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七课保护心脏教学内容:教材第38~43页。教学目标:了解心脏的工作量。知道血液是怎样在人体内流动的。会测量每分钟的心跳次数,知道心跳次数与运动的关系。教学重难点重点了解心脏的工作量。难点知道血液是怎样在人体内流动的。教学用具:水盆、杯子、跳绳、秒表等。教学过程:引入新课谈话:摸摸左胸是什么在跳动?是心脏。每个人都有一个心脏,心脏跳动,生命存在,保护心脏就是保护生命。怎样保护心脏呢?板书课题,讲授新课心脏和血管心脏和布满全身的大小血管相连,血液在血管里流动,把养料输送到身体的各个部位,同时也带走各部位产生的垃圾。心脏的“工作量”(活动1)盆里装入5000ml水,告诉学生这相当于一分钟内心脏输送的血液量。指名学生用70ml的杯子不停地将水舀到另一个空盆里,在大约一分钟内舀完,感受一下心脏的工作量(每分钟舀70多次)。这样不停地舀一天,想像一下你会有什么感觉。3、拓展1心脏每一天“泵”出多少血?成年人安静时心脏每分钟大约调75次,每次送出大约70ml血液,计算一下心脏每天大约送出多少血,看谁算得又快又准。[70×75×60×24=7560000(ml)=7560升]每升血液大约重1千克,7560千克血液大约重7560千克,即7吨多。(哇!这么多啊!)如果心脏完不成这些任务,人的身体就不能保持健康。健康的强壮的身体需要一个健康的心脏。4、资料1人体内的“高速公路”网络——心脏和血管心脏由很结实的肌肉组成,在你的生命的每一秒钟,它都在有节律的跳动,像水泵一样推动着血液在血管里流动,遍布全身的血管就像繁忙的运输线一样,让血液流到身体的各个部分、各个器官。有的血管有小拇指那么粗,有的则比头发丝还细,我们看到的“青筋”就是血管。(上网了解血管与心脏知识)活动2心跳次数与运动的关系脉搏与心跳是一致的,可以通过测量每分钟脉搏次数来研究运动与心跳的关系。把手指放在腕上能感觉到心脏的跳动,试试找到自己的脉搏,数一下一分钟跳几次。(老师计时学生数,把结果记录在黑板上)到操场跳绳一分钟,回到教室再测半分钟内的心跳次数,算出一分钟的心跳次数,与平静时比较,恢复平静时再测,比较三次数据,说说自己的发现。比较男女同学心跳次数及其受运动的影响。小结作业经常参加体育运动,锻炼身体,锻炼心脏。经常测量心跳次数,看看最小值和最大值分别是多少,分别是在什么地方、什么情况下测到的。课后反思:运动后心跳速度变化很快,因此要尽早测量,测量时间也不能太长,一般不超过半分钟。否则误差太大。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