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湘教版科学六年级下第二单元课题:《4保护我们的生命之河》教学设计教材分析环境污染的后果是严重的,这就给我们每一个地球人都提出了一个不可逃避的职责,那就是保护环境。这节课将引领学生了解人类在环保事业中所做的努力,并激发他们争当环境卫士的责任心和信心。本课内容较多,可以分为两个部分:一部分是承接着单元主题保护水环境而展开的教学——污水处理技术、水的净化;另一部分是在水环境保护的教学的基础上,把学生的视野引向其他更多方面污染和环保问题。提高学生对“环境保护,人人有责”的环保意识,把环境保护落实到具体行动中。本课教学第一部分内容。学情分析在此之前,学生通过学习对水污染的现状、污染源头和污染的危害有了了解和认识,已经深深的体会到水污染的后果十分严重,保护水环境已经成了我们每一个人不可逃避的职责。这为过渡到本课题的学习起到了铺垫的作用。学习目标科学探究:1.通过实地考察或图片资料的分析和学习,大致了解污水处理技术。2.通过实验制作,亲历污水处理的过程。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认识到人类正为保护水环境而不断努力,树立为保护环境而尽一份力的责任感。科学知识:了解污水处理技术的大致过程。教学重难点重点:掌握污水处理的一般流程。难点:亲历污水处理的模拟实验。教学准备污水处理厂流程图(课件)模拟实验材料:污水,明矾,小勺,简易滤水器,两只透明空杯子等。制作简易滤水器的材料:去底塑料瓶,砂石、沙子、木炭、棕或海绵……教学过程一、激情导入(课件)观看几组水污染图片。导语:水体污染严重影响了整个自然环境,也给人类和其他生物带来严重的后果。治理水环境,减轻水污染是我们人类不可回避的共同话题,保护我们的生命之河是每个人的责任。今天,我们就先一起来了解一种污水处理技术。二、了解污水处理技术1.学生读图(教科书29页),(课件)教师结合图片解说污水处理大致分为这样几个过程:(1)格栅:去处大型漂浮物。(2)沉砂池:沉淀砂石等粗颗粒物质。(3)生物处理设施:用微生物分解部分有机污染物。(4)二次沉淀池:继续去处污水中的污染物质。(5)混凝沉淀池:加入混凝药物,使更细小的物质凝结沉淀。(6)消毒池:投氯消毒,杀灭微生物。(7)出水泵:将处理之后的水排放到自然水域。(用图片加解说的方式,引导学生大致了解污水处理技术的过程,要让学生意识到水环境是可以治理的,水污染是可以防止的。本内容只是让学生了解一下,不做统一要求。)三、水的净化实验1.介绍实验步骤:(课件)(1)静置,沉淀。(2)加入明矾等混凝剂,继续静置,沉淀。(3)分离沉淀后的水和沉淀物。(4)用自制滤水器过滤。2.分组实验:静置,沉淀。(及时提醒学生在约3分钟的时候添加明矾)3.在污水进行沉淀的时候,辅导学生制作滤水器。方法如下:(课件)(1)取一个塑料瓶洗净去底。(2)将瓶子倒置,在瓶口处垫上适量海面或棕。(3)在海面或棕上铺设2~3厘米厚的木炭层,轻轻压平。(4)再在木炭层上铺设2~3厘米厚的沙子层,轻轻压平。(5)最后再在沙层上面铺设2~3厘米砂石层,轻轻压平。4.按步骤完成水的净化,适时评价。(此模拟实验用来帮助学生理解污水处理的过程。如果用自然水做水源,那么这个活动也可以作为生产自来水的模拟活动。)5.常识介绍:(课件)自来水的净化过程,并告知学生沉淀和过滤,一般只能分离出污水中可见的颗粒状杂质,有许多用肉眼无法看到的微生物和有害的化学物质,还需要通过其它措施去除,才能使水变得更洁净。污水处理等技术只是防治水体污染的一项补救措施,在加大治理力度的同时,有些方面的污染也越来越严重。比如,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近年来来家庭生活以及农业、农副产品加工等行业对水体的污染也随之加剧。因此,我们在进行污水治理的同时,还必须让更多的人已经意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让大家都来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四、愿景欣赏(课件)解说:愿我们的家园,在我们的共同努力下早日变得山清水秀、碧水蓝天、小河清澈见底!(激发学生治理水环境的愿望!)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