例:要取得辉煌的成绩,须耐得住寂寞,并付出艰辛的代价。以柔可以克刚。生命在于运动。
(五)综合性学习
22、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答题。(共6分)
(1)用一句话概括上面材料内容。(3分)
《光明日报》(2019年10月22日07版)5G将如何影响未来?作为大会热词,本届“互联网之光”博览会专门为“5G”开辟了应用体验区,通过“5G+数字经济”“5G+数字政府”“5G+数字城市”“5G+数字生活”“5G+互动体验”等多领域全景应用展示,为公众展开了一幅5G时代的全新生活画卷。
(2)5月31日是世界无烟日,阿根廷为此专门发行了以戒烟为主题的邮票。请仔细观察下图,写出邮票的寓意。(3分)
22、【答案】(1)5G,铺展美好生活新画卷。(答案不统一,合理即可)3分
(2)香烟犹如一柄锋利的剑,尖锐地刺穿了心脏,以此警示人们要热爱生命,远离香烟。(合理即可)3分
【解析】(1)此题考查的是对新闻的概括。对于此类考题,首先要整体感知新闻内容,确定文段中的陈述对象是人、事还是物,可以用的答题模式是:人+所做的事;事(物)+结果。另外我们可以注意一下第一句,通常情况下第一句就能概括新闻的主要内容,然后再从中找出关键词,组织成句。通读材料捕捉关键词“5G”“为公众展开了一幅5G时代的全新生活画卷”。据此概括作答。
(2)此题考查的是语言表达。此题考查的是对图片的理解。仔细观察图片,可以看出图片中的形象分为两部分,香烟和心脏,两者的关系是香烟刺穿了心脏,所以设计者意在告诉人们香烟就像一把利剑穿透心脏,说明香烟会危害人的健康。据此理解作答。
(六)名著阅读。(6分)
23、根据下列名著阅读任务单,完成相关内容。
阅读方法
助读资料
阅读人物
检索目录
第七回
花和尚倒拔垂杨柳
豹子头误入白虎堂第八回
林教头刺配沧州道
鲁智深大闹野猪林第九回
柴进门招天下客
林冲棒打洪教头第十回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
陆虞候火烧草料场第十二回
梁山泊林冲落草
汴京城杨志卖刀
①探究林冲的身世和落草的直接原因,应该选择阅读哪几回?为什么?(2分)
关注情节
探究人物形象,离不开相关情节。比如鲁智深,在“鲁提辖拳打镇关西”“花和尚大闹桃花村”等情节中,义助金氏父女银两,护送他们离开,打死郑屠后谎称其诈死,借机逃走;在桃花村假扮刘太公的女儿,教训了桃花山的二头领周通,体现出鲁智深粗中有细、见义勇为、嫉恶如仇、扶危济困的性格特点。
②请任选两个情节探究武松的性格特点。(4分)
23、【答案】(1)2分①示例:第七回,第十回。第七回交待了林冲是八十万禁军枪棒教头的身份;第十回林冲得知自己被陷害的真相,恼怒中,提枪戳死陆谦、富安、牢城管营三人,
冒着风雪连夜投奔梁山泊。
②4分示例:在“醉打蒋门神”“血溅鸳鸯楼”等情节中,武松一路饮酒、假醉,施计打了蒋门神,帮施恩夺回快活林;武松在飞云浦反杀公差和蒋门神的徒弟,又返回孟州在鸳鸯楼上杀了蒋门神、张团练、张督监等,并写下“杀人者,打虎武松也!”体现了武松有恩必报、行侠仗义,有仇必报、敢作敢当的性格特点。
【解析】(1)考查《水浒传》内容理解及人物形象的把握,需要判断并概括相应的情节,从中提炼人物形象。要注意人物形象的多变性和复杂性。
