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34张PPT)初一年级历史清朝君主专制的强化李自成攻占北京明朝灭亡清军入关逐步建立起对全国的统治皇太极称帝,改国号为清努尔哈赤建立后金1616年1636年1644年清朝君主专制的强化议政王大臣会议国初定制,设议政王大臣数员,皆以满臣充之。凡军国重务不由阁臣票发者,皆交议政大臣会议。──昭梿《啸亭杂录·议政大臣》皇帝内阁六部(日常事务)(军国大事)议政王大臣会议1.军机处设立的背景军机处的设立议政王大臣会议南书房◎清初皇太极◎康熙帝皇权受限皇权加强军机处的设立1.军机处设立的背景朕不时观书写字,近侍内无博学善书者,以致讲论不能应对。今欲于翰林内选择二员,常侍左右,讲究文义。──《清圣祖实录》翰林入值南书房,初为文学侍从,常侍皇帝左右,备顾问、论经史、谈诗文……进而常代皇帝撰拟诏令、谕旨、参与机务。——戴逸:《清史》军机处◎雍正帝皇权发展到顶峰议政王大臣会议南书房◎清初皇太极◎康熙帝皇权受限皇权加强军机处的设立1.军机处设立的背景◎北京故宫平面图(局部)军机处养心殿雍正年间,用兵西北,以内阁在太和门外,儤直者多虑漏泄事机,始设军需房于隆宗门内,选内阁中书之谨密者入直缮写。后名军机处。地近宫廷,便于宣召。为军机大臣者皆亲臣、重臣,于是承旨、出政皆在于此矣。——赵翼:《檐曝杂记·军机处》军机处的设立2.军机处的设立3.军机处的特点◎军机处值房◎军机处值房内部军机处,无衙署,有值班房。内部陈设简单,只有桌、椅、炕、笔、砚等设施和物品。军机处人员精干,有官而无吏。简雍正时常告诫军机大臣“臣不密则失身”,军机处地处内廷,外官不得擅入,皇帝召见时,连太监都不得在侧。——冯元魁《军机处与清朝多的封建专制制度》军机处每天处理奏折多至五六十件,年末时可达上百件,而且必须当日完成,军机处日常工作是在皇帝的严密监视下进行的。速密军机处的设立军机处名不师古……初袛秉庙谟商戎略而已,厥后军国大计,罔不总揽,自雍、乾后百八十年,威命所寄,不于内阁而于军机处,盖隐然执政之府矣。——《清史稿·军机大臣年表序》4.军机处职能军机处的设立机务及用兵皆军机大臣承旨,天子无日不与(军机)大臣相见,无论宦待(宦官)不得参,即承旨诸臣(军机大臣)亦只供传述缮撰,而不能稍有赞画于其间也。——《清史稿·军机大臣年表序》5.军机处作用内阁皇帝六部议政王大臣会议军机大臣裁决军国大事集中军政大权作用君主专制达到顶峰军机处军机处的设立跪受笔录承旨传达场景二胡中藻案大臣胡中藻写的诗中有“一把心肠论浊清”之句,乾隆看后大发雷霆:“加‘浊’字于国号‘清’字之上,是何肺腑?”胡中藻遂因一“浊”字被杀,并罪及师友。——部编版《中国历史七下》场景一明史案庄廷龙写了修《明史》。请人补写了明崇祯时期及明灭亡后,流亡在南方的南明小朝廷的历史,使用了明朝的年号。结果参与编写、印刷和销售的200多人全部被株连,其中70多人被杀,庄廷龙已经死去,他的尸体被挖出砍碎。——川教版《中国历史七下》文字狱与文化专制政策1.文字狱含义:统治者从知识分子的文章、诗文中摘取只言片语,加以歪曲解释、借题发挥,罗织罪状所造成的冤狱。时间:康熙、雍正、乾隆三朝。文字狱与文化专制政策文字狱常常是以文字作品来定罪的。雍正、乾隆年间,一些官员和文人因写诗而蒙受牢狱之灾。下面摘录一些被清朝统治者认为是“大逆不道”的诗句:“清风不识字,何故乱翻书。”“半轮明月西沉夜,应照长安尔我家。”“明月有情还顾我,清风无意不留人。”“大明天子重相见。且把壶儿搁半边。”“蒹葭欲白露华清,梦里哀鸿听转明。”想一想,为什么写了这样的诗句就要被下大狱呢?文字狱与文化专制政策含义:统治者从知识分子的文章、诗文中摘取只言片语,加以歪曲解释、借题发挥,罗织罪状所造成的冤狱。时间:康熙、雍正、乾隆三朝。目的:加强思想、文化控制。文字狱与文化专制政策1.文字狱在顺治朝6宗,康熙朝13宗,雍正朝20宗,乾隆朝约为140宗,嘉庆朝1宗,光绪朝1宗。加起来,见于文献的清朝文字狱约为180余宗(如右图)。