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彩虹》教学设计教学内容:本课是粤教版四年级下册《光》单元中的第三课。教材分析:本课旨在引导学生认识阳光是彩色的,了解彩虹形成的条件和光的色散现象的三部分内容。通过“阳光是彩色的”和“再现彩虹”两个活动来认识彩虹的奥秘。在探索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科学技能。教学中我设计了让学生观察实验视频、演示室内再现彩虹和到室外亲自动手再现彩虹的活动,使学生进一步了解彩虹的奥秘。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知道光是有颜色的。2.了解日光的色散现象。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2.培养学生实验操作的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1.认识到科学是不断发展的。2.?乐于用学到的科学知识解决问题。教学重难点:重点:通过活动了解彩虹形成的条件。难点:了解日光的色散现象。教学方法:情趣导入法、实验探究法教学准备:喷雾器、手电筒、三棱镜、七彩小陀螺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欣赏《七色光》之歌。(设计意图:激发兴趣,营造气氛,启发思考)二、活动2“阳光是彩色的吗?”师:阳光是有颜色的吗?生猜一猜。播放实验视频。出示图片1,师:你在纸上看到了什么现象?出示图片2,师:你在纸上还能看到刚才的现象吗?师:以上的实验说明了什么?生:阳光是彩色的。(设计意图:利用问题驱动,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三、活动1“再现彩虹”1.师:在大自然界中还有哪些现象能说明阳光是彩色的?生:彩虹。这节课我们将一起探究彩虹,板书课题。2.师:关于彩虹,你有什么感兴趣的问题?生:在哪里可见到彩虹?生:为什么彩虹是拱形的?生:彩虹是怎么形成的?生:彩虹的形成需要什么条件呢?……师:这节课重点探究:彩虹的形成需要什么条件呢?彩虹是怎么形成的?3.播放图片师:彩虹的形成需要什么条件呢?4.生猜测:1)太阳光2)小水滴……5.师:是不是如你们所说的,只要有阳光和小水滴就会出现彩虹?(生猜)板书:阳光简笔画小水滴简笔画?彩虹6.我们要通过什么来验证?看,老师准备了喷雾器,一喷就有小水滴,外面阳光明媚,想不想出去做实验?7.引导说说方法步骤:①准备喷雾器,并装满清水;②在阳光下,用装满水的喷雾器从不同方向天空喷水;③观察天空中出现的现象,并记录下来。喷水的方向面向太阳背向太阳侧向太阳现象结论:在阳光下,太阳,喷洒充足的水雾(小水滴),能再现彩虹。和是彩虹形成的条件。8.提醒:不要把水弄到其他同学身上。9.学生到操场分组实验,并完成记录单。10.生汇报实验结果。(课件展示)11.师:天空中的彩虹是阳光透过了无数个小水滴,经折射和反射而形成的。板书:擦去?画上12.师:同学们真棒!用自己的办法再现了彩虹。喜欢彩虹吗?想不想让彩虹在我们教室里再现?室内实验:用手电筒代替太阳光、用三棱镜代替空气中的小水滴、不断调整实验器材的角度和距离直到见到彩虹。13.师:彩虹有几种颜色?它们是怎样排列?生:七种。红、橙、黄、绿、蓝、靛、紫。师:手电筒和太阳光一样发出白光,三棱镜和空气中的小水滴一样能使白光发生折射和反射,分散为七种颜色的光,形成了彩虹。阳光能够分散为七种颜色的光。这种现象叫光的色散。14、播放视频《光的色散》,进一步了解光的色散。15、指导看书P10—P12(设计意图:通过活动,知道了彩虹形成的条件,了解到光的色散现象,知道彩虹是怎样形成,这是本课教学的重点。)四、课堂小结师:这节课学到这儿,你有什么收获?(设计意图:通过学生参与探究全过程,自主探究,自主发现,将所学知识内化为科学素养。)五、拓展提升1.课内拓展:为什么雨后的彩虹出现的时间不长?2.课后拓展:①出示七彩陀螺,讲解制作方法。a.在废弃的硬纸板上画一个圆,剪下。b.把圆平均分成七份,按顺序涂上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颜色。c.在圆心扎一个孔,插上短的铅笔头,制做成七彩陀螺。②要求:做一做:如图,课后做一个七彩陀螺。猜一猜:让七彩陀螺快速转动,可能会出现什么现象?玩一玩:边玩边观察出现了什么现象?找一找: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上网找一找答案。(设计意图:课程内容源于生活又回归生活,让学生在玩中学会观察思考,并能学以致用。)板书设计3.彩虹阳光水折射和反射彩虹三棱镜手电筒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