第一问:题干中林冲的身世指的是他在被陷害前的身世,在小说第七回“花和尚倒拔垂杨柳,豹子头误入白虎堂”一节有介绍:智深问道:“那军官是谁?”众人道:“这官人是八十万禁军枪棒教头林武师,名唤林冲。”智深道:“何不就请来厮教。”那林教头便跳入墙来,两个就槐树下相见了,一同坐地。林冲落草的直接原因,在小说第十回“林教头风雪山神庙,陆虞候火烧草料场”中有具体介绍:八十万禁军教头林冲刺配后,几经周折后被分到看守草料场的工作。因大雪压塌住处,无奈来到一个破旧的山神庙暂住一宿。正因此才凑巧听见门外陆谦和富安的谈话,得知自己已被陷害,而且差点被害死。恼怒中,林冲终于爆发,提枪戳死两人。正是这次事件,使得林冲走投无路,不得已只得投靠梁山。
第二问:“醉打蒋门神”——武松被发配孟州,孟州小管营施恩对武松礼遇有加。施恩在此地开了个“快活林”酒家,不想却被蒋门神夺走,武松答应帮施恩抢回快活林。武松先到快活林去闹事,蒋门神大怒,与武松打斗。武松几拳就将蒋门神打倒,蒋门神无奈归还了“快活林”酒家。这件事体现了武松有恩必报、行侠仗义的特点。
“血溅鸳鸯楼”——武松因醉打蒋门神帮施恩夺回快活林,遭张都监陷害,被刺配恩州。后来知道自己受诬是蒋门神与张团练勾结,张都监一手策划后,武松赶回孟州城到鸳鸯楼上。武松二话不说,举刀就砍。不多时,便将几个恶人变做刀下鬼。武松蘸血,在墙上写下“杀人者打虎武松也”八个字后出城,落发换服,远避他乡。这件事体现了他有仇必报、敢作敢当的性格特点。
三、作文(60分)
24、请以“一次难忘的旅行”为题,写一篇600字以上的记叙文。
①字要写得规范工整,不少于600字;
②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③不得抄袭。
示例:
《一次难忘的旅行》
在我的人生中,要讲难忘之事,那是俯拾皆是。要选其中最深切、最真实、最感人的,也就是难忘的事,那也是唾手可得,因为它已经在我心中站稳了脚。
记得在2018年末,我们一家人去深圳,到三爸家玩。刚好遇上雪冻灾害,光是去贵阳都走了一天半,转了几辆车,花了许多钱才到。然后又急急忙忙的去火车站坐火车,只不过运气还好,刚一上车就出发了。不用猜,我们肯定是累得气喘吁吁、筋疲力尽的,一旦安置好行李就抱头大睡!
经过几天的跋山涉水,我们坐火车到达了广州,又坐上三爸开来的车,经过几小时到达目的地——深圳。一到他家,三爸三妈就安排我们在一间卧室把东西放下,一起吃过饭以后,便看看电视
(?http:?/??/?www.zixuekaoshi.net?/?zuowen?/?dianshi?/?"
\t
"_blank?),聊聊天,上上网,才开始睡觉了。
第二天,我们很早就起床了,于是便跟着三爸三妈一起去超市买东西,准备世界之窗玩。我们坐地铁到了世界
(?https:?/??/?www.59wz.com?/?zuowen?/?shijie?/?"
\t
"_blank?)之窗,买了几张票,跟着排队随人群进去了。
一进世界之窗,仿佛从一个世界到了另一个世界一样,到处都是世界上有名的建筑模型:金字塔、狮身人面象、埃菲尔铁塔、凯旋门、夏威夷火山、富士山、荷兰风车、悉尼歌剧院、维多利亚瀑布等大建筑,除长城和兵马俑等一些建筑没有外,差不多全世界的闻名建筑都齐聚在这里了!我们参观了一天,但都没有全部参观完,可是天已经晚了,我们只有依依不舍的离开了。
参观过世界之窗后,我们又陆续去了大梅沙、中山公园等地方,每天都是开开心心的去,平平安安的回来,真是太棒了!
现在我已经回到家很久了,可是在深圳玩的那几天就好像是昨天发生的一样,因为它已经深刻地烙在了我的心中,永远不会忘怀!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