——统计于郭成康、林铁钧著:《清朝文字狱》案名株连人数案名株连人数明史案200多人胡中藻案株连族人祸及师友《南山集》案300多人查嗣庭案抄家死于狱中吕良案数十人徐述夔狱牵连全族、亲友——据上海出版社:《清代文字狱档》文字狱与文化专制政策1.文字狱含义:统治者从知识分子的文章、诗文中摘取只言片语,加以歪曲解释、借题发挥,罗织罪状所造成的冤狱。时间:康熙、雍正、乾隆三朝。目的:加强思想、文化控制。特点:次数多,规模大,处罚严酷。文字狱与文化专制政策1.文字狱中国18世纪的知识分子正是在这种文化思想专制的淫威下,不敢议论当代的现实问题,隐身于故纸堆中,窒息了思想,摧残了人才。龚自珍的诗句“避席畏闻文字狱,著书都为稻粱谋”,令人余悸尚存。——李治亭主编:《清史(下)》文字狱与文化专制政策1.文字狱1.文字狱含义:统治者从知识分子的文章、诗文中摘取只言片语,加以歪曲解释、借题发挥,罗织罪状所造成的冤狱。时间:康熙、雍正、乾隆三朝。目的:加强思想、文化控制。特点:次数多,规模大,处罚严酷。危害:造成了社会恐怖,摧残了人才,禁锢了人们的思想言论,严重阻碍了思想、学术的发展和进步。文字狱与文化专制政策①大力提倡尊孔读经,整理文献和编纂书籍《四库全书》:在乾隆的主持下,由纪昀等360多位高官学者编撰,3800多人抄写,耗时13年编成的丛书。是对中国有文字记载以来所存文献的最大集结与总汇。共有3.6万册,约8亿字。分经、史、子、集四部,故名四库。2.文化专制政策文字狱与文化专制政策清人纂修《四库全书》而古书亡矣!……全毁,抽毁,剜去之类也且不说,最阴险的是删改了古书的内容。——鲁迅:《病后杂谈之余》②书籍检查制度,对清朝统治不利的书籍列为禁书,收缴并销毁省名部数省名部数省名部数省名部数江苏63161部河南5374部四川1151部陕西310部江西27485部湖南5162部山西835部甘肃304部浙江14630部云南2728部贵州702部广东289部安徽14301部福建1786部山东679部附四库馆325部湖北10521部直隶1537部广西445部合计151725部全国各地因编纂《四库全书》所查缴的禁书数量——雷梦辰《清代各省禁书汇考》2.文化专制政策在乾隆后期的禁书运动中,共禁毁书籍3100余种,15.1万余部,销毁书板8万块以上。民间惧祸自行销毁者不在其内。——黄爱平《四库全书纂修研究》文字狱与文化专制政策确立巩固完善加强顶峰秦汉元隋唐宋发展强化明清君主专制制度是以君主(皇帝)为核心的中央集权制度。中央权力不断加强,地方权力不断削弱。相权不断削弱直至被废除,皇权不断加强,直至达到顶峰。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清朝流传的民谣和珅跌倒,嘉庆吃饱。——清朝流传的说法乾隆皇帝最宠信的大臣和珅,弄权20多年,不择手段地聚敛财物。嘉庆皇帝继位后,他被赐死,家产被查抄。据不完全统计,查抄的黄金有33500余两,白银300余万两,当铺75座,银号42座,还有大量的房产和地产,珍贵衣物、珠宝、古玩、洋货等不计其数。对109件查抄清单中的26件清单估价,即值2.2亿两白银,而当时国库每年的收入仅为4000多万两,所以当时流传“和珅跌倒,嘉庆吃饱”的说法。1.官场腐败吏治腐败会对社会造成什么影响?不断加剧的社会矛盾2.军队颓废军备废弛,嘉庆皇帝南巡杭州,目睹了旗兵表演骑射的尴尬场面:“射箭箭虚发,驰马人坠地”。八旗的子弟更是百无一能。好逸恶劳,不是嗜酒赌博,就是养鸟斗鸡,十分颓废。◎养鸟的旗人不断加剧的社会矛盾3.财政危机乾隆中期国库存银曾多至7000万两;而到了嘉庆十九年,存银仅为1240万两,只相当于乾隆朝存银最多时的六分之一。至道光二十一年(1821年),国库反而亏空白银900万两。——北师大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不断加剧的社会矛盾◎乾隆帝南巡图(局部,清·徐扬绘,现藏故宫博物院)4.贫富分化不断加剧的社会矛盾年份人口数量(亿)耕地面积(万顷)人均耕地面积(亩)17531.84735.224.0017662.08741.453.5617842.86760.572.6618123.34788.932.3618514.32756.291.75清朝中期的人口和耕地面积表——人教社等:《中国历史地图册七年级下册》◎清代流民图(≠完全禁绝对外交流)严格限制对外贸易政策1.闭关锁国政策的含义闭关锁国政策顺治时期:颁布“禁海令”“沿海居民内迁”不准“片帆出海”康熙时期:开放宁波、广州通商限制出口商品种类、出海船只载重量乾隆时期:只开广州一口通商顺治乾隆康熙2.闭关锁国的具体表现限定通商口岸与进出口货物品种闭关锁国政策2.闭关锁国的具体表现严格约束外国商人活动由特许的广州十三行统一经营对外贸易,并管理外国商人。禁止外商在广州过冬,必须冬住者只准在澳门居住。外商不得在广州自由出入,不得乘轿,不得向官府直接投递文书,不得随意外出游览,外国妇女不得进入广州城。——《防范夷人章程》等对中国出海商民的规定出洋商船重量必须在500石以下,船员不得超过28人,只准带铁锅一口;每人只许带铁斧一柄。船只预先规定往返日期,每人每日只许带米2升。——部编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教师用书》◎广州十三行(清)材料一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藉外夷货物以通有无。特因天朝所产茶叶、瓷器丝绸为西洋各国及尔国必需之物,是以加恩体恤,在澳门开设洋行……——《清高宗实录》卷一四三五材料二浙民习俗易嚣,洋商错处,必致滋事。——《清高宗圣训》自大自卫3.闭关锁国的原因闭关锁国政策闭关锁国政策(1792年英国派遣马戛尔尼率使团访华)英国使团中的孩童托马斯对中国人用手工而不用机器采煤感到惊讶。英国人为他们的绞车、轨道和铁皮运煤小车而自豪。已经席卷他的国家的工业革命是那样深入孩子的心灵,天朝的落后使他一目了然。——阿兰·佩雷菲特:《停滞的帝国:两个世界的撞击》清王朝是当时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天朝上国吗?闭关锁国政策能御敌于国门之外吗?闭关锁国政策材料二19世纪初,全世界有10个拥有50万以上居民的城市,中国就有6个,即北京、南京、扬州、苏州、杭州、广州。——美国罗兹曼:《中国的现代化》材料一一直到乾隆辞世的18世纪末,中国在世界制造业总产量所占的份额仍超过整个欧洲5%,约为英国的8倍,俄国的6倍,日本的9倍。中国GDP在世界总份额中占到将近1/3。——安古斯.麦迪森:《从长远观点看中国经济》4.闭关锁国的影响材料三到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时为止,中国人均粮食仅有200千克左右,美国已接近1000千克;中国年产铁约20000吨,不及法国的1/10,不及英国的1/40。中国的造船和航海业长期以来一直领先于世界,在清代也迅速衰落下去……为西方国家的船队所取代。中国的科学技术,在明朝中后期与西方相比仍互有长短,但到1840年已全面落后于西方了。——《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人教版2001版)闭关锁国政策4.闭关锁国的影响4.闭关锁国的影响利:对西方殖民者的侵略活动曾起到过一定的自卫作用。弊:限制了航海事业的发展,导致中国丧失了对外贸易的主动权;它限制了中外文化的交流,错失了掌握世界先进的科学技术的机会,中国在世界上逐渐落伍,在近代陷入了被动挨打的局面。闭关锁国政策4.闭关锁国的影响一个人口几乎占人类三分之一的大帝国,不顾时势,安于现状,人为地隔绝于世并因此竭力以天朝尽善尽美的幻想自欺。这样一个帝国注定最后要在一场殊死的决斗中被打垮。——马克思《鸦片贸易史》闭关锁国政策◎马克思◎鸦片战争5.以史为鉴对比汉、唐、宋、清的对外交往的事例、政策,谈谈对今天中国发展经济,扩大对外开放有什么启示。唐朝:鉴真东渡玄奘西行汉朝:张骞通西域丝绸之路宋朝:鼓励海外贸易设立市舶司清朝:严格限制海外贸易实行闭关锁国政策对外开放闭关锁国开放则发展,闭关则落伍。坚持扩大开放,促进国家发展,提升国际影响力。闭关锁国政策君主专制极端强化社会矛盾不断加剧设立军机处文字狱与文化专制政策闭关锁国政策清朝统治危机中国逐渐落后于西方课堂小结教案教学基本信息课题第20课清朝君主专制的强化-学科历史学段:初中年级七年级教材书名: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出版社: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日期:2020年1月教学目标及教学重点、难点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和掌握清朝设置军机处、制造文字狱与文化专制的史实,知道清朝中期以后社会矛盾不断加剧,了解清朝实行闭关锁国政策的原因、过程。过程与方法:通过史料研读,认识清朝军机处的设立及其影响;搜集有关清朝文字狱的故事,理解文化专制对清朝社会的影响,提高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通过史料研读、合作探究,理解闭关锁国政策的影响。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了解清朝专制统治的表现和危害,理解政策制度得当与否将直接影响到社会发展;通过历史情景的再现和感悟、分析,认识开放有利于繁荣发展,闭关锁国必然导致落后。二、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军机处的设立文字狱与文化专制政策教学难点:闭关锁国政策教学过程(表格描述)教学环节主要教学活动设置意图新课导入通过清崛起与入关的时序图,师生共同回顾清朝是如何建立起来的,又是如何实现从东北地方政权向全国政权的转变,逐步建立起对全国的统治的。复习前面学习的内容,提出本课学习清朝加强专制的措施及影响。新课讲授一、军机处的设立1.军机处设立的背景:教师出示图示与材料:国初定制,设议政王大臣数员,皆以满臣充之。凡军国重务不由内阁票发者,皆交议政大臣会议……诸王大臣签议既定,虽至尊(皇帝)无如之何……雍正中设立军机处,议政之权遂微。──昭梿《啸亭杂录》结合图示与材料,说明清初议政王大臣会议的职能与地位。提问:为抑制满洲贵族的一些权力,加强君主专制,康熙皇帝时设置了南书房,南书房的职责又是什么?朕不时观书写字,近侍内无博学善书者,以致讲论不能应对。今欲于翰林内选择二员,常侍左右,讲究文义。──《清圣祖实录》翰林入值南书房,初为文学侍从,常侍皇帝左右,备顾问、论经史、谈诗文……进而常代皇帝撰拟诏令、谕旨、参与机务。——戴逸:《清史》2.军机处的设立:结合材料分析最初雍正帝设置军机处的目的是什么呢?3.军机处的特点军机处,无衙署,有值班房。内部陈设简单,只有桌、椅、炕、笔、砚等设施和物品。军机处人员精干,有官而无吏。军机处每天处理奏折多至五六十件,年末时可达上百件,而且必须当日完成,军机处日常工作是在皇帝的严密监视下进行的。雍正时常告诫军机大臣“臣不密则失身”,军机处地处内廷,外官不得擅入,皇帝召见时,连太监都不得在侧。——冯元魁《军机处与清朝多的封建专制制度》4.军机处的职能军机处最初是为军务而设,那么它的职能后来又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呢?军机处名不师古……军国大计,罔不总揽,自雍正、乾隆后,百八十年,威命所寄,不于内阁,而于内阁,而于军机处,盖隐然执政之府矣。——《清史稿·军机大臣年表序》5.军机处的作用机务及用兵皆军机大臣承旨,天子无日不与(军机)大臣相见,无论宦待(宦官)不得参,即承旨诸臣(军机大臣)亦只供传述缮撰,而不能稍有赞画于其间也。——《清史稿·军机大臣年表序》二、文字狱与文化专制政策1.文字狱出示《明史案》《胡中藻狱》的场景(材料见ppt),引导学生通过概括以上两个场景共同特点是什么?这两个场景都是清朝统治者从知识分子的文章、诗文中摘取只言片语,加以歪曲解释、借题发挥,罗织罪状所造成的冤狱,人们将这种做法称为文字狱。清朝文字狱就是以文字作品定罪的。下面摘录一些被清朝统治者认为是“大逆不道”的诗句:“清风不识字,何故乱翻书。”“半轮明月西沉夜,应照长安尔我家。”“明月有情还顾我,清风无意不留人。”“大明天子重相见。且把壶儿搁半边。”“蒹葭欲白露华清,梦里哀鸿听转明。”想一想,为什么写了这样的诗句就要被下大狱呢?同学们想一想,清朝统治者为什么这样做呢?出示材料:在顺治朝6宗,康熙朝13宗,雍正朝20宗,乾隆朝约为140宗,嘉庆朝1宗,光绪朝1宗。加起来,见于文献的清朝文字狱约为180余宗(如右图)。——统计于郭成康、林铁钧著:《清朝文字狱》在此基础上,师生结合材料共同结合分析文字狱造成的严重后果。中国18世纪的知识分子正是在这种文化思想专制的淫威下,不敢议论当代的现实问题,隐身于故纸堆中,窒息了思想,摧残了人才。龚自珍的诗句“避席畏闻文字狱,著书都为稻粱谋”,令人余悸尚存。——李治亭主编:《清史(下)》2.文化专制政策通过材料解读(见ppt),让学生认识提倡尊孔读经,编撰《四库全书》既是全世界范围内荟萃群书的空前钜制,反映了中华文化建设的重大成就。但编撰《四库全书》的过程也是清统治者实行文化专制的过程,期间禁书、毁书、篡改古书,致使不少极有价值的历史文献绝迹或严重失真,是继秦始皇焚书坑儒以来中国古代文化遭受的又一次浩劫。归纳小结: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是以皇帝为核心的中央集权制度,它是我国古代社会的基本政体。清朝时,为了加强皇权,制造出了游离于政府体系之外的军机处,牢牢地控制着国家的军政大权,通过文字狱与文化专制又加强了对人们的思想控制,君主专制在清朝从制度上、思想上都得到了极端的强化,这在一定程度上达到了维护了清朝稳定和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但是,由于权力的过度集中,滋生腐败,进一步激化社会矛盾,使清朝出现了严重的统治危机。三、不断加剧的社会矛盾清朝社会矛盾不断激化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呢?1.官场腐败盛行社会上流传有“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这一民谣是什么意思?它反映出了什么样的社会状况?吏治腐败会对社会造成什么影响?2.军备废弛各级军官贪污军饷的现象十分普遍,军备废弛,清王朝已经丧失了抵御外侵的能力。3.财政危机道光二十一年(1821年),国库反而亏空白银900万两,入不敷出,出现了严重的财政危机。4.贫富分化严重人地矛盾突出,土地兼并严重。很多农民沦为流民,以乞讨为生。社会的贫富分化十分严重,社会危机重重。四、闭关锁国政策1.什么是闭关锁国“闭关”原指关闭城门,后来引申为断绝往来;闭关锁国政策指的是清政府严格限制对外交往和贸易的政策,而并非完全断绝往来。2.闭关锁国的表现首先是限定通商口岸与进出口货物品种。其次是,严格约束外国商人活动。再次,对中国出海商民的规定。3.闭关锁国政策原因材料一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藉外夷货物以通有无。特因天朝所产茶叶、瓷器丝绸为西洋各国及尔国必需之物,是以加恩体恤,在澳门开设洋行……——《清高宗实录》卷一四三五材料二浙民习俗易嚣,洋商错处,必致滋事。——《清高宗圣训》追问:清王朝真的是当时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天朝上国吗?闭关锁国政策真的能御敌于国门之外吗?英国使团中的孩童托马斯对中国人用手工而不用机器采煤感到惊讶。英国人为他们的绞车、轨道和铁皮运煤小车而自豪。已经席卷他的国家的工业革命是那样深入孩子的心灵,天朝的落后使他一目了然。——阿兰·佩雷菲特:《停滞的帝国:两个世界的撞击》3.闭关锁国政策的影响材料一一直到乾隆辞世的18世纪末,中国在世界制造业总产量所占的份额仍超过整个欧洲5%,约为英国的8倍,俄国的6倍,日本的9倍。中国GDP在世界总份额中占到将近1/3。——安古斯.麦迪森:《从长远观点看中国经济》材料二19世纪初,全世界有10个拥有50万以上居民的城市,中国就有6个,即北京、南京、扬州、苏州、杭州、广州。——美国罗兹曼:《中国的现代化》材料三到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时为止,中国人均粮食仅有200千克左右,美国已接近1000千克;中国年产铁约20000吨,不及法国的1/10,不及英国的1/40。中国的造船和航海业长期以来一直领先于世界,在清代也迅速衰落下去……为西方国家的船队所取代。中国的科学技术,在明朝中后期与西方相比仍互有长短,但到1840年已全面落后于西方了。——《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人教版2001版)以史为鉴:对比汉、唐、宋、清的对外交往的事例、政策,谈谈对今天中国发展经济,扩大对外开放有什么启示。我们应该怎么做?通过材料解读,让学生意识到清朝政治制度中,保留着满洲八旗旗主干政的深厚,君主专制政体很不完善,君臣间没有明确的界限,皇权受到极大的限制,为学生理解清朝君主专制极端强化奠定基础。通过材料解读,让学生了解康熙为强化君权,借遴选学识渊博的翰林院学士陪读为名制造出了游离于政府体系之外的南书房,既抑制满洲贵族的一些权力,也为雍正设立军机处提供了借鉴。通过材料解读,了解军机处的设立情况。通过材料,认识军机处的简、速、密的特点,为下一步分析军机处设立的作用作铺垫。通过材料,认识军机处的职能,为下一步分析军机处设立的作用作铺垫。通过作用的分析,认识军机处的设立,使全国军政大权集于皇帝一人之手,君主专制极端强化。通过清文字狱的故事,认识文字狱的含义与清朝实行文字狱目的,培养学生获得信息的能力。进一步强化文字狱的特征:冤、狱,以及清行文字狱的目的。通过材料解读,认识清文字狱次数之多、规模之大,株连之广泛、处罚之残酷,是历代无法比拟的,为认识文字狱造成的严重后果作铺垫。通过材料解读,认识文字狱对清朝社会造成的严重影响。认识清朝文化专制,既是君主专制的产物,又遏制了思想、阻碍了学术文化的发展,影响了社会的进步。梳理归纳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的演进过程,认识清君主专制的极端强化既是康乾盛世出现的原因,也是清朝社会矛盾丛生的原因,预示着君主专制体制即将走到了尽头。理解政策制度得当与否将直接影响到社会发展。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归纳在君主专制制度下,清朝社会矛盾丛生,社会危机重重的表现,认识君主专制的严重后果。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归纳闭着锁国政策的具体表现,理解闭关锁国的内涵,认识闭关锁国使中国开始落后于世界。通过阅读材料,分析闭关锁国的原因。通过追问与相关材料的解读,理解尽管清朝已经出现了颓势,但敏锐地察觉到迫在眉睫的威胁,加强中外海上交流,仍能赶上世界水平的。为学生理解闭关锁国的危害作好铺垫。通过闭关前后的数据对比,说明清朝经济总量居世界首位时,不思进取,闭关锁国,导致落后于世界潮流。理解闭关锁国的严重危害。通过与历史上的开放对比,再次强化闭关则落伍的认识。我们要坚持扩大开放,促进国家发展,提升国际影响力。课堂小结结合下图进行课堂小结: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初一历史(统编版)-清朝君主专制的强化教案.docx 初一历史(统编版)-清朝君主专制的强化课件.ppt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