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保护心脏活动二:心跳次数与运动的关系教材分析本节课教学内容是粤教版小学四年级下册第二部分生理与健康中保护心脏的活动2——心跳次数与运动的关系。《小学科学课程标准》强调:“学生是科学学习的主体,学习科学应该是学生主动参与和能动的过程。”本节课,教材通过一系列生动、有趣的操作、实验等活动,使孩子在探究、实践中轻松愉快地学习知识。既培养了学生学习科学知识的兴趣,又激发了学习科学的积极性。学情分析本课的教学对象是小学四年级学生。学生已经通过对保护心脏这节内容中活动1——心脏的“工作量”有多大的学习,初步了解了心脏对人体的作用,明白人的心脏在不停的有节律的跳动。四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了小组合作的意识和能力,也有一定的动手操作能力。可以在老师的指导下完成简单实验,对简单数据也有一定的分析能力。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掌握心跳次数与运动有关,剧烈运动会使心跳加速。(2)了解均衡饮食、体育锻炼、不吸烟有助于心脏和血管的健康。2、过程与方法目标(1)掌握参与实验、分析实验数据等探究性学习方法。(2)了解大胆猜测是科学实验的前提。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增强学生对科学探究的乐趣。(2)有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保护心脏的生活习惯。教学重难点:重点:掌握心跳次数与运动的关系。难点:通过认识心脏对人体的重要性,养成良好的保护心脏的习惯。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出示心电图图片问:a、这幅图叫什么?b、从心电图上你能看出什么?c、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用什么仪器听自己心脏的跳动?带领学生简单复习听诊器的使用方法。听诊器是西医检测心脏跳动的仪器,这节课我们来学习保护心脏的活动二:心跳次数与运动的关系。在这节课里,我们将学习一种老祖宗传下来的、中国人特有的方法来感受心脏的跳动。二、新知构建(一)活动一:感受自己脉搏的跳动1出示中医把脉的图片问:a、图中的医生在做什么?b、这样做的目的是什么?c、你想不想学学把脉?2、出示把脉的图片,让学生根据图片找自己的脉搏。教师对图片进行解析,并做找脉搏的示范动作。观察学生找脉搏的情况。对于找不准自己脉搏的同学进行个别指导。3、待所有学生能清晰的感受到自己的脉搏,测量一分钟内脉搏跳动的次数,并在实验报告上记录数据。(二)活动二:认识心跳次数与运动的关系1、师:想一想在日常生活中什么原因能引起脉搏跳动的变化?2、学生大胆猜测,指名学生回答。3、实践求证:请大家原地模拟跳绳动作一分钟,迅速坐下来给自己把脉,测量并记录一分钟内脉搏跳动的次数。指名部分学生回答自己的测量结果。3、三分钟后,测量并记录自己一分钟内脉搏跳动的次数。指名上述学生回答自己的测量结果。4、对比之前数据,你能得到什么结论?小组讨论,分组回答。教师对正确答案及时鼓励,对有偏差的答案做正确的引导。综合学生答案得出结论:心跳次数与运动有关,剧烈运动会使心跳加速。稍微休息后脉搏跳动次数会慢慢降低直到正常次数。4、还有哪些因素会影响心跳的快慢呢?小组讨论,分组回答综合学生回答,总结出现的结果:情绪年龄性别等等8、想办法研究一下,看看你的猜测是否正确。可以设计一份研究报告课后完成。以年龄为例的研究报告我的猜测:不同年龄的人每分钟心跳次数不同。研究方法:测量不同年龄的人每分钟的脉搏次数。被测者年龄每分钟脉搏次数我爸爸妈妈爷爷奶奶(3)保持心脏和血管的健康1、师: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已经知道了心脏对身体的重要性,知道了心脏与运动的关系。那么应该怎么保护心脏呢?小组讨论,分组回答引导学生从体育锻炼、均衡饮食、不吸烟等良好习惯方面思考。2、出示课本45页图片带领学生观察图片a、吃大量高脂肪和高胆固醇的食物会导致血管硬化和高血压。b、多吃低脂肪、低胆固醇和少盐的食物有助于心脏和血管的健康。c、经常参加体育锻炼,比如游泳、跑步、打球、跳绳等,可以锻炼心脏和肌肉,预防血管硬化。d、吸烟的人比不吸烟的人得心脏病的可能性要高出两倍。小结:心脏和血管的健康对所有人都非常重要。经常锻炼、均衡饮食、不吸烟等良好习惯,都可以使我们的心脏和血管保持健康。3、课堂小结带领学生共同总结:1、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心跳次数与运动的关系,知道剧烈运动时心跳加速,休息后心跳次数就会恢复到正常水平。2、还学习了如何保持心脏和血管的健康,要少吃大量高脂肪和高胆固醇的食物,多吃低脂肪,低胆固醇和少盐的食物,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不抽烟。4、课后作业完成活动二中的研究报告五、板书设计心跳次数与运动的关系每分钟脉搏次数平静时剧烈运动1分钟后休息3分钟后六、课后反思(一)以探究为核心,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实践活动。我十分重视学生在活动过程中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在操作实践、小组讨论、师生平等对话中获取“保护心脏”的知识。在这种积极主动的思维和操作实践活动中,学生体验到了对科学探究的乐趣。(二)教学中,我作为组织者,着力引导学生全程参与到课堂中,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学生对某种学习感兴趣的时候,他们才会积极主动而且心情愉快地进行学习,才不会觉得学习是一种沉重的负担,只有当学生有兴趣学习的时候,他们才能集中注意力,积极思考。如学习“心跳次数与运动的关系”这部分内容时,我设计了猜想—实践—记录—讨论等环节让学生切身参与实验,最终自己归纳出心跳次数与运动有关。(三)多媒体课件的巧妙运用让这节课锦上添花。心电图图片一出示孩子们就开始联想到电视剧中脑电波的画面,在老师的正确引导下也认出了心电图。实验过程中,课件明确了要求、步骤与注意事项,结果的呈现更是一目了然,充分发挥了课件的辅助作用。当然,这节课也存在着一些不足,如教师的语言还不够精练,知识的摄入与生活实践结合得还不够紧密等